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保姆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昌乐二中网站


2023年4月5日发(作者:天安门资料)

英语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

第一篇:英语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

英语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

英语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

这里所讲翻译方法是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特点对比,分析其异

同,阐述表达原文的一般规律。英、汉语结构有相同一面,汉译时可

照译,即所谓“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结构形式。

但这两种语言之间还有许多差别,如完全照译,势必出现“英化汉

语”,这时就需要“意译”,在忠实原文内容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

束缚,使译文符合汉语规范。特别要注意是:“直译”不等于“死

译”,“意译”也不等于“乱译”。试比较:

1、直译与死译

原文结构与汉语结构是一致,照译即可。但如果原文结构与汉语

不一致,仍然采取直译方法,就成“死译”了。如:

①、Insomeautomatedplantselectroniccomputerscontrol

theentireproductionline.在某些自动化工厂,电子计算机控制整个

生产线。(直译)

②、Theearthactslikeabigmagnet.地球作用着像一块大磁

铁。(死译)

③、Manganesehasthesameeffectonthestrengthofsteel

assilicon.锰有同样影响在强度上像硅。(死译)

例②、例③既不忠实原意,又不符合汉语表达方式。因此,必须

运用“词类转换”广成分转换”、“词(语)序调整”等手段使译文

通顺。例②、例③应分别译为:“地球作用像一块大磁铁。”…“锰像

硅一样会影响钢强度。”

2、意译和乱译

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基础上,运用相应翻译方法以调整原文结构,

用规范汉语加以表达,这才真正做到“意译”。翻译实践证明,大量

英语句子汉译都要采取“意译法”。

如果把“意译”理解为凭主观臆想来理解原文,可以不分析原文

结构,只看词面意义,自己编造句子,势必造成“乱译”。如:

Itiseasytocompressagas,itisjustamatterofreducing

iquidagashasnoshape,

butunlikealiquiditwillexpandandfillanycontaineritisputin.

气体是很容易压缩,这正是压缩分子之间距离根据。气体和液体一样

没有形状,但又不同于液体,气体膨胀时会充满任何盛放它容器。

(乱译)

例句中“乱译”是由主观臆想(不正确选择词义、任意转换成分)

造成。在这里,将matter译成“根据”在物理学上是讲不通,因为

“压缩气体也就是减少分子之间距离”,两者是一回事。matter应作

“事情”、“问题”解。

将willexpand任意转换为时间状语,致使不符合原义。will

expandandfill应译为“会扩张并充满”。综上所述,原译文可改为

“气体很容易压缩,那只不过是缩小分子之间距离而已。气体和液体

一样没有形状,但又不同于液体,因为气体会扩张并充满任何盛放它

容器。”

就翻译方法而论,总来说,就是“直译法和意译法相结合”,又

可细分为“照译”、“词义引伸”、“成分转换”、“句转成分”等

译法。

第二篇: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这两种不同的译法,自古有之。然而自五四以来,人

们围绕着这两种译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1922年,茅盾在“„直译‟与„死译‟”一文中写道:“近来颇有人

诟病„直译‟;他们不是说„看不懂‟,就是中国曲谱网官网 说„看起来很吃力‟。我们以

为直译的东西看起来较为吃力,或者有之,却决不会看不懂。看不懂

的译文是„死译‟的文字,不是直译的。

1934年,茅盾在“直译顺译歪译‟一文中写道:“„直译‟这名词,

在„五四‟以后方成为权威。这是反抗林琴南氏的„歪译‟而起的。我们

说林译是„歪译‟,可丝毫没有糟蹋他的意思;我们是觉得„意译‟这名

词用在林译身上并不妥当,所以称它为„歪译‟。”

1980年,茅盾在《茅盾译文选集》序中回忆这一段往事,他写道:

“后来有的译者随意增删原著,不讲究忠实原文的„意译‟,甚至„歪译

‟,那就比林译更不如了。”

