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英文译语怎么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2023年3月30日发(作者:返老还童高清下载)

上海翻译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o6 No.3

上海市公交、地铁站名英译与其它

王秀华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o‘ )

[摘要】在充分调查上海市公交、地铁站名的英译名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所获的第一手资料,总结出站名英译的几种典

型错误与不妥之处。

[关键词】站名;统赞美老师的现代诗歌 一性;规范性;汉英翻译

[中图分类号】H 31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9358(2006)03.0060—03

上海市的一些公共设施,街道,商店以及几乎所

有的公交与地铁站名均采用中英两种文字标识,此

举无疑大大的方便了来华的商务人员与游客。但是

只要稍有英语基础知识的人置身于市内的公共场所

或乘坐公交、地铁车辆,就会随时菩萨蛮温庭筠理解性默写 随地看到或听到错

误的或不规范的英语站名。“某些翻译估屈聱牙,漏

洞百出,给对外宣传造成不良影响,损害了上海这个

国际性大都市的形象。”(万正方等,2004)街道,商店

和单位名称的翻译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打算就本市

的公交、地铁的站名英译的一些典型错误进行探讨。

、“新村”

在地铁站,无论在运行线路图上或报站时均为

“Xin Cun”,如“Peng Pu Xin Cun”与“Gong Fu Xin Cun”

等。但公共汽车的英文报站,尤其是空调车,“共富

新村”为“Gong Fu Newly Estate”,“曹杨新村”为

“Caoyang Newly Estate”。在这里,地铁上一律采用汉

语拼音,而公共汽车上的译文是表意。“表音”还是

“表意”,两种不同的译法引出一个较突出的问题:统

一性(consistence)。

统一性是称谓的首要条件。一个站名如同一个

人的名字,是不容混淆的。一个人只能有一个正式

名称(浑名、笔名等除外)才能确认其人,尤其对陌生

人的辨认。一个地名同样如此,如果两个外国人来

上海,甲欲约乙到某站点见面,一个乘地铁,一个乘

公交,其麻烦可想而知。对于地名的翻译,人们通常

采用的译法有音译、意译、音意结合等。可是对于

“新村”的翻译,除上面的“Xin Gun"与“Newlv Estate”

