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度的英文译语怎么说-dr2
2023年4月4日发(作者: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药方剂名翻译探析
李蕾
【摘要】中医方剂名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翻译时应注意这些信息的加工和处
理.故从功能主义视角分析中药方剂名的翻译,总结分析当前方剂英译名不统一的现
象及其原因,并结合方剂名称的不同构成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由于不同类型文献的
翻译功能不同,方剂名的译法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6(022)003
【总页数】3页(P415-417)
【关键词】功能主义;方剂名;翻译
【作者】李蕾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外语学院,郑州45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62
当前中药方剂翻译缺乏统一标准,存在译文不规范甚至误译等问题,给海外消费者
及医疗工作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针对中药方剂名称翻译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
意义。中药方剂名有独特的命名规律,翻译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
略。要准确翻译方剂名,首先要分析其名称的构成特点及使用功能,然后才能确定
相应的翻译策略。语言功能的划分最早见于KarlBuhler的语言工具功能模式,后
来KatharinaReiss以此为依据把文本类型分为3种,即信息型(informative)、
表情型(expressive)和操作型(operative)。信息型文本通常文字简朴,所述事
实包括信息、知识、观点等。表情型文本指创作性作品,作者地位显著,传递信息
的形式特别,语言具有美学特点。操作型文本的目的是引诱行为反应,即感染读者
或接收者并使其采取行动,语言的形式通常是对话性的,其焦点是呼吁或感染
[1]。功能主义理论广泛应用于多种文体翻译研究,但很少应用于中药方剂名的
翻译研究。
方剂名主要归属于信息型文本,也有部分属于表情型文本。信息型文本一般采取直
译的方法,而表情型文本既可使用直译法突出其形象描述,也可用意译法突出其信
息的传达。如“泰山磐石散”一方的名称形象生动,用“泰山”和“磐石”喻指该
方养血安胎的功效,其中既有传达信息的功能,也有表情的功能。翻译时基于不同
的功能也会有不同的译法,如“RockofTaishanFetus-quietingPowder”的译
法突出了其形象的描述,也兼顾了功效的表达。而“MiscarriagePreventing
Powder”的译法则注重其传达信息的功能,忽略了其表情的功能。这就使得方剂
名翻译出现同名异译的现象。再如“玉真散”和“异功散”在有些译文中都被译为
“PowderwithMarvelousEffect”。实际上,这两种方剂配方和功效都大不相
同。“玉真”和“异功”这2个名称通过修辞手法突出其功效,但翻译时如果仅
着眼于这种情感的表达,就妨碍了其信息性功能的实现。还有“玉女煎”和“石膏
汤”中的主要成分都有“石膏”,但成分和功效都不完全相同,如果都统一译为
“GypsumDecoction”,就会让人误以为它们是一种方剂。“玉女煎”的修辞
手法和情感表达功能在翻译时要让步于其传达信息的功能,采用意译的方式。而
“石膏汤”则应采用直译的方法,传递其主要成分为石膏的信息[2]。
方剂名中体现出一些中国语言独有的特点,翻译成英语以后是删减、转换还是保留,
取决于翻译的文体和目的。如医生在开处方时用音译形式就可以有效沟通,但旨在
普及中医文化的文献翻译就应该保留一些中国文化特色,即一些“异域风情”,激
发读者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滥用音译不利于文化信息的传递,过度意译又可能影
响其流端午日殷尧藩拼音版 通性。不同文献中的方剂名功能也各自不同,主要功能有:一是传递医药学
信息,如药品说明书和药典中的翻译,包含中药构成或药效;二是传递文化信息,
如中医养生文化中的“药食同补”及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都在方剂
名中有所体现。
蒋建勇等分析了305份中成药方英译本,发现样本中在翻译性状、功能时仍不统
一,在音译、英译和拉丁文的使用方面也很混乱,翻译策略不够统一,与企业形象
不够关联。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英译策略和格式上体现出较抒情散文诗精选简短 高的翻译水平。以往
的译法包括音译加注、直译、意译等,其中以音译为主[3]。音译法简单明了,
便于传播,避免了因方剂命名复杂引起的翻译不统一。但如果全部使用音译,方剂
名中所反映出的中医药文化背景就不能为读者所理解,造成原语文化在译文中的遗
漏和缺失。2007年通过的《中医基本名词中英对照国际标准》提出,方剂名应采
用双译法,在每个方剂词条后按顺序列出汉语拼音名及英译名,汉语拼音以中药名
为单位划分音节。这种译法兼顾了方剂名的实用性、简洁性及文化传递性,已为许
多译者所采用。
方剂翻译在不同类型文献中的译法也大不相同,在药典、药品说明书中主要采用汉
语拼音译法,方便药品的流通,避免因译名差异引起的误解。而文学或中医药学典
籍中的翻译,则注重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诠释和译介,突出方剂名称背后的传统文化,
