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的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合肥二本院校


2023年4月7日发(作者:关于国庆节的诗歌)

从国际性到地方性:中华医学传教会

演变探析(1838~1886)

李传斌

摘 要 中华医学传教会成立于1838年,是近代中国和世界上第一个

医学传教组织。该会成立之初表现出了较强的国际性特征。它由在华

的英、美人士发起组织,并与英、美等地人士有密切联系,形成了国

际性的人际关系和经费来源网络。而且,它在支持新教在华医疗事业

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1845年中华医学传教会的分裂,加

之此后基督教在华传教环境的变化,中华医学传教会日益地方化。

1886年,中华博医会成立,中华医学传教会彻底变成了地处广州的一

个地方性传教组三毛经典语录100句 织。中华医学传教会的上述变化不仅体现了在华外人

与西方国家以及中国关系的变化,而且是国际化与地方化的生动写照。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传教会 国际性 地方性 广州 香港

1838年,中华医学传教会(Medic意境优美的古诗句 alMissionarySocietyinChina)①成

75

①关于“MedicalMissionarySocietyinChina”的中文译名,学术界有不同的称法。较早的

有“医学传道会”(孙逸仙博士医学院筹备委员会编《广州博济医院创立百周年纪念》,

广州岭南大学刊印,1935,第3~5页),“广州医科传教会”(全汉昇:《清末西洋医学

传入时国人所持的态度》,《食货半月刊》第3卷第12期,1936年)等译法,目前学术

界有“中华医学传教会”“中华传教士医学会”“中国医务传道会”“中国医药传教会”“中华医药传道会”“中国教士医学会”“教士医学会”等译法。

医疗社会史研究2019年第Ⅳ卷第2期

立于广州。它不仅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医学传教组织,而且是世界上第一

个医学传教组织。作为医学传教组织,它在传播西医与基督教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研究鸦片战争前后中西关系的论著对之均有不同程度的论

及。①另有学者专门探讨了它的起源及其在鸦片战争前的活动。②但是,

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1845年该会分裂之前,对于1845年以后的情况关

注不够。而且,从中华医学传教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由一个国际化程

度较高的医学传教组织,最终却演变成一个地方性的医学传教组织。这

是一个颇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化与地

方化的视角,对中华医学传教会的这一演变过程做进一步探讨,揭示19

世纪中西之间在医学、宗教领域的互动关系。

中华医学传教会可以说是19世纪初中西关系的特殊产物。19世纪初

期,中国在对外交往中依然维系着自我为中心的朝贡体制,实行广州一

口对外贸易政策。在这种体制之下,外商活动范围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长期以来的禁教政策也使得传教士在华活动举步维艰。而且,中国人与

外国人之间难以进行正常的接触与交往,甚至外国人被禁止学习中国的

官话与方言。此时,伴随着海外殖民与海外传教运动的兴起,西方国家

不断向东方扩展势力。当外国人来到中国后,他们却发现自己面临着政

治、经济、文化、交往等方面的障碍。因此,他们在中国传播基督教、

85

HaroldBalme,ChinaandModernMedicine:AStudyinMedicalMissionaryDevelopment,

London:UnitedCouncilforMissionaryEducation,1921;WilliamWarderCadburyandMary

HoxieJones,AtthePointofLancet:OneHundredYearsofCantonHospital1935

1935,

Shanghai:1935;EdwardVGulick,PeterParkerandtheOpeningofCh猴子的拼音 ina,HarvardUniversity

Press,1973;吴义雄:《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

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谭树林:《中秋节一首诗 美国传教士伯驾在华活动研究(1834~1857)》,群言出版社,2010;梁碧莹:《美国人在广州(1784~1912)》,广东人民出

版社,2014。MichaelCLazich,“SeekingSoulsthroughtheEyesoftheBlind:TheBirthoftheMedical

MissionarySocietyinNineteenth⁃CenturyChina,”inDavidHardiman,ed,HealingBodies,

SavingSouls:MedicalMissionsinAsiaandAfrica,Amsterdam⁃NewYork:EditionsRodopi

BV,2006

从国际性到地方性:中华医学传教会演变探析(1838~1886)

自由经商的梦想无法实现。①这正是19世纪初有人试图用武力打开中国

大门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19世纪初来华的西方人当中,有些人却发现西医是打破在华活

动障碍的重要途径。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医生皮尔逊(Alexander

Pierson)就在广州推广种痘,赢得了中国人的信任。1820年,马礼逊

(RobertMorrison)为了同中国人接触,与东印度公司医生李文斯顿

(JLivingstone)在澳门开办了一个诊所。李文斯顿还被称为是“在中国

人当中系统提七律 冬雪 供医疗救助的第一人”。②1826年,郭雷枢(Thomas

RColledge)被任命为东印度公司的医生。次年,他开始在中国人当中行

医,并发现眼病在当地劳动大众中颇为流行,因此他尤其注意这方面疾

病的治疗。而且,他在澳门设立的医院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该院“成为

全省人谈论的中心,受惠者的亲友以及亲身感受到他的‘治术’的人给

院长送来了赞誉和感谢”。③1833年,郭雷枢因为负担过重,不得不关闭

了澳门的医院。但是,这一经历使他对改变中西关系充满希望。他说:

“如果我有办法”,“我将派出一大群、一大队从事慈善的医生到中华帝

国,我对他们的成功有完全的信心”,“在四分之一的世纪里,我的愿望

会实现;那就是现今存在的巨大障碍、冷漠、偏见将会被一扫而光,一

点痕迹也不保留。欧洲人与全帝国的中国人将会交换彼此之间的信任和

尊重”。④《中国丛报》的编辑也认为:“澳门眼科医院的成果使我们认识

到,没有比医学与外科手术更好的手段”,能够使中国人理解到基督教慈

善家对他们所怀有的情感。⑤1834年,伯驾(PeterParker)作为第一个

医学传教士被派到中国。1835年,他在广州建立了中国第一所教会医

院———新豆栏眼科医局。“皮尔逊、郭雷枢等人在广州和澳门的成功经

验,使人们相信中国人会欢迎这一举措。”⑥在最初的六周里,伯驾就治

95

⑤关于中秋节的唯美句子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关论著均有不同程度的论及,本文对此不拟展开论述。

ReportoftheMedicalMissionarySocietyinChinafortheYear1885,Hongkong:“ChinaMail”

Office,1886,Appendix,p22

TheChineseRepository,VolIII,p364

TheChineseRepository,VolIII,p366

TheChineseRepository,VolIV,p386

TheChineseRepository,VolIV,岳阳楼记原文翻译简短 p461

更多推荐

1838是什么意思8在线翻译读音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