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的英文译语怎么说-若濑七海


2023年4月7日发(作者:齐刘海编发)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课程名称:符号学与文学

专业:法语语言文学姓名:周春悦学号:MG0809065

指导老师:张新木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波德莱尔诗作《信天翁》中诗歌符号的象征意义

摘要:

《信天翁》(L’Albatros)选自诗集《恶之花》,是波德莱尔旅行时,在南方海域所见的

印象。原诗是一首每行有12个音节的亚历山大体诗,由四个四行诗组成,诗歌文体遵守古

典规则,阴韵和阳韵交错出现,押交错韵,即abab格式。全诗充满托物言志的气氛,也表

现出诗人或天才十分苦涩的自嘲。这首诗象征意义明显,借信天翁的形象引寓诗人自己,抒

发不被世人所理解的诗人的孤独感。该诗象征意味浓重,本文将通过信天翁的形象、外部世

界、从高空坠落人间的动作这三个角度的切入,着重分析散落于文字和意境间的种种诗歌象

征符号。

关键词:信天翁,恶之花,象征性,诗歌符号

《信天翁》出自法国现代派大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

的代表作品《恶之花》的第二部分《忧郁和理想》(《Spleenetidal》)。该诗是诗人根据1841

年前往毛里求斯岛的海上所见、所感而作。这首极具象征意义的诗歌借“信天翁”的形象来

比喻在对高尚的向往和不可阻挡的堕落趋势之间痛苦挣扎的人,而这种痛苦正是源自所谓的

一种“忧郁”(spleen)的欲望,它与人类自身的境遇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并最终在人内

心和精神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信天翁”的形象被波德莱尔用于表达渴望与众不同的希翼。

借助这一象征色彩浓烈的形象,诗人想要描绘的是他在一个对他完全漠视的社会中的自身处

境。被捕获的“信天翁”的形象即相当于一个与周围世界彻底决裂的人。波德莱尔是“被诅

咒的诗人”(lespotesmaudits)中最耀眼的代表,这也注定了他在短短一生之中无法被同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时代人所理解。诗歌的前三节讲述了“信天翁”的悲惨经历,最后一节则献给诗人自己。

原诗和参考翻译如下:

L\'ALBATROS①

Souvent,pours\'amuser,leshommesd\'quipage

Prennentdesalbatros,vastesoiseauxdesmers,

Quisuivent,indolentscompagnonsdevoyage,

Lenavireglissantsurlesgouffresamers.

Apeinelesont-ilsdposssurlesplanches,

Quecesroisdel\'azur,maladroitsethonteux,

Laissentpiteusementleursgrandesailesblanches

Commedesavironstranerctd\'eux.

Cevoyageurail,commeilestgaucheetveule!

Lui,naguresibeau,qu\'ilestcomiqueetlaid!

L\'unagacesonbecavecunbrle-gueule,

L\'autremime,enboitant,l\'infirmequivolait!

LePoteestsemblableauprincedesnues

Quihantelatempteetseritdel\'archer;

Exilsurlesolaumilieudeshues,

Sesailesdegantl\'empchentdemar曹植七步诗有两个版本 cher.

信天翁②

常常,为了消遣,航船上的海员

捕捉些信天翁,这种巨大的海禽,

它们,这些懒洋洋的航海旅伴,

跟在飘过苦海的航船后面金鸳鸯电影免费观看 飞行。

海员刚把它们放在甲板上面,

这些笨拙而羞怯的碧空之王,

就把又大又白的翅膀,多么可怜,

像双桨一样垂在它们的身旁。

这插翅的旅客,多么怯懦呆滞!

本来那样美丽,却显得丑陋滑稽!

一个海员用烟斗戏弄它的大嘴,

另一个跷着脚,模仿会飞的跛子!

