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约是什么意思线翻译读音海词俄语词典-国际会计
2023年4月5日发(作者:magnificent)
・综述・
希望理论:一个新的心理发展视角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
100875
) 张青方
郑日昌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心理学和
精神医学领域开始关注“希望”(
hope
)
这个概念,很多的研究都证明个人内在
的希望水平的高低与其心理发展和健康
状况有显著的相关(例如,French[1],
1952;Menninger[2],1959;Frank[3],1968;
Lazarus[4],1980
)。研究发现那些怀有较
高希望的人具有更强的免疫系统(
Udell2
man&Udelman[5],1985
)
;他们的健康状
况更好(
C沁园春长沙教案导入语 ousins[6],1989
)
;他们从意外
的身体伤害中康复的更快写端午的诗词 最著名 ,对于慢性病
他们也有更好的适应和调整能力(
El2
liott,Witty,Herrick,&Hoffman[7],
1991
)
;他们较少遭受抑郁和焦虑,他们
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Snyder,
C1R1;Irving,L1M&Anderson,J1R1[8]
1991
)
;他们倾向于通过积极的行动和坚
持不懈的努力来解决实现目标过程中的
种种障碍(
Yoshinobu[9]见Snyder,C1R1,
Harris,C1,Anderson,J1R1,Holleran,
S1A1,Irving,L1M1,Sigmon,S1T1,
Yoshinobu,L1,Gibb,J1,Langelle,C1,
&Harney,P1,1991
)
;他们更多地使用幽
默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紧张事件,行
为更健康(
Snyder[10],1994
)。Snyder的
系列研究发现,高希望水平的孩子是快
乐的孩子,他们将来也会成为更成功、
更富有建设性的成人(
Snyder,C1R;Mc2
Dermott,D;Cook,W;Rapoff,M,A,[11]
1997
)。Snyder用他的《儿童希望水平自
我报告量表》测出,具有较高希望水平
的孩子,其希望得分与无助、抑郁、焦
虑、孤独等负性情绪得分呈显著的负相
关,而与内控、自尊等积极情绪得分呈
显著正相关。此外,高希望得分的儿童
还倾向于表现更多的社会赞许行为。他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儿童在希望量表上
的得分与智力量表上的得分没有相关,
但却与儿童在学校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相
关(
Snyder,C1R;Hoza,B;Pelham,
W1F1Rapoff,M;Ware,L;Danovsky,M;
Highberger,L;Rubinstein,H;Stahl,
K1J[12],1997
)。诸多的研究已经发现
“希望”是一个对人类身心健康有着重
要影响的课题。
一、“希望”和有关的“希望理论”
11“希望”(
Hope
)的概念
Miller和Powers[13](
1988
)从希望的
本质和辞源学的角度探讨了什么是希
望,将希望定义为:“一系列对美好状
态或事物的预期和描绘,一种可以自我
提升或者从困境中释放的感觉。这种美
好预期不一定要建立在某个具体的事物
和现实的目标之上。因此,希望是一种
对未来以相互关系(主要是与他人相
关)为基础的美好预期,是一种自己可
以胜任和应对某事的能力感,一种心理
和精神上的满意度,一种对生活的目的
感、意义感的体验,以及对生活中充满
无限的‘可能性’的感觉。”
最新的希望概念和希望理论模型是
Snyder和他的同事们提出的(
Snyder,
1994;Snyder,Harris,etal1,1991;Sny2
der,Hoza,等,1997
)。这个理论认为,
儿童或成人的生活是以目标为基础的,
他们的这种有关目标的思维可以理解为
这样两个组成部分:意愿和路径(
agen2
cyandpathway
)。意愿是指一组启动个体
行动,并支持个体向着目标,沿着既定
的路径持续前进的自我信念系统;路径
是一组有关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有效
的路径来达到渴望的目标的信念和认
知。意愿的启动和维持系统和路径的设
计和调整系统都是希望必不可少的组成
部分。因此,Snyder对希望的定义是:
“一种基于内在的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
状态,它包括意愿动力,即一种目标性
指向的能量(
agency,agoal-directeden2
ergy
)和路径,即用来达到目标的途径
和计划(
planningtomeetgoals
)。”(
Sny2
der,Irving,&Anderson,1991,p1287
)
