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房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夏朝历法
2023年4月5日发(作者:帕斯卡原理)
/死亡0、/自然0与美的统一
)))三岛由纪夫美学观刍议
叶琳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三岛美学观集中体现为死亡、自然和美合而为一。在三岛的作品里,/死亡0并不意味着生的终结,而是对非
现实世界的憧憬,令人产生一种甘美的幻想;/自然0不是一种单纯的背景,既包孕了生,又含有生的对立;至于/美0,
则总是以其恐怖的美把生带到虚无的彼岸。三岛的这种美学观在当时具有强烈的反现实性。
关键词:三岛由纪夫;死亡;自然;美;美学观
中图分类号:I3131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722X(204
TheIntegrationof/Death0,/Nature0andBeauty
)))TheaestheticnotionofMishimayukio
YELin
(SchoolofForeignStudies,NanjingUniversity,Nanjing,JiangsuProv.,210093,China)
Abstract:Theintegrationof/death0,/orks,/death0
doesnotnecessarilymean/olizeshisyearningsfortheunrealisticworld,whichgivespeoplesweetfantasy.
/Nature0,notexistingasapurebackground,isinclusiveof/eauty,italwaysleads/life0totheoth2
theticnotionofMishimahas,inhistime,itsgreatanti2realisticsig2
nificance.
Keywords:Mishimayukio;death;nature;beauty;aestheticnotion
/我拼命地舍弃当时的现实,在文学方面,我已
经同别人断绝来往,可以认为正在尽量沉醉于微小
而孤独的美的趣味中。,,远处大城市的空袭是壮
美的。火焰映出五颜六色的光彩,像是在黑夜里遥
看高座郡平原那边,死亡和毁灭的盛宴所发出的篝
火的光亮。在这些日子里,我大概确实是幸福的。0
这是日本战后派异端作家三岛由纪夫在5我的
周游时代6里的一段自白。这廖廖数语充分反映了
三岛美学观的基调。在战争期间,他醉心于日本古
典主义的文学艺术,拼命追求超现实的夭折美、死
亡美。战后,他带着强烈否定现实的情绪,一心重
塑/皇国传统文化0的美学。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是日本现代文坛多
产的作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发表了几十部独具
美学思想的作品,如5烟草6(1946年)、5带着假
面具的自白6(1949年)、5潮骚6(1954年)、5金
阁寺6(1956年)、5忧国6(1960年)、5富饶的海6
(1971年)等等。纵观三岛的文学作品,不难发现
死亡、毁灭、自然在其笔下是极其壮美的。可以
说,死亡、自然和美合而为一是三岛由纪夫努输入一句话自动写诗 力探
寻的理想的美学价值观,而这一美学观又是基于追
求王朝文学、武道文化之风的基础上的。
三岛从不讳言他崇尚武道文化的美学,以/文
武两道论0作为自己审美价值的取向。1966年他在
与岩谷大四对谈5文武两道6时,明确地指出:
/我认为,归根结底,文学的原理仍然是一种生存
的原理,死亡的原理应在文学之外。我所说的死亡
的原理,是指斩首之类的死。就我而言,死于剑
下,并不在意。但我决不愿死于文笔。文笔之原