云霄里的王者,诗人也跟你相同,

你出没于暴风雨中,嘲笑弓手;

一被放逐到地上,陷于嘲骂声中,

巨人似的翅膀反倒妨碍行走。

该首诗主题的行进如下所示:

第1小节,情境的展示,惯常的叙述→现实:捕获信天翁的游戏;

第2小节,信天翁降落甲板的后果;

第3小节,信天翁丧失尊严,船员的游戏;

第4小节,信天翁与诗人的比较与象征。

①Lesgrandsauteursfranais;Textesetlittrature,XIXmesiLAGARDE&Laurent

MICHARD;Paris:Bordas.1969.

②选自《恶之花》,[法]波德莱尔著,钱春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3月。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每节具有不同的音韵效果:

第1节:双重叠韵([s]、[z]共出现11次——象声的和谐);

第2节:双重叠韵([s]、[z]共出现8次);

第3节的节奏:信天翁步伐的局促、笨拙;

音节划分:

第一句:6+6

第二句:1+5+6

第三句:6+6

第四句:3+3+6

第4节:诗人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由一个暗喻引出蓬字组词是 他诗人的视角,他与众

不同而不为社会生活所容。

在题为《陌生人》的散文诗中,波德莱尔曾令人惊讶地表达自己对尘世间任何事物均毫

无喜好:“我爱云……飘过的云……在那儿,在那儿……那最好的云!”为了寻找到最恰当的

象征诗人的意象,波德莱尔既没有赞美祖国的句子 选用浪漫主义者们最崇拜的雄鹰,也放弃了勒孔特•德•

李斯勒(LecomtedeLisle)所钟爱的孤独而骄傲的大秃鹫。他选取了一个更加痛苦的象征

形象:信天翁,它代表着困顿于现实却向往无垠世界的人的二元性。它更是诗人自己的代表,

一个不被理解的人。①

信天翁是南半球海域的蹼足鸟,颇似军舰鸟。这种巨禽,当它翱翔浩渺海洋之上,的确

像庄子书中大鹏展翅——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般的壮观。诗人,也应有如此广大的

领空,供他进行想像的神游。然而,在现实情境里,诗人就没能这样幸运,处处碰壁,样样

不顺遂,乃至遭唾弃,无以理会。如同此诗所言,信天翁本是海上巨禽、苍天王者、云中君,

一向傲笑且睥睨猎手,不幸坠入人间,即受到平凡俗不可耐的水手,予以任意捉弄、调戏、

糟蹋,成为飞翔的残疾者,扮演着冷酷现实里一无是处、无所是从的悲剧角色。②

究竟何为象征?朱光潜在他的《谈美》一书中说道:“所谓象征就是以甲为乙底符号。

甲可以做乙底符号,大半起于类似联想。象征最大用处,就是把具体的事物来替代抽象的概

念……象征底定义可以说‘寓理于象’。梅圣俞《续金针诗格》里有一段话很可以发挥这个

定义:‘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③

①Lesgrandsauteursfranais;Textesetlittrature,XIXmesiLAGARDE&Laurent

MICHARD;Paris:Bordas.1969.

