for是什么意思在线翻译读音例句-美国大学托福分数线
2023年4月18日发(作者:浑浊拼音)2012年9月
第41卷第5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Sep.2012
Vo1.41 No.5
中国吉祥物名称的英译探讨
叶岚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 中国大型活动的吉祥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递了国
人对世界人民的友好,在对外交流中扮演着非凡的角色。其汉语名称翻译成英语,大都采取直接音译的策略。音
译已成为翻译本民族文化特色元素的有效途径,这些“中国式英语”也是文化外交的独特手段。本文以2010年上
海世博会和“海宝”为例,旨在探讨吉祥物名称的合理英译对文化外交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吉祥物;音译;中国式英语;文化外交
[中图分类号]:H 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o1—7623(2012)O5一O15O~O4
“吉祥物”(Mascot)是指能带来吉祥和幸运的
人、动物或其他事物,常以拟人化、幽默、夸张的手法 宝”一词,寓意吉祥,朗朗上口。“海宝”最具民族特
2010年上叽组词 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取自“四海之
性的元素是汉字“人”的造型,突显了中华文化的特
突出造型,从而借助大型赛事或活动的契机,宣传主
办方的文化,促进地区及国家间的交流。现代吉祥
物最早出现在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上口]。历
色。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使用文字造型,
上海世博会尚属首次。“海宝”的名称也与“人”字非
届奥运会和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和成功运用使吉祥
物成为推广主办方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吉祥
物的设计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第一步,而其本族语名
称翻译成合适的外语无疑是最关键的步骤。国内大
型活动吉祥物名称的合理英译在我国文化外交的进
程中也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如何采用最佳翻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起初公布的
策略以达到传承中华文化和融入西方文化的双赢,
是一项值得关注的议题。本文试图分析上海世博会 体现鲜明的中国语言文化。这一名称既不符合国际
吉祥物“海宝”及其英译“HAIBAO”的得失,探讨采 奥委会关于奥运会吉祥物必须具有广泛的文化内
用音译策略翻译产生的这类“中国式英语”在文化外
交中的积极作用。
一
常契合,“宝”和“福娃”的“娃”一样,体现了汉语方言
的特色。海宝主体色是蓝色,代表地球、海洋、梦想、
未来,与名称相呼应,寄托了中华儿女对世博会这一
盛事的殷切期望,展示了对世界人民的热情欢迎和
美好祝福n]。
英译为“Friendlies”,但有错别字之嫌,且丝毫难以
涵、体现主办国民族特色的要求,同时也不利于我国
站在对外宣传的高度进行跨文化交流与传播[2]7 。
随后几经争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论、探讨,“福娃”英译的官方名称最终
确定为音译“Fuwa”,并取得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海宝”同样也采取了音译的策略,并将其视为专有 吉祥物形象体现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
名词,故采取了大写“HAIBAO”,也免去国外读者 色。从最初的现实动物、科幻制作、集体形象再到人
见到“the treasure of the sea”这一意译会产生 物造型,吉祥物这一形象代表,成了沟通东道主与客
“
、
“海宝”的英译
人之间的友谊天使。中华文明视野下的吉祥物,通
过各种元素的组合,如造型、色彩、汉字等,含蓄却巧
妙地表达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收稿日期]2012—01—11
what,who,why”等一系列的疑问。可能也有人担
心“HAIBAO”这一英译会使外国受众产生其他联
想,误以为是“海报”或“海豹”。但“海报”是事物名
[基金项目]安徽大学“211工程”青年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SKQN1O13)”成果。
[作者简介]叶岚(1984一),女,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写梅花的诗句有哪些
・
15O ・
第5期 叶岚/中国吉祥物名称的英译探讨
词,“海豹”是动物名词,这些普通名词在英语中均有
对等词“poster”和“seal”。“海宝”在世博会的语境
下却是专有名词。针对这一音译策略可能存在的局
限性,译者也可以通过解释性的增译,将意思完整表
达出来,即HAIBAO,the mascot of World Expo
20 10 Shanghai China,meaning“the treasure of the
sea”in Chinese;It is based on the Chinese charac— 塞下曲卢纶赏析
ter“人”(Ren,meaning“human”),which reflects
the featur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echoes the Ex—
po’s emblem design[.外国受众易于理解,从而达
到最佳的译文接受效果,实现文化交流的目标。
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 人,以我为主的翻译策略,凡具有中国特色的独一元
“I{AIBAO”是新创造,也是独特的个体。尽管起初 二的食物大多宜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以最大限度地
并不为外国人熟悉,但经过广泛合理的宣传,很快就 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的风格[4]2拍。
深入人心。1992年巴塞罗那奥组委也专门为吉祥 例如,国内食品多崇尚洋名,但外国人却以“tofu”来
物“Cobi”制作了一部电视连续剧进行宣传,其西班 代替“beancurd”作为“豆腐”的英文名称。同理,奥
牙烙印也已根深蒂固。一旦人们在“HAIBAO”与 运会、世博会开闭幕式的文艺晚会也以介绍传播中
上海世博会之间产生联想,“HAIBAO”自然就能够 华文化为主题,而并未紧跟世界潮流,一味迎合外国
为人们所接受。“Fuwa”的大受欢迎这同样证明了 受众。在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着中外两种文化的交
语言与文化的可接受性和传播性这一规律。 锋,源语文化特色词汇和译语词汇不对等的现象越
三、吉祥物的英译策略——音译
提到吉祥物,许多“龙”的传人都不能理解这一
事实:奥运会和世博会在“龙”的国度举办,但浓缩了 字母组合将之表现出来,既保留了源语和源语文化