理,正在于执拗求生,求长生不老。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这是十分怯懦、贪生的事业。但不如此则不
会成大器。可是,剑的原理除了痛痛快快地去死,
收稿日期:2000-08-21
作者简介:叶琳(1963-),女,江苏省南京市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研究。
第食物的拼音 24卷第1期
2001年1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ofPLAUniversityofForeignLanguages
Vol.24No.1
Jan.2001
还有什么呢?两者是互相矛盾,不共戴天的。正因
如此,我才主张文武两道。我的主张是,在自身之
中,具备文、武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原理。0(植村康夫
语,转引自吴侃,1987:238)他还认为:/所谓英雄,
是与文人相对立的。对他本清明节放假安排2021调休 人而言,最具魅力的光
辉形象是光荣的英雄,而非伟大的文豪0。(同上)
他常以此来对照、反省自己,努力为自己/或文人
或英雄0作一选择,最终他还是以自己的实际行
动,二者选一,实践了所谓/英雄0的壮举。在他
冲击自卫队、剖腹自刃前一周给美国友人的信上
说:/我在很早以前就考虑,希望自己作为一名武
士死去,而不是作为一名作家。0(奈须田敬,1995:
215)可见,作为文人,三岛的骨子里充满了浓重的
武士道精神。
死亡本是人生旅途中必然要达到的终点,是一
种自然的过程。然而,死亡却各有所异,既有自然
死亡,也有非自然死亡。三岛极力赞美、憧憬、追
求的恰恰不是一种人类属性的自然行为,而是具有
强烈震撼力的切腹之死。他认为武士剖腹身亡的那
一瞬间,是至高无上的美。这也是日本中世纪就形
成的美学传统。因为切腹的特点就在于违背人的本
能,让意志战胜本能,用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意志
去克制本能,以此来表达强烈的/克己0的武士道
精神。三岛运用武士传统美的形象,来消除人们对
死亡的恐惧,把切腹之死看作是一种至美的艺术,
并把它归结为/残酷美0,借以增加作品的力度。
因此,武道的非自然死亡成了三岛文学大肆渲染的
主题之一。这一点在5忧国6里题李凝幽居朗诵 得以充分的体现。
5忧国6是三岛由纪夫追求/残酷美0美学的
一部实践作品,也是其自认为最出色、最满意的作
品,以至后来把它搬上银幕,而且自编、自导、自
演。故事以/二#二六事件0为背景,1936年2月
26日,少数皇道派青年军官发动军事政变,以武力
向天皇兵谏,强烈要求推行极右的军国主义政策。
叛军袭击了首相官邸、警视厅,杀死了大藏大臣和
教育总监等。三天后,兵变被镇压平息。主人公武
山中尉是/二#二六0叛军的同伙,由于新婚在家,
未参与此次政变行动。当他奉敕命前去镇压叛变的
同僚的前夜,在与妻子充分享受肉体之欢后,爱与
死的矛盾久久地折磨着他。为了选择/舍生取义0
的最大喜悦,他毅然地剖腹自戕,并留下了最后一
句/天皇万岁0的遗言。他的妻子也追夫而去。作
者把武山夫妇那炽热浓烈的爱和残酷悲壮的死揉为
一体,由衷地歌颂了他们对死亡的从容和坚定,使
读者为他们的/壮举0而感叹。
另外,为追求死亡这一主题,三岛的文学作品
一再表现出对杂乱无序的现实生活的恐惧,他笔下
的主人公几乎个个对现实抱有敌意,其行为也都是
与现实难容的。5午后曳航6中的墁崎龙二、5落入
水中的瀑布6里的阿升、5镜子之家6中的清一郎、
5美丽的星辰6中众多的亡命者等等,他们个个都
是拒绝现实生活,对非现实的理想世界报有极大的
憧憬。如何理解这难解的现象,就必须对三岛在战
争时期所形成的价值观加以认识。战争时期他是接
受军国主义思想教育,由小学、中学毕业,进入东
京帝国大学法律系的。/战争奇妙地教会了他一种
伤感的成长方法,并对战争期间流行的死的教义有
着官能上的共鸣。0(三岛由纪夫语,转引自唐月梅,
1995:109)他虽然因体格孱弱,被列入第二乙种合
格征用兵,但当其刚刚接到征兵令时,就曾希望自