②《<恶之花>译析》,[台湾]莫渝东汉末年地图 著,广州:花城出版社,1992年4月,第12-13页。

③《谈美》,朱光潜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一、“信天翁”的形象比喻诗人

1.双重类比

该诗整体建立在一个双重比较之上。由于诗人被比作了“信天翁”,后者也因此而拟人

化了。诗歌前三节就是被套入了一个拟人的情境之中。信天翁先后被比作一个“笨拙而羞怯

的碧空之王”(第6行),一个从天空跌落的“插翅的旅客”(第9行)。第四节则用了借喻

和夸张的手法将诗人比作拥有“巨人似的翅膀”(第16行)的“云霄里的王者”(第13行)。

信天翁在人群之中居无定所,它的生活恰好是对诗人生存状态的隐喻和定义。诗人和信天翁

在最后一小节合二为一,这种关联的产生便要求一个全新的阐释:飞翔的旅行者变成了诗人,

航员、人群及甲板则意味着社会的剧场。

2.上升和崇高——诗人的主题

首先,空间的垂直性和天空的视角。第1句和第2句之间的跨行(enjambement),展

示出信天翁巨大的形象,暗示着它将要飞越的浩瀚的空间。第2句诗运用了“置换”的修

辞手法,本应是“广阔大海的鸟儿”,诗人故意写成“大海的广阔鸟儿”,这便更加强化了这

一浩瀚空间的概念。

其次,崇高的景象。平庸的水平线象征着社会,信天翁腾凌于其之上,给人以庄严、宏

大的印象,并且有着光滑流畅的律动感,仿佛游荡的船身下的水波。第4句始终先后出现

的“v”、“s”、“f”等音更生动地强调了一种和谐感。

再次,孤立和孤独。天上是一个世界,地上又是另一个世界,二者之间的交流十分艰难,

甚至不可能实现。

最后,受难者的处境:不仅仅是信天翁先后遭到了水手们的讥讽,以及之后弓箭手和嘲

骂声(第14、15行)的侵害,诗人也同时因此而受到伤害(第11、12句)。

二、一个压力重重的世界

1.反衬的手法

波德莱尔的这首诗作呈现出信天翁截然相反的两种形象:飞翔中的鸟庄严宏伟,拥有王

者的气魄。第6句中运用了迂回的修辞手法,将其形容为“碧空之王”,然而一旦当它着陆,

它便显得荒谬可笑了;第7句诗中的“翅膀”被形容为“又大又白”,在第8句中却如同“双

桨”;第10句中的“美丽”与同一句中的“丑陋”;第3句中王者般的飞翔,到第12句时变成

了弱者的跛行。多组反衬和对照明显地强调了这种前后对立。第6句中的“王”和“笨拙”、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羞怯”,第9句中的“插翅的旅客”和“怯懦”、“呆滞”;第10句中“本来那样美丽”与

“滑稽”、“丑陋”;另外,此处诗歌内部的交叉韵将信天翁与一个失去了尊贵身份和“王者”

名号的动物形象紧紧联系起来;第12句中的“会飞”和“跛子”的对立。

2.音韵的效果

诗歌音韵上的变幻更加凸显了矛盾和对立。第1、2、4、13、14、16句诗中共有的音

节“en”,以及第1、2、3、4行中辅音“v”的叠韵法表现出飞翔的信天翁的威严。诗歌在行

进中逐渐展示的语音层面的退降则意味着信天翁的落败,即使出现了“en”的音节,也总

是附于直接意义或隐含意义为贬义的词汇。第4句诗中“gouffresamers”,辅音“s”的叠

韵即预示着信天翁的悲惨命运。第三节中“e”的叠韵重复出现,制造出令人不快的音韵效

果,该叠韵在上一小节就已出现;第6句中“honteux”,第7句中“piteusement”和第8

句中“ctd’eux”所共有的音节“eu”。另外,第9行中辅音“c”和“gauche”中“g”

的叠韵及第10行中不和谐的音节“comiqueetlaid”也同样强调着诗人想要故意表现的某

种不协调。如此,诗歌行文中音韵效果的逐渐变化象征着信天翁的逐渐变化。到第11句时,

音节运用了交错配例法,“agacesonbes”和“brle-gueule”更反映出上述差异。

3.句子的运动节奏

句子运动的节奏具有描述性的意义。各小节的特点,可以明显体会得出:

1)第1小节中饱含节奏,平衡的句子展现飞翔的鸟;

2)第2小节中句子仍然饱满,却带有一丝讽刺的意味,用以描西江月梅花苏轼赏析 绘被放置在夹板上的鸟;

3)第3小节运用了三句精炼简短且节奏急促的感叹句,表现出信天翁的痛苦;

