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发(作者:山东2023年高考数学试卷)

大班数学区材料的投放

为了让幼儿对数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让幼儿在入小学进行系统的数学学习前做好准备,进入大班后我们提供了多种适合大班幼儿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选操作,使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更直观、更具象,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材料投放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具有可操作性的材料

可操作性也理解为让幼儿“玩”材料,把数学材料当成“玩具”来玩,让幼儿在“玩”中探索,在“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即利用自身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概念,而不是单纯的看后想、想后写结论的传统模式。例如,设计让幼儿掌握10以内加减法材料时,我们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动、植物、自然物的图片,每种均为10个,让幼儿拼拼摆摆讲讲编编运用题,然后再给幼儿10以内数字以及加减法符号,让他们组成算式,这种方式既让幼儿“玩”到了材料,又学到了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又如在设计认识时钟的材料时,我们为幼儿设计了一个可活动的时钟,上面的时针和分针均可转动,幼儿可以自由地根据时间来拨指针,或根据自己拨的指针记录时间。陶行知先生说:从做中学。幼儿只有“做”了以后,才有感知,才会有经验。

二、具有趣味性的材料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提供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幼儿感兴趣了,就会主动去学习,因此游戏也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此时教师投放的材料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例如:在设计加减法运算的材料时,我们设计了“开锁”游戏,在锁的上面写好加减算式,在钥匙上写好数字,如果算对了就可以用相应的钥匙打开锁,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又发展了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培养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这样就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让幼儿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

三、具有层次性的材料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应根据每个幼儿认知和发展水平的不同,来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当然操作材料既不能脱离幼儿的原有水平,又要能提高幼儿的经验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例如:大班幼儿在学习了一到百的数数后,我们就根据幼儿接受知识的不同程度来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当有的幼儿在数的不够熟练时,教师可以提供百格板让他练习;当有的幼儿在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掌握不牢时,教师在百格板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作业单让他们操作;对于认知发展水平较好的幼儿,教师还可以加大难度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百以内奇、偶数或

倒数的作业单。当然当幼儿在选择操作材料时,教师还应对幼儿进行随机指导。这样,不同层次性的材料,既让能力弱的幼儿感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让发展较快的幼儿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四、对材料进行定期补充调整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的能力兴趣往往会随着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这时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对材料的利用情况和兴趣倾向,及时对材料进行补充调整。

(一)删减:如果一种材料的操作要求,对幼儿来说已经不具有挑战性或是幼儿对这种材料已经失去兴趣,教师就应该考虑删减一部分材料,例如:幼儿在操作10以内的分成时,2—5的分成对于幼儿来说过于简单,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删减,只保留6—10的操作材料,这样既让幼儿保持新鲜感又让幼儿面对了新的挑战。

(二)添加:当原有的作业单已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但材料本身尚有开发和利用的空间时,教师可以策略性地添加新材料来提高操作要求,如:幼儿都会操作了10以内相邻数的作业单时,教师就应及时提供20以内的作业单供幼儿选择,重新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总之,数学区角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基础,数学知识的无穷性和推理性,对思维的挑战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都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作为教师应该充

分调动学习数学和参与区角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更多推荐

幼儿,材料,教师,数学,操作,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