从以上情况看,在二三十年代,反对直译的人所反对的是看不懂

或看起来吃力的译文;反对意译的人所反对的是随意增删原著、不讲

究忠实原文的译文。

鲁迅也是积极主张直译的。

后来有人提出直译和意译是一回事,是无法区分的。

1946年,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写道:“所谓„直译‟是指依

原文的字面翻译,有一字一句就译一字一句,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

动。所谓„意译‟是指把原文的意思用中文表达出来,不必完全依原文

的字面和次第。„直译‟偏重对于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译文语气的

顺畅。哪一种是最妥当的译法,人们争执得很厉害。依我看,直译和

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存

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1953年,林汉达在“翻译的原则”一文中写道:“正确的翻译是

直译,也就是意译。死译和胡译不同,呆译和曲译不同,这是可以划

分的,它们都是错误的翻译。正确的翻译是分不出直译或意译的。”

1959年,周建人为《外语教学与翻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

“关于„直译”‟。他在文中写道:“直译既不是„字典译法‟,也不是

死译、硬译,它是要求真正的意译,要求不失原文的语气与文情,确

切地翻译过来的译法。换一句话说,当时所谓直译是指真正的意译。”

如果说四五十年代人们认为直译也就是意译,二者无法区分,那

么到了七八十年代人们又对直译和意译分别作了分析。

1982年,周煦良在“翻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是什么节日 译三论”一文中写道:直译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译音而不译意。如democracy译为“德谟克拉西”,而不译

为“民主”。第二类是照字面译。如crocodiletears译作“鳄鱼的眼

泪”,而不译作“虚伪的眼泪”。第三类是不按照中国语言习惯和词

序而按照原文的结构或词序的翻译。如“„你来了,‟她说”。最后,

他指出“这样一些直译好像为数不少,但就一篇文章,一部书来看,

直译的成分毕竟是少数。”

1978年,许渊冲在“翻译中的几对矛盾”一文中也谈到直译与意

译的问题,他说:“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

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意

译却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

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最后他得出五点结论,归纳

成两点就是:一.译文和原文相同的形式能表达和原文相同的内容时,

可以直译,不能表达时就意译;二.原文的表达形式比译文精确、有

力时,可以直译,译文的表达形式比原文精确、有力时,可以意译。

1979年,王佐良在“词义文体翻译”一文中写道:“要根据原

作语言的不同情况,来决定其中该直译的就直译。该意译的就意译。

一个出色的译者总是能全局在胸而又紧扣局部,既忠实于原作的灵魂。

又便利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的。一部好的译作总是既有直译又有意译

的:凡能直译处坚持直译,必须意译处则放手意译。”

从以上情况看,七八十年代的译者对直译和意译作了分析和比较,

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这说明当代的译者比二三十年代乃至四五十

年代的译者在理论上都更加成熟了。

在国外,译界的同行也同样在这一方面进行探讨。英国剑桥大学

乔治斯坦纳教授主张意译。他在1975年发表的AfterBabel一书中发

挥了17世纪英国学者约翰德莱顿关于意译的主张。他写道:“翻译的

正确道路,既不应是直译,也不应是模仿,而应是意译(paraphrase)。

所谓意译,就是„译者有一定限度的自由,他要时刻看到作者,这样就

不至于迷失方向,但他主要是紧跟作者的意思而不死扣字眼,他可以

对作者的意思加以引伸,但《逍遥游》原文 不能改变。‟据德莱顿说,这就是埃德蒙沃

勒和西德尼戈多尔芬1658年翻译维吉尔的史诗《伊尼德》(Aeneid)

第四卷时采取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德莱顿本人翻译维古尔、贺拉斯、

奥维德、朱文纳尔、乔叟等人的著作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在他评

论别人的译作时(如1685年出版的Sylvae一书的序言)所阐述的也是这

种方法。通过意译,„作者的精神可以得到传播,而不会遭受损失。‟

好的翻译好比是„一种写生‟。最理想的情况是,译作不剥夺原作的权

威,而能向我们表明假如原作本来就是用我们的语言创作的,它会是

个什么样子。”

国外还有一些学者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你同意他们这种看法吗

第三篇:直译,意译?

直译,还是意译?