两种译文外,各种不同版本的汉英词典的译文也各

异,如:“new residential quarters”,“new settlement”,

“new housing development”,“new housing estate”等。站

[收稿日期】2006-03.28

[作者简介】王秀华(1952一),女,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

・6O・

名采取音译还是意译,还是音义结合?笔者认为,对

于一些在名称上能反映一定功能的地名,用意译或

音意结合的办法。“新村”采用意译,让外国人一听

到(或看到)该站名,马上可以想象出车站附近是一

个有一定规模的居民住宅区。意译能否采用汉英词

典里的译文?笔者认为,以上的从一些辞典里摘出

的译文过于冗长,不如把“新村”译为estate来得简

洁。可能有的读者会问:estate会不会使人容易认为

是“不动产”、“房地产”?因为在一般的辞典里少有

把estate注为“住宅区”的。但estate在英国的确可

以表示为住宅区,如《新牛津英语词典》中“estate”词

条一字千金的故事 中就有这样的解释“Brit.An al-ea of land and

modem buildings developed for residential,industrial,or

commercial purposes”。至于是否要像汉语名称那样,

在Estate前面加个修饰语New。笔者认为“新”的实

际意义可能转瞬即逝。地铁一号线向北延伸段的终

点站为“共富新村”(目前),该小区是近五六年才发

展成熟起来的,但此延伸段中间有个“彭浦新村”,其

落成要比“共富新村”早三十多年,人们现在还在叫

做“新村”。同样,解放后,上海市政府为解决劳模、

工人、及业务骨干及工人的住房问题而建造的“曹杨

新村”(工人新村)至今仍称为“新村”,但其内部设施

与宽敞程度以及外部环境远不能与上世纪九十年代

后的“新村”相比。因此,在Estate前加New意义不

大,端午节古诗大全70首 而且造成名称冗长。顺便指出的是:公共汽车上

的“新村”译成“Newly Estate”。是一个错误的译文。

Newly是一个副词,在此不宜与Estate搭配。

二、译名与建筑功能

笔者看到“上海体育馆站”被译为“Shanghai

Indoor Stadium”,鉴于地铁站附近有一个早年的室内

维普资讯

体育馆,亦称为万体馆,此译名与设施的功能倒是很

吻合。但是“外环路站”却直接音译为“Waihuan Lu

Station”。为何不如上例与建筑设施功能相结合来

意译为“Outer Ring Road Station”?若嫌此类意译冗

长,不如音译来得简洁,那“上海体育馆”何不将

Indoor省去,因为附近还并列着的一个非室内的八

万人体育馆。其次“杨浦大桥”被译为“Yangpu

Suspension Bridge”,此译名就恰到好处的把其建筑结

构形态都译出来了。笔者认为“外环路”以及“内环

路”(Inner Ring Road)应该采取意译。这样,外国人

听到报站(或看到标识月亮古诗大全100首 )会知道自己所处的大致方

位。另外针对“锦江乐园站”“Jingjiang Park”的英

译,笔者认为尽管Park也可指“乐园”,但译为

“Jingjiang Amusement Park”岂不更好?让人一看便知

其设施功能,更体现了变形计赵迪微博 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上的这

些基础设施在《上海地图》上的标识也是用意译。

三、“花园”

随着一些绿化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落成,人们

喜欢用“X X花园”“X X花苑”、“X绿苑”、“X X

花城”等命名,如“锦秋加州花园”,“建德花园”,“君

悦花园”等,不一而足。公共汽车上“锦秋加州花园”

报站名为“Jingqiu Garden”,还有很多公交站点把“花

园”,“花苑”等均译为“garden”。外国人听到后会误

认为是花园。事实上多数这些被冠以美丽修饰语的

住宅区还应是estate。只不过与普通的小区相比,其

绿化、环境、设施要好得多,至于“锦秋加州花园”的

译名,考虑到坐落于该住宅区的房子为一大片联体

别墅,可否将之译为“Jingqiu Villa”?还有一些为显

示高贵、气派的小区(尤其别墅区),为了满足当今人

们追崇时尚,标新立异的心态,其名称就更离奇了,

如“君临天下”,“东方鹿特丹”等可否意译为

“Overlord”、“Oriental Rotterdam”。

有些临近商业点的站名的译法也有欠妥之处,

如“东方国贸”与其译为“Dongfang Commerce”不如译

为“Dongfang Shopping Centre”更贴切。

四、简与繁

在地铁二号线,笔者看到上海科技馆站译为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Station”o其

实可缩写成“Shanghai S&T Museum Station”,因为外国

人也知道S&T所指的意思。同样,张江高科技园区

“Zhangjiang High Technology Station”。其中“High

Technology'’可直接缩略为“Hi.Tech”,因此“张江高

科技园区”译为“Zhangiiang Hi.Tech Park Station”更贴

切。另外徐家汇地铁轻拢慢捻抹复挑 站指示牌上的“沪嘉高速公路”

