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色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美国留学需要多少钱
2023年4月7日发(作者:heavy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年第12期(总第115期)
汕头大学
副教授 卓振英
汉诗英译中的“炼词”
0.0导言
汉诗有“诗眼”一说。所谓“诗眼”,指的是一首诗中最为
关键和精采的词句。它或能表现客观事物的精微,或能勾画
人物的韵致;或能创造鲜明的意象,或能蕴含深刻的哲理。一
首好诗往往工在一字、一句。为了追求这种词句,诗人便对众
多的词汇和语句加以反复琢磨,从中挑选出最为恰当者。这
种写诗方法,诗学上称为“炼字”。贾岛“僧敲月下门”一句中,
“敲”比“推”好;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比
“到”、“过”、“入”或“满”都要好,这些都是“炼字”的典范。
针对汉诗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就必须
词斟句酌,相应地在译文语言的词句上反复锤炼、推敲,以求
保持和再现原诗的意象、意境、音韵和节奏等诗歌美学价值,
再创造出形神兼备的译品。
本文将从诗学、词汇学、修辞学的角度,探讨汉诗英译过
程中“炼字(词)”的若干方法。
1.0利用英语构词法炼词
恰当地利用转化、派生、合成等构词法,或能使译语生动
形象,以取得“传神”的艺术效果,或能使文辞简约,解决一句
汉诗的信息载量往往大于一行英诗的矛盾,以臻于“形似”。
例如:
1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A
.
Agardenfulofspringcan’tbeshutup
,
though
.
Withinsight
Atwigofapricotflowersisflamingouto’er
th’wall
.①
B
.
Butfullofspringbeautyitcan’tbeshutwholly
.
A
redapricotbranchstretcheso’erthefencefully
.②
词汇学认为,词类转化能使语言简洁、形象。
A
译“
flam2
ing
”(像火焰般闪烁)一词就是由名词转化而来的,它比
B
译
的“
stretches
”更生动地再现出了红杏的光采和动态。
2
)“窗含西岑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A
.
MywindowdoesenframetheWestRidgecladin
thousand
2
yearsnowsclean
;
Mydoorenjoystheanchor’d
shipsprepar’dtosailtodistantWu
.③
B
.
Frommywindowthesnow
2
crownedwesternhills
areseen
;
Beyondthedoortheeast
2
boundshipsatanchor
lie
.④
派生,即通过加词缀进行构词的方法,也可借以炼词,使
行文简捷、形象。
A
译“
enframe
”一词是由“
frame
”(名词)派
生而来的,有“为画配框”或“置画于框中”之意,比
B
译更生
动地烘托出了窗外如画的景致。
3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A
.
Th’frost
2
redden’dleavesatduskarebrighterthan
thebloomofspring
.⑤
B
.
Mapleleavesafterafrost
-
Aremorebeautifulin
tone
-
ThanflowersinFebruary
Withtheircolorsbetter
known
.⑥石头城是哪个城市的别称
A
译使用合成法构成“
frost
2
redden’d
”一词,使之负载了
“因经霜而变红的”这一信息,行文简洁,因而有可能做到以
一行英文再现原诗句的意旨;而
B
译则不得不花费四行的笔
墨,难以做到形似,也有违原作流畅简洁的风格。
2.0从语义、语体和搭配关系等角度炼词
2.1从语体的角度看,词语有雅俗之分。诗歌,尤其是古
典诗歌,往往使用高雅的用语或专门的诗歌用语,因此,我们
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动态性。首先要了解历史演变,再比较
客观现实,然后进行逻辑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结论。例如,我
们设立了“1998年俄罗斯币值改革”专题,选择了若干文章,
其中有解释币值改革概念的,有介绍国外币值改革的,有评
论前苏联币值改革的,还有阐述本次币值改革的;有官方决
定,也有民意调查。通过系统阅读,全景分析,逻辑归纳,我们
不仅全面掌握了俄罗斯币值改革的历史和现时国情,还解开
了许多语言中的不解之谜,诸如什么叫
等
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国情语言学与俄文报刊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
相促进。国情语言学是俄文报刊教学的“催化剂”,俄文报刊
教学是国情语言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2.国情语言学知识有动态和静态两类。俄文报刊教学以
扩展动态知识为主,兼顾动态与静态知识的有机结合。
3.国情语言学与俄文报刊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扩大
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俄语实践能力,特别是提高独立
思考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讯地址:116002 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82・
://
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必须注意诗歌语言的这一取向。
4
)“佳期如梦”(《鹊桥仙》)。
A
.