己快活地战死。当他看到天空中飘撒的传单,接过
父亲手中的英文抄件时,/不用浏览一三国演义故事 遍就了解了
事实。这并不是战败的事实。对我来说,只是对我
来说,这是可怕的日子将要开始的事实。光听到它
的名字,我都会浑身发颤,而且它决不会来。我这
样地在继续欺骗我自己。事实是人类的-日常生
活.已经不由分说地从明天起将在我身上开始了。0
(同上:169)他恐惧战败后的现实日常生活,拼命地
寻找舍弃现实的出路,终于感悟到只有依靠日本感
性中的/死亡0和/自然0,才能真正地完成超越
现实、拒绝现实、奠定/理想世界0的公式。
三岛的/理想世界0是恢复天皇权威的/皇国
传统0和/皇道文化0。当然,他所宣扬的天皇观
是带有强烈的反民主主义、反共产主义的政治因
素。尽管他一再标榜自己的天皇观/是以文化价值
)))美、道德等方面来把握天皇,而不同于现存右
翼分子的天皇观。0(奈须田敬,1972:226)看起来他
是在追求纯文化上的概念,而非政治概念。但是,
正如东京大学教授林健太郎所评说的那样:/三岛
由纪夫对文化的概念理解得太狭窄了。美和道德是
文化的重要要素,而且文化还是大于包含其要素的
东西。天皇虽然不是政治上的权力者,但他毕竟是
在很有效地发挥着政治作用。从这种含义上来说,
政治制度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天皇能成
为一种文化,并把美、道德的源泉都硬加在天皇身
上,那么不仅对天皇来说会感到迷惑不解,而且这
也违背了历史的事实。0(同上:234)显然,三岛的
天皇观并不是脱离政治的文化概念。他要恢复的天
皇制并不局限于战争时期的绝对主义天皇制,而是
自古以来作为/国家和民族统一象征0、/文化概
#8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
念0的传统的天皇制。他一再强调:/要想日本文
化全体性的复苏,就必须依靠天皇,捍卫日本文
化,就要捍卫天皇。0(同上:277)同时,他还赋予
现代天皇新的概念:即/天皇应是近代国家理论和
美的总揽者。0(同上:231)可见,三岛所要恢复的
不仅仅是军国主义。
在三岛的作品里,死亡是对非现实世界的憧
憬,并不单纯地意味着生的终结,死亡是通向梦想
世界的,正因为如此,它给人产生一种甘美的幻
想。三岛说:/死亡这一观念在我的工作中仍是最
甘美的母胎。0(三岛由纪夫,1957:435)在他的小说
里死亡的念头给予主人公们无比的幸福。从5忧
国6到5英灵之声6、5盗贼6、5美丽的星辰6,主
人公在死前的一瞬间都从内心充满了一种幸福感。
如明秀(5盗贼6的主人公)在死前,/听到了命运
之神即将降临的轻快的脚步声。万象悠然地伸出它
的手,柔声地向他赞颂着死亡。忽然,有一种诱惑
向他袭来,自己仿佛就是命运的宠儿。0(同上:57)
无庸置疑,死亡所带来的这种/特权式0的幸福感
是与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相悖的。在他们的意识中,
现实遭到击溃,梦想和自由得以新生。因此,在三
岛的作品中,死亡就是逃避现实,拒绝混沌、无味
的生。只有死亡才是最完美、最有序、最闪光的亮
点。三岛的美学体现的就是死,就是生的/不在0。
当5金阁寺6的主人公把象征美的理想的金阁寺化
为一团灰烬时,不在的美则达到至高点。三岛是极
力推崇日本传统文化的感性作家,美学的传统意识
对他而言就是由存在到不在,由生至死的转化。
我们在三岛文学中除了由死亡的主题论及到美
以外,还有一个就是由美涉及另一个主题)))自然。
自然既包含了生,也含有与生的对立。5禁色6中的
老作家俊辅曾这样说:/自然在尘世无法到达。这么
说,你也许会领悟的。所谓美就是关于人类的自然,
是置身于人类条件下的自然。0(三岛由纪夫,1957:287
-288)这里把自然纳入美的理想境界,对三岛来说,
自然虽然是生的母胎,但它又是极其远离那充满动
摇与不安的生,随着虚无空间的扩大,常常洞察生的
破灭。换言之,所谓自然就是死亡,就是实在中的不
在世界。剑外忽传收蓟北 如果说美的理想是把存在化为不在,同样,
