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的英文译语怎么说-音标发音表
2023年3月31日发(作者:感统训练哪家好)
龙源期刊网
模糊语言及其翻译
作者:王晔胡伟华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07期
【摘要】作为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现象,模糊语言正吸引人们越来越多关注,相关方
面的研究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本文就模糊语言在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对模糊
语言的概念、产生原因、特征及翻译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健词】模糊语言翻译特征
有关模糊语言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在以前,语言中所存在的模糊性一直被
视为一种消极、负面的现象,人们认为语言模糊就是表达不清,这实际是对模糊语言的误解。
模糊语言是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它是客观存在的,无好坏之分。模糊语言的产生和存在是有其
原因的,正因为它的存在,我们的语言才得以完善。
模糊语及相关概念
日常生活中,模糊语言现象时有出现:谁的孩子很漂亮,哪个人长得很高,哪个人的朋友
很多,但诸如美丑、高低、多少等的表达有什么标准呢?你认为一米七五以上算高,他觉得一水调歌头古诗原文图片
米八五以上才称得上是高。这些例子表现的就是模糊语言现象。
模糊语言现象虽常见,但关于模糊语言的定义却不简单。一般而言,“模糊”指的是意思含
混,不清晰,不明确。而作为学术用语,模糊的定义明显严格得多,它多被定义为“界限不清
晰,不明确[1]。模糊性指一个事物或概念范畴的中心含义是明确的,但其外延边界不清晰的
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模糊语言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仍存在巨大分歧,许
多问题至今还没有准确的定论。正因为如此,更说明了模糊语言的复杂性,突显了相关领域研
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模糊语言的研究状况
有关模糊语言的研究建立在对模糊现象的认识上,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由古希腊人尤布
利德斯提出的“麦堆悖论”是模糊性现象认识的萌芽。麦堆悖论:麦粒究竟以多少为限可以称得
上是麦堆,一百粒肯定不能算是麦堆,一千粒也不算,那么一万粒,一百万粒,一千万粒算不
算麦堆,如果一千万粒算是麦堆,那么这一千万粒中少个一百粒算不算是麦堆呢,一百对一千
万,如同沧海一粟,少个一百当然也算是麦堆,那少上两百,三百…一千,两千…,什么时候
麦粒可以称得上是麦堆,什么时候又不能算是堆了呢?这中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对于这个不定
的界限就是人们对于模糊性的早期认识。
龙源期刊网
对于模糊语言的研究,必然要提及模糊学的领军人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控制论专
家扎德,1965年他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模糊集》,提出了模糊理论,此
后,模糊理论才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语言分析学派先驱罗素在《论模糊性》中批判
了传统的排中律,认为其无法判断模糊概念的正确与否。德国哲学家康德则从抽象思辨角度描
述了模糊语言的问题。查奈尔的《模糊语言》突破了传统的纯粹理论研究,描述了模糊语言的
语用价值。语言学家伯恩斯[2]在他的《模糊性:自然语言探索及麦堆悖论》中对语言模糊问
题也有其独到见解,她认为思维心理的模糊和语言模糊并不完全一样,但是两者间有一定的关
联。
国内关于模糊语言的研究开展较晚。第一位研究模糊语言的学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伍铁平
教授。1979年他在《外国语》第四期上发表的《模糊语言初探》可称为国内模糊语言研究的
开山之作,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国内广大学者关注,随后伍铁平先生又发表了《模糊语言再
探》、《模糊语言三探》等论文,编著了《模糊语言学》一书。另一位模糊语言研究的著名专
家是湖观猎原文及翻译注释 北师范学院中文系的黎千驹教授,他的《实用模糊语言学》、《模糊语义学导论》和
《模糊修辞学导论》三部著作分别从模糊语言、模糊语义和模糊修辞角度对模糊理论和模糊语
言进行了系统和深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朗读 入的研究。这三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模糊语言学研究已经逐步走向发
展的新阶段。此外,苗东升、石安石、陈治安、文旭、何自然等诸多学者皆专注于模糊语言及
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国内模糊语言的研究呈现一片蓬勃发展之势。
模糊语言的特征
鉴于对模糊语言的不同认识和定义,许多学者对于模糊语言的特征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如
蒋跃[3]教授认为模糊语言最基本的特征即确定性,多义性和边界模糊性。黎千驹教授则将相
对性,可塑性和双重性等特点归为模糊语言的基本特征。以下所列特征则是模糊语言研究中普
遍认可的代表性特征。
第一,普遍性。模糊语言存在于所有人类语言中,是人类语言的固有性质,是语言中不可
忽视的重要部分。第二,相对性。即模糊语言具有相对和可塑的性质。模糊语言的相对性表现
在,它对事物的描述总有一定范围,有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如描述对象,个人