21希望理论(
Hopetheory
)
Snyder等人的希望理论的模型主要
包括如下要素:
211 目标(
goals
)
目标是希望的核心部分。它应该既
不是100%能够达到的轻易之物(
Proba2最能燃爆斗志的句子
bilityofattainment
)
,也应该不是毫不可
能之物。SamuelColeridge在他的名为
《无望的劳作》(
Workwithouthope
)中指
出希望的本质,他说,“没有目标就无
所谓希望。”(
1912,p1447
)目标是人们
的精神活动的支点。它也是Snyder希望
理论的支点(
Snyder,1994;Snyder,
Cheavens,&Sympson,1997
)。
212 路径意念(
PathwaysThoughts
)
对于怀有希望的个体来说,一旦目
标产生,设计实现所渴望的目标的路径
是一种本能的自然反应。大脑有一种自
然的倾向去了解和预期某种可能的结果
(例如,A→B
)。这一观点在最近的一本
叫做《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Howthe
brainworks
)一书中有进一步的验证和说
明。路径意念就是开发大脑中的预测能
力系统,在头脑中生产出指向目标进而
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方法。
213 意愿信念(
AgencyThoughts
)
意愿信念是推动个体产生目标,并
沿着他们所设计的实现目标的路径前进
的动力系统。这个系统不仅会决定个体
的目标产生、路径设计和计划过程,同
时也是个体在这一过程中能坚持下去精
神意志力(
Mentalwillpower
)。
213 障碍(
Barriers
)
通常情况下,个体的目标实现途中
总是遇到困难。根据希望理论,大多数
034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年 第16卷 第6期
现单位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
的人会知觉到不只一种路径实现目标。
对于那些高希望水平的人来说,他们会
考虑更多种实现目标的路径(
Snyder,
1994
)。即行为主体在自我内在的行为
驱动力(意愿)
,并在此动力的推动下
和所渴望目标的吸引下,调动自己的能
力,设计路径迈向目标。当个体知觉到
“此路不通”时,个体会在意愿的推动
和所渴望目标的吸引下改变旧的路径,
通过其他的路径来实现所渴望的目标之字组词 。
214 想法决定感觉(
ThoughtDrives
Feelings
)
Farran[14]等人(
1995
)提出,个人
的感受与个人如何解释整个目标的实现
过程紧密相关。个体的希望水平会影响
其对自己行为过程及其原因的解释。积
极的情感来自于个人对目标实现的成功
的可能性的知觉,而消极的情感来自于
个人对目标实现可能面临的失败的知
觉。希望理论认为,尽管目标实现过程
中的障碍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主
体在非强制性的目标执行过程中会产生
积极的情绪体验。Snyder等人通过系列
相关和因果实验研究,证明障碍的出现
确实与消极情绪的紧密相关(
Snyder,
Sympson等,1997
)。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也发现,在个人的某些重要目标实现过
程中设障,会严重消弱个人生活的满意
度(
Diener,1984;Emmoons,1986;Lit2
tle,1983;Omodei&Wearing,1990;
Palys&Little,1983;Ruehlman&Wolchik,
1998见Snyder,Sympson等,1997
)
,然
而,研究证明低生活满意度并非一定会
妨碍随后目标的执行(
Brunstein,1993;
Little,1989见Snyder,Sympson等,1997
)。
尽管阻碍会引起消极情绪反映,但
不同希望水平的个体反映还是会有所不
同。高希望的个体更多采用适应性的,
积极的情绪来回应他们所面对的困难。
当他们碰壁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生成
另外的,更多的路径去实现目标。此
外,高希望的个体在受挫时,还会倾向
于更多地知觉到可供他们选择的其他路
径。他们有强大的动力系统支持他们的
目标实现过程,而且障碍还会刺激和提
高他们的这一功能(
Snyder,1994
)。
二、有关希望的测量学研究
虽然心理学家对希望(
Hope
)这个
概念较晚,但对和其相对的另外一个消
极意义的概念—无望(
Hopeless
)的研究
和测量却早在20世纪中期就有了一定
的结果。Beck,Weissman,Lester&
Trexler[15](
1974
)发展了“无望量表”
(
HopelessScale
)
,主要以住院病人为样
本,考查他们的无望态度,项目包括他
们现有的忧虑情绪,做决定时的放弃倾
向,以及对未来的黑暗消极预期。
Kazdin[16]等人(
1983
)发展了“儿童无
望量表”(
HopelessScaleforChildren
)
,主
要用来测量儿童指向自我和将来的消极
预期。
