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el是什么意思nel在线翻译读音例句-马其顿方阵


2023年4月5日发(作者:考研在线培训)

英语习语的归化和异化

学生姓名:高中平指导教师:何开松

工作单位:安徽望江新桥中学字数:5500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蜡炬成灰泪始干全诗 体,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系统。一种语

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心理意识,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征等。习语是文化信

息特别集中的固定词组和句子,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充分体现出某

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一种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习语有着极强的表现力,且内

涵十分丰富。本文首先论述了中英文化的差异对中英习语的影响,继而在从译文

泛既要保留原作的丰采,也要符合中国读者口味的角度探讨英语习语翻译过程中

的两种基本方法—-——归化和异化。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差异;归化和异化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其数量可观,内容包罗万象,使用极其广,是英

语词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Cooper(1999)曾引用资料说,成人一星期说

7000个习语。塞德尔在修订麦克莫迪的《英语习语及其用法》一书时说:“习语不是

英语中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的游离部分,而是英语总词汇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

部分”。“不使用习语就很难用英语说话或写作”。林承璋(1997)认为,现代英语的

大趋势有习语化倾向。而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语言的转换

只是翻译的表面,文化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由于

在自然与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历史与文化背景、精神生活等方面不同,东西方文化

差异很大。如何准确传达英语习语所包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并再现原作的表现力,往

往是翻译的难点。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习语以及中英习语之间的差异。

一、习语的概念

“习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法的集中

表现,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

快、寓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1].牛津英汉词典的意义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语

言,国家、地区、团体或个人的特殊语法。

二、中英文化差异和习语表达形式

习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是不同民族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生、对自然的认识

记录,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色彩。英汉语属不同语系,其习语受到不同文化影响,各自的

表达方式也不同,修辞意义也千差万别。下面就中英文不同的文化意蕴,探讨中英习

语的表达方式。

1、历史与文化背景差异与英汉习语。汉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化遗

产极为丰富,西方早期资本主义也有过辉煌的文明史。因此,英汉习语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 深受各自文化传

统的影响。以英语为例(1)来源于圣经的习语有:holeandcomer(偷偷摸摸),turn

thickcheek(宽大为怀),eyeforeye,toothfor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2)

语出莎士比亚作品的:strangebedfellows(同床马字开头的成语 异梦),eatone’sleek(会垢

忍辱),muchadoaboutthing(无事生非)。(3)语出希腊传说的习语: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喻“内部颠覆者”),Sphinx’sriddle(斯芬克斯之谜,喻“难题”)。

(4)语出伊琐寓言的习语有blowhotandcold(朝三暮四),Oneswallowdoesnota

summer(独木不成林)。相比之下,汉语来自历史故事的习语要多得多,这些历史故事大

都记载于我国历史文献中。例如:(1)司空见惯:喻“不足为奇”,司空,古代官名,语出

唐.孟《本事诗.情感》。(2)温故知新“:温习旧课,可以更好地加深理解”,语出《论

语》。(3)得陇望蜀:喻“贪心不足”,语出《后汉书》。

2、精神生活差异与英汉习语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神话、宗教信仰也导致英汉习

语的差异。在汉语里“,一尘不染”“,五体投地”“,借花献佛”“回光返照”等都受

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而aspooraschurchmouse(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穷),Better

toreigninhell,thanserveinheaven(宁为鸡头,不做凤尾),Man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却是英语国家的人受基督教影响的反映。

3、生存环境的差异与英语习语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

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

手大脚,英语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

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

如: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allatsea(不知所措)等等。在

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

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

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着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

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

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跟夏天相联系,如

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Thouartmorelovely

andmoretemperate。

三、英语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翻译是作为跨语交际的中间环节的,以语言符号的转换为手段,以原文内容与