Theirrendezvousislikeatransientdream
.⑦
B
.
Theirhappydateseemsbutadream
.⑧
A
译“
rendezvous
”属雅语;而
B
译“
date
”作“约会”解是
美语的一种非正规用法,不符合原作蕴藉隽永的境界。
2.2在同一个语义同义场中,主导同义词(
Synonymic
Dominant
)比较笼统,其丁香结教学设计 他同义词则比较具体。例如,“
cry
”是
笼统的,“
sob
”、“
wail
”、“
weep
”和“
howl
”则是具体的。具体词
生动简捷,富于描写性,相当于笼统的词加上古朗月行的古诗 修饰成分,例如
“
sob
”相当于“
crywithshort
,
quickbreaths
”;笼统的词则可
用以指称较抽象模糊的事物或理念。译者应视具体情况作出
选择。请看下例:
5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发白帝城》)
A
.
Thejabberingofapesalongthebanksstillseemsto
last
,
Oho
,
tenthousandsweepsofmountsmyswiftboat
hasflash’dpast
!⑨
B
.
Withmonkeys’sadadieustheriverbanksareloud
,
Myskiffhaslefttenthousandmountainsfaraway
.
A
译“
jabering
”笼统,与原文“猿声”对应;“
flash’d
”具
体,生动地描写出舟行之疾。
B
译“
sadadieus
”过于具体,与
“猿声”不对等,而“
left
”一词又过于抽象,缺乏描写性。
有时,同义或近义词的选用可避免重复单调,使文体生
动活泼:
6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
夜》)
A
.
Inspringthebrimmingrivermeltsintothesea
,
O’erwhichthemoonsereneariseswiththetide
.
B
.
Inspringtheriverrisesashighasthesea
,
Andwith
theriver’srisethemoonuprisesbright
.
A
译使用“
brimming
”、“
melts
”及“
arises
”,避免了重复,
而
B
译用同一词根的“
rises
”、“
rise
”及“
uprises
”则有单调之
嫌。
2.3词语的搭配是受选择限制原则制约的。我们可以说
“
thicksoup
”,“
strongcoffee
”,却不可用“
thick
”和“
strong
”分
别修饰“
coffee
”和“
soup
”,否则就是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例
如:
7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
A
.
Beholdthegrassesgreenandthick
Whichwitherev2
eryyearandthrive
.
B
.
O’ertheplainisastretchoffragrantgrass
.
Oncea
year
,
itwaxandisonthewane
.
A
译以“
wither
”和“
thrive
”译“枯荣”比较恰当,因其本
义及转义可兼提草木与人事;而根据语义特征,
B
译的“
wax
”
与“
wane
”二词一般用以指月亮的盈亏、时事的兴衰、潮水的
涨落和气力的旺竭,却不能用以形容草木的荣枯。
8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
A
.
TheChineseparasolsandmid
2
nightrain
Dosound
unfeeling’boutherdeparture
2
inflictedpain
:
Thetreessend
downleafafterleaf
,
therainfallsdropbydrop
;
Beforeday2
breakspattingthedoor
2
stepstheydon’tstop
.
B
.
UpontheWu
2
t’ungtrees
Fallsamidnightrain
,
In2
differenttothepersistentpainsofseparation
.