直译和意译之争在中外翻译史上一直未停止过。这一矛盾的焦点

是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形式还是忠势文化清明即事孟浩然古诗拼音版 国家的翻译界在翻译弱势文化

国家作品时采取规化的翻译策略,即按照他们的美学,道德,价值观

念及政抹去原文内涵,对内容随意删减,以符合本国语言表达习惯,

从而达到文化侵略的目的。殖民化时代的翻译是为自然遭到了后殖民

时代一些翻译批评家的尖锐批判。后殖民主义翻译派认为,翻译是一

种文化政治行为。异化的“异”的成分,甚至可以不顾译文的规范,

以保留原文的文化思想和艺术特色。

例如,对于中国名著《红楼梦》中出现的“生米煮成了熟饭”,

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翻cooked”,而一位外国译者

则译为“what\'sdoneisdone”。其中的差异,读者可以心领神会。

随着翻译实践经验的丰富,和社会语言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成熟,

绝大多数译者认为直译和异译相互关渗透,主张直译和异译并举,两

者相互参用。

在汉译外是一般指文学翻译,笔者认为,应以异化为主,通过译

作让世界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正如中国异样的表答,让外国读者

“陆续吃点苦”,慢慢地,中国文化就会融入外国读者意识中。在外

译汉时,则应另外,也要考虑文本的不同。当今社会,实用文体的翻

译量猛增,经贸合同,科技资料的翻译自然与文为达到迅速交流的目

的,应采取以归化为主的翻译。

第四篇:汉译英的直译和意译

谈到翻译就难免牵涉到双语运用问题。译者对相关的两种语文即

使不精通,也要有良好的水平,这是翻译的先诀条件。接着,他还要

晓得双语在词语运用上的不同,以及句子结构上的差别,然后才能在

“理解”原文之后,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把译文端出来,呈献给

读者品尝。

所谓适当的方法,就是指“直译”(Literaltranslation)和“意

译”(Freetranslation)。直译可以对号入座,字字翻译,但很多时候

必须在句子某些成分上作些词类、词序、句式等方面的调整或变动,

才能把译文带入既“忠实”又“流畅”的佳境。如果直译行不通或是

不理想的话,就只好意译了。例如:

(1)x:Howmuchhaveyousuffered,Irene?

y:Alot.x:爱玲,你吃了多少苦?

y:一言难尽。

(2)x:你这人真是“狗嘴里长不出象牙。”

x:

reallysuchaperson.如果把第一句里的“alot”直译为“许多”或

“很多很多”,这句话自然吗?如果把第二句译成“Adog\'smouth

doesn\'tspitoutanivory”,只懂英语的人听了不会莫名其妙吗?

意译技巧最常见于中英惯用语的对译。除了上述“狗嘴里长不出

象牙”之外,再看些其他意译的例子。

(3)Don\'tputonairs.(别摆架子)

(4)Whatisdoneisdone.(木已成舟)

(5)Kickingamanwhenheisdown.(打落水狗)

(6)Pullouttheevilbytheroots.(斩草除根)

意译虽重要,直译也可贵;能字字对译最好,若不能,就稍微整

容或变型,以符合译文的外貌,保持原文的精髓。

现在就让我先举些中英直译的好例子:

(7)他是只纸老虎。

(Heisapapertiger)

(8)别流鳄鱼泪。

(Don\'tshedcrocodiletears)

(9)应该弥补代沟。

(Wemustbridgethegenerationgap)

(10)这事使他丢脸。

(Thismattermakeshimloseface)

(11)如何提高生产力?

(Howtoincreaseproductivity?)

现在再看看词语上或句子上需要调整或变动的例句:

一、英文的修饰短语,不管是形容词性的,介词性的、分词性的

或不定式动词性的,一概出现在名词之后;中译时,就要移到名词之

前;形容词从句(AdjectiveClause)也一样。例如:

(12)Pleaseidentifythefactorsresponsiblefortheincreasing

costofliving.(请指出引起生活费高涨的因素。)

(13)Jennyisagirlofgreatintelligence.(珍妮是个很聪明的女

孩。)

(14)DoyouknowthemansittingnexttoPeter?(你认识坐在

彼得旁边的那个人吗?)

(15)Aneffectivewaytolearnalanguagewellistopractiseit

regularly.(学好语文的有效方法是有恒不断地练习。)

(16)Doesn\'tthemanagerknowthereasonswhyhisstaffare

inlowspirits?(经理不知道职员死气沉沉的原因吗?)