风格的尽可能完整的传达为目标的言语,思维活动。”[2].由于习语文化特色的重要

性,所以对其处理的恰当与否,就决定了习语翻译是否成功。下面就中西文化差异这

个角度探讨英语习语翻译的两个基本方法:归化与异化。

1、归化

“归化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

传达原文的内容。”[3]它撇开原文的语句,使人们领略到不同文化之间不谋而合的妙

趣,降低了读者接受的难度。它有三种具体的方法。1)形象替换前面讲述过,英语习

语大都有鲜明的形象。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具有相同联想意义的习语,英汉两种文化

中往往用不同的形象来表达。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常需要进行形象替换。使之既能

保持原味,又能为读者接受。例如Astimidasarabbit胆小如鼠(用鼠替换兔);As

stupidasagoose蠢得象猪。(用猪替换鹅)Asstrongasahorse健壮如牛。(用

牛替换马)Betterbetheheadofanassthanthetailofahorse.宁为鸡口,

勿作牛后。(分别用鸡代替驴,牛代替马)Asboldaslion.豹子胆。(用豹子替换狮

子)2)意译当直译有困难或勉强译出而与原文整体不协调,效果不佳,同时在汉语中

找不到适当的同义习语可替换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地进行文化交流,则采取

牺牲某些形式上的特点,从忠实原文内容出发,根据上下文进行意译。例如:(1)The

teenagersdonotinviteBobtotheirpartiesbecauseheisawetblanket。

(青年们不邀请他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他是个扫《离骚》全诗 兴的人)在这里“awetblanket”

根据上下文译成“扫兴的人”符合上下文逻辑,读者通过它很容易明白青年们不邀请

他参加聚会的原因。若将之直译成“湿毯子”使读者对其含义困惑不解,这样就降低

了发展文化交流的有效度。(2)Everydoghaditsday这句意译为“凡人皆有得意

日”,而不能直译为“狗皆有其得意日”。这主要是基于“狗”在中西文化的差异而

决定的。(3)“Whenmyshipcomesin,I’lltakeatriptoParis(当我发

了财时,我就到巴黎去)这里划线部分是一个引喻,这跟英国是岛国的自然环境有关,

若直译为“当我的船进港时„„”就会使中西文化差异丧失殆尽,不便读者理解”。

[4].3)意译加注所谓意译加注就是在采用意译后仍不能有效地传递英语文化信息时,

且又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表达时,为了很好地对英语习语中的有关知识与典故等进行

传真,而采用的一种意译加注解的方法。[6]例如:

nofishandplaysthegame.A1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实又正直。B1约翰为人可

靠,他不吃鱼,并且参加比赛。C1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实又正直。(注:“eatnofish

andplaysthegame,出自一个典故,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耶稣教徒为了表

示对政府的忠诚,拒绝遵守反对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因此“,to

eatnofish”由此,转为“光明正大”)对比上述三种翻译,不难发现C是最完美的。

尽管B直译了“toeatnofish”的字面意思,在汉语里,人们的常识是经常吃鱼的

人聪明有智慧。却无法将“不吃鱼”与“为人可靠”联系起来;A使读者明白“toeat

nofish”的意思是忠实正直,但并不清楚其中原因;只有C既使读者对该习语的修辞

意义及原因有了全面的理解,从而达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目的。

2、异化.“异化就是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原语表达方

式来传达原文内容。”[3].它赋予译语全新的语言成分与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这种

译法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推进它们的相互融洽。异化又可

用两种具体译法加以实现。1)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下,在译文

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

色彩等。”[5].通过直译,译文不仅保存了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而

且在修辞作用与风格上与原文相符。Salisbury„Therefore,tobepossessedwith

datitlethatwasrichbefore,Togildrefinedgold,

topaintthelilyIswastefulandridiculousexcess.(W1Shakespeare,king

John)(萨尔斯拜雷:„„所以,炫耀着双重的豪华,在尊贵的爵号上添加饰美的谀辞,

把钝金镀上金,替纯洁的百合花涂抹粉彩„„,实在是浪费而可笑的多事。)[7]在此

例译文中,译者没有用任何现成的汉语习语去替换,也没有抹去原文的形象,而是用

直译传达出原文特有的文化形象。百合花在基督教艺术中被认为是贞洁,清白,纯正

的象征;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百合花美丽而高贵,故为百合花涂粉抹彩是多此一举。如

