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英文怎么说-beetle


2023年4月4日发(作者:revolving)

理论语言学研究第2卷第1号2008年6月

ISSN1882-4226(p)1882-1545(e)

101

《老子》疑问句的翻译及其语言类型学意义*

马道山

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世传本比帛书本和竹简本传播更广,译本更多,影响更大。世传本《老

子》中共有疑问句39句(其中第五十章有两句重复),既有是非问,又有特指

问。把这些疑问句的英译和汉语原文进行句法语义的对比,有助于揭示英汉两

种语言在疑问表达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从而证明英语和汉语分

别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汉语是一个属于空指示语类型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一

个属于单项充盈指示语类型的语言。

关键词:《老子》;疑问句;句法

1.引言

《老子》的版本较多,主要有世传本、帛书本和竹简本三种,虽然竹简本是现存最早的

版本,学术价值也最大,但世传本传播最广,译本最多,影响最大。(陈国华,轩治峰,2002:

465)在众多的世传本译本中,我们选语文手抄报图片大全 择了辜正坤英译《老子道德经》(1995)为参考,考察

了该译本中疑问句翻译的句法语义问题,目的是揭示并解释英汉语言在疑问表达方面所呈现

出来的共性和个性差异。

2.英译《老子》中的是非问

《老子》共有12句是非问,一般以句末语气词“乎”、“邪/耶”或“歟”来表示,古代

的这些语气词似乎和现代疑问语气词“吗”的用法有相同之处,都具有疑问性,在解读是非

疑问句中起着重要的句法语义作用。事实上有的现代汉语语法学家认为“乎”字的意义在现

代汉语里是疑问语气词“吗”。(王力,1989:312)而从英语译文中可以看出,英语的是非问

是靠主谓倒装来实现的。

《老子》中是非问以“乎”结尾的有8句:

(1)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第五章)

Doesnotthespacebetweenheavenandearthformlikeabellow?

(2)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第十章)

Bodyandsoulareone,

*本文为天津市2005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编号:TJ05-YW0207)成果之一,曾经在2003

年10月16日-18日第二届全国典籍外译研讨会(苏州:苏州大学)上宣读,感谢杨自俭教授、黄

国文教授和王宏印教授的指教。

理论语言学研究第2卷第1号2008年6月

ISSN1882-4226(p)1882-1545(e)

102

Butcantheyavoidseparation?

(3)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第十章)

Thoughconcentratingonbreathingexercisestobesupple,

Canyoubecomeassuppleasababy?

(4)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第十章)

Thoughgettingridofyourdistractingthoughtsforadeepermeditation,

Canyoubedevoidofblemish?

(5)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第十章)

Ifyouaretolovethepeopleandgovernastate,

Canyouavoidtakingactiveaction?

(6)天门开合,能为雌乎?(第十章)

Whenthedoorofheavenopensorcloses,

Canyouremaininactiveasafemale?

(7)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第十章)

Whenyourpowerofperceptionpenetrateseverycorner,

Areyoucapableofknowingnothing?

(8)非乎?(第三十九章)

Doesthisnot?

《老子》中是非问以“邪/耶”结尾的有3句,其中例(9)没有被翻译成疑问句:

(9)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七章)

Hecompletelydisregardshisownexistence,

Andyetitturnsoutthathisexistenceispreserved.

(10)此非以贱为本耶?(第三十九章)

Doesnotthistakethehumbleastherootofthenoble?

(11)以求得,有罪以免邪?(第六十二章)

Onecouldgetonedesiredoravoidpunishmentwhencommittinganoffense?

《老子》中是非问以“歟”结尾的只有1句:

(12)天之道,其犹张弓歟?(第七十七章)

DoesnottheTaoofheavenresemblethebendingofabow(aiming):……?

比较一下《老子》中是非问的汉语原文和英语译文,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是非问是由疑

问语气词“乎”、“邪/耶”或“歟”来表示的,不需要添加助动词,不需要助动词往前移动,

而英语译文中的是非问是有助动词向前移动来表示的。

3.英译《老子》中的特指问

《老子》有27句特指问(wh-问句),其中11句特指问(第五十章有两句重复)中疑问

词位于句子的前面,这和现代英语特殊疑问句的构成有些异曲同工之处。和是非问不同的是

理论语言学研究第2卷第1号2008年6月

ISSN1882-4226(p)1882-1545(e)

103

这些疑问句中几乎都不存在疑问语气词:

(13)何谓贵大患若身?(第十三章)

Whatismeantbysayingthatitislikecherishinggreattroubleasone’slife

andbody?

