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的英文译语怎么说-tp点
2023年4月1日发(作者:pastparticiple)
14时代建筑 T+a 2002/1
摘要 本文从四个层面探讨了景观的含
义:(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
(2)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
(3)景观作为系统,(4)景观作为
符号。因而,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
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
义的。
关键词 景观,场所,风景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dthe
meaningsoflandscapesinfouraspects:
(1)Landscapesasvisualperceptualobjects,
(2)Landscapesaslivingplaces,(3)
Landscapesassystems,(4)Landscapesas
symbols,Therefore,landscapesare
aesthetic,experiential,scientificand
meaningful.
KEYWORDSLandscape,Place,Scene
MeaningsofLandscape
俞孔坚 YuKongjian
景观的含义
时代建筑 T+a 2002/1 15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
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
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
的十个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 1976 )。
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
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
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
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
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本文则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及景观的艺术性、
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由表及里,揭示景观
是审美的、体验的、科学的、有含义的。
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景观作为城市景象 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
也就是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 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
的含意,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
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
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
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
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英文Landscape一词
的直接来源是荷兰语Landskip,特指风景画,尤其是自
然风景画,它包括画框和画中的景物。而荷兰风景画
的源头又可追溯到文艺复兴初期经济最发芭蕉不展丁香结是什么意思 达的意大利
中部和北部。这里人口最为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随
后,风景画派又在威尼斯商城得到发展,继而在荷兰
达到高峰,之后于15世纪传入英、法各国。
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
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
(Cosgrove, 1998,P70)。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
制将人束缚于君权之下,人被系于土地之中,大自然
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
恋和依赖,使人如母亲襁褓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
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存与
生活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
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
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城市,同时不断向乡
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1420年前后发明的透
视原理,使理想城市的模式成为一个完全几何、数学
的围有城墙的图案。在几何中心是一个大的开放空间,
被行政建筑所围合:国王的宫殿、法院的大楼、主教
堂、监狱、财务大楼和军事中心。这样的理想城市是
为行政办公及法律公正而设计的,是为了城市生活而
设计的,是纯粹理想化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
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
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用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
计和建造,因此有了以凡尔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
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 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意的
第二个转变,源之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工
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但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
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
市作为文明与高雅的形象被彻底毁坏,相反成为丑陋
的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与田园成为逃避的场所。
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
向爱恋和保护田园。因此才有以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
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而非Gardener)的出现,和
景观设计学(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而非Gardening)的
诞生,这一诞生时间被锁定在1863年5月(Newton,
197胜日寻芳泗水滨下一句 1,p.273); 因此才有以倡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
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自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
家公园体系;因此也才有霍华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园城
市和随后的田园郊区运动。
景观的栖居地含义: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每
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Meinig,1976),或者说是潜
在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
的最高标准:所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
者,有可游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无论是作画或赏画,实质
上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也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
层的含义。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德歌尔的栖居
(Dwelling)概念(Heidegger, 1971)。栖居的过程实际上
是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取得和谐的过程,
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
左页|景观作为田园的极至: 美国丹佛
景观是栖居地: 云南元阳梯田|景观作为城市的极至: 纽约
本页|景观是栖居地:中国山区村落|景观是城市的延伸: 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宫苑
16时代建筑 T+a 2002/1
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人与
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居地的景观,是人
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城市中的红线栏杆、藩篱城墙、屋脊之高下、门
窗之取向,农村的田埂边界、水渠堤堰,大地上的运
河驰道、边境防线,无不是国与国,家与家和人与人
之间长期竞争、交流和调和而取的短暂的平衡的的结
果,即Jackson所谓的政治景观(1984)。
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
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与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景
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的结构又是通过景观来
表达(Norkerg-shulz ,1979,P8)。与时间和空间概念一
样,场所(地山中夜来月 方)是无所不在的,人离不开场所,场
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处,场所使无变为有,
使抽象变为具体,使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个认识和把
握外界空间和认识及定位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点。对场
所性的理解首先必须从场所的物理属性,主体人与场
所的内-外关系,以及人在场所中的活动,无所不在
的时间,四个方面来认识.这四个方面构成景观作为体
验场所的密不可分的整体。