(17)Herearesomegrammaticalerrorsyouhavemadeinyour

essay.(这里是一些你在作文中所犯的语法错误。)

二、英文的日期、地点等的排列是从小单位到大单位;单词连用

时是分量轻的在前,分量重的殿后,中文则反之。例如:

(18)3rdMarch,1990.(海伦在一

九九○年三月三日晚上十点出生。)

(19)HecamefromasmalltowninJohoreMalaysia.(他从马

来西亚柔佛州一个小镇来到这里。)

(20)Beatourenemyortheywilloppressandslaughterus.

(打倒敌人;不然的话,他们会屠杀和压迫我们。)

三、中英文词类不一定对应,必须进行调适。例如:

(21)Jackismentallysoundbutphysicallyweak.(杰克思想健

全、身体虚弱。)(副词变成名词)

(22)Yesterday\'sstageperformancewasquiteasuccess.(昨

天的舞台表演相当成功。(名词变形容词)

(23)Theeliminationofilliteracyisamatterofgreaturgency.

(扫除文盲是当务之急。)(名词变成动词)

(24)Weareagainstracialdiscrimination.(我们反对种族歧

视。)(介词变成动词)

四、中英文句式不吻合时,就要变动。例如:

1/英文被动语态变成中文主动语态。例如:

(25)Anewsyllabushasbeendrawnup.(已经拟定了一份新的

课程纲要。)

(26)Thiscanbedoneandmustbedone.(这件事可以办并且

必须办。)

(27)ItmustbeadmittedthatSingaporeisasmallisland

country.(我们必须承认新加坡是个小岛国。)

2/英文的简单句变成中文的复杂句。例如:

(28)Hisfailuretoobservethetrafficrulesresultedintheroad

accident.(由于他没有遵守交通规则,所以导致了公路意外。)

(29)Withyourpermission,Iwillembarkontheprojectas

soonaspossible.(如果你答应的话,我将尽九九重阳节诗句 快展开这项计划。)

3/英文长句成分复杂需要作逻辑性的变动,以符合中文句法。例

如:

(30)Themanagement\'sreputationfellstillfurtherwhenit

refusedtoacceptthesuggestionoftheLabourUnionthatan

increaseinthesalaryoftheworkerswasapreconditionforthe

settlementofthecurrentdispute.(劳工联合会建议增加工人的薪水

作为解决当前纠纷的先决条件,但管理层拒绝接受这建议,结果它的

声望再度下降。)

总而言之,直译和意译各有所长,可以直译就直译,不可直择时

就采用意译,甚至双管齐下,两者兼施。这次全国翻译比赛中的惯用

语的英译就要先直译后意译,才能兼顾到译文的表层结构和原文的深

层意思。例如:

(31)不劳而获(Reapwithoutsowing→Profitbyothers\'toil.)

(32)饮水思源(Whenyoudrinkthewater,thinkofitssource→

neverforgetwhereone\'shappinesscomes.)

(3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Plantmelonsandgetmelons,sow

beansandgetbeans→Youreapwhatyouhavesown.)

(34)真金不怕火(Truegoldfearsnofire-apersonofintegrity

canstandseveretests.)

最后,看看下列两名翻译大师在红楼梦中的一小段有关林黛玉讲

话的译文。前者是霍克斯(Hawkes)教授的意译版本;后者是杨宪益教

授的直译文:

(35)黛玉说: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霍克斯:“Youneedn\'timagineyouaretheonlyonewith

agoodmemory,”saidDai-yunaughtily.“IsupposeI\'mallowed

torememberlinestooifIlike.”)

(杨宪益:“Youboastthatyoucanmemoriseapassagewith

\'tIlearntenlinesatoneglance?”

各位同学,你们觉得那一段译文比较贴切,比较有韵味呢?

从上面35个例子不难看出中英对译时虽然可以字字直译,但由于

两种语文差异处处,翻译时必须在译文上作些调整或变动,才不会有

“翻译腔”,才可以使辛辛苦苦,绞尽脑汁的翻译品达到“信”和

“达”的标准,进而朝向“雅”的巅峰境界迈步;虽不易至,心向往

之。

第五篇:从有趣的直译与搞笑小品剧本免费 意译浅谈翻译

从有趣的直译与意译浅谈翻译

【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语言逐渐在青少

年中盛行开来,其中一些传统的英文翻译更是完全被颠覆。

Howareyou?