(14)何谓宠辱若惊?(第十三章)

Whatismeantbysayingthathonorandgracearestartling?

(15)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第十五章)

Whocanbeatrestandyet,stirring,slowlycometoli山海经496个异兽的名字 fe?

(16)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第十五章)

Whocanendthemuddiness/Andmakethemuddysettleandgradually

becomeclear?

(17)孰为此者?(第二十三章)

Whomakesit?

(18)奈何以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第二十六章)

Whyshouldsucharuleroftenthousandchariots/Takerecklessactionto

governtheempire?

(19)夫何故?(第五十章)

Whyinsuchcase?

(20)孰知此极?(第五十八章)

Whoknowsthesecret?

(21)孰敢?(第七十四章)

Whodare……?

(22)孰能有余以奉天下?(第七十七章)

Whocanofferwhathehas/inexcesstothepeople?

《老子》有5句特指问中疑问词并不位于句子的前面,但句子的后面需要疑问语气词“哉”

或“乎”:

(23)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第二十一章)

HowdoIknowtheinitialstateofallthings?

(24)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第二十二章)

Theancient’ssaying“Bowdownandyouarepreserved”/Issurelynotan

emptysaying,……

(25)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第二十三章)

Ifheavenandearthcannotmakeitlastlong,

Howcanman?

(26)吾何以知天下然哉?(第五十四章)

HowdoIknowaboutthewholeworld?

理论语言学研究第2卷第1号2008年6月

ISSN1882-4226(p)1882-1545(e)

104

(27)吾何以知其然哉?(第五十七章)

HowdoIknowitistherightway?

《老子》中还有4句特指问,其中疑问词在句子中间或者句子末尾,句尾没有语气词。

疑问词前面的结构实际上应该是话题成分:

(28)名与身孰亲?(第四十四章)

Whichisdearer/yournameoryourbody?

(29)身与货孰多?(第四十四章)

Whichisdearer/yourbodyoryourgoods?

(30)得与亡孰病?(第四十四章)

Whichismoreharmful/gainorloss?

(31)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第六十二章)

WhydidancientsvaluetheTaosomuch?

《老子》有7句特指问包含关系从句,汉语原文中虽然没有关系连词,在句法上关系从

句并不显著,而在语义上可以看出两个分句之间的从属关系。汉语是重概念的语言而英语是

重形态的语言:

(32)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第十三章)

IfIhavenobodyandlife,

WhattroublecanIsuffer?

(33)善之与恶,相去若何?(第二十章)

Howmuchdisparityisshown

Betweengoodandevil?

(34)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第二十章)

Howmuchdifferenceisseen

BetweenYesandNo?

(35)人之不善,何弃之有?(第六十二章)

HowcanthebadmandeserttheTao?

(36)天之所恶,孰知其故?(第七十三章)

Whoknowswhy

Heavenhateswhatithates?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Whenthepeoplearenotafraidofdeath,

Whatisthepointofthreateningthemwithdeath?

(38)抱怨以德,安何以为善?(第七十九章)

Evenifonerequiteshostilitywithkindness,

Howcanthatbeconsideredperfect?

从上面《老子》的汉语原文和英语译文来看,汉语特指问中如果疑问词在句子前面,那

理论语言学研究第2卷第1号2008年6月

ISSN1882-4226(p)1882-1545(e)

105

么句子的末尾则一般不需要疑问语气词,包括(28)-(31)这些包涵话题成分的句子。在特

指问包含关系从句的例句中,似乎也不需要疑问语气词。但是在英语译文中,疑问词必须向

前移动到句子的前面,后面紧跟一个是非问。

4.疑问句的语言类型

上述英语和汉语的差异可以证明汉语是一个属于空指示语类型的语言(马道山,2001:

23-37;2003:329-334;2003:258-268;2004:150-156;2006a;2006b;马道山,任怀平,2002:

507-518;),而英语则是一个属于单项充盈指示语类型的语言,汉语特指问的指示语位置是空

的,而英语特指问的指示语位置则必须有一个前置的疑问词。下面我们简要地介绍一下空指

示语类语言和单项充盈指示语类语言两个术语的来源,鉴于篇幅所限,有关例句我们做了省

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马道山,王顾左右而言他翻译 2001)。

在汉语中,疑问词并不发生任何形式的移动,那么应该怎样解释疑问词移位问题呢?