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科学、客观地解读
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个层次上的生
态关系。
第一是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如哈尼族村寨的
核心生态流是水。哀劳山中,山有多高,水有多长,高
海拔将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截而为雨,在被灌溉、饮
用和洗涤利用之后,流到干热的红河谷地,而后蒸腾、
蒸发回到大气,经降雨又回到本景观之中,从而有了
经久不衰的元阳梯田和山上茂密的丛林,这是全球及
区域生态系统生态科学研究的对象.根据Lovelock的盖
娅(Gaia)理论(1979),大地本身是一个生命体:地表、
空气、海洋和地下水系等通过各种生物的、物理的和
化学的过程,维持着一个生命的地球。
第二是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
生态过程。来自大气的雨、雾,经村寨上丛林的截流、
涵养,成为终年不断的涓涓细流,最先被引入寨中,人
所共饮的蓄水池;再流经家家户户门前的洗涤池,汇
入寨中和寨边的池塘,那里是耕牛沐浴和养鱼的场所;
最后富含着养份的水流,被引入寨子下方的层层梯田,
灌溉着他们的主要作物--水稻。这种水平生态过程,包
括水流、物种流、营养流与景观空间格局的关系,正
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三种生态关系,是景观元有关雨的诗词 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
的关系,如丛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水塘作为一
个水域生态系统,梯田本身作为一个农田系统,其内
部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这是一种在系统边界
明确情况下的垂直生态关系,其结构是食物链和营养
阶,其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是生态系统生
态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生命与环境之间,包括
植物与植物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是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
这便是植物生态,动物生态、个体生态,种群生态所
研究的对象。
第五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
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这是人类生态学所要讨论的。
当然,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包括其社会、文化、政治
性以及心理因素都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十
分复杂。已远非人类生态本身所能解决,因而又必须
借助于社会学、文化生态、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对
景观进行研究。
城市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几乎包含了所有上
述生态过程,而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人类理想与历史的书
人类是符号动物,景观是一个符号传播的媒体
(Lynch and Hack ,1998,P173),是有含义的,它记载着
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历史;讲述着
动人的故事,包括美丽的或是凄惨的故事;讲述着土
地的归属,也讲述着人与土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
会的关系。因此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
这本书是由符号和语言写成的。“景观具有语言的
所有特征,它包含着话语中的单词和构成——形状图
案、结构、材料、形态和功能。所有景观都由这些组
景观是城市的延伸: 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宫苑|景观作为符号
时代建筑 T+a 2002/1 17
成,如同单词的含义一样,景观组成(如水)的
含义是潜在的,只存在上下文中才能显示”
(Spirn, 1998, p.15)。景观语言也有方言,它
可以是实用的,也可以是诗意的。海德歌尔把语言
比喻作人们栖居的房子,“而景观语言则是真正的
人的栖居地”(Spirn, 1998, p16),景观语言
是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人类文字及数字语言的源
泉。“河出图,洛出书”固然是一个神话传说,
但它却生动地说明了中国文字与数字起源于对景观中
自然物及现象的观察和启示的过程。
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可以用来说、读和书
写,为了生存和生活——吃、住、行、求偶和生殖,人
类发明了景观语言。如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是
社会的产物。景观语言是为了交流信息和情感的,同
时也是为了避护和隔离的,景观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只
能部分地为外来者所读懂,而有很大部分只能为自己
族群的人所共享,从而在交流中维护了族群内部的认
同,而有效地抵御外来者的攻击。
景观中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
工构筑物,它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是形容词
和状语,这些元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句
子、文章和充满意味的书。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关于
这个地方的书,以及关于景观中的人的书。当然,要
读懂,读者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和文化,不同的社会文
化背景的人,如同卯时是几点 上下明年今日歌词 文关系中的景观语言一样,是
有多重含义的,它们所讲述的故事可能是神秘的、悲
壮的、美好的、喜剧性的或是残酷的。自然山坡上的
一株树,花开花落,或兴或衰,讲述了季节的更替,其
与生境或土壤的适应或不适应。而山寨门口的一棵神
树,却有着更多的含义,它是全寨人精神生活的中心,
树的兴衰,可能预示全村人的吉凶。但对外界人来说,
这棵树再平常不过了。
这都是因为人是符号的动物,而景观是符号,是
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
综上所述,景观是自然及人类社会过程在土地上
的烙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类理想与
追求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最伟大的创造莫过于城市,
一个几万甚至上千万人的社区,为了共同的和不同的
目的,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有时互助互爱,有时忌
妒有加,憎恨之极,以至于你死我活;有时为了交流,
他们修驰道、掘运河;有时却为了隔离,垒城墙,设
陷阱。同样的爱与恨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及其它生命
的态度上:恨之切切,人们可以把兽与水视为共同的
敌人,因此筑高堤、藩篱以拒之;爱之殷殷,人们又
不惜工本挖湖堆山,引虎狼草木入城。人类所有这些
复杂的人性和需求被刻写在大地上,刻写在某块被称描写夏天的古诗配画
为城市的地方,便成为城市景观。
因此,景观是画,展示自然与社会精彩的瞬间;景
观是书,是关于人类社渎仙 会和自然系统的书;景观是故
事,讲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战争与和平
的历史与经验;景观是诗,用精美而简洁的语言,表
述了人类最深层的情感。 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品味,
正如品味一幅画,品味一首诗;景观需要人们去体验,
体验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景观需要人们去解读,正如
解读一部历史与故事的书;景观需要人们去关爱,去
呵护,就象关爱自己和爱人;当然,景观也需要人们
去设计、去改造和管理,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
和谐,使人的生活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Baker, A .,Introduction: On Ideology and Landscape. / 2.
Baker, A.R.H and Biger G.(eds.) Ideology and Landscap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1-14,1992/ 3. Casey, E.,The
Fate of Pla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ley.1998/ 4. Cosgrove,
D. E.Social Formation and Symbolic Landscape.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Madison, Wisconsin, USA.1998/ 5. Forman,R. T. T.,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 6. Heidegger, M. Building Dwelling Thinking.: Poetry, Language, and
Thought (Trans. by A. Hofstadter). New York: Harper & Row.1971./ 7.
Jackson, John, B. Discovering the Vernacular Landscape.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MA.1984/ 8. Lovelock, J., Gaia : A New Look at Life on Ear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19激励上进正能量句子 79/ 9. Lynch, C. and Hack G., Site
Planning (3rd edition),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 USA.1998/10.
Lynch, K. (1960). Image of the City, MIT Press. Cognition and Environment:
Functioning in an Uncertain World. New York, Praeger./ 11. Meinig, D.
W. "The beholding eye: 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anuary): 47-53.1976/ 12. 俞孔坚, 《理想景观探源:风
水与理想景观的文化意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作者 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收稿日期:2001.11.20
景观作为系统: 云南元阳|景观是城市: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更多推荐
landscapes是什么意思dscapes在线翻译读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