的主观意识,时间,地域,文化等。第三,依赖性。即模糊语言的理解要依赖具体语境,这点
突出表现在模糊概念与明晰概念的相互转化。由于背景或社会规定等因素,模糊的概念可转化
为明晰的概念,而明晰的概念也可在一定环境中表达模糊的概念,语言的理解必须建立在一定
环境背景中。
模糊语言的产生根源
从语言学、语用学,思维认知,心理学等角度出发分析,模糊语言的产生原因复杂且繁
多,主要观点可归纳为:
龙源期刊网
首先,事物本身的模糊性决定了模糊语言的产生。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加之,
事物间关系复杂交错,彼此联系,这些原因使事物本身的概念边界模糊不清;其次,人类认识
的局限性也是语言模糊产生的原因之一。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种不断接近的过程,在绝大多
数情况下,我们无法达到对事物真正的认识。再次,人类语言的属性也决定了模糊语言的产
生。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语言是一个符号体系,它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与此同时,也具收敛
性。语言的收敛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符号的有限性和离散性,正是这种语言的有限性和离散性与
它所描述对象的无限性和连续性的差异导致了语言的模糊性现象。最后,语言描述者的个体差
异也促成模糊语言的产生。语言带有鲜明的社会属性,说话人的社会角色不同,对事物的理解
不同,语言的表达也有明显差异。如,不同人对于“成功”的认识也各异。这种由于社会角色、
个人差异所导致的差别使得概念变得模糊。
模糊语言的翻译
在我国,对于模糊语言的前期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语言现象的研究,即对模糊语言是人类自
然语言的客观本质属性的认识方面的研究,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自20世纪90年代起,
在语言学界和翻译界共同努力下,模糊语言相关理论被逐步应用到翻译研究中。文旭[4]从语
义模糊的角度探索了模糊语言的翻译问题,他将语义模糊大体分为几种情况,并分析了语义模
糊的几种翻译方法。吴义诚[5]突破传统观念中认为模糊翻译只能运用于文学材料翻译的观
念,认为模糊语言并不仅仅存在于文学翻译中。万来声[6]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语言的模糊性及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应用,它们分别是语音、语调,词义,语法和跨文化方面。
1.翻译的模糊性表现
(1)翻译标准的模糊性
提及翻译标准,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三字标准最为众所周知,但这三个字所表达
的意义却没有明确的界定,要翻译到何种程度才称得上是符合这三字标准呢?无论是这三个字
本身还是其之间的关系都具模糊性。随着翻译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外翻译学界许多著名学者对
于翻译标准都有了自己的诠释。
借助扎德提出的模糊集合理论,可将模糊隶属度的概念引入翻译中。比如,有的学者认
为,可将翻译作品粗略划分为“优”“劣”两极,“优”的译文取值为1,而“劣”的译文取值为0,那
么在0与1之间存在无尽的小数,这些任意的数字表示接近标准译文的不同程度,隶属度值越
大,越接近1,那么就越接近所提出的翻译标准,翻译标准的实质是一种模糊的测度。
(2)翻译过程的模糊性
翻译过程可大体分为理解和表达两部分。对于原绝句古诗的解释意思 文的理解是一种复杂的输入性思维活动。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模糊到精确、再由精确到模糊的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思维的模糊
性提高了人们对复杂语言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处理的灵活性,通过对原文语言和语境等的综
龙源期刊网
合分析,模糊思维做出一系列筛选活动,从中选择最合适回乐峰前沙似雪怎么读 的意义。在译文表达过程中,适时适
当地运用模糊语言,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而且还可达到某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可以
更加得体、委婉地表达原文。
2.模糊语言翻译方法孟子全文注音
既然模糊语言是人类自然语言中的一部分,那么,它注定将是翻译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方
面。在模糊语言翻译方法方面,许多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如直译法,意译法,替换法,转移
法等等。总结起来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对应法
对应法就是将原文中的模糊语言翻译为与之对应的模糊语言。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长。——李白
译文:Long,longismywhiteninghair;long,longisitladenwithcare.(许渊冲译)
原文中“三千丈”是夸张的修辞方法,并不表示真正的长度,是一种模糊表达洄组词 方式,在许渊
冲的译文中,保留了这种模糊的意境,同样用了模糊语言“long”来表现其意义。
(2)变异法
变异法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原文中的明晰语言译为模糊语言,另一种是将原文的模糊
语言译为明晰语言。
①将原文中的明晰语言翻译为模糊语言。
It’stwoandtwomakesfourthatshewon’tfinishtheworktonight.
