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号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人雄


2023年3月29日发(作者:李阳 疯狂英语)

刷屏的互联⽹⼤⼚话语,⽤英语怎么说?

跨⽂化传播那些事⼉

OnH淅淅沥沥 ERWAY

这是OnHERWAY的第110篇原创⽂章

这两天的朋友圈,都被⼏篇讲互联⽹⼤⼚术语的帖⼦刷屏。

看完评论,我就仿佛《皇帝的新装》那个寓⾔⾥的吃⽠群众——当那位勇敢的⼩孩说“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啊”之后,如

释重负——原来,Iamnotalone!

然⽽,作为⼀个过去10年都在努⼒把这套话语写成英语的⼈,我的挣扎...怕是⼤家不能完全理解吧?

尤其是过去⼗年,中国的消费互联⽹可以说是全球领先的,某些表述原本在英⽂⾥可能还真没有逐⼀对应的。我甚⾄可

以厚着脸⽪说,某些词的英语表达,还真的可能是从我和我同事的⼿上先写出去的。

因此今天来简单梳理⼀下,这些互联⽹常见术语,在英语⾥该怎么说。

这⾥先交代⼀个前提:英语翻译和英语写作虽然有交集,但本质上不是⼀件事。

作为⼀个常年⽤英语写作的⼈,我经常会被问这样两个问题:

“你的⽂章是先写中⽂,再翻译成英⽂吗?”

或者遇到⾮常友好的公关伙伴:“我们的新闻稿是中⽂的,我们给您翻译⼀份英⽂要吗?”

我的习惯永远是直接写英⽂。

为什么呢?因为翻译出来的⽂本,会带有浓厚的翻译⽓。翻译⽓⼤概体现在两⽅⾯:

1.⽂章的结构不同。英⽂是典型的倒三⾓结构,第⼀段直捣黄龙,点出问题核⼼,看完三段就能明⽩⼤概意思,后⾯甚

⾄都不⽤看下去了。⽽⼀些典型的中⽂稿件铺陈太多,看完三段还不能明⽩主谓宾到底是谁。

2.⽤词不够地道。⼤家都知道翻译要遵循的信条是“信达雅”,第⼀点“信”就意味着遵从原⽂。但是,⼀旦遵从了原始语

⾔(中⽂),那映射到⽬标语⾔(英⽂)上时,有时候能做到⼤体贴合,有时候就可能打折扣,有时候甚⾄不知所谓。

今天这篇⽂章主要就是讨论第⼆点。

交代完背景,我把互联⽹术语的英语表述⼤概分为如下四类情况:

第⼀,直译型

这类表述的特点是:在英语中能找到⼤体意思相对应的词,⽤翻译没有太⼤问题。⼤多数情况下不⽤做太多解释,只需

运⽤这个英语单词的本⾝含义或者⼀点引申含义就能理解。

这⾥就写⼀些常见的好了:

流量onlinetraffic

导流directtrafficto

变现monetize

触点touchpoint

协同synergies

布局layout

下沉penetrateinto

矩阵matrix

组合拳portfolio

⽤户粘性viscosityofusers

⽤户画像userprofile

⽣态系统ecosystem

垂直领域verticalareas

(当然,讲究的⼈会再做进⼀步解释,那就是第⼆类,下⽂会讲到)

第⼆,意译型

这类表述的特点是:英语中可能有意思相近的词,但是需要你再⽤⾃⼰的话做⼀定的解释,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在

上下⽂中的含义,认清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就⽤⼤名⿍⿍的“赋能”⼆字举例好了。

(毫不夸张地说,赋能,简直是我这过去10年来收到的互联⽹⼤⼚新闻稿⾥最⾼频出现的词了

先来看英语的直译,最通⽤的两种就是enable/empower.

拆解⼀下这两个单词就知道了,⼀个是让⼈‘able’todosth;⼀个是让⼈有‘power’todosth.看起来没⽑病。⽐如:These

tagsthenenableamoredetailedunderstandingofaconsumer’sentirelife.