怎么是你?

Howoldareyou?

怎么老是你?

Youhaveseed!Iwillgiveyousomecolortoseesee!

你有种!给你点颜色看看!

Brothers,togetherup!

哥们儿,给我上!

虽然这些翻译有点荒唐,但不可否认,这也让很多青年人记住了

这些英文。而到底此类现象的发生对翻译这个领域甚至是文化的交流

到底有益还是有害呢?诚然,如此的翻译会带来很大的乐趣,但久而

久之是否也会抹杀了它原本的意思呢?这也就引出了两个概念“直译”

和“意译”。而今天要说的直译与意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侧重形

式与内容的关系的翻译,而是将视野拓展到语言、美学、和文化等方

面,基本等同于中国古代所提出的“信、达、雅”三个层次的翻译。

朱光潜曾说过,“所谓‘直译’是指依原文的字面翻译,有一字

一句就译一字一句,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动。所谓‘意译’是指把

原文的意思用中文表达出来,不必完全依原文的字面和次第。‘直译’

偏重对于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译文语气的顺畅。哪一种是最妥

当的译法,人们争执得很厉害。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

存在。„„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存原文的语句组织。因

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而郭沫若也曾说过,“翻译是一种创作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

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

生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由此得知翻译工作并

非想像的那么简单。我们先从一首古诗看起,李白的《静夜思》相信

是每一个中国人小时候必背的古诗之一,而当李白的《静夜思》被引

入西方时:

例emoonlightbeforemybed,床前明月光,I

wonderedifitwerethefrostontheground.疑是地上霜。

Iraisedmyheadandlookedatthefullmoon;andthen

举头望明月,Idroppedmyheadandthoughtofmyfar-

awayhome.低头思故乡。

很简单明了的英文翻译,也确实是按照诗的意思表达的,但这符

合原作的创作么?直译是直译了,总会觉得缺少了古诗的那种韵味。

而唐五年级上册语文全解书 诗最精华的部分不也是那一份蕴含在诗中的意境么。故而,翻译

的“信”固然重要,对于特定的民族文化精髓而言,“达”和“雅”

也一样重要。而译者因为水平或是其他种种原因,不能完全表达原作

者想表达的那种意蕴,这也是翻译的难点所在。诚如所言,一个优秀

的翻译家必定在国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而当其在引入一种文化或

者推出一种文化时,必须同时对两个国家的语言环境,文化氛围等都

有很深刻的理解。如此才能更好的把握两种语言、两个民族的交

流。当然也有直译的正面例子,诸如“摊牌”译为“showone’s

cards”、“揭开新的一页”译为“turnoveranewleaf”、“纸老

虎”译为“papertiger”、“丢面子”译为“toloseone’sface”、

“留面子”译为“tosaveone’sface”等等,这些词语的用法被大

家所认同,并能很好的运用在生活或是政坛中。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鲁迅先生也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而为何他的

译作却很少被提及?不是因为不忠实原文,而是太过于忠实原文,直

译的太过于执着而导致了“硬译”,从而使读者很难去把握另一个民

族的习俗及文化。固然忠实原文是对读者一个负责任的态度,但不可

太固执于原文,有时候创新,用自己本民族容易理解的语言来另说原

文的时候也是一种必须的尝试。

施莱尔马赫曾指出,对于不同的译者,一般存在两种翻译形式,

“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

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前一种说法可以视为直

译,需要读者自己做出大量工作去理解译者翻译出来的文字,而后一

种说法则可视为意译,是译者通过自己对两个民族的文化等各方面的

理解,将其转化为本国文化,从而让读者较为容易接受和理解。

以译入语为中心的翻译追求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及文化规范,较好

地满足读者的多情自古空余恨下一句 阅读需求,易于使读者在付出最小努力的情况下便可达到

最佳语境效果。而对于读者这个群体的差异性也可以有不同的翻译。

如张谷若在翻译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Tessofthed\'Ur

bervilles)时,对于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威塞克斯方言(Wessexdialect)

的情况,张谷若用山东方言来翻译:

例2.-Oh,thatpsall!.saidTess.-Youcouldnptexpectherto

throwherarms

roundpee,andcallpeeallatonce..Tesslookedout

ofthewindow.-Iwouldratherstayherewithfatherandyou.,she

said.-Butwhy?.-Ipdrathernottellyouwhy,mother;indeed,I

donptquiteknowwhy..(Hardy,1994:85-86)

“哦,就是这几句话吗?”