译文:很明显,她今晚完成不了这项工作。
短语“twoandtwomakesfour”,表面意思是二乘以二等于四,是一种精确的表达,但在此
句中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精确语言来表达它在句中的意思。所以在翻译中,舍弃了短语的精确
表达方式,用“很明显”这种模糊的表达来达到同样的表达效果。
②将模糊语言翻译为明晰语言
A:Heissorude;Ireallydislikethemanyouintroducedtome.
B1:Still,heisyournewneighbor.
B2:Afterall,heisyournewneighbor.
龙源期刊网
B3:Anyway,heisyournewneighbor.
在回答句中出现的still,afterall,和anyway都是模糊表达,但通过译者的分析和揣测却可
翻译为比较明晰的语言。B1可译为“你还是算了吧,他是你的新邻居啊”,表现出劝诱的语
气。B2可译为“他毕竟是你的新邻居嘛”,原句中无奈的情绪得到了体现。B3可译为“别这样,
他是你的新邻居”,其中劝解的意味也得到了很好表现。
(3)省略法
省略法,即将原文中次要的或是难以翻译的模糊语言省略[7]。如:Canyouseeanygreen
inmyeyes?(你以为我是好欺负的吗?)句中的颜色词green是明显的模糊语言,在英语国家
green有着“youngandinexperienced”的含义,greenhand被称作“新手”常常是“老手”们指使和欺
负的对象(胡伟华2006),译句中舍弃了“绿”的翻译,因为在中文表达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
文化含义。
(4)增补法
Somehadbeautifuleyes,othersabeautifulnose,othersabeautifulmouthandfigure:few,ifany,
hadall.
她们有的长着漂亮的眼睛,有的生着俏丽的鼻子,有的有着妩媚的嘴巴、婀娜的身段;但
是,这样样都美的,虽然不能说一个没有,却也是寥寥无几。(胡伟华⑻译)
原句中出现的some,few,any都为模糊表达,但如果采取与之对应的模糊译文,不仅无
法达到语言的优美,即使是原句意义的清晰表达也无法做到,这时则需要添加原文中省略的意
义。
结语
模糊语言的研究对于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
科学中,模糊语言的研究都具有特殊的作用。模糊语言研究与翻译的结合,一方面,带来了许
多新的挑战。另一方面,将模糊语言及其相关研究应用于翻译之中,既是模糊语言研究发展的
需要,同时表达物是人非的诗句 也是翻译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模糊语言的研究是翻译实践及翻译教
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在语言的自身研究、社会科学发展领域,还是诸多交叉
学科如翻译研究等方面,模糊语言的研究意义重大,模糊语言既是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也
是沈德潜故居 极具挑战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鲁苓.多元视域中的模糊语言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龙源期刊网
[2]ess:AnInvestigationintoNaturalLanguagesandtheSoritesParadox.
Dordrecht:KluwerAcademic.
[3]蒋跃.结构主义的翻译观与语言的模糊性[J].外语教学,2007,2.
[4]文旭.语意模糊与翻译现代爱祖国诗歌 [J].中国翻译,1996,2.
[5]吴义诚.模糊:文学翻译研究的一种取[J].外国语,1996,5.
[6]万来声.模糊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3.
[7]秦勃.谈翻译中模糊对等的必要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8]胡伟华.实用英汉翻译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9]黎千驹.模糊语义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1]anguage[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
更多推荐
模糊的英文译语怎么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