可查的最早的关于希望的测量工具
是Gottschalk[17](
1974
)的“希望量表”
(
HopeScale
)。这一量表主要采用内容分
析的方法(
ContentAnalysis
)
,要求被试
尽可六年级语文书上册内容 能详尽地写出过去到现在的4年里
发生的重要生活事件。4个评估者分别
阅读每个故事,并用7等分法(其中4
个是富于希望的得分,3个是缺乏希望
的得分)为这些故事评分。这一测验的
评分员内部一致性达到161;在富于希
望和缺乏希望的评分一致性上也达到了
188。
另外的较有影响的希望量表是“米
勒希望量表”(
MillerHopeScale
)(
MHS
)
(
Miller&Powers[18],1988
)。这一量表基
于对希望的词源学、宗教学、哲学、社
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护理
和健康学等的综合考查,包含了积极的
和消极的两方面的40个题目,采用6点
量表,分数范围在40到240之间。典型
的问题如:“我感觉被困住,动弹不
得”;“我没有什么内在的力量”;“我的
生活充满意义”等。据报告,量表的内
部一致性系数为193;2周后的再测信度
为182。因素分析检验的结果也表明其
亦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美国Kansas大学心理学系以Snyder
为首的实验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
希望进行了系列研究,其中包括一系列
希望评定量表的制作。目前为止,他们
已经成型可供使用的量表包括:“成人
一般希望量表”(
AdultDispositionalHope
Scale
)(
ADHS
)、“成人不同生活侧面希
望量表”(
AdultDomainspecificHope
Scale
)(
ADSHS
)、“儿童希望量表”
(
Children’sHopeScale
)(
CHS
)更漏子玉炉香温庭筠 、“幼儿
希望量表”(
YoungChildre’dHopeScale
)
(
YCHS
)、“幼儿希望量表-故事本”
(
YoungChildren’sHopeScale-Story
Form
)(
YCHS-SF
)。
“成人一般希望量表”(
ADHS
)是
一份有12个项目,供测验15岁以上人
士(对阅读能力没有特别要求)的自我
报告量表。为了防止标签效应,此实验
室所出的所有量表都以目标测验为标
题,取代希望测验的字眼。量表以Sny2
der等人的希望理论为构架,8个题目分
别有4个(
1,4,6&8
)测量路径思
维,4个(
2,9,10,&12
)测量意愿动
力。此外,此量表还设计了4个关于目
标的题目用来转移被试注意。此4题不
记分数。此量表的信度值为174到184;
再测相关系数为180;亦有良好的结构
效度(
Snyder等,1991
)。
“成人不同生活侧面希望量表”
(
ADSHS;Sympson[19],1999
)主要应用
于测量成人在6个具体生活侧面的希望
水平,包括:社会(
Social
)、学术(
A2
cademic
)、家庭(
Family
)、恋爱和人际
关系(
Romance/Relationships
)、工作职业
(
Work/Occupation
)、休闲活动(
Leisure
Activities
)等。此测验要求被试首先对
这6个方面在其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行评
估(在一个0到100分的连续线上标出
各生活侧面在其个人生活中所占的位
置)
,接着作答8个不同生活侧面的分
量表。每个分量表由6个题目组成,测
量其路径思维和意愿动力的题目各占一
半,每题为8点记分,总分的范围应该
在48到384。此量表的6个分量表的内
部一致性分别在186到193;亦有较好
的效度。
“儿童希望量表”(
CHS;Snyder,
Hoza等,1997
)是一个有6个项目组成
的自我报告量表。其构建亦根据Snyder
的希望理论,分测路径思维和意愿动力
思维两部分。其适用对象为7到16岁的
儿童和青少年。此量表被叫做“儿童目
标量表”(
Children’sGoalScale
)。在测
量过程中,如儿童在阅读方面有困难,
可由测验者大声读出,被试在表上标出
其所选的分数即可。其信效度亦都达到
134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年 第16卷 第6期
量表的基本要求。
“幼儿希望量表”(
YCHS;McDer2
mott,Hastings,Gariglietti,&Callahan[20],
1997
)可用于测量学龄前儿童到小学4
年级学生。最佳的测量对象是5到7岁
儿童。此量表也是8个项目组成。考虑
到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在做答时只
用3个等级记分(如,1=从来没有;2
=有些时候;3=总是如此)。此量表还
在“建设”阶段,因此,作者提议使用
者应该在使用时对其信效度进行更进一
步的细致考查。
“幼儿希望量表-故事本”(
YCHS-
SF;CarlaDykemanBerkich[21]1995
)是由
Berkich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发展成型