“怎么?她哪能一下就把你抱上锅,撮上炕的哪?”

苔丝往窗外望去。

“我还是跟着你和爹在家里好。”

“为什么?”

“我想我不必告诉你为什么,妈。说实在的,我自己也不十分清

楚。”(哈代,1957:63)

这几句翻译中带着明显的方言色彩,但读者并不会觉得低俗或者

粗鲁,须知这是苔丝和她母亲之间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两人的语言

有明显不同。苔丝说的是标准英语,因为她“跟一个伦敦毕业的女教师

已经念完了六年级”;而她母亲德北太太说的则是方言,因为她“说的总

是土话”,她的语音很不标准。这从“pee”和“an.”等缩写形式可

以看得出来;她用的词汇也很特别,用“hee”来指代第二人称,而且念

成了“pee”张译文中于是也用标准的汉语译苔丝的话,而在她母亲的

话里用了“抱上锅,撮上炕”这个方言词汇。山东方言的出现也正好体

现了母女俩的对话特点,从而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说是一种

很巧妙的处理方法。

当然,翻译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意译表现不出原作者想要保

留的语言特色,从而丧失了原作者想保留的色彩。

下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原文和中西译者根据不同翻译方法翻译

的结果:

例3.问从途。曰:“南行十里即泰兴县城。”(沈复,1999:164)

IaskedthemfordirectionsandtheytoldmethatIwastogo

straightsouthfortenliuntilIshouldreachTaihingCity.(Lin

Yutang,1999:165)

Iaskedthemtheway,“Gosouthaboutthreemiles”,oneof

themdirectedme,“whenyoureachthecityofTai-

hsing.”(,1959:92)

例4.秦仲义: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

了!哈哈哈!

庞太监: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QINZHONGYI:Notso,ttleprestigeIhavepales

in有关冬天的诗 yourpresence.(Laughsheartily)EUNUCHPANG:Nicely

eEightImmortalscrossingthesea,weeachhaveour

ownstrengths,eh?(Laughsheartily)(霍华译本:P49)

QinZhongyi:Well,Iwouldn’ttleinfluence

Imaywieldwon’!Ha!Ha!

EunuchPang:Wellsaid!Let’sbothtryourbest,andsee

!Ha!Ha!(英若诚译本:P41)

例3出自《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的自传,这两种翻译都能表

达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林语堂直接按照原文,将“里”音译为

“Li”,很好的保留了那种韵味,而布莱克将中国的里转化为英国的

长度单位,剥夺了其原本的民族色彩。例4出自老舍的《茶馆》,例

子中老舍先生用到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词语。

英若诚先生为了方便观众理解,采用了意译手法,省略了极具文化内涵

的谚语,把意思用英语中类似的词语解释给观众;而霍华则尽可能地保留

了汉语的文化内涵,尽管外国观众可能需要仔细来了解,但异域文化的

新鲜及特点准确的传递到了西方。

可知翻译并非一件简单的事,直译和意译也并没有明确的限定,

译者必须根据不同语境和文化环境,做出不同的翻译,同时也必须加

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从而更好、更准确的进行翻译工作。在当今开放

和交流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意识到保留异质文化特色的重要性,因而

对异质文化采取越来越宽容的态度,通过恰到好处的直译与意译结合的

方法更好地去翻译,为文化之间的对话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翻译》(1946)

[2]谈文学翻译工作(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郭

沫若(1954.08.29)

[3]施莱尔马赫《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

[4]张谷若.译者自序[A].哈代.《德伯家的苔丝》[M].张谷若译.上

海:商务印书馆,1935.1-3.[5]Hardy,thedpUrberv

illes[M].Beijing:ForeignLanguagePress,1994.[6]托马斯哈代.《德

伯家的苔丝》[M].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7]沈复.《浮

生六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8]董晖.老到圆熟出神

入化———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文赏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3):11-15.

更多推荐

第一点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