Leafupon
leaf
,
Dropupondrop
,
Onemp鸟鸣涧 王维 古诗 tystepsitdripsuntilthe
dawn
.
C
.
Atmidnighttherain
OntheWu
2
t’ungtree
Not
knowingthepain
Ofloneliness
Fallsleaftoleave
Drip2
ping
Onthebaresteps
Tilldawn
.
“滴”的施动者既是雨点,又是落叶。
A
译对“一叶叶,一
声声”分而述之,并以“
they
”指称二者,而与之搭配的“
spat2
ting
”又可兼指雨或像雨一样落下的物体的“拍打”,这是较妥
当的。
B
、
C
译说雨“
drips
”“
Leafuponleaf
”(“一叶接一叶地
滴”及“
Fallsleaftoleaf
”(“一叶到一叶地下”)
,则属于搭配
不当。
2.4词语的感情色彩也不可忽略,例如:
9
)“黄河入海流”(《登鹳鹊楼》)。
A
.
SurgingistheYellowRivertowardsthevastsea
.
B
.
ThemuddyYellowRiverseawardsflows
.
A
译的“
Surging
”表现了黄河的雄浑;
B
译“
muddy
”一词
则有伤原诗意象美和热爱山河的情感美。可见,翻译中有必
要对词义的褒贬加以斟酌。
3.0从修辞的角度炼词(句)
为了再现原诗的意象、意境,译者有时必须摆脱原文的
语言形式。就修辞而言,原文没有用修辞格的,译文可酌情使
用之;原文用了辞格时,译文有时可酌情改换之。这里仅举数
例:
10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
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
A
.
Themoonisset
,
thecrowsdecryingdarkandfrosty
skies
;
Themaplesvague
,
thefishinglampsareblinkingere
mineeyes
.
TheringingbellsfromHanshanTempleoutside
Gusufloat
Afaratmidnighttothesadandtroubl’d
napper’sboat
.
B
.
Moonsetting
,
crowscawing
,
frostfillingthesky
,
throughrivermaples
,
fishermen’sflaresconfrontmyuneasy
eyes
.
OutsideGusuCity
,
ColdMountainTemple
-
lateat
nightthesoundofitsbellreachesatraveller’sboat
.
A
译采用拟人格“
decrying
”(大声反对)翻译乌鸦的
“啼”,在融情于景、渲染气氛方面比
B
译“
cawing
”更具表现
力;以隐喻“
float
...
to
”译原文的“到”,也比
B
译“
reach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es
”生
动。
1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A
.
Thewindsshatter’dandtherainssplatter’d
yesternight
;
Howmanyflowershavedropp’dinawretched
plight
?
B
.
Iremember
,
therewasas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 tormlastnight
.
Pray
,
how
manyblossomshavefallendown
?
C
.
Afteronenightofwindandshowers
,
Howmanyare
・92・
://
thefallenflowers
?
A
译采用拟声词“
shatter’d
”(哗啦啦地响)和
“
splatter’d
”(淅沥作响)译“风雨声”,比
B
译、
C
译只说
“
storm
”、“
windandshowers
”要生动些。
1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A
.
Withtorrentsplungingdownthreethousandfeet
,
it
fliesandflies
AsifitweretheMilkyWaydescendingfrom
theskies
!
B
.
These
“
rapids
”,
thrown
,
itseems
,
fromnowhere
-
Plunge
300
feetdownthesteep
,
AsiftheMilkyWayin
frenzy
-
IntothelowerNinthHeaven
,
leap
.
原文“飞流”不宜机械地译为“
flyingstream
”,因此
A
、
B
译都对原文的比拟作了改换,译为隐喻。
A
译谓语动词“
flies
andflies
”既是隐喻,又是反复,比
B
译“
plunge
”更生动地再
现出飞流的气势。
13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
歌行》)
A
.