的。她以Snyder等人的希望理论为依
据,应用投射测验技术,通过故事的方
式,测量幼儿的希望水平。这一测验分
男孩量表和女孩量表。男孩量表由18
个项目组成,典型的题目如:
“Chuck和Larry都遇到了点麻烦。
他们在学校的时候,有些小朋友给他们
起难听的绰号。Chuck和Larry都很不高
兴,希望他们停止这么干。Chuck很难
想出什么办法来阻止这些小朋友继续拿
他开心;Larry比较容易地想出了制止其
他小朋友这么做的办法。Chuck和Larry,
你更象他们中的哪一个呢?”
女孩的题目如:
“Marilyn和Sharon在公园里看到一
些小朋友在玩捉迷藏。他们都想和其他
的小朋友一起玩。Marilyn费了很大劲才
被允许和他们一起玩,Sharon几乎没有
费什么力气就被其他孩子接受一起玩。
Marilyn和Sharon,你更象他们中的哪一
个呢?”
此量表达到幼儿心理测评工具的标
准和要求(
Berkich1995
)。
三、提高希望水平的心理干预
(
HopeIntervention
)研究
Tollett和Thomas[22](
1995
)采用实
验法探讨如何使用一套护理干预计划,
对无家可归的老兵实施治疗。研究者以
Miller
(
1992
)的希望理论为依据,通过
希望干预计划,以打破老兵长期形成的
“无力-无望循环”(
powerlessness-hope2
lessnesscycle
)为目标,帮助老兵寻找新
目标并将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付之行
动,使其在行动过程中重建自信。40个
参加研究的老兵(其中33人完成了整
个实验过程,13人为控制组,20人为实
验组成员。)此研究采用小组干预方法,
由护理研究人员带领小组,按照事先拟
订的干预计划,每周3次,每次1小
时。小组为开放式小组,即组员为自愿
参加,并且可以随时加入或退出。研究
结果支持了研究者的假设,即希望是可
以通过外在的干预手段加以改善的。和
控制组(接受一般的治疗组)相比,接
受希望干预的实验组组员的希望水平有
所提高。并且希望水平提高之后,其个
人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也同时得以提高,
而抑郁得分则有显著下降。
Klausner[23]等人(
1997,见Snyder
1999
)以Snyder的希望理论为依据,对
患抑郁症的老人实施希望干预。实验者
将被试分为两组,每13人为一组。一
组采用以Snyder
(
1994
)希望理论为依
据所制定的干预计划,其中包括设置目
标,如种植玫瑰花圃,或者到购物中心
采购等。目标确定之后,小组带领老人
考虑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有哪些途径,
并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机。小组共10
次这样的定期集中活动,同时每星期也
要求被试在活动之后完成一些作业,例
如,想想这些新想法是怎么来的,又是
如何得以实现的,以及个人在有困难的
时候,该如何寻求别人的帮助等。对控
制组则采用Butler’s
(
1974
)的生活回
顾模型(
lifereviewmodel
)
,10次活动主
要采用让组员回顾其人生的各个不同阶
段,以助其实现圆融通达的晚年心境。
所有的参加者(包括实验组和控制组)
在实验前和实验后都采用希望自我报告
量表和第三者观察报告的方法进行了评
估。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发现两组在实
验后的希望得分都有显著的提高。采用
希望干预治疗的小组成员,其和家庭成
员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控制
组在此方面的提高则不明显。另外一个
显著的不同是实验组在“汉米尔顿抑郁
量表”(
HamiltonDepressionRatingScale;
Hamilton,1960
)上的小组平均抑郁得分
下降了10个分点,已经从抑郁状态回
到了完全无抑郁的状态。而控制组则只
下降了41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阅读答案 6分点,大部分组员依然还处
于Hamilton量表的抑郁状态。另外一个
引起注意的情况是接受希望干预的实验
组成员开始变得相当积极,而控制组组
员依然十分消极。
另外一个希望干预研究(
Snyder,
Gravel,Hanke,Hiberg,&Nelson,1997
)
是在一个社区精神健康中心实验成功
的。共有120个被试参加此实验(
N=
120
)。此120人被随机分配到一个为期
5周的个别治疗前的适应干预小组,或
为期5周的等待组,等候5周后直接进
入12周的个别治疗。适应小组是设计
来对即将进行个别治疗的组员做治疗前
的准备活动的,由5个每星期115小时
的会谈组成。每个小组的规模在16人
左右。小组活动主要以希望理论为依
据,帮助组员澄清问题,确立目标、发
展应对的技巧(包括路径思维和意愿动
力两方面的内容)。实验前的评估包括
用希望量表对其希望水平、相关的生活
满意度、功能水平测试的评估等。实验