艺术的理想就是模仿自然,即剔除生的浑沌,人为地
制造出自然的静谧。5休火山6中,三岛由纪夫写道:
/艺术家生活的表现行为是多么缓慢的死亡啊。精
神模仿肉体,肉体模仿自然,总之,模仿自然)))死
亡。自然就是死亡。0(同上:372)
/自然0在三岛的作品中常常不是一种单纯的
背景,而总是以其恐怖的美把生带到虚无的彼岸。
在表现自然时,他最常描写的自然景观是大海。这
也是读者脑海中最常浮现的美丽、壮观的景物。只
是从三岛笔下的/大海0里听不到法国作家兰波在
5醉汉船6中所描绘的那种生的喧嚣声。三岛的大
海由于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所以它象征着不在之
物的绝对美。5鲜花盛开时的森林6中出现的/大
海0是三岛作品中各种大海的原型:/站在高处望
去,,小镇尽头有一片稀疏的、剪影似的松林,大
海像美妙地装在杯盘里,静静地泛着粼粼波光,有
两三个像绣球花似的东西在海面上缓缓移动,却原
来是白帆。,,老夫人肃然站立,沉默不语,,,
来客蓦然回首,只见青冈楝树随风摇曳、喧嚣着,
当它那高高的枝梢被拽到一边时,一片洁白耀眼的
天空映入了他的眼帘,不知为什么,烦燥和不安攫
取了他的心胸,客人或许感到自己在与-死亡.为
邻,与恍如陀螺的生命)))那极其清澈的静谧,可
以说就是与一种近似死亡的静谧为邻,,0(转引自
许金龙,1995:56)
这里所展现的自然是一片宽阔的乌有的世界,
所谓对/大海0的憧憬无非是对实在那边的憧憬。
/自然0作为对生的逆设定,几乎同/死亡0是同
义的,也就是说/自然0和/死亡0是三岛文学中
超越现实的两种表现形式。而且所谓美的创造就是
人为地制造/自然0和/死亡0。
最能体现三岛文学关于死亡、自然和美相统一
的作品是5禁色6(1951年)。它描述的是老作家俊
辅让同性恋美男子悠一不断诱惑女性,以达到其向
那些拒绝他的女性们报仇的目的。俊辅与悠一是同
性恋关系。俊辅把悠一视为/美丽自我0的化身。
他利用自己的计谋操纵着悠一,以实现其无法达到
的目的,即利用个人的美貌征服女性。悠一提供给
俊辅的是这位老作家所缺乏的美男子这一自然属
性,其实俊辅要实现的不是对社会的报复,而是对
女性这一自然存在的惩罚。悠一对俊辅来说体现着
美的理想。因此他们身上体现着两种美:悠一象征
的是生的美,俊辅代表的是死的美。在这里,美是
/关于人类的自然0,死亡只是/精神和自然的和
解、精神和自然交合的一瞬0,总之,杂驳的人类,
其生决不会得到自然所拥有的绝对美,只有在死亡
中才能和自然融合,当其化为无时,才完成自我。
这就是三岛由纪夫所提出的美学核心,即:美是自
然,死亡是由精神到自然的唯一出路。
三岛的这种美学观(死亡、自然和美)在当时
具有强烈的反现实性。战后的社会体制使三岛由纪
#89#第1期叶琳/死亡0、/自然0与美的统一
夫陷入精神破灭的境地,他所设定的所谓/文化概
念0的天皇制无法确立,而新的价值体系又无法在
他身上扎根,因此他只有在否定现实世界、否定战
后的社会价值体系中,寻求完善的自我的价值观。
他的这种美学观的形成主要是源自日本浪漫派
的/复古0意识和中世纪的美意识给他身上烙下的
印迹。
早在中学时代他就十分爱读英国19世纪作家
王尔德和日本浪漫主义诗人伊东静雄的作品。当他
的第一部作品5鲜花盛开时的森林6经国文学老师
清水文雄推荐发表在5文艺文化6时,他结识了不
少该杂志的同仁,间接地受到了浪漫派的影响。战
时的浪漫派主张与现实保持距离,着意挖掘日本传
统文化的精华,执意追求日本古典美,务求在保持
昔日天皇制这一传统的民族感情中,寻找解救/混
乱时代0的可能性。而日本的古典美或称古典主义
则是根植于日本中世纪社会的文学,具有怀旧复
古、思想保守、反对创新、否定现实的特点。而宣
扬封建传统的忠君、武道文化的武士道德修养书
5叶隐6则是古典主义所追求的主要内容。它从深
度和广度上都长期地渗透、浸润到日本人及日本社
会的意识形态里,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所谓/武士
道精神0。那令人恐怖,又被武士视为英勇非凡的
/剖腹自杀0也成了日本人的传统文化的/国粹0。
