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evolent是什麼意思evolent在線翻譯讀音-沈阳成人英语培训
2023年3月29日发(作者:extended是什么意思)
英译汉翻译技巧总结
翻译是为个体承作,也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有
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
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
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
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
善之中。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翻译理
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
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
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
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英文翻译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不加修改的直译,这种翻译大概只比google
或者金山快译好一点,句式和语法完全是英式的。这种翻译多出在社会科学的专
业学术著作中,基本上意思还是看得懂,但是读起来味道怪怪的,而且一眼看出
来是翻译文章。而好一点的译文,句式和语法也换成了汉语语法,但是不符合汉
语的用于习惯。当然,习惯是比规则更难把握的东西,下面介绍下几个通用的翻
译技巧、方法,以及自己个人常用的习惯和方法。
1.通用的技巧、方法
1.1词义选择
大多数英语词汇是多义的,翻译时必须选择正确的词义。词义选择的方法有
三:根据上下文和词的搭配选择、根据词类选择、根据专业选择。
词性不同,词义有别,如:Likechargesrepel,unlikechargesattract.翻译
为“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Thingslikeair,waterormetalarematter.翻
译为“像空气、水和金属之类的东西都是物质”。这两个句子中的“like”,前者是形
容词,后者是介词。
1.2词类转换
英语中很多由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以及动名词、非谓语动词等,汉译时可
将它们转换成动词。如Themicroalgaeproducemolecularoxygenisconsidered
ofgreatfunctioninwaterbodyself-purification.翻译为“在水体自净过程中,微
藻类生成的分子氧被认为江城子记梦原文及翻译 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句子中的介词“of”被动词化,可译
为“起到…..”。表示知觉、感觉、情感、欲望等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在系动词后做
表语时,可汉译成动词,如以下句子中的“suitable”,Constructedwetlandis
widelyusedinwastewatertreatment,foritspropertiesaremostsuitablefor
ruraldomesticwastewater.翻译为“人工湿地在废水处理领域广泛应用,因为它
的性能非常适合于农村生活污水。
1.3增译法和省译法
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
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
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
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be…\"结构来翻
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
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大摇大摆的近义词 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
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
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
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
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
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
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以下
句子:Hence(thatis)thereasonwhyspecificbacteriaarecapableofoxidizing
ammonia(nitrification)tonitrate,whileotherbacteriacanreducetheoxidized
nitrogentogaseousnitrogen.译为“因为,这正是特殊细菌氧化氨(硝化)为硝
酸盐,而其他的细菌可以还原被氧化的氮为气态氮的原因”。此句中,前面第一