Fortheirloveofearthmountsattaintheirheight
;
Theseasdeepandvastne’erofwatermakelight
.
Toone
liketh’DukeofZhou
,
whobrokeoffthrice
Ameal
,
mass
supportisth’keenestdelight
!
B
.
Whatifthemountainishigh
,
Orhowdeepthe
sea
?
WhentheDukeofZhougreetedaguest
,
Inhisservice
allwishedtobe
.
原诗“山不厌高,……”二句借喻诗人思贤如渴。
A
译把
山和海人格化(拟人)
,沟通了对于这种比喻关系的联想;
B
译的设问《繁星 春水》的诗 意为“山高海深又怎么样?”背离了原作的隐含意
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其中“周
公吐哺”既是对代,即以周公代替礼贤下士的人,又是暗引。
A
、
B
译都用了引喻。
A
译明喻“
TooneliketheDukeof
Zhou
...”及判断句式比
B
译(使用的是陈述句式)更好地明
确了周公与诗人间的关联。
14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西厢记》)
Arustlethroughtheflowersisheardfrombeyondthe
wall
,
Coulditsignifythatth’soulofmyhearthascometo
call
?
比喻形象(即作为喻体的人或事物)反映了各民族的文
化渊源、思维习惯和审美取向。在汉诗英译中,原诗的比喻形
象如果不符合英美人的概念,译者就应将它改换。本例的“玉
人”要是照字面直译为“
jadefigure
”,英美人就很难悟出原作
所蕴含的意义,因此改换喻体而译为“
th’soulofmyheart
”
(
=
lover
)。
4.0结语
以上分析、比较说明,炼词对于保持和再现原诗的诗歌
美学价值有着不容低估的意义。由于对炼词(句)重视的程度
不同,或者在这方面的功夫深浅不同,译作就有成败优劣之
别。
炼词与炼句(行)是紧密相关的。炼词是炼行的基础,炼
行(句)是炼词的归附。当然,炼句(行)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对
此,笔者在“汉诗英译的总体审度与诗化”一文中已有所讨
论。炼词炼句(行)的目的是译好全诗,因此译者必须做到全
局在胸,切不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注释:
①③⑤⑦⑨卓振英,《华夏情怀——历代名诗英译
及探微》。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第296,133,181,227,115,92,
161,185,97,137,99,117,55,276页。
②楚至大译,引自郭著章、傅惠生编,《汉英对照千家诗》,武汉大学出
版社,1992,第50页。
④许渊冲译。引文出处同②,32。
⑥徐忠杰,《唐诗二百首英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第
329,268,96,97页。
⑧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从〈诗经〉到〈西厢记〉》,北京大学
出版社,1992,第385,218,190页。
WilliamR
.
Schults
译。引文出处同⑧,302。
JohnMinford
译。引文出处同⑧,303。
译者及引文出版同⑥,32。
BurtonWatson
译,引自王恩保、石佩雯编,《古诗文吟诵集粹》,
64,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RobertPayne
译。引文出处同⑧,197。
许渊冲译。引文出处同⑧,198。
译者及引文出处同⑥,96-7。
杨宪益、
GladyYang
译。引文出处同,11。
见《外语与外语教学》,44-6,1997
(
4
)。
主要参考文献
1.侯健(主编)
,1990,《中国诗歌大辞典》。北京:作家出版社。
2.吴翔林,1993,《英诗格律及自由诗》。北京:商务印书馆。
3.汪榕培、李冬,1983,《实用英语词汇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4.陆国强,1983,《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卓振英,1997,汉诗英译的总体审度与诗化。《外语与外语教学》,第
4期。诗歌的模糊性及翻译的标准和方法。《福建外语》,97
(
3
)。
6.高阳懿,1997,评秦观《鹊桥仙》的三种英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第3期。
7.余立三,1985,《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通讯地址:515063 汕头大学商学院)
・03・
更多推荐
内侧的英文译语怎么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