不过,赋能的本质是什么?不就是帮助别⼈完成某事吗?同时肯定还是通过什么特定的⽅式来实现这种帮助,对吗?

所以,其实赋能⼆字本⾝就有⼀个平价替代:help/aid/allowsbtodosthbyxxx(⽅式⽅法)。⽐如:

Theeducationplatformservestohelpitspartnerstobetterunderstandandserveusers,byofferingsolutionsfore-

learning,teachingmanagementandothereducationscenarios.

从这个思路延伸开去,A赋能B,有时候本质上就是在A的指引和帮助下,B得以做成某些事。所以,可以⽤underthe

guidanceof/withthehelpof。⽐如:

UndercompanyA’sguidance,ricegrowersinChina’saridnorthhaveinstalledsmartsensorstogainreal-timeinsights

forirrigation.

中⽂是:A公司“赋能”棉花种植企业利⽤智能传感器获取浇灌数据的实时信息。

同理,我们可以⽤“本质思维”去化解如下术语的中英⽂转化:

-数据闭环

你当然可以直接说closed-loopdata,这个说法英语中也是成⽴的,但不妨加⼀句:

Asetofconnectedconsumerdatacollectedfromeveryfacet/segment/phaseofthebusiness

-⽣命周期

-⽣命周期

你当然可以直接说entire(customer)lifecycle,但这个lifecycle到底包括哪些环节呢?你不妨加⼀句:

...startingfro关于新年的古诗有哪些 mtheveryfirstinteractionsource(howauserfirstcomestoyourwebsite/app)allthewaytothroughthe

endoftherelationship.

-KOL

本质是KeyOpinionLeader的⾸字母。国外的互联⽹和营销圈之前普遍⽤influencer⽐较多,最近1,2年似乎也开始时

不时⽤KOL了。

到底什么是keyopinionleader?你可以加⼀句anexpertwhoseopinionisvaluedinaspecificindustryorareaof

knowledge,andislistenedtobyabroaderaudience.

当然这个词⽐较特殊,因为这两年实在太⽕了,有些表述已经有点约定俗成的意思了,不解释问题也不⼤。

第三,重写型

这种情况下,要么中⽂翻译直接成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要么根本都翻译不出,只能另起炉灶来写。

我们先看⼀些简单的例⼦:

-落地

如果你⽤“land”,飞机起降⾥的落地,那意思就南辕北辙了。

在互联⽹的语境⾥,“落地”⼤概率是说⼀件事情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具体的现实或举措,那本质上就是“实现”咯,因此我

们可以⽤:materialize/realize

-打法

本质上就是⽅法、⼿段,跟“打”这个动作基本没啥关系。因此我们可以⽤:approach/method

-千⼈千⾯

难不成还说thousandpeoplethousandfaces吗?千⼈千⾯,本质上就是精准个性化的意思。因此我们可以⽤:

customized/tailored/personalized

-赛道拥挤

赛道是什么?本质就是领域,sector/segment/area

赛道拥挤就是overcrowdi鬼谷子在线阅读 nginthesector

接着,再来看看两个更加复杂的:

-数据中台

这个词你要是直接翻译是没有⼀⼀对应的,翻译出来⽼外也不懂你在讲什么。所以,每次碰到这类词的时候,都会先去

查清楚中⽂的解释:中台本质上到底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要素?然后再按照这个理解⽤英语尽可能地复述出来。

其实这个词本⾝是源于阿⾥的“⼤中台,⼩前台”的概念。某天看到阿⾥云的员⼯QiyangDuan在官⽹上写了⼀篇英语的

blog来介绍数据中台的概念,感觉他的解读⽅法还是很中肯的:

⬆⾸先,他给这个中台起了个英⽂名字,DataMiddleOffice.然后他直接指出:这可能在中⽂科技圈⾥才有的定义。也

就是说,你就算叫他DataMiddlePlatform也没差别,反正最终还是需要你进⼀步做出解释。

这时他还举例另⼀个类似的例⼦就是微信⽣态⾥的“⼩程序”。的确,我在写miniprograms的时候,都会加⼀句补充:

Mini-Programs,in-appplatformsbuiltinWeChat。

⬆接着,他开始解构这个所谓的数据中台,是由两部分组成:

1.⼀个全⾯、强⼤的云上⼤数据系统,可以帮助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开展

2.⼀个数据运营框架,⽤来设计、实施和维护各种独⽴分布数据架构

(作为技术⼩⽩,这⾥我理解的可能不够准确啊)

-降维打击

这个词如果直接翻译就更加悲剧了......毕竟这是刘慈欣的三体⾥提出的概念,因此在英⽂⾥你很难找到⼀⼀对应的词。

在⼀个讨论中⽂俚语和热词的国外⽹站上,我看到了在三体⾥对降维打击的原本解释,是⽐较忠于原著的,也就是⼀个

更⾼等⽂明向下打击另⼀个⽂明⬇:

也有⽹友表⽰,如果引申开去,⼤概就是双⽅本⾝的差距太⼤,轻松碾压这个意思:

Itmeansanirresistibleandindescribableattack,generallyusedwhenpeoplefailwithnosurprisebecausethereisa

bigdifferencebetweenthetwosides’might.

ShenzhenDaily深圳⽇报的⼀篇报道则认为,这个术语⽤在互联⽹产业上,未必总表⽰从⾼到低的碾压,⽽是新来者

换了⼀种玩法,改变了游戏规则:

Thetermhasbeenfrequentlyusedasametaphorforsituationswhereanewcomerinanindustrychangesthe

establishedrulesandposesahugethreattoexistingplayers.

所以,它给出的⽤法是:⽐如:

Becausetheti春风十里报新年原唱 mepeopleareawakeislimited,andtheirattentionspanisbecomingshorter,shortvideos,whichmake

lessdemandofthewatcher’stime,posearule-changingthreattoonlinegamesandlongvideos.

第四,放弃型

先放⼀张⽹友针对互联⽹⼤⼚⿊话的精彩评论:

虽然是半开玩笑的调侃,内容会有夸张之处,但有时候,我收到的新闻素材⾥真的会有⼤量术语堆砌!遇到这种情况,

那么这⼀段我就会直接跳过。因为,这些话根本不影响问题的实质,所以就不会有内容的损失。

总结⼏点:

1.英语写作就是⼀个卸妆的过程。和中⽂不同,西语(英语法语德语都是)的逻辑是线性的表述,就是说,每个句⼦

的结构就在那摆着,⼀个组成部分都不能少。所以习惯⽤英语阅读思考交流的⼈,容易关注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性格也

更加直接(⽐如我

),因为不然的话句⼦都造不出来了!

2.⽆论哪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全诗 ⼀种语⾔,最重要的就是说⼈话。这种话语体系看似建⽴起了⼀座⾼⾼的壁垒,你为了融⼊其中不显得⾃⼰掉

链⼦,也云⾥雾⾥、囫囵吞枣地说起了⾃⼰都⼀知半解的词。但真正好的交流就应该点出实质,⽽不是⽤⼀个术语嵌套

另⼀个术语去解释第三个术语,然后试图让更多⼈⼊圈——这不是⽂化交流上的庞⽒骗局么?

3.不要觉得只有中⽂的互联⽹公司有⿊话——外企的话语体系⾥难道没有坚不可摧的护城河吗?我第⼀个想到的就是

state-of-the-arttechnologies.我真⼼建议,不妨考虑替换掉新闻稿⾥这⼏个看似⾼端但其实不知所谓的词吧~

欢迎同步关注视频号:OnHerWay

英语热词+采访⼿记

Wei秦观最著名的十首诗 HE

中英⽂内容创作者

关注跨⽂化传播研究

欢迎后台私信@OnHERWAY冬至佳句

欢迎分享⽂章、点击“在看”,并将公众号设为“星标”

更多推荐

跳过的英文译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