Cheng(1991,1997)发现,在有疑问小品词的语言中疑问词都不需要移位,反之,在没有

疑问小品词的语言中疑问词则需要移位。Cheng(1997:22)将上面的思想曲终人散终有时全诗 概括为:“句子分

类假设”(ClausalTypingHypothesis):每个句子都要分类。句子分类是由标句词指示语中

心语一致关系来实现的,运用一个位于标句词位置的疑问小品词或者一个前移到标句词C指

示语Spec位置的疑问词才能确定该句子为Wh问句。

(39)谁叫你出来的(呢)?

根据Cheng(1991,1997)的句子分类假设,在(39)中,汉语的“谁”不具疑问力,

用作极端词,它的疑问力是由疑问小品词触发的,疑问小品词非限制约束了不定指词“谁”,

并赋予了“谁”以疑问力。而如果没有小品词,那么(39)应该有一个隐性疑问算子赋予了

“谁”以疑问力。只有这样,没有带“呢”的疑问句才能被解读成为一个特指问句。问题是

有很多陈述句在句末都有语气词“呢”,但根据句子分类假设并不能把它们确定为疑问句(马

道山,2003a;2004)。Cheng(1991,1997)的假设还不能解释为什么“呢”用于选择问和

正反问中,因为汉语的这类问句中一般不出现表示疑问性的疑问词,而按照句子分类假设,

它们就应该被解读为特指问句。

鉴于上述分类方法所存在的问题,马道山(Ma,2000;2001)在PeterAckema&Ad

Neeleman(1998)对疑问句优选论研究和Rudin(1988)对多项疑问句研究的基础上,把自然语

言分成了四类:空指示语[NFS]([NullFilledSpec])语言(如汉语);单项充盈指示语

[SFS]([SingleFilledSpec])语言(如英语);多项充盈指示语[+MFS]([+MultiplyFilled

Spec])语言(如保加利亚语);和非多项充盈指示语[-MFS]([-MultiplyFilledSpec])语言

(如捷克语)。但是Boscovic(2002)认为根据疑问句的特征可以把自然语言分成四类:一种是

英语(只有一个疑问词移位),第二种是汉语(所有的疑问词留在原位),第三种是法语(上

述两种可能性都存在),第四种是多项疑问词前移的语言(所有的疑问词都显性移位到

Spec,CP)。我们认为Boscovic(2002)分类中的第三种语言——法语基本上属于英语类语言,

因为标准法语疑问句中疑问词一般是需要移动到句子的前面的,而疑问词留在原位的疑问句

理论语言学研究第2卷第1号2008年6月

ISSN1882-4226(p)1882-1545(e)