在日本人的传统美意识中,死亡并不是一种消极可
怕的行为,而是一种修身律己的美德;死是生的延
续,是道德的自我完善。如果需要,随时都可以克
己舍身。由生到死是迈向更高一层境界的行为规
范。因此,日本人的这种生死观带有浓重的佛教禅
学思想和武士道精神。
另外,代表古典主义的剧种能乐对三岛的影响
也至关重要。他曾在5日本的古典文学与我6一文
中明确指出:/能乐给我的影响最大0。1956年他创
作了戏剧集5近代能乐集6、5鹿鸣馆6。能乐也是
中世纪贵族文学的产物,具有强烈的非现实性,是
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艺术。宣扬复古守旧、因果报
应、武士道精神和儒教伦理是它的特色。总之,日
本古典主义美在三岛文学和三岛行动原则上架起了
一座桥梁,为他创造死亡、自然、美三位一体的特
异美学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日本文艺评论家松本鹤
雄说,三岛的文学是/日本浪漫派精神、贵族情趣
和对王朝文化的憧憬的结合,并转化为-天皇神格
化.。0所以说,战后民主主义体制建立,天皇宣布
自己非神的5人的宣言6后,他表现出一种/非常
讨厌战后的天皇观0的情绪,当他于1970年11月
25日策划武装政变失败,看清修改宪法无望,不再
对自卫队抱有幻想时,仍面对皇宫方向,跪下,高
呼三声:/天皇陛下万岁!0然后,以最惨烈的剖腹
方式来反对现实社会,以死来捍卫其新的天皇观。
重演了一幕5忧国6的活剧。
此外,希腊古典主义对三岛美学思想的形成也
有)定程度的影响。在13岁那年,他得到父亲的礼
品)))雷尼所画的一帧殉教图5塞巴斯蒂昂#圣6的
画像。塞巴斯蒂昂生于3世纪中叶,后任罗马军队
的近卫军长官,传说是出于秘密传播基督教而于30
多岁被人杀死。画中他被乱箭射死的形象深深撼动
了少年时代三岛由纪夫的心。他看到赤身裸体、熠
熠生辉的塞巴斯蒂昂那拉弓挥剑的健壮的臂膀,是
一种男性美的力量的象征。无论是他/挺起的胸膛、
紧缩的腹部,还是微微扭曲身子的腰部周围,都迸发
出)种不是痛苦、而是音乐般的倦怠的逸乐的震颤
声。0(三岛由纪夫语,转引自唐月梅,1995:50)每看到那幅
画的一刹那,他/整个人被一种异教式的欣喜所震
撼0。他受到塞巴斯蒂昂殉教的精神、官能上的青
春、力量、残酷美的感染,深深地陶醉于其中。
集三岛美学大成的当属他自杀前完成的遗世之
作5丰饶的海6。全书共分四卷(5春雪6、5奔马6、
5晓寺6、5天人五衰6),集中体现了作者本人的全
部创作的基本特色,预示了作者以后所要采取的行
动。日本评论家把这部作品视为/三岛由纪夫文学
的最高杰作0。三岛文学在艺术上倾向唯美,其作
品语言华美、古艳,文体超逸,思想性、逻辑性很
强,并以描写细腻的心理见长,抒情色彩浓重,备
受川端康成的赏识。他曾多次获得各种文学奖项,
并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足以证明三岛由
纪夫在现代日本文坛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植村康夫.三岛由纪夫自杀[J].日本文学,1987,
(4).
[2]奈须田敬.总括)))三岛由纪夫之死[M].日本:原
书房刊,1972.
[3]唐月梅译.带着假面具的自白[M].北京:作家出版
社,1995.
[4]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选集[M].日本:新潮社,
1957.
[5]三岛由纪夫.鲜花盛开时的森林[M].北京:作家出
版社,1995.
[6]佐伯彰一.三岛由纪夫评传[M].日本:中公文库,
1988.
(责任编辑赵德远)
#90#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
更多推荐
unrealistic是什么意思ealistic在线翻译读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