深厚文化底蕴的“龙”却未能入选吉祥物。一旦了解 的特色,又能够迎合译语文化对外来事物的认知,实
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便能明白这一现象的根 现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双赢[5]1 。最早介绍“太极拳”
源——“龙”的英语对等词“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很
不吉祥,甚至是凶狠、残暴的代表,这种文化误读迫 shadow boxing”,但很多外国受众却不知所云 因
使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不得不做出妥协,
最终放弃了中国人最喜爱的吉祥物。 的去接触译文,而译者却千辛万苦地经过加工改造
为了避免类似的文化冲突,现代奥运会和世博 把异国事物全都变成跟读者熟悉的风情和文化。后
会吉祥物在设计中大都融入更多科幻和刨造的元
素,如1999年中国昆明园艺博览会吉祥物“灵灵”,
2012年5月韩国丽水世界博览会吉祥物“丽妮”、 新的意义进入英语词汇,因其形式上的唯一性和表
“水妮”,2012年7月伦敦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
(Wenlock),它们的名称在翻译成外语时,基本直接
采用拼音。当新兴的吉祥物其汉语名称所承载的文 刻,新词新语、特色词汇翻译的一个趋势就是用汉语
化信息在英语中没有对应语或对等词时,便对吉祥
物的成功运用和推广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将这
一
类特殊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成可接受的英语,似
乎面临着不可译的难题。但现代吉祥物名称基本采
取音译的策略则很好完成了历史使命。此外,吉祥
物名称在诞生之初就立即翻译成英语,这种同步性
也为外国受众同时接受新的事物及译名提供了便
利。
综观已有的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可以寂组词 发
现,对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翻译界已基本达成
共识,即采用汉语拼音音译加解释性译文,这一策略
不但可行,而且是可取的。正如包惠南在论述文化
差异与语言翻译时指出,由于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
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而造成
词汇空缺,翻译时无法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
义内涵,只得采用音译或释义的办法,比如“阴”
(yin)、“阳”(yang)L3。。金惠康也认为,在介绍传
统中国文化的汉英翻译中应遵循物从主人、名从主
来越突出,这也为音译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音译将源语中的文化特色词汇按照其发音形式直接
借用至目的语,或采用译语中与之发音形式相同的
时,我们曾煞费苦心地找了貌似“地道”的英语表达
“
为大部分读者是抱着了解异国风情或异域文化的目
来,我们采用“taiji”这一原汁原味的“中国式英语”
表达,反而更容易为外国受众所接受。音译词以全
达的准确性,已经在英语词汇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反
而不易淘汰。随着人们对东西方差异的认识日渐深
拼音取代。如今,语言学家的共同见解是,每一种语
言都是使用该语言民族交流思想的最佳载体。国际
英语要描写中国社会和汉语本身,就得向汉语靠拢,
吸收一些汉语特有的表达法,用“中国式英语”向国
外读者介绍中国文化 ]2”。实践也证明,外国受众
对这类音译词乐于接受和运用,这也体现了文化发
展的趋同性。
・
】5】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41卷
资深翻译家沈苏儒先生也提出,文化差异固然
化热”。如今,越来越多世界各族人民来到中国体验
中国文化。外国人说着“普通话”(putonghua),住在
“四合院”(siheyuan),穿的是“长衫”(cheongsam)、 因为人们对不同的文化往往感到新奇,从而产生吸
“旗袍”(qipao),吃着“饺子”(jiaozi),喝七夕节诗词 着“茅台”
(Maotai),搓着“麻将”(mahjong),练练“功夫” 色的汉语词汇可以用音译的方法进行翻译,由此产
(gongfu),扭扭“秧歌”(yangko),还研究“风水” 生从形式到内涵的陌生化,能够激发读者的猎奇心
(feng shui)。这些“中国式英语”在译介中国文化方 理及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达到文化传播的目
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有了更
有时是人们交往的障碍,有时却是人们交往的动力,
引力E。]1 。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同样意义的中国特
的。音译正是因其“不译”而提示了源语文化的框
架,从而保留了意义的完整,这同接受美学的留自理
直接和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把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
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一类特殊的文化载体,吉祥物的设计不是
民族元素的简单堆砌,吉祥物名称的英译更不是简
单的直译或意译,而是通过最贴切自然的音译将吉
祥物本身与双语名称真正“融合”为一体,只有这种 对”(party),或者去“血拼”(shopping),到“香格里
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友谊天使”化身“沟
通的桥梁”,推动中华文化的精髓走向世界。 “晒”(share)幸福,这生活真“酷”(coo1)。文化外交
四、音译中国式英语与文化外交
翻译的根本任务是传播和交流文化D]9。上世
纪90年代,伴随着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借助 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先进的信息技术及发达的大众传媒,文化交往达到
了空前的规模,文化外交由此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此还没有达成普遍的定义,一般 采用汉语拼音方式并非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翻译策
说来,文化外交是一国政府所从事的对外文化关系
的总和。换言之,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以文化传播、
交流与沟通为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 化的交际行为。在对外交流中,我们要对自己的文
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7]2 。世界博览会因其“经济、