果仅译成“多此一举”“,徒劳无益”等汉语习语,则文化差异丧失殆尽。汉语习语“锦

上添花”比喻好上加好,含有褒义,而原文略带贬义,二者修辞色彩不一致。若用“画

蛇添足”又令人联想起中国文化中有关蛇的传说故事,与原文文化背景明显不符。又

如Whens沁园春雪书法 hewasyoung,shewasanuglyducklingbutnowsheisabeautiful

lady(小时候,她是个丑小鸭,而现在成了一位美丽和妇女。)[8].原句是有一个暗喻,

把她比作丑小鸭。尽管在汉语里,小鸭并不代表丑,但有关丑小鸭的神话传说在中国

家喻户晓,特别是为小孩子所熟知。因此,将它在直译为“丑小鸭”不仅不至于使中

文读者产生迷惑,而且显得生动、形象。若将之译为“很丑”则不仅丧失原文的暗喻

效果,而且使文化内涵丧失,有背忠实的翻译标准。类似的还有:abullinachina

—shop意为“笨掘鲁莽的人”“动辄闯祸的人。现直译“大公牛到了瓷器店里”,鲁

莽闯祸者的形象跃然纸上。2)直译加注有时简单的直译也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当习

语中使用了在译语中本来不存在的词语,如aswiseasSolomon中有Solomon;或虽

然存在,但联想意义完全不同。[9]如:tohaveaskeletoninthecupboard

中有skeleton时,若用直译法,只将其字面意义译出,但无法同时传达修辞意义。这

时使用直译加注则可解决这个问题。直译加注又可分为直译文内加注和直译文外加

注两种方法。如EveryfamilyissaidtohaveatleastoneSkeletoninthecup

board译成“衣橱藏骷髅,丑事家家有”,是直译文内加注。[10].类似的还有Canthe

leopardchangehisspots?(豹子改不了身上的斑纹,这叫做本性难移)再如

Falstaff:IamaspoorasJob,mylord,butnotsopatient译为福斯塔夫:

我是像约伯一样穷的,大人,可是却没有你那样的好耐心。约伯是谁?一般中国读者没

有看过基督教的“圣经”,不会知道,这时可采用直译外加注法、介绍习语的来源。

即“约伯(Job),以忍耐贫穷著称的圣徒,见《圣经》《约伯记》。”类似的还有JudasKiss

译成“犹太之吻”,[注:JudasKiss出自一则《圣经》故事说的犹大以亲吻耶稣的方

式出卖了耶稣]。

四、结束语

习语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它集各种修辞手法为一体沙上并禽池上暝 ,更是浓缩的“文化”。对

英语习语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2022 翻译时,对中西文化特色进行比较,尽可能做到既能保留原作的丰采,又能

符合中国读者的口味。要做到这一点,在翻译过程中,要求我们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

和文化基础,要多读有关中西方的历史、风俗习惯、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在阅读中

积累知识,以便更好的进行翻译。翻译更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另外还白居易忆江南的诗意 需要译者

间的相互交流。英语习语难学又难译,单纯依靠某一种简单方法是很难取得很好效

果的,应视具体文化差异情况采取各种翻译方法,博各家之长,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P1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彭长江.英汉─汉英翻译教程[M].P6.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走向异化[J].P40-44北京:中国翻译

[J],2002,(1)P32-33

[4]PeterSnyder.李文奉.EnglishandChineseIdioms“OffTheCuff”[J].玉

溪师范学院学报.1992,(04).P12.

[5]张培基.论英汉翻译技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P12

[6]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组.汉英成语词典[M].北京:商务图书馆,1982.

[7]陈伯员.最新英语成语词典[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8]陈欣望.汉英成语谚语常用词语汇编[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

[9]汪德华.英语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开封:开封大学学报,2002,16(2).

[10]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更多推荐

保存的英文译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