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英文译语怎么说-黄巾力士
2023年4月3日发(作者:海淀二模)
144
2017.01
语言应用研究
一、引言
习语是人类社会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也最富
有魅力的语言表达形式(张镇华,2007:233)。各民族
的语言都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
大量的习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翻译 保留并传承下来。习语蕴含着历史地理、宗教
信仰、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等诸多文化因子,
因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生活哲理。英语习语
是英语语言的结晶和文化的积淀。同样,在中国这个拥有
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里,也积淀了大量的成语、谚语、
俗语、典故、俚语和歇后语,它们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智
慧的结晶。然而,由于英汉语言分属不同的文化体系,英
汉习语在意义和表现形式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明显
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缺乏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总是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理解对方所说的话,或者随意套
用本民族语言的表达模式,不仅会“望文生义”,而且还
会引起文化冲突夜书所见古诗朗读视频 和误解。因此,译者有必要深入了解英语
英汉翻译中文化负载词——英语习语的翻译
□邹婷婷
摘 要:英语习语相当于端午节手抄报名言名句 汉语成语,有时泛指俗语、谚语、典故、俚语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意义并非各组成
部分意思的简单拼凑。本文简要介绍了英汉翻译中文化负载词——英语习语的来源及其翻译技巧,旨在使英语学习者及翻
译工作者对英语习语有更深的了解,减少“望文生义”现象的产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英语习语来源翻译技巧
出位置,使用语用等效译法,通过换意象“allbirdsofa
feather”使目标语读者更易接受,从而达到与源语相似的
表达效果。
康德认为,“模糊观念要比明晰观念更富有表现
力”,这从历史人物歇后语中可见一斑,语言中的模糊表
达往往会出奇制胜,取得无可比拟的效果。然而,由于歇
后语构成的特殊性,其言外之意往往需要听者细细品味,
倘若英译不当,就会造成语用上的失误,无法向异域读者
亦或听众传递准确的信息。深入探讨语用模糊视阈下的歇
后语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为译者提供了一种新视野,
但本研究仅限于历史人物相关歇后语的英译,对于其他领
域歇后语的探讨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涉猎,并在理论层
面继续完善。消除歇后语翻译中的语用模糊现象有利于我
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增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间
的文化交融,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本文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委托课题“翻译
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研究”[项目编号:C-2015Y0403]
与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思维和文化共同感与意象研究[项
目编号:15YBA4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初探[J].外国语,1979,(4):39-44.
[2]谭载喜.翻译模糊法则信息熵[J].中国翻译,2010,
(4):11-14.
[3]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曾文雄.语用学的多维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版)[M].上海: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7]李延林等.文化翻译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8]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6.
[9]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
现代外语,2001,(3):286-293.
(韩旭李延林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410083)
145
2017.01
语言应用研究
习语的来源及其特点,掌握英语习语的基本翻译技巧。
二、英语习语的来源
同汉语习语一样,英语习语也是英语民族在长期的社
会实践活动中积累下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特殊语言形式。
英语习语数量庞大,英语国家仅谚语词典就有许多,每种
词典所收录的条目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但是,很多长期使
用的言语已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湮没其来源。郭著章
(2003)在《英汉互译使用教程》中提出,英语习语主要
有三大来源:《圣经》、莎士比亚著作、伊索寓言。张镇