个括号是为句法上的需要而增加,使翻译后的句子读起来较舒服顺畅。
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
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又如:
(1)YouwillbestayinginthishotelduringyourvisitinBeijing.
你在北京访问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里。(省译物主代词)
(2)Ihopeyouwillenjoyyourstayhere.
希望您在这儿过得愉快。(省译物主代词)
(3)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TheChinesegovernmenthasalwaysattachedgreatimportanceto
environmentalprotection.(省译名词)
1.4顺译法和逆译法
顺译法就是按原文顺序翻译的方法。也就是说按照英语表达的层次顺序,依
次翻译英语句子,从而使译文与英语原文的顺序基本一致。英语长句的叙述层次
与汉语相同时,可以彼照英语原文的顺序,依次译出,例如:Themostpractical
reactionofsocietymaybeadjustmenttoclimatechangeratherthan
prevention.译为“社会上最实际的反应,可能是适应气候的变化,而不是防止它
的变化”。
逆译法就是不按照原文的语序进行翻译的方法。汉语在叙述动作是一般是按
照动作发展的先后顺序描写黄河的诗词名句 ,进行排列,而英语在叙述动作时,更多的是使用各种语
法手段将动作的先后顺序打乱。在翻译这类句子时,应按照汉语的习惯重新整合
动作的顺序。例如:Aboutonethirdofallaccidentshappenwhenitisdark
althoughobviouslythereismoretrafficduringdaytime.译为“虽然在白天交通运
输显然繁忙很多,但大约1/3的事故发生在晚上”。
1.5拆译法
将原文中某一短语或从句先行单独译出,并通过利用适当的概括性词语或通
过一定的语法手段把它同主语联系在一起,进行重新组织。例如:Thesmelly
wastepresentsapotentialhealthproblemwhichcitiesandtownsmustbefore
releasingittoalocalwatersource.译为”发臭的废物造成一个潜在的健康问题,
城镇在弃置这些废物于当地水源前,必须先处理好这个问题”。
2.个人常用的习惯和方法
2.1长句尽量改短,语序调整为汉语习惯
英文中很容易就出现从句套从句的长句,这些句子读起来本身就很难理解
了,如果翻译的时候还是不加改动,那读者读起来就更难理解。举个例子,《钉
子与镇魂歌》的开头部分:Theepisodeofthenailandtherequiemwasoneof
themostcharacteristicofallthoseinwhich,overarelativelybriefperiod,I
wasprivilegedtowatchTrevisTarrantatwork.刚开始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
自己也愣了好半天,因为这句话完全不是汉语的习惯,如果不假思索地直接翻译,
那就是:钉子与镇魂歌的事件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在短暂的时间里,这段
时间是我有幸观察塔南特工作的那段时间。当然要合并成一句话,也可以这么翻
译:钉子与镇魂歌的事件是我有幸观察塔南特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发生的最有代表
性的案件之一。天啊,阅读起来太累了,但是这句话并没有语法问题!我想在翻
译的时候要牢记一点:最后形成的是汉语,阅读我们译文的是中文读者。所以在
这里必须要调整语序,而且长句要改短,最后我给的译文就是:在我有幸目睹塔
南特破案的短暂时光里,钉子与镇魂歌的事件应该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
2.2定语改表语
英语中常常出现中心语前面出现两三个形容词的情况,这儿我举《绿色危机》
第一章的例子:Ahuge,squareenvelope,coveredwithahuge,squarehand
writing.直译就是很大的方形的信封上面写着大气的方正的字体。看到一句话中
有这么多“的”,是不是觉得很烦?虽然说现在“的地得”好像是可以混用了,但实
际上“的”一般用于形容词,“得”一般用于动词后,“地”用于副词。我不主张混用,
而且还有一点:不要滥用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已经将汉语过分稀释了,影响了汉
语的美观。老祖宗的文章里基本上不用这三个字,近代的文章中这三个字的使用
频率也不是很高,但是现在这三个字的确已经被滥用了。我个人还是希望在翻译
的时候能够控制这三个字的使用频率,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把定语改成表语。汉
语不习惯长句,也不习惯中心语前面加上一连串的定语,除非是作者要刻意造成
这种效果。所以这句话我最后翻译成:信封很大,呈方形,上面的字迹方正而洒
脱。如果中心语前面有超过一个带上“的”的定语,那种翻译我个人是不太读得下
去的。
2.3词语的多样性
这一点我也算是深有体会吧,因为我个人单词量不足,翻译的时候根本离不
开金山词霸。相信很多朋友在翻译的时候免不了要查阅一些字典。但是不知道有
没有人注意过这个问题:字典上提供的解释是没有办法覆盖汉语词汇的,也就是
说,一个单词字典可能只提供了一个很普通的解释,使用的是最常见的汉语词汇。
但是如果你就按照这个意思进行翻译,小说的魅力定会黯然不少。还是用2中的
那句话,第二个huge是形容字写得比较大,但是如果就直接翻译成字写得很大,
这个翻译只能算是普通翻译。我之所以没有这样翻译,一方面是因为前面的心情不好的句子发朋友圈 一个
