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灯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brunch
2023年4月5日发(作者:在线少儿英语学习)
从功能主成语故事100篇视频 义目的论看英美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策略
曾江霞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外语系,成都 610225
)
3
摘 要: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特别是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在翻译中常用的有两种策略:标准语翻译和
通俗译法。文章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主要分析标准语翻译和通俗译法得失,为翻译策略选择提供一定思
路,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翻译策略。
关键词:功能主义目的论;标准语对译;通俗翻译
OnTranslationStrategiesofDialectsinBritishandAmericanLiterature西子情的全部小说作品 fromthePerspectiveofFunctionalistSkopostheory
Abstract:Generallyspeaking,therearetwocommontranslationstrategiesofdialectsinBritishandAmericanliterature,especially
thoseofregionalandsocialdialects:ticleanalyzesstandardChi2
neseversionandnon-standardcolloquialversionfromtheperspectiveoffunctionalistskopostheoryinanattempttoshedlightontransla2
proposessomealternativetranslationstrategies.
Keywords:functionalistSkopostheory;standardChineseversion;non-standardcolloquialversion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5757
(
2008
)
英语语言中的方言引起了语言学、方言学、文化学和翻
译研究领域的重视。根据英国语言学家卡特福德(
Cat2
ford
)[1],方言是一种与语言使用者的长期性特征相关的语
言变体,分为地域方言、时间方言和社会方言。方言,特别
是其中的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具有社会指示功能,常常出
现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能反映人物的地域特征、民族种族背
景、社会地位、教育程度乃至个性特点。各种变体都有其特
有的特征,成为变体形式的判断标志(
markers
)
,其特定标
志位于语音层、音位层、字形层、语法层和词汇层。拜勃等
(
Biberetal.
)描述了方言变体在以上层次的语法特
征[2]
(
p1121-1125
)。
与英语文学中方言特定标志不同,汉语中方言主要体
现在词汇上,所以文生日诗词名句 学作品中方言翻译形成了困难。常用
的方言翻译策略有标准语译法(即用目的语标准语翻译源
语方言)
,和通俗译法(用通俗和口语化汉语包括已广为接
受的方言词翻译源语方言)。还有一种方言对译(用译入
语的一种方言翻译源语方言)
,其得失由孙迎春[3]、韩子
满[4]针对张谷若所译《德伯家的苔丝》已详细阐述,本文不
再赘述。面对种种方言翻译策略,译者应如何选择?卞建
华等指出[5],传统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不能充
分指导翻译策略选择,而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挑战了传统
的以“信”为本的翻译理论,重在制定翻译策略。由于它更
强调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决定作用,国内学者普遍认为,
该理论更适合研究“目的性”较强的非文学类文本翻译,而
对是否适合指导文学翻译则存在争议。但功能翻译学派也
提出了文学翻译主张[6],本文试图通过德国功能主义目的
论分析方言翻译标准译法和通俗译法的得失,探讨其在文
学翻译中的作用。
1.功能主义目的论及其文学翻译主张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
Skopostheory
)认为人类行
为包括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行为。翻译目的主要指目标文
本在接受环境中的交际目的。决定翻译目的重要因素包括
具有特定交际需要的译文接受者和译文发起者的翻译要求
等。目的论遵循“文内连贯”(
intratextualcoherence
)
,即译
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和译文接受者的
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同时强调“互文连贯”(
intertextualco2
herence
)或“忠实”(
fidelity
)
,认为互文连贯存在于源语和
译语之间,其采用的形式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
目的[6]
(
p32
)。互文连贯受文内连贯支配,而两者都受目的
规则支配,是考虑到目的的充分表达。如果目的法则要求
改变功能,其标准就不再是与源语的互文连贯,而是符合目
的的充分或合适。充分指目标文本适合翻译要求规定的交
际目的。目的论的对等则意味着充分符合译文与原文具有
相同交际功能的翻译目的[6]
(
p36
)。凯瑟琳娜・赖斯(
Ka2
tharinaReiss
)的文本功能类型分类有助于译者明确符合翻