华(2007)在《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一书
中,将英语习语来源分为三类:源自日常生活和习俗;源
自《圣经》、其他宗教神话和寓言;源自莎士比亚戏剧和
其他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二者对习语的来源的论述有相
似的地方。本文列举了张镇华(2007)《英语习语的文化
内涵及其语用研究》以及《最新英语习语词典》里的一些
例子来说明英语习语的来源。
(一)源自《圣经》、宗教神话和寓言
《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西方国家的翻译
活动很多千山万水 都与《圣经》的翻译有关。《圣经》的英译本,
尤其是1611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钦定本,对后世的影
响巨大而深远,这些影响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英语中很多固
定表达都源自《圣经》。例如:
castpearlsbeforeswine(明珠暗投,对牛弹琴);
alionintheway(拦路虎);laboroflove(不计报酬
的工作,乐意做的事情)
makebrickswithoutstraw(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separatethesheepfromthegoats(分辨良莠)
thespritiswillingbutthefleshisweak(心
有余而力不足)
appleofone’seye(掌上明珠)
escapebytheskinofone’steeth(死里逃生)
newwineinoldbottles(旧瓶装新酒)
aflyintheointment(让人扫兴的小事,一只老鼠
坏了一锅汤)
除了《圣经》故事,很多英语习语来自神话传说、寓
言故事等。例如:“adoginthemanger”源自《伊索寓
言》中的一则故事,说的是狗站在马槽里,自己不吃马槽
里的干草,还不让马去吃。多用来形容自私自利,在其位
不谋其政,与中国的俚语“占着茅坑不拉屎”有异曲同工
之妙。“assinalion’sskin”多用来形容倚仗别人的
威势来欺压人。再如“thewolfinsheep’s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常用来形容人外表温顺,其实内心阴
险。出自神话故事的习语还有“Achilles’heel”(唯一
的致命弱点),“actthepartofaTrojanHorse”(里
应外合)等,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二)源自莎士比亚及其他文学家作品
英国许多知名作家的作品在广大民众中广为流传,
有些句子被人们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成为约定俗成的表达
方式。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poundofflesh”
被用来指合法而不公平的要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
“tooswiftarrivesastardyastooslow”一句,常
用来形容做事不能急于求成,相当于汉语中的“欲速则不
达”浦组词 ;《哈姆雷特》中的“murderwillout”,用来指真
相大白,纸是包不住火的。其他作品中同样有广为流传的
习语,如“asbusyasabee”出自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
集》,用来形容人很忙碌。再如“soberasajudge”出自
菲尔丁的《堂吉诃德在英国》,用来指人开轩面场圃下一句 非常清醒。
(三)源自风俗习惯及日常生活
在中世纪的英国,贵族出行时会骑着高头大马,骑在
马上的人会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以显示自己高人一
等,因此,当时的人用“ridethehighhorse”来形容
人趾高气昂、耀武扬威。在英国有一种很古老的习俗——
“touchwood”,摸过木头或者木制品之后,就可以辟
邪,这和中国用桃木剑来辟邪的习俗类似。所以“touch
wood”直译为“触碰木头”,意译为“走好运”。除了来
自风俗习惯,英语中还有很多习语源自人们日常的生产生
活。例如:“asyousow,soasyoucanreap”(种瓜
得瓜,种豆得豆),“ablacksheep”(害群之马),
“barkupthewrongtree”(弄错对象,白费精力)等
源自农业生产;“killtwobirdswithoneshone”(一
石二鸟,一举两得,一箭双雕)源自狩猎;“carrycoals
to双夫1v2 Newcastle”(徒劳无益,多此一举)源自煤矿生产;
“darkhorse”(黑马,出其不意的胜者)源自赛马;
“thecoastisclear”(危险已过)源自走私行业等等。
三、英语习语的常用翻译技巧
英语习语具有结构固定、意义完整以及约定俗成等特
点,英语习语的含义不是单个字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要
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译者在翻译习语时切不可望文
生义或断章取义,要将习语放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考察
其文化内涵,结合中国本土的成语或者谚语,翻译出既能
反映英语国家表达习惯,又让国内读者可以接受的习语。
关于翻译的方法,早在杰罗姆翻译《圣经》之时就
存在直译和意译之争,在翻译出现文化转向后,以韦努蒂
为代表的翻译学家提出归化和异化的策略。异化和归化可
以看作是直译和意译的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
译。直译和意译涉及的是语言层面的对等,而归化和异化
更多关注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孙致礼,2006)。张
培基(1983)在《英汉翻译教程》中提出三种英语习语翻
译的方法,分别是直译法、意译和同义习语的套用法。本
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种译法:增补法。