尤其是中医药文化。方剂中中药名的翻译采用拼音、英语还是拉丁语,取决于翻译
目的和译文的功能。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方剂名翻译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方剂名翻译由拼音名、汉语和英文名三部分构成,英译时
多采用汉语拼音加剂型的方式,如“艾附暖宫丸”被译为“AifuNuangong
Wan(AifuNuangongPills)”。有些方剂的译名采用的是拉丁学名,如“安神膏
“被译为”AnshenGao(DecoctumTranquiliziciConcentratum)”。有少数方
剂名中出现了药物的英译名,如“益母草口服液”被译为“YimucaoKoufuye
(MotherwortHerbMixture)”。极少数方剂名全用汉语拼音翻译,如“桂林西
瓜霜”被译为“GuilinXiguashuang(GuilinXiguashuang)”。
药典中出现的中成药剂型大多采用统一标准,如散(powder)、合剂(mixture)、胶
囊(capsules)、软胶囊(softcapsules)、片/含片(tablets)、茶(tea)、颗粒
(granules)、栓(suppositories)、糖浆(syrup)、药酒(wine)、水(tincture)、注
射液(injection)、搽剂(liniment)、膏(plaster)、丸(pills)等。丸剂具体还包括浓
缩丸(concentratedpills)、水丸(wateredpills)、大蜜丸(bighoneyedpills)、
胶丸(oilcapsules)、滴丸(drippingpills)等。“液”和“口服液”多译为
“mixture”,也有译为“OralLiquid”的,如九味羌活口服液被译为“Jiuwei
QianghuoMixture”,而藿香正气口服液被译为“HuoxiangZhengqiOral
Liquid”。
膏剂通常译为“plaster”,如“暖脐膏”被译为“NuanqiGao(Nuanqi
Plaster)”。此外,膏剂也有几个不同的译法,如“二冬膏”被译为“Erdong
Gao(ErdongConcentratedDecoction)”,“枇杷叶膏”被译为“PipayeGao
(Loqua稠的反义词 tLeafConcentratedDecoction)”,其“膏”字都统一译为
“ConcentratedDecoction”。还有,“复方鸡血藤膏”被译为“Fufang
JixuetengGao(CompoundKadsuraExtract)”,此处的“膏”字被译为
“Extract”,而“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中又译为“ointments”。个别剂型在方
剂名中没有指明,也补充译出来了,如“坎离砂”被译为“Kanlisha(Kanli
CoarsePowder)”,“脑乐静”被译为“Naolejing(NaolejingSyrup)”。岳阳楼记作者
拼音翻译避免了误译和清秀的近义词 乱译,也丢失了方剂名中原有的文化和语言色彩,特别是一
些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名称,如“左金丸”在药典中被译为“ZuojinWan(Zuojin
Pills)”,因药典作为规范性的辞书,注重对药品成分、功效的分析,不能过多涉
及文化背景的阐释,故采用音译法是较好的选择。
2.2典籍中方剂名的翻译
袁炳宏对比杨宪益和DavidHawkes的2个《红楼梦》英译本,认为书中方剂名
的翻译不够专业,仅理解其表面含义,忽略了文字背后的社会生活环境、文化、历
史等深层含义,也忽略了古汉语文义的演变,许多方剂的隐含意义没有得到再现。
如杨宪益将“香薷饮”译为“herbalmedicine”,没有揭示出药物成分,而
DavidHawkes将其译为“elsholtzialeaves”也不够准确。因为香薷不是仅叶子
部分入药,而且剂型是powder,所以译为“Elsholtziapowder”比较好。
此外,以“药物数量+主要药物或功效+方剂类型”形式命名的方剂也很容易被误
解,如“四神散”、“十香返魂丹”、“八珍益母丸”等。杨宪益把“四神”译为
“Four-SpiritPowder”,意思有悖于原文。其实,四神是用来形容4种药的奇
妙效果,所以可译为“PowderforFourMiraculousDrugs”。参照拉丁语的药
品命名法,英语译文可采用“剂型(名词主格)+原料药(名词属格)”的形式。如
“复方大黄散”译为“DrinkofRedSage”,“泰山磐石散”译为“Powderfor
PreventingMiscarriage”,“八珍丸”译为“BolusofEightIngredients”等
[4]。
方剂可翻译为Prescription或者Formula。根据命名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药物
+剂型”、“功效+剂型”、“药物+功效+剂型”、“单纯功效”等4种构成方
法。方剂常由多种药物构成,名称中或只用单味主药,或列出2味甚至更多主药
的名称,有时采用“数字+概述+剂型”的方式,如“六君子汤”可译为
“LiujunziTang(SixGentlemenDecoction)”。
3.1药物+剂型
方剂名中只有单味主药出现,翻译时适合用音译加直译的方式。因为单味药名称较
短,所以直译时一般采用“药物+剂型”的翻译方法。如“葛根汤”可译为
“GegenTang(KudzuvineRootDecoction)”,“枇杷叶露”可译为“Pipaye
Lu(LoquatLeaveSyrup)”。音译有助于回译和确定方剂名称,但有时不能单独
使用,因为单纯的音译对于读者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没有任何帮助。