译目的的对等程度。译者须根据文本三大功能类型,即信
息性(
informative
)、表现性(
expressive
)和执行性(
opera2
tive
)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77
第24卷 第3期
Vol.2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ICHUANCOLLEGEOFEDUCATION
2008年3月
Mar.2008
3收稿日期:2008201223
作者简介:曾江霞(
1971—)
,女,重庆丰都人,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文学作品主要是表现功能,即与美学效果相关的功能。
功能主义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上提出了一些带有目的倾向的
主张,包括理解、文本功能、文化距离和文本效果四方面:
Skopossuggestion1:Thetranslatorinterpretsthesource
textnotonlywithregardtothesender’sintentionbutalsowith
regardtoitscompatibilitywiththetargetsituation;Skopossug2
gestion2:Thetargettextshouldbecomposedinsuchaway
thatitfulfilsfunctionsinthetargetsituationthatarecompatible
withthesender’sintention;Skopossuggestion3:Thetextworld
ofthetranslationshouldbeselectedaccordingtotheintended
target2textfunction;Skopossuggesti绌怎么读 on4:Thecodeelements
shouldbeselectedinsuchawaythatthetarget2texteffec斑驳陆离造句 tcor2
respondstotheintendedtarget2textfunction.[6]
(
p92
)
由此可见,目的论基本上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或者
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理论,但它也尽量考虑源
语的作用,特别是作者的意图。由于文学作品方言往往在
语音和词汇语法上产生变异或偏离常规,按照目的论,对方
言作品的理解和表达上要考虑作者意图和目的语情境,文
化距离和文本效果上要考虑预期的目的语功能。以下根据
功能主义目的论来分析方言的一些翻译策略。
2.用目的语标准语言翻译源语方言
具体地说,在英译汉中,这种策略指用标准汉语翻译英
语方言成分。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看,标准汉语译文在某些
情况下可以采纳而没有多少功能传达损失,特别是地域方
言。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我们选择的道路》
(
theRoadWeTake
)
,两个强盗的对话:
“Stopyourfunin’(
funning
)
,”saidBob,withagrin.
“Wegottobehittin’(
hitting
)
thebreeze.”
“Setstill”saidshark.“Youain’tgoin’tohitnobreeze
(
You’renotgoingtohitbreeze
)
,”
“别开玩笑”鲍勃咧着嘴说。“我们还得赶路呢。”
“别动。”鲨鱼说。“你不必赶路了,鲍勃……”
这是两个强盗抢劫后逃跑过程中,来自东部的强盗鲨
鱼多德森(
SharkDodson
)用枪顶着来自西部的强盗鲍勃・
蒂德博尔(
BobTidball
)
,准备除掉他时的对话。由于作者
使用方言(用黑体字突出)主要是表达这两人的地域背景,
而其写作的主要意图是给源语受众提供娱乐消遣,译文接
受者也主要是娱乐目的,这种情况可以不注重原文的形式
结构特征,而采取标准汉语翻译原文方言成分,使功能大致
相当。当然,如翻译要求需译出差异,可用通俗口语对译,
如将“Youain’tgoin’tohitnobreeze”译为“想上路可没门
儿,鲍勃”。
而有些情况下全采用标准语翻译会引起功能传达一定
的损失。如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
Alice
Walker
)的书信体长篇小说《紫色》(
TheColorPurple
)
,从黑
人女权主义———妇女主义的视角,描写了几个黑人女性反
抗性别和种族压迫的觉醒过程。故事的背景是大约20世
纪初到二战前夕的美国南方佐治亚乡村。多数信件是主人
公西丽亚(
Celie
)写给上帝和她妹妹耐蒂(
Nettie
)的信,用
南方黑人方言写成;少数是Nettie写给Celie的信,其中除
了开始几封夹杂少量方言外,大部分是标准英语写成。方
言采用与否反映了她们的教育背景和一定的个性特征。
Celie在十四岁时被继父所迫辍学,其教育程度较低,写信
时用土音也就较自然。同时她也想保持自己的黑人方言。
如她后来自己开办裤业公司时,达琳(
Darlene
)想要说服她
用标准英语以免遭受歧视,而她却不在乎:“WhatIcare?I
ast.I’Lookliketomeonlyafoolwouldwantyou
totalkinawaythatfeelpeculiartoyourmind.”[7]
(
p222-223
)。
这体现了Celie或作者的语言观: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沉淀,
珍爱民族语言也就体现了民族意识。Celie的妹妹Nettie
一直没有中断教育。在她为避免某先生的纠缠并为找寻黑
人文化之根离家到非洲后,在传教士夫妇塞缪尔(
Samuel
)
和科琳(
Corrine
)的影响下,她开始阅读关于非洲的书籍,
开始接受真正的教育。使用标准英语反映了她追求平等的
思想意识,也符合她作为传教士的身份。这两种不同语言
策略正反映了作者的意图。用标准汉语对译则失去了这层
烘托主殿组词语 题的深意。如:
(
1
)
I’mpore,I’mblack,Imaybeuglyandcan’t
cook,’mhere.
