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elman是什么意思lman在线翻译读音例句-雷迪克辱华


2023年3月31日发(作者:澳门理工学院分数线)

2009年2月

第28卷第1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LuoyangNormalUniversity

Feb.,2009

Vol.28No.1

对联之语用翻译初探

孙晓艳

(滁州学院 外语系,安徽 滁州 239000

)

摘 要:对联又称为“对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然而对联语

言的独特性却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若从语用学理论为视角,分析在跨文化交际采用活的翻

译对策,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联语言组织形式和源语中的文化意象,以达到传播对联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对联;语用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H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970

(

2009

)

01-0136-03

收上邪 稿日期:2008-11-04

作者简介:孙晓艳(

1982-

)

,女,安徽滁州人,滁州学院外语系教师。

一、对联语言的特点

对联既是根据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

新文体,又是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

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

立文体,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字数相等。上联与下联,必须字数相等,

形式整齐。

其二,词性相同。对联中上联与下联相对的

词,词性应是相同的。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动词对月组词 动词等。

其三,句法相似。上下联在结构上要互相对

应———并列对并列,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

正对偏正等。

其四,节奏相应。上下联的拍节必须一致,节

奏必须对称,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

多音节对多音节。

其五,内容相关。上联与下联的内容多关联,

紧紧围绕着主题。

其六,平仄相谐。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上

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

平声。

中国传统对联,大量地运用双关、谐音与韵

脚,注重修辞、用典和文采,除要求每行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句法相似、节奏相应等外,还包含了许

多文化信息,对于我们来说要译出在内容、形式、

文化、意境上都完全忠实于原联的译联非常困难,

且要译出风格,就难上加难了。

看下面这幅对联:

(

1

)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

(

2

)女卑为婢,女又何妨成奴。

在这副对联里,每句都有两组可以拆分的字,

上联的“僧”、“佛”,下联的“婢”、“奴”。要想把这

幅对联的特点译出来,并且把握意美、形美、意美

非常难。

译联(

1

)

:Themanwhohasbeenamonkcannot

becomeaBuddha.

Thegirlwhoisabondmaidmaybecalledaslave.

译联(

2

)

:ABuddhistcannotbudintoaBuddha,

Amaidenmaybemadeahousemaid.

(许渊冲译)

译联(

1

)虽较好地传达了原联的意思,但却没

能将原联中“拆字”这一特点显示出来,在形式上没

有做到与原联很好地对应,不能算作是上乘的译

联。译联(

2

)巧妙地运用英语的押头韵和相应的字

形变化等手法,在视觉上乃至声音上再现了原诗的

拆字妙处,可以说达到了对联原义所传达的效果。

由此可见,对联翻译需要我们在内容、形式、文

化、意境等方面周全考虑,成功译出来比较困难,但

如若我们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还是能够最大限度

地再现原作风格,展现对联文化的特殊魅力。

二、对联翻译之策略

对联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再创造,不是一种

语言文字对另一种语言文字的简单对应释义的活

动。它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化活动,更是沟通两种

文化的交流和移植活动。对联这种文体的最大特点

是其语言的独特性。因此英译对联时应尽量地保留

原联的语言形式和文化信息,也就是说,只有尽可

能地使原联信息保真,才能达到传播对联文化,加

强中西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使对联更好地呈现给

外国读者,在翻译对联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联语言组织形式,再现

特色风格。

对联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对联翻译的目的也

就是要把这种艺术形式展现给更多的人,让他们能

够了解对联文学艺术,从而达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

目的。因此在翻译对联时一定要使目的语文本的语

言组织形式和源语文本类似。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联

语言组织形式是再现对联风格的最好途径。

①保留句法结构

翻译作品中原作风格的再现取决于句法结构。

翻译大家傅雷说过:“风格的传达,除了句法以外,

就没有特别的方法可以传达。”他极力的主张“在

最大限度内我们是要保持原文句法。”

形式对称是对联的一大特点,翻译对联时尤其

要保留,才能使目的语读者欣赏到对联的形式美。

对联英译时应尽量使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性相

同、句法相似,从而将对称的特点在译文中得到充

分体现。

例(

1

)

: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Hisbellyisbigenoughtocontainallintolerable

thingsonearth.

Hismouthiseverreadytolaughatallsnobbish

personsunderheaven.

(陈刚译)

例(

2

)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Cicadas,chirping,maketheforestallthemore

peaceful

Birds,singing,makethemountainallthemorese2

cluded.

两组英译联上下联字数相等、对应的词词性相

同、句法相同,句形对仗工整,保留了原联在句子

结构上的对应,可以说把原联的句法结构完全保留

了下来,译出了对联语言的特点。

②保留修辞格

中国传统对联注重通过修辞、用典和文采,来

美化言辞、加强文字的表现力和生动性。像拟人、

比喻、对照等修辞手法是对联中常用的。对对联这

种表达型文本来说,文字中的美学形式很重要,为

了尽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意境,修辞格是必须要保

留的,否则译文就失去了其原有的语体色彩。

例(

1

)

:绿水本无愁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Thegreenwaterhasnoworriesbutthewindhas

givenitwrinkles;

Thebluehillsarenotoldbutthesno《新华字典》查字 whasgiven

themwhitehair.