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而享有盛誉,是
寻求同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各国推
动文化外交的重大机遇,更是为主办国提供了足不
出户便可展示国威、开展外交的契机。2010年上海
世博会就是全世界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民进行
的一次史无前例的跨文化大交流[这是我看过尺度最大的哔哩哔哩 1]。吉祥物的运用 从翻译与文化外交的角度来说,2010年上海世
本身即是挖掘不同文化的内在一致性,融入普世价 博会吉祥物“海宝”的音译“HAIBAO”无疑为中国
值,以激起世界人民的情感共鸣。这种借事物及语 特色词汇的翻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势必会推
言之名表文化之意也是文化外交的一种方式,即通
过受众自愿选择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和情感的
交汇,实现双方的相互理解与认同。 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
英语之所以成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就在于
它是一种开放性、包容性的语言。英语在同其它语
言交流中不断吸收它们的成分而发展壮大。事实 性和平等性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吉祥物作
上,英语的发展壮大也少不了汉语的一份功劳。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渴望了解博大精深的中
华文化,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的“汉语热”和“汉文
・
】52 ・
独一无二的文化意象,及其音译的“中国式英语”这
一
语言形式接受和流传开来。而与此同时,中国人
是“脱口秀”(talk show)的“粉丝”(fans),有空躺在
“沙发”(sofa)上吃着“巧克力”(chocolate),开开“派
拉”(Shangrila)度假,回来上“因特网”(Internet)
正是这样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各民族不同文化之
间形成了互补的信息落差和传播空间,使得民族个
性《子夜吴歌》秋歌 越突出的文化越容易走向世界。鲁迅先生也说
因此,在向西方国家介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而
且在目的语文化中又属于意义空缺的汉语词汇时,
略,而更应上升到文化外交的层面来进行深刻认识。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流活动,更是一种跨文
化充满信心,不必过分担心外国人不能理解我们的
民族文化特色词汇,而一味追求在目的语中寻找对
应词语。在文化外交中,保持平等的地位,才能推动
合作的开展,互相借鉴,最终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
结语
动一大批独特的文化意象走向世界。正如季羡林大
师所言:“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
入。-E33 世界文化亦是如此。文化个体性和差异性
是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文化的趋同
为生动的文化意象,比抽象的语言更能拉近不同文
化和民族的距离,其名称英译采用汉语拼音音译的
策略及其他“中国式英语”表达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华
第5期 叶岚/中国吉祥物名称的英译探讨
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沟通,在文化外交中做出了突出
[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中国对外翻译出
的贡献,并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版公司,2004.
[5]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辞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参考文献]
社,2011.
[1]http://www.expo2010.cn
[6]沈苏儒.对外传播・翻译研究文集[M].外文出版
[2] 王银泉.“福娃”英译之争与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策
社,2009.
略口].中国翻译,2006(3).
[7]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大
[3]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外文出版社,
学出版社,2005.
2004。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a’S Mascots
YE Lan
(Schoo过故人庄题目的意思 l少年中国说朗诵稿完整版 of Foreign Studies,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China 230039)
Abstract:As the special carrier of culture,China’s mascots in large-scale events have been playing an
outstanding role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by showing 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Chinese cuIture as we11
as friendship from Chinese to the people a11 around the world
.
Their Chinese names are usua11y translated
by way of transliteration into English,ie
.
China English,which serves as a unique means of cuItura1 diDlo—
macy.Taking 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and‘‘HAIBAO”as the example
,
this paper attempts t0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proper translation in cultural diplomacy
.
Key words:mascot;transliteration;China English;cultural diplomac:y
【责任编辑张晋海】
・
153・
席卷天下的英文下翻译下英语怎么说-agatha什么意思
更多推荐
吉祥的英文译语怎么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