前的评估的结果分析可以清楚看到高的
希望水平和高生活满意度、良好功能、
低身体症状、高应对技巧和正常情绪体
验密切相关(
Snyder,Gravel,Hanke,Hi2
berg,&Nelson,1997
)。在实验后的结果
分析看到,和那些实验前即有较高希望
水平的被试相比,低希望水平的被试接
受希望干预后在生活满意度、个人功能
和希望水平上有更大的绝对分数的提
高。
四、对希望研究的未来展望
综观现有的希望概念和理论,我们
发现研究者们对人类的这一独特的心理
现象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很多富有
启发性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一些比较
成型的希望理论构架和一系列有关希望
的测量工具。近十多年来,尤其以Sny2
der为首的美国Kansas大学心理学系希
望研究实验室的系列工作,几乎掀起了
一股希望研究的热潮。其研究成果对教
育,医学,尤其是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
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但是从现有的资料也可以看出,这
些希望理论之间的一致性是比较差的。
早期的希望理论多强调它是一种情绪后
234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年 第16卷 第6期
果,如Gottschalk[24](
1974
)。后来有人
强调它兼具情绪和认知两个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应是什么意思 部分,但其
并没有进一步的深入阐述。Snyder等人
虽然也相信希望会带动人的情绪和感
觉,但他们的希望理论构架则完全是
“一组认知”(
Cognitiveset
)(
Snyder[25],
2000
)。因此,对希望这一概念进行更综
合深入和更精确的探讨是未来此领域的
研究任务之一。此外,构架中文系统和
中国文化下的希望概念和希望理论及其
操作性结构,编定适用于中国样本使用
的希望评定工具,尝试提高希望水平为
目的的心理干预模式研究,也是心理学
工作者未来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French,T1M1TheIntegrationofbehav2
ior1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
Press,19521
2 Menninger,K1Theacademiclecture:
Hope1TheAmericanJournalofPsychia2
try,1959;116:481-4911
3 Frank,JTheroleofhopeinpsychothera2
py1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iatry,
1968;6:383-3951
4 Lazarus,A1A1Towarddelineatingsome
causesofchangeinpsychotherapy1Pro2
fessionalPsychology,1980;11:863-
8701
5 Udelman,D1L1,&Udelman,H1D1A
preliminaryreportonanti-depressant
therapyanditseffectsonhopeandimmu2
nity1SocialScienceMedicine,1985;
20:1069-10721
6 Cousins,N1Headfirst:thebiologyof
hopeandthehealingpowerofthehuman
spirit1NewYork:PenguinGroup119891
7 Elliott,T1R1,Witty,T1E1,Herrick,
S1,&Hoffman,J1T1Negotiatingreality
afterphysicalloss:hope,depression,
anddisability1JournalofPersonalityand
SocialPsychology,1991;61:608-
6121
8 Snyder,C1R1,Irving,L1M1,&Anderson
J1Hopeandhealth1见C1R1Snyder&
D1R1Forsyth
(
Eds1)
,Handbookofsocial
andclinicalpsychology
(
pp1285-305
)1
Elmsford,NY:PergamonPress119911
9 YoshinobuL1G,见Snyder,C1R1,
Harris,C1,Anderson,J1R1,Holler2
an,S1A1,Irving,L1M1,Sigmon,
S1T1,Yoshinobu,L1,Gibb,J1,
Langelle,C1,&Harney,P1Thewill
andtheways:Developmentandvalida2
tionofanindividualdifferencesmeasure
ofhope1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2
cialPsychology,1991;60:570-5851
10 Snyder,C1R1Thepsychologyofhope:
youcangettherefromhere1NewYork:
FreePress119941
11 Snyder,C1R;McDermott,Diane;
Cook,William;Rapoff,Michael,A
Hopeforthejourney:Helpingchildren
throughgoodtimesandbad1Bould,
CO,USA:WestviewPress119971
12 Snyder,C1R;Hoza,B;Pelham,
W1F1Rapoff,M;Ware,L;
Danovsky,M;Highberger,L;Rubin2
stein,H;Stahl,K1J,TheDevelop2
mentandValidationoftheChildren’s
HopeScale1JournalofPediatricPsy2
chology11997;Vol,22No13:399
-4211
13 Miller,J1F1,&Powers,M1J1Devel2
opmentofmeasureofhope1NuringRe2
search,1988;37:6-101
14 Farran,C1J1,Herth,K1A1,
&Popovich,J1M1Hopeandhopeless2
ness1ThousandOaks,CA:Sage1
19951
15 Beck,A1T1,Weissman,A1,Lester,
D1,&Trexler,L1Themeasurementof
pessimism:ThehopelessScale1Journal
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1
1974;42:861-8651
16 Kazdin1A1E1,French1N1H1,Unis1A1
S1,Esveldt-Dawson1K1,&Sher2
ick1R1B1Hopeless,depression,and
suicidalintentamongpsychiatricallydis2
turbedchildren1JournalofCounsuling
andClinicalPsychology,1983;51:
504-5251
17 Gottschalk,L1A1Ahopescaleapplica2
bletoverbalsamples1ArchivesofGen2
eralPsychotherapy,1974;39:515-
5251
18 Miller,J1F1,&Powers,M1J1Devel2
opmentofmeasureofhope1NursingRe2
search,1988;37:6-101
19 Sympson,S1ValidationoftheDomain
SpecificHopeScale:Exploringhopein
lifedomains1Unpublisheddoctoraldis2
sertation,UniversityofKansas,
Lawrence119991
20 McDermott,D1,&Hastings,S1L1,
Gariglietti,K1P1,Callahan,B1The
developmentoftheYoungChildren’s
HopeScale1Unpublishedmanuscript,
UniversityofKansas,Lawrence119971
21 Berkich,C1DDevelopmentandvalida2
tionofascaletomeasurehopein
preschoolandprimaryagechil2
dren1UnpublishedDoctoraldissertation,
UniversityofKansas,Lawrence119951
22 Tollett,J1H1&Thoms,S1P1,Atheory
-basednursinginterventiontoinstil
hopeinhomelessveterans1Advance
NursingScience,1995;18
(
2
)
:76-
901
23 Klausner,D1Hopingin
(
Snyder,Ed
)
Coping:Thepsychologyofwhatworks1
p1205-2511NewYork:OxfordUni2
versityPress119991
24 Gottschalk,L1A1,Ahopescaleappli2
cabletoverbalsamples1Archivesof
GeneralPsychootherapy,1974;39:
515-5251
25 Snyder,C1R1(
Ed
)
Handbookofhope:
Theory,Measures,&Application1Aca2
demicPress120001
334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年 第16卷 第6期
更多推荐
Snyder是什么意思der在线翻译读音例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