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福州学考数学试卷)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下面店铺带来的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1
白山小学原来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比室内的人数多480人,现在把参加室内活动的50人改为室外活动,这样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正好是室内活动人数的5倍。参加室内、室外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与解析:
原来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比室内活动的人数多480人,现在把参加室内活动的50人改为室外活动,这样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比室内活动的人数多480+50×2=580(人)。现在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是室内活动的人数的5倍,也就是现在参加室内活动的人数为1倍量,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为5倍量,室外活动人数与室内活动人数的差相当于5-1=4(倍),则1倍量是580÷4=154(人)。那么参加室内、外活动人数一共有145×(5+1)=870(人)。
解:现参加室内、外活动的人数差:480+50×2=580(人)
现参加室、内活动有:580÷4=154(人)
参加室内、外活动一共有:145×(5+1)=870(人)
答:参加室、内外活动一共有870人。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2
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化简比。以下这道三年级奥数题考查了同学们对化简比方法的掌握情况。
化简比:
考点:求比值和化简比;质量的单位换算.
分析:
(1)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2)先把单位统一,即把3/2千克化成1500克,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化简比的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3
1、难度:
某人要到一座高层楼的第8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如从1层走到4层需要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走到八层,还需要多少秒?
2、难度:
晶晶上楼,从1楼走到3楼需要走36级台阶,如果各