方剂名中出现2味主药,翻译时适合用音译加直译的方式。如果2味药的名称较
短,可以采用与单味药相同的译法,即“药物+剂型”。如“葱姜汤”可译为
“CongjiangTang(ScallionWhiteandGingerSoup)”。如果2味药的名称稍
长,可将剂型放在前面翻译,如“葱豉汤”可译为“CongchiTang
(DecoctionofScallionandFermentedSoybean)”。
方剂名中如果出现3个或3个以上的主要药物成分,翻译时最好采用“剂型+成分”
的方法,显得层次更为清楚。如“黄芪姜枣汤”可译为“HuangqiJiangzao
Tang(SoupofMilkvetch,GingerandJujubes)”,“芪芍及草汤”可译为
“QishaoJicaoTang(DecoctionofMilkvetch,BletillaandLiquorice)”。
3.2功效+剂型
有的方剂名中凸显药剂的功效和剂型,翻译时可采用“v-ing+剂型”的方式,如顺口溜大全100首
“清肺汤”可译为“QingfeiTang(Clearing-lungDecoction)”,“保肺散”可
译为“BaofeiSan(Lung-healingPowder)”。另外,也可译为“剂型+功效”的
形式,如“消谷丸”可译为“XiaoguWan(PillsforGrainDigestion)”“重型消
黄汤”可译为“ZhongxingXiaohuangTang(DecoctionfortreatingSevere
IctericHepatitis)”。或根据情况译成其他形式,如“气血双补方”可译为
“QixueShuangbuFang(DualSupplementationFormulaofQiandBlood)”。
3.3药物+功效+剂型
这种方剂包含的信息太多,所以要翻译得尽量紧凑,避免过于冗长拖沓的译文。如
果包含的药物数量较少,可以采用“功效+药物+剂型”的形式翻译,如“栝楼止
咳汤”可译为“GualouZhikeTang(Cough-arrestingSnakegourd
Decoction)”,“加味生脉汤”可译为“JiaweiShengmaiTang
(PulsepromotingMagnoliavineDecoction)”,“半夏泻心汤”可译为
“BanxiaXiexinTang(Heart-drainingPinelliaDecoction)”,“茯苓和胃汤”
可译为“FulingHeweiTang(Stomach-strengtheningTuckahoeDecoction)”,
“清胃竹茹汤”可译为“QingweiZhuruTang(Stomach-clearingBamboo
ShavingsDecoction)”,“黄芪建中汤”可译为“HuangqiJianzhong
Tang(CenterfortifyingMilkvetchDecoction)”。如果包含的药物数量较多,可
以采用“功效+剂型+药物”的形式翻译,如“鱼腥五味子平喘汤”可译为
“YuxingWuweiziPingchuanTang(AntiasthmaticDecoctionofHeartleaf
HouttuyniaandChineseMagnoliavineFruit)”,“二甲调肝汤”可译为
“Er’jiaTiaoganTa明日黄花是什么意思呢 ng(LiverregulatingDecoctionofPangolinScalesand
TurtleShells)”。
3.4其他类
有的方剂只凸显其功效,可以采用直译法,如“哮喘平一号”可译为“Xiao
chuanpingYihao(Number1Asthma-calmingDrug)”,“疗肺宁”可译为
“LiaofeiNing(Lung-healingDrug)”。而有些方剂未提及药物成分,仅从外观
描述其特征,有的还使用隐喻手法。如“紫雪”因外观如“霜雪紫色”,且药性属
于大寒,冷若霜雪,故此得名“紫雪”。在药品说明书中出现时,采用音译法有利
于药品的识别和流通。然而在翻译介绍中药名词典故的书籍中可以详加阐释,帮助
读者理解药方背后的中国文化。有人着重译其功效,将“紫雪散”译为“Anti-
pestilenceandFeverPowder”,但只字未提其形态。基于药品流通和名称理解
两方面的考虑,建议译为“ZiXue(PurpleSnow)”,然后加以注解。相对应的
“紫雪丹”可译为“ZixueDan(PurpleSnowElixir)”,“紫雪岁暮到家古诗翻译 散”可译为
“ZixueSan(PurpleSnowPowder)”。
中药方剂名的命名方式多样,反映出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影
响。翻译时要考虑是否能为西方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尽可能采用统一、规范的译名,
准确传达原文的概念和内涵,并注意名称的简洁性,避免拖沓冗长的翻译,以便于
西方读者理解与识记。从语言功能角度上看,就是要突出其传递医药文化信息的功
能,不过分突出其传情表意的功能,从而保证其语言交际功能的实现。
【相关文献】
[1]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65-70.
[2]朱薇,李敏杰,等.中药方剂名称英译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
18(15):328-330.
[3]蒋建勇.中药方剂名翻译策略趋势的实证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7):993-
995.
[4]袁炳宏.《红楼梦》中中医药方剂名称翻译的问题[J].文教资料,2010,12:40-42.
更多推荐
jiuwei是什么意思wei在线翻译读音例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