(赖恬昌译)

拟人是物的人化,把甲物拟作乙物,具有思想的

跳跃性,能使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

体味它的深意。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

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

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原联上联用“愁”、“皱面”分别描述“绿水”和

“风”,下联用“老”、“白头”来描绘“青山”和“雪”,

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翻译中,如果我们忽略

了这一重要手法而去翻译是无法做到忠实于原联

的。赖恬昌的译文用了“worries”、“wrinkles”、“

old”、“hair”等词,把无生命的物体拟人化,保留了

原联的美学形式,把原联的意蕴完全表达出来了也

使得译联更加形象、生动。

例(

2

)

:万顷湖平长似镜

四时月好最宜秋

Thevast,calmlakeisbrightasamirror;

Theyear2roundmoonisbrightestinautumn.

(陈

刚译)

明喻(

Simile

)

,是比喻的一种,是以两种具有

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英语中常用

“like”、“as”等比喻词。此联是对杭州西湖十景之

一“平湖秋月”的描述,把平静宽广的西湖比喻成一

面镜子。明喻是原联中最显著的美学和艺术形式,

为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同样的语言效果,必须保留这

一修辞手法。译文用了“asamirror”,不仅完整地

保留了原文所传达的文字内容,也把原文的美学形

式在译文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可见,修辞是对联重要的形式上海市公安局原副局长 特点,对联中的

修辞特色是否能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也是衡量对联翻

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修辞手法不保留也就无法

准确地传递对联的精髓。

2.保留源语中的文化意象,避免破坏原作的

模糊语境。

人类的交际活动离不开特定的语境,但在现实

・731・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生活中,即便是有特定的话语环境,话语意义依然

不确定,从而造成语用模糊。中国对联大多产生于

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有时侯作对联者出于一

定的意图和目的也会使用这种语用模糊。这种模糊

的意象,在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否则就会破坏原联

的特殊语境。

原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译联1:Weshouldlistenwithopenearstothesound

ofpoliticalwindandrainandthereadingvoiceaswell;

Weshouldnotonlyconcernourselveswithperson2

alaffairsbuttheaffairsofthestateandtheworld.

译联2:Windsound,rainsound,readingsound,

soundpleasingtotheears;

Thingstodoathome,thingstodoofthecountry,

thingstodointheworld,thingsIcareabout.

译联3:Thesoundsofwind,ofrain,andofread2

ingaloudallfalluponmyears;

Theaffairsofthestate,ofthefamily,andofthe

worldareallmyconcerns.

(辛星)

此联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为明末顾宪成

在东林书院讲学用来抨击时之用的。上联的“风

声”、“雨声”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可指

政治上的风雨,具有一定的语用模糊性。

上述三种译联在内容上都准确地表达了原联的

意思,在语言形式上也做到了很好的对应,然而细细

品味,就会发现三种译联在传达原联精神上还是有

很大差别。译联1把“风声、雨声”直接译成了“the

soundofpoliticalwindandrain”,把顾宪成的交际意

图彻底暴露,破坏了原联的模糊语境,使得原作的思

想和风格得不到再现。译联2、3都保留了源语中的

文化意象,但译联2太拘泥字面意思,显得冗长。只

有译联3既保留了原联的模糊性,又做到了在形式

上的臭名远扬 统一,把原联风格完全译了出来。

三、结束语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结构的特殊村晚古诗译文 性和民族文化的

差异性,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分析比较两种语言的

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异同,理解和把握语言深层次所

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准确、艺术地化解和缩小源

语与目的语的差距,忠实地表达原文,再现原文的

语言特色和艺术形象。对联翻译也不例外,对联是

典型的对偶句,在译文中要再现原文的形美、音美

和意美,译者只有熟悉对联语言的独特性,尽量使

原联信息保真,才能再现对联的艺术风格,达到传

播对联文化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白怡康.德国功能理论在翻译对联中拟人的应用[J].中

国科技信息,2007,

(

24

)

.

[2]白怡康.从德国功能理论的视角谈对联中明喻的翻译

[J].新西部,2007,

(

22

)

.

[3]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

版社,2004.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2.

[5]顾维勇.实用文体翻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2005.

[6]刘红梅.对联的语用翻译[J].中国翻译,2008,

(

3

)

.

[7]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2004.

[责任编辑 李继峰]

ProbingintothePragmaticTranslationofCouplets

SUNXiao2yan

(

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ChuzhouUniversity,Chuzhou239000,China

)

Abstract:Couplet,auniquelinguisticpattern,s,translationworkis

nthetheoryofpragmatics,thisessayfocusesonflexible

techniquesoftranslatingcoupletssoastocarryforwardtraditionalnationalcultureofcouplets.

KeyWords:couplet;pragmatics;translation

・831・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更多推荐

couplets是什么意思plets在线翻译读音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