(一)直译法
英国作家泰特勒曾在《论翻译的原则》中提出了著名
的翻译三原则:译文要完全复述出原作的思想;译文的风
格笔调应当和原文的性质相同;译文应当同原作一样流畅
(王秋瑞,2008:101)。也就是说译文应尽量做到忠实,
既忠实于作者及原文,也忠实于读者。此外,译文还应保
留原作的风貌,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民族文化特色。在准确
传达原文意义的同时还要做到通顺,便于目的语读者阅
146
2017.01
语言应用研究
读。三原则中,忠实被放在第一位,一般情况下,只要不
违背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大部分习语都可直译。例如:
Loseface(丢面子)
Sourgrape(酸葡萄)
Papertiger(纸老虎)
Makesomeone’smouthwater(让人流口水)
Arollingstonegathersnomoss(滚石不生苔)
Acathasninelives(猫有九条命)
Abirdinthehandisworthtwointhebush(一
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
上述例句的本义和引申义与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致,直
译过来不会影响译入语读者的理解,因此可以采用直译的
翻译方法。有些具有英语国家文化内涵的习语,对于不了
解其文化内涵的译入语读者来说,很难理解其真正内涵,
例如“Achilles’heel”如果直译为“阿基里斯的脚后
跟”的话,就会让不懂古希腊神话的人很困惑,因此在处
理这类问题时,就要选择意译法。
(二)意译法
大多数负载文化信息的英语习语只能部分对应汉语谚
语,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语言来翻译。例如:“killthe
goosethatlaysthegoldeneggs”可直译为“杀掉生
金蛋的鹅”。该译法虽然保留了“金蛋”和“鹅”的形
象,但只传达了其字面意义,没有表达出“杀鸡取卵”的
深层含义,会让目的语读者一头雾水。英语习语中有些词
句具有浓厚小池古诗解释意思视频 的民族文化特色,译为汉语时,译者必须在充
分了解英语文化的基础上,摆脱原语的结构限制,把原语
的意思转变成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语言,对其进行意
译。例如:
Bornwithsilverspooninone’smouth(生在富
贵之家)
Pullone’sleg(开玩笑)
Cryupwineandsellvinegar(挂羊头卖狗肉)
Putthecartbeforethehorse(本末倒置)
Putone’sfootinone’smouth(说错话,闯祸)
(三)同义习语套用法
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一样,很多都源于各个民族的生
活、宗教等诸多方面,自然会有相同之处。英语习语符合
汉语表达习惯,并且其表达意思与汉语有对等物时,可以
采用套用法。如:
Shedcrocodiletears(猫哭老鼠)
Spendmoneylikewater(挥金如土)
Atsixesandsevens(乱七八糟)
Laughoffone’shead(笑掉大牙)
Twoheadsarebetterthanone(一人不及两人智)
但是,同义习语的套用也是有条件的,不能在任何情
况下都用。因为一组对应的汉语和英语成语,即便语义相
近或者形式相似,其包含的确切意义或感情色彩也会有很
大差别(郭著章,2003),因此不可以随便借用。例如:
“apieceofcake”译为“小菜一碟”,常用来形容做一
件事很简单,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但这种译法不是
完全对等,因为在英语国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烤箱,做
蛋糕很方便,但是在中国人看来,做蛋糕是很麻烦的,因
为很多中国家庭没有现成的设备。因此,译者在套用的时
候需要谨慎,要考虑两种文化的差异。
(四)增译法
所谓增译,就是先将句子进行直译,然后通过加注解
释原习语的文化信息。因为习语有着本民族自己的文化特
色,若只按字面意思进行直译的话,会令读者不知所云,
这时应在译文之后添加习语蕴含的文化信息或解释性文
字,以便于译语读者理解与接受,从而更好地体会原作表
达的思想。例如:
Norosewithoutathorn.没有不带刺的玫瑰(世上
没有十全十美的幸福;有苦必有乐)
It’salonglanethathasnoturning.路必有弯,
世上没有直路(事必有变)
Badworkmenoftenblametheirtools.拙匠常怪工
具差(不会撑船怪河弯)
CarrycoalstoNewcastle.运煤到新堡(多此一举)
从上述例句可以看出,译者对英语习语进行直译之后
在括号内说明其引申义,便于译语读者对习语的理解。
四、结语
英语习语作为一种文化负载词,具有结构凝固、语
义完整和约定俗成等特点。它们或者来源于宗教神话,或
者来源于文学作品,或者来源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译
者在翻译这类文化负载词时不能断章取义,也不能望文生
义,要深刻地理解这些习语所处的具体语境,综合运用多
种翻译方法,译出准确、通顺,能反映英语国家文化内涵
的译文。
参考文献:
[1]郭著章.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孙致礼.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5]王秋瑞.英汉习语翻译技巧的应用[J].大学英语,2008,(5).
[6]王尚阁.最新英语习语词典[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7]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8]张镇华.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7.
(邹婷婷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21004)
更多推荐
复古的英文译语怎么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