译成了“Hujia Expressway”,不妨把该路名译到实处

“Shanghai.Jiading Expressway”。这使笔者联想起在杭

州“护杭甬高速公路”入口处看到的英文标识

“Huhangyong Expressway”。三个城市的简称用汉语

拼音串在一起,当然很简洁。但一想,可能有些地理

知识稍差的国人不一定懂得“甬”指哪个城市,更不

用说外国人了。为了使类似的高速公路名称具有一

定的信息功能,方便外国客人,宜将它译为

“Shanghai.Hangzhou.Ningho Expressway”。

五、一致性

笔者前两年乘坐43路经过上海师范大学时,听

到公交车上报的是“Shanghai Teachers Training

Center”,很是吃惊,怎么一个“师范大学”变成了一个

“中师”或“教师进修学校”类的单位了?最近笔者

再次乘坐该公交车到上海师大实地考察,以前的译

名倒是修正为“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了,但车内

的液晶屏上显示的英文名称竟是与该校距离二十来

公里的“Shanghai University”。

六、警示语的翻译

笔者在实地采集资料的过程中,在徐家汇地铁

站出口处看到两旁立着一块来自警方的警示牌。牌

上警示语的误译使人困惑,其中一则警示语为“拥挤

时,请注意您的钱包。When crowded,pay attention to

your wallet”。这里“注意”用“pay attention to”不确切,

拟改译为“In crowded places,mind your wallet”或“take

care of your wallet”。在同一块牌的另一则警示语为

“平时遇事警惕一分,万事就能平安十分。More

care,more safe”。译者把safe看作是名词了。应改

为“More care,more safety”。在另一旁的警示牌的一

则警示语是“千日防贼,不可一日松懈。Avoiding

being stolen should be always remembered”这样的译文

让人感到别扭,不太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应改为

“Be alert to theft”。另一条是“贪图小便宜,被骗是自

己。Don’t be anxious to get things on the cheap avoiding

be cheated”。“things on the cheap”是“小便宜”?另外

这句英文文法也不通。此句应译为“Pettv gains von

go after,a trap you’11 in fall”。警示语如同谚语一样,

应该是行文简洁、押韵,朗朗上口,使人过目不忘。

七、结束语

维普资讯

统一和规范是解决公交、地铁的站名翻译的有

效途径。

笔者认为,要解决如今公交、地铁的站名翻译存

在的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人手。其一,译名要统

一;其二,译名要做到规范、标准。统一性和规范性

是相辅相成的。统一的标准就涉及到规范性问题。

如果说“统一”问题可以通过行政管理角度部分解

决,那么“规范”问题只能依赖译者自身的翻译水平

了。规范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不能想当然。标准

应该采取“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原则。对于专有

名词,国家颁布过行政规范,如1978年9月中国政

府规定,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

拼写法的统一规范。“通名意译”,指悬梁刺股是什么意思 的是通用名词

需使用相应的英文单词,如“彭浦新村”,“彭浦”是

个专有名词,应按照汉语拼音拼写,而“新村”是个通

用名词,则应意译为“estate”,因此“彭浦新村”译作

“Pengpu Estate”。同样“静安寺”应译作“Jing’an

Temple”,“静安”属于专有名词,应按照汉语拼音拼

写,而“寺”属于通用名词。所以说采用”通名意译”

的办法,既解决了一些以城市基础设施、描写水的成语 公共建筑以

及生活环境命名站点翻译特殊性带来的问题,同时

也凸现它们的功能性。因为这些英文标识语归根结

底是给外国人看的。不恰当的翻译乃至错误的翻译

会使一个开放的、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形象受损,使

外国人不知所云,以至得不到正确的信息,这样的英

文标识也就失去了用于交流的意义。

类似上海公交、地铁的站名翻译这种情况,北

京、广州的地方报纸也偶有报道。各地有识之士均

呼吁市政当局组织专家对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语进

行规范、统一的翻译。据2004年5月份广州的《羊

城晚报》报道,广州市前一年年全面开展“双语”报站

工作,请英文专家翻译、审定英文站名,使公交、地铁

系统的车站译名得以规范化。同时,广州市文委还

投入了相当的资金完善公交、地铁站电子信息发布

和查询功能。此外,在客流大的地方,他们安装了中

英双语咨询电子服务系统。广州市之所以大张旗鼓

推行公交双语报站运动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上世纪

九十年代中期,广州率先实施公交双语制报站举措,

但站牌的英文标识与英语语音报站很不规范,施行

了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好。如“花园”、“

花苑”等一律译为garden。许多外国人本想去这些

“花园”、“花苑”小憩一下,结果下站后看到的是一片

住宅区。这项工作因外国人不买帐而无法达到预期

效果。上海公交、地铁“双语”报站情形与当年的广

州有些相似。有前车可鉴,建议上海公交、地铁系统

的决策者们联起手来,聘请英文专家把全市的公交、

地铁站英文标识与报站英文细细审查,用地道的英

文将那些站名统一规范起来。这样做无疑会有助于

改善城市的形象,优化涉外服务环境,从而对上海市

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衡祁.“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J],中国

翻译2002,(4).

[2] 郭建中.“关于直译与意译的新观念一介绍比克曼和卡

洛的《翻译<圣经>》”[A].《中国当代翻译百论>[c].

重庆:重庆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大全 大学出版社,1994.

[3] 万正方,等.“必须重视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

译”[J].中国翻译2004。(2).

[4] 牛津英语大词典(筒缩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4.

[5] 新牛津英语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上海翻译》征订

《上海翻译》是中国语言类核心期刊,是译界前辈说理论道的讲坛,是译界同仁切磋技艺的场所,是外语

教师交流成果的会堂,亦是翻译新秀试笔习武的园地。

本刊每期定价7.50元,全年四期共计30元。需要的读者可向就近邮局订阅,本刊邮局代号4—580。

编辑部有以下过刊可售:2005年全年4期计30元;2003年第2、3期(每本5.50元),2001年全年4期(每

本4.5O元),2000年第1、3期(第本4.5O元);另外15%邮资。需要的读者请汇款至本编缉部

地址:

(200072)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33信箱。

维普资讯

更多推荐

地铁站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