译文1:我穷,我是个黑人,我也许长得难看,还不会做
饭,有一个声音在对想听的万物说,不过我就在这里。
译文2:咱穷,咱是个黑人,咱也许长得难看……
(
2
)
Samuellookedalitt古诗村晚的诗意 l过故人庄的过 esadtoo,butthenheperkedup
lacklikethe
Africanswillbeworkingforacommongoal:theupliftofblack
peopleeverywhere.
塞缪尔也有点忧伤,但他很快振作起来并告诉我们,我
们有一大有利条件:我们不是白人,我们不是欧洲人。我们
跟非洲人一样都是黑人,我们和非洲人将为一个共同目标
而努力:振奋世界各地的黑人。
例(
1
)是Celie的信中反映其觉醒的一句话,方言字位
变体pore对应标准语poor,句法变体say对应says。译文1
采用了标准汉语对译,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题思想和主
人公个性。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看,影响了互文连贯,在目的
语情境中实现的功能与作者意图没有充分相符。译文2采
用通俗化口语,用常用的方言俗语“咱”代替标准语翻译方
言,能体现出人物的语言差异。例(
2
)是Nettie写给姐姐
Celie的第3封信,用了标准英语,用标准汉语对译符合了
作者意图和相应功能。
依据目的论,如不加区别一律采用标准语译法,也相应
影响了文内连贯,使译文接受者没有虎丘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通过作者语言策略充
分体会其深层含义,从一定程度削弱了接受效果。所以在
“目的”明显的情况下一般应采用通俗化口语和俗语翻译
方言成分,以体现角色个性差异。
3.用通俗词和口语化汉语翻译源语的方言
哈蒂和梅森(
Hatim&Mason
)提出方言翻译重在传达地
域方言或社会方言的效果,其目标是“译出使用者的社会/
语言‘标志’,不一定选择某种地域方言,而可以修改标准
程度。使用者的地位主要不是通过语音特征,而是在目的
87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3月
语中对语法进行非标准处理和特意对词汇进行变异来反
映。”[8]
(
p43
)这为方言通俗译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蕴含了
符合功能主义目的论的翻译目的———方言翻译重在传达语
言的社会或个人风格效果。
杨宪益先生所译的萧伯纳戏剧《匹克梅梁》
(
Pygmalion
)可为成功的翻译实践。该剧以伦敦各区居民
在发音上的巨大乃至细微差异为题材,不仅成功塑造了语
音学家息金斯(
Higgins
)和卖花女伊莉莎(
Liza
)两个戏剧形
象,还通过此剧将鲜为人知的语音学及其重要性介绍给广
大观众。人物的口音可以表现其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性
格。通过功能主义目的论,原文作者意图和受众都强调语
音差异,所以译文必须尽量译出差异。杨先生的翻译借助
词汇变异,即用通俗和口语化的汉语,特别是使用一些已进
入标准语的方言词语,或已被大众接受的方言词语甚至一
些粗俗或通俗的口语词来表达源语的方言。如例(
1
)的音
位变体(包括语音的转化和省略)和例(
2
)的词素句法变体
(不合语法的词素句法特征)翻译策略:
(
1
)
mennersf’yer!T2oo
banchesovoyletstrodintothemad.