106

往往是口语化的语言(Ackema,Peter&AdNeeleman,1998:483)。

根据“最简方案”(MP)(Chomsky,1995),疑问算子移位是由启发式的自身利益

(enlightenedself-interest)所引起的,也就是说,为了核查其它成分的特征而触发疑问算

子移位,因此,疑问算子移位的动机是利他主义(alt赠刘景文古诗翻译全文 ruism)的行为。标句词组(CP)的中

心成分标句词(COMP)具有疑问[+wh]指示语特征,疑问算子具有疑问[+wh]中心语特征。

为了核查标句词(COMP)的疑问指示语特征,疑问算子必须移动到句首的指示语位置,这

样标句词的疑问指示语特征便得到了核查。由于指示语特征是不可解释的,也就是说,这个

特征不能进入逻辑式中去,标句词的疑问[+wh]指示语特征一旦得到了核查,就被取消。

汉语的标句词组指示语位置是空的,标句词位置也是空的。由于汉语的疑问语序和陈述语

序是一样的,而且我们在判断它是一个疑问句还是一个陈述句时,往往不是在句子的前面,

而是在句子的疑问焦点上。疑问句“你能说什么?”和陈述句“你能说相声”的区别在于后

面的“什么”和“相声”。由于汉语的标句词组指示语位置是空的,标句词位置也是空的,就

不需要通过疑问词的向前移动来核查。因此,根据经济原则,汉语特殊疑问句中的疑问词并

不需要移位。这是因为在汉语特殊疑问句中,标句词的中心语特征具有很弱的疑问特征,因

此疑问词并不需要移位而使这一弱疑问特征得到核查。我们因此认为汉语是一个空指示语

[NFS]([NullFilledSpec])语言(马道山,2001:32)。

“最简方案”的核查理论对英语多项疑问句中为什么只有一个疑问算子向前移位的问题作

了简洁明了的解释。在多项疑问句或者宾语是疑问词的其它疑问句中,疑问算子必须移动到

标句词组的指示语位置,标句词的中心语特征才能得到核查。由于核查之后,有关特征便被

取消,只能有一个疑问算子被允准移动到标句词组的指示语位置。因此,我们认为英语是一

个单项充盈指示语[SFS]([SingleFilledSpec])语言(马道山,2001:30)。

这种分类是基于现代汉语的研究基础上的,但是否会符合古代汉语呢?我们考察《老子》

汉语原文和英语译文的目的就是验证上述分类方法的合理性。

5.结语

《老子》共有12句是非问,一般以句末语气词“乎”、“邪/耶”或“歟”来表示,古代

的这些语气词似乎和现代疑问语气词“吗”的用法相同,都具有疑问性,在解读是非疑问句

中起着重要的句法语义作用。汉语是重语义的语言,而英语是重结构的语言。比较一下《老

子》中是非问的汉语原文和英语译文,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是非问是由疑问语气词“乎”、“邪

/耶”或“歟”来表示的,不需要添加助动词,不需要助动词往前移动,而英语译文中的是非

问是有助动词向前移动来表示的。

和是非问不同的是这些疑问句中几乎都不存在疑问语气词。有5句特指问中疑问词并不

位于句子的前面,但句子的后面需要疑问语气词“哉”或“乎”。还有4句特指问,其中疑问

词在句子中间或者句子末尾,句尾没有语气词。有7句特指问包含关系从句,汉语原文中虽

然没有关系连词,在句法上关系从句并不显著,而在语义上可以看出两个分句之间的从属关

系。汉语是重概念的语言而英语是重形态的语言。

理论语言学研究第2卷第1号2008年6月

ISSN1882-4226(p)1882-1545(e)

107

从上面《老子》的汉语原文和英语译文来看,汉语确实是一个属于空指示语类型的语言,

而英语则是一个属于单项充盈指示语类型的语言。

参考文献

Ackema,Peter&AdNeeleman.(1998).“Optim气势磅礴的意思 alQuestions.”NaturalLanguageand

LinguisticTheory16:443-490.

Boscovic,Zeljko.(2002).33,No.3:

351-383.

Cheng,LisaLai-Shen.(1997).OntheTypologyofWh-questions.(1991).tation,

dPublishing,NewYork&London.

Chomsky,N.(1995).dge,Mass:MITPress.

Ma,Daoshan.(2000).:Shandong

University.

Rudin,Catherine.(1988).l

LanguageandLinguisticTheory.6:445-502.

陈国华,轩治峰.(2002).《老子欹斜的拼音 》的版本与英译.《外语教学与研究》,(6),464-470.

辜正坤.(1995).老子道德经(汉英对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道山.(2001).从特殊疑问句的生成语法研究看自然语言的类型.《现代中国语研究》,(3),23-37.

马道山.(2006a).关于疑问语气词“呢”的句法论证.《中国语言学报》,(12),100-112.

马道山.(2004).语助词“呢”是句子分类标记吗?.《黄海学术论坛》,(4),150-156。

马道山.(2003a).英汉疑问句生成语法研究的现状与趋势.《黄海学术论坛》,(1),258~268。

马道山.(2003b).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看疑问句的英汉互译.孙迎春.《译学词典与译学理论文集》.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329-334.

马道山、任怀平.(2002).最简方案下英汉疑问句句法特征对比及分析.张后尘.《来自首届中国外

语教授沙龙的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507-518.

马道山.(2006b).语气词在疑问句古诗草白居易 中是疑问算子吗?.《中国外语》,(2),43-46.

王力.(1989).汉语语法史.北京:商务印书馆.

理论语言学研究第2卷第1号2008年6月

ISSN1882-4226(p)1882-1545(e)

108

作者简介:马道山,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句法学、英汉语言对比。

联系方式: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300387

ATypologicalStudyofInterrogativeSentencesandTheirEnglishTranslationsin

LaoZi

MaDaoshan

Abstract:TherehavebeenmainlythreedifferentversionsofLaoZi,butthe

traditionalversionisthemostwide-spreadandmostinfluentialone,inwhichthere

are39i关于雪的古诗有哪些 nterrogativesentencesaltogetherincludingyes-noquestionsand

astivestudyofthesyntacticandthesemanticstructureswill

beagreathelptothedisclosureoftheuniversalityandparticularityofthetwo

languagesintheinterrogativeexpressions,whichshowsthatthetwolanguages

belongtodifferentlanguagetypes:Oneisanullspeclanguageandtheotherisa

singlespeclanguage.

Keywords:LaoZi,interrogativesentences,syntax

更多推荐

comp是什么意思p在线翻译读音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