huge已经翻译成大了,一个大信封,这个翻译是很贴切的。接下来我不想再重
复使用大这个字,所以我翻译成了字写得很洒脱,把大这个意思包含在洒脱里面。
常常人们在讨论各位翻译的风格,我想这种词语的多样性就是翻译风格的最好体
现。在翻译的时候,应当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小说的行文,这样才能更
好地想到应该用什么样的汉语词汇来表达,而且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典故
和成语,译文定会亮色不少。这里我也举一个例子,《绿色危机》导读中的一句
话:Byitsnature,amilitaryhospitalisatheaterordramaandtragedy;oneis
hoawaitfresh
arrivalsarepreparedonlyforbadnews.我翻译成:很自然地,这座战地医院
成了悲剧上演的舞台。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期待着能够到这儿躲进桃源的人,
最后都未能如愿以偿。这儿有王婆卖瓜之嫌,不过大家也就原谅我了吧。
2.4人称代词的明确
在看英文小说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叙述中,人称代词用的
特别多,称呼名字反而多用在对话中。想想在汉语中,平常的叙述中直呼名字的
时候却占多数。在翻译《绿色危机》的时候,我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花很大
精力去寻找代词到底指代谁,很多时候必须要结合上下文反复推敲才能得到正确
的答案,有时候还会弄错。如果翻译的时候仍然原封不动地保留这些代词,读者
的阅读观感必定会受到影响。《恶意》中有句话:讲得通和合情合理是两回事,
那我现在也可以说:能够读下去和流畅的阅读也是两回事。如果读者阅读的时候,
反而要花大精力去明确人称代词的关系,那这本书的翻译无疑是失败的。刘禹锡被称为什么称号 这儿我
就不举例了,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
2.5押韵和双关
如果说词语的多样性可以体现翻译的风格,那么如何处理押韵和双关,则能
够全面体现翻译的功力。这两项是最难翻译的,有的根本就翻译不出来。比如我
就碰到一个利用you的单数和复数进行双关,想了半天实在无法翻译,最后只
能加个注释了事,真的很惭愧。押韵嘛,也碰到一个,原谅我在这儿又王婆卖瓜
一次,这个押韵自觉还是翻译的比较好。《绿色危机》第二章中间有一段一名护
士的自言自语:forceps,retractors,scissors,dshasmarvel
louslegs(伍兹是另外一名护士)!这儿一开始我还没有注意到,看第二遍的时
候才发觉这儿是个押韵。想了很久,大致翻译成这个样子,移动了一些词语的顺
序:牵开器、剪刀、钳子、刀子,但是伍兹的腿美得不成样子!算是马马虎虎翻
译出这种押韵效果了。这儿我推荐大家看看杨绛翻译的《堂吉珂德》,其中的诗
句翻译相当纯熟,而且做到了押韵,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翻译的方法和用语习惯。
2.6理解与适当的补充
总的来说,汉语比英语环保,翻译过来的汉语占据的存储空间一般都比英语
小。但是有些时候英文只需几个单词,或者一个前缀,翻译成汉语却要解释半天,
而且都不一定能有英语那种效果。这就要对原句进行适当的补充。又是举《绿色
危机》中的例子:Sinceablowsytrollopoffiftycannotbeexpectedtocarefor
competitionfromanexquisite,self-possessedlittlecreatureoftwenty-two,the
ex-widowwasnotsorrytoseehergo.这句话是说夜书所见这首古诗的意思 一个寡妇嫁给了故事中一名护
士(弗雷德里卡)的父亲,然后后妈和继女相处不快,所以后妈巴不得继女去战
地医院服务,眼不见为净。请注意最后的ex-,寡妇嫁给护士的父亲后,就不是
寡妇了,但是作者使用这个前缀,明显有戏谑的味道在里面。翻译的时候要把这
种味道体现出来。所以最后我花了一句话来解释:一个50岁面容粗糙的老女人,
怎么可能竞争得过22岁的女孩,更何况还是一位高雅沉静的妙龄少女?所以弗
雷德里卡离开家,这位寡妇高兴得很。对不起,这儿要更正一下,她现在已经不
是寡妇了。如果仅仅翻译成前寡妇,我想在汉语中是体会不出这种效果的。
2.7人名是否可以简化?
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因为外国人的名字有名有姓,有时指名,有时道
姓。对中国读者来说,不啻是一项记忆力的考验。如果故事的主要人物有5个人,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记住10个名字,不,因为有的名字还有昵称,所以可能更多,
有时候常常在上一句看到这个人的名,下一句看到这个人的姓,然后就晕了。阅
读的流畅感肯定受到极大影响。我本来想的是翻译的时候改一下,全用名或者全
用姓,但是好像国家对这些姓名的用法也有规定,不能这么改,所以这个问题也
一直困扰着我,希望大家能够指点我。
以上陆陆续续说了这么多,欢迎大家讨论,最后我再阐明一下自己的翻译观,
说一下自己的翻译方法,希望能对想翻译的朋友提供一下帮助。
翻译的信达雅,我个人最看重雅。我的翻译观是:我不需要忠诚于单词,也不需
要忠诚于句式,我要忠诚的只是语素,只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然后我再用汉
语将意思表达完全,最后对译文进行润色加工,除了人名地名之外,我希望我的
译文尽可能地贴近我们平常使用的优美汉语,不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翻译文
章,也不能让读者阅读的流畅感受到影响。英译汉的精髓在汉语,而不是英语。
更多推荐
那种的英文译语怎么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