卖花女瞧,好一个有礼貌的家伙!把咱两把紫地丁也
踩到泥里去了。
与这里的Cockney发音对应的标准发音是:There’s
mannersforyou!Twobunchesofvioletstroddenintothe
mud.语音的转化和省略在目的语中用“咱,家伙,紫地
丁”等对译,也充分传达了功能。
(
2
)
LIZA.I’mnothingtoyou———notsomuchasthem
slippers.
伊莉莎我对你算不了什么———还不顶那双拖鞋呢。
HIGGINS.
(
thundering
)
Thoseslippers.
息金斯(听她又用土音说话,怒叫)还不“如”那双拖
鞋,不要说“顶”。
此句Them作为指示限定词和代词,与标准英语those
相对。它们的差异通过通俗表达“顶”与规范表达“如”在
针对than的翻译中表现出来。作者在这里意图表达Liza
在被语音学家塑造成淑女后仍故意保留土音,而语音学家
又力图纠正。这种等功能的翻译就传达了作者预期达到的
效果。
如第三章所述,通俗译法通常能解决标准语译法带来
的问题。但有时不能完全达到效果,特别是一个作品中出
现两种方言变体时。如笪玉霞对《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
TheAdventuresofHuckleberryFinn
)原作与张万里译作
语言特色进行比较[9],认为译作用通俗的口语体译出了原
著的语言风格,但没有译出方言形式上的差异,如哈克与吉
姆的白人方言和黑人英语的差异。对于通俗译法也不能达
到的效果,韩子满建议在通俗译法的基础上加注[4]。从目
的论看,通俗译法是方言传译较理想的策略,基本符合“互
文连贯”和“文内连贯”。但是否加注要看目标文本功能和
译文接受者的预期需求等。如《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作
为儿童读物,通俗译法基本足够取得近似原文功能的效果。
4.结论
综上分析,从目的论来看,以上方言翻译策略有一定可
行性和问题。标准语译法能有效传达信息,在符合某些功
能的翻译目的下有其可行性,比如方言的采用仅仅是体现
地域色彩。但在某些情况下,失去了一些方言体现的形式
意义,如教育背景、个性等,削弱了对作者意图的传达和译
文受众的接受效果,影响了“互文连贯”和“文内连贯”。相
比之下,通俗译法是较理想的翻译策略,能较好表现通过方
言显示的社会地位和教育背景等,基本符合“互文连贯”和
“文内连贯”。当通俗译法也无法达到的预期交际功能时,
功能主义目的论有利于判断更多翻译策略的可行性。总
之,功能主义目的论可以指导文学翻译,其运用到方言文学
作品翻译中,有助于选择翻译策略。译者可针对具体文本,
有效分析翻译目的,明确作者意图,译文接受者的预期期
求,译文发起者的翻译要求等,从而更好实现文学作品的表
现功能,达到最佳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 Catford,isticTheoryofTranslation:An
EssayinAppliedLinguistics[M].London:OxfordUni2
versityPress,1965.
[2] Biber,..LongmanGrammarofSpokenand
WrittenEnglish[M].Beijing:ForeignLanguage
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3] 孙迎春.张谷若翻译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
翻译出版公司,2004.
[4] 韩子满.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以张谷若先生译
《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
4
)
:86-90.
[5] 卞建华,崔永禄.功能主义目的论在中国的引进、应
用与研究(
1987-2005
)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
报.2006,
(
5
)
:82-88.
[6] Nord,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2
tional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
[7] Walker,orPurple[M].NewYork:Pocket
Books,ADivisionofSimon&Schuster,Inc.,1982.
[8] Hatim,B&rseandtheTranslator
[M].LondonandNewYork:Longman,1990.
[9] 笪玉霞.《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原作与译作语言特
色的比较[J].济南大学学报.2002,
(
3
)
:51-53.
(责任编辑:刘春林 责任校对:林 子)
97
第24卷(总第179期) 曾江霞: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看英美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策略
更多推荐
suggestion是什么意思gestion在线翻译读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