4)第4小节中,一句话被分为两部分,诠释了与鸟作比较的象征意义,再次强调出对

立。

三、坠落的各种象征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诗人——鸟儿”的坠落既是物理现象,又具有精神上的意义,并由有象征性的画面夏侯渊 来

表示:当信天翁“不畏暴风雨”时,它尽情享受自由(第14句),但之后却失去了这种自

由。“暴风雨”是天气名词,用换喻的修辞方式代指地点,第5句讲述它从此成为了“跳板”

的狱囚,此处“跳板”运用提喻的修辞方式以指代船的甲板。当信天翁身处不适合自己的环

境时,它荒谬的模样令人触目,因为被置于甲板上的王者,这不是它的天地。最后两句运用

了错格的修辞方式:“exil”是阳性单数,相应地,它所对应的主语也应该是阳性单数,然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而诗中出现的“sesailes”却是阳性复数。这便形象地展现出诗人被撕裂于他的双重生活之

中: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对于波德莱尔来说,艺术,是一件个人事务:诗人不与粗俗的大

众同流合污。后者的文化与诗人自己格格不入。出于这个原因,诗人注定要离群索居,孑然

一身。而这赵元佐 种与众不同的特殊性便反映于信天翁的象征形象之中。

德国大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对此处信天翁的形象还有更为深入

的理解,认为这是波德莱尔对于新兴的资本主义衣饰风尚饱含讽刺的影射,带有政治批判色

彩。本雅明说道:“十五年后,德国南部的社民党政治家弗雷德里希泰奥多尔费希尔

(FriedrichTheodorVischer)在一篇批判时尚的文章中表述了与波德莱尔相似的看法,只

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波德莱尔在他的十四行诗《信天翁》中——这是在一次远洋航行中

写的作品,人们曾希望年轻诗人能通过这次航行改邪归正——在那些被船员们放在甲板上逗

弄的鸟儿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费希尔在描写那种盖住手腕的上衣宽袖子时写道:‘这已

不再是手臂了,而是退化了的翅膀,是企鹅翅膀的残余,是鱼尾。走路时那没有形状的附肢

出现的摆动,看上去又蠢又笨,像是在挥舞,又像是在推东西,像在抓痒,又像是在划桨。’

①相同的观点,相同的意象。”②

2.各种形象的意义

信天翁的形象由以下表达方式描绘成形:第2、3、6、9、13、19句诗句均运用迂回的

修辞方式,具有一种夸张的意义。从一个迂回跳转到另一个迂回,铺陈开来的是一面威严而

又崇高的王者形象。最后一小节具体阐释了诗人与信天翁二者的比较与合一。孤独中,他们

拥有相同的王者气概。然而当他们降落到粗俗的人群中时,面临的却也是一般的溃败。鸟和

诗人之间的比较使我们提炼出这首诗所具有的隐喻和寓言意义:像信天翁一样,诗人也同样

是众人残忍行径的牺牲品,例如第一句中的船员。另外,还包括第13句中的“云霄”和第

15句中的“嘲骂声”。第11句中描绘了伤害并挑衅信天翁的水手们,从而引出该诗的主旨:

诗人在高尚的世界(诗歌)和人类社会日趋堕落的粗鄙之间受困,被撕裂。第15句中人群

的喧哗强烈地反映出人类的攻击性,在第14句中,这种攻击性在弓箭手的象征意义笼罩下

发展成为一种杀戮的愿望。人们不假思索地将诗人象征性地杀死,而且即使死亡也不能让他

得到普通大众的理解。“信天翁——诗人”笑对追逐他的箭支,他不可能被射中。他漂泊流

浪、居无定所,也就是说他相对于所生活的环境是个完全的陌生人,甚至遭受普遍的鄙视,

①《批判的步骤》,费希尔著,“新结论”丛书第3册,斯图加特1861年版,第117页(《对当今时尚的理性

思考》)。——原注

②《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瓦尔特本雅明著,王才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

第77-78页。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他巨大的羽翼即他无边的才华,不幸地构成了他的障碍。

诗歌最后一节点明了现实意象与诗人的对应,即象征性的完成。梁宗岱在论证象征主义

时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比作但丁的《神曲》,并对其作出了极为精准的评价:“从题材上

说,再没有比波特莱尔①底《恶之花》里大部分的诗那么平凡,那么偶然,那么易朽,有时

并且——我怎么说好?——那么丑恶和猥亵的。可是其中几乎没有一首不同时达到一种最内

在的亲切与不朽的伟大。……因为在波特莱尔底每首诗后面,我们所发现的已经不是偶然或

刹那的灵境,而是整个破裂的受苦的灵魂带着它底对于永恒的迫切呼唤,并且正凭着这呼唤

底结晶而飞升到那万籁皆天乐,呼吸皆清和的创造底宇宙:在哪里,臭腐化为神奇了;卑微

变为崇高了;矛盾的,一致了;枯涩的,调协了;不美满的,完成了;不可言喻的,实行了。”

②信天翁从天空降落在地面,“碧空之王”的威信迅疾消失殆尽,成了一个“会飞的跛子”,

不仅“怯弱发呆”,甚至“丑陋滑稽”。这其中必然有诗人面对外界指责与自我禁锢时的愤慨

与自讽。但穿过诗人的外衣,更深广的层面,再次引证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是本体世界异化

产物的观点。信天翁作为本体世界里的“美”,一旦堕入凡尘,即刻消匿在恶浊的环境中,

成为粗蠢的代言人。这种对应的理解比较抽象,但也更向纵深延展。诗人戏谑的笔锋,是对

现实的批判,也是故作轻松的自嘲。看似不经意的字句写出了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感叹,

恰似“长恨此身非我有”般可咏可叹。而这背后则是诗人对自身“恶之花”世界观的反复印

证与强调。

结语:

乔治巴塔耶说道:“萨特在他的评述中,指责波德莱尔‘从受压制的角色观察精神生

活,从不反映呻吟的求诉’③,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说,诗(不仅是波德莱尔的诗)就是一

种呻吟的求诉,这是真正寻求精神真理,而不是占有精神真理……”④在波德莱尔看来,诗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就好比是一只“受压制的信天翁”:在空中时威严崇高,一旦降至地面与

人类接触时,便显示出荒谬可笑的特质。同理,就是诗歌才能的层面,诗人在众人之中出类

拔萃,然而一旦置身于人群之中,他便毫无价值,行为招致鄙夷。波德莱尔自己就属于那一

代“被诅咒的诗人”,不给予他公正待遇的同时代人未曾料到他身后的巨大成就,更无法想

①现通译“波德莱尔”。——本文作者注

②《梁宗岱文集评论卷诗与真》,梁宗岱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8月,第79页。

③《波德莱尔》,[法]让-保尔萨特著,施康强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第53页。

④《文学与恶》,[法]巴塔耶(Bataille.G)著,董澄波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8月,第20页。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见后世之人赋予他至高无上的赞誉。他成为了一只为追寻真理而永远翱翔于蓝天的美丽优雅

的信天翁。

参考文献:

[1]Lesgrandsauteursfranais;Textesetlittrature,XIXmesi

LAGARDE&LaurentMICHARD;Paris:Bordas.1969.

[2]《恶之花》,[法]波德莱尔著,钱春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3月。

[3]《<恶之花>译析》,[台湾]莫渝著,广州:花城出版社,1992年4月。

[4]《谈美》,朱光潜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5]《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瓦尔特本雅明著,王才勇译,南京:江苏人民

出版社,2005年2月。

[6]《梁宗岱文集评论卷诗与真》,梁宗岱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8

月。

[7]《波德莱尔》,[法]让-保尔萨特著,施康强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年。

[8]《文学与恶》,[法]巴塔耶(Bataille.G)著,董澄波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年8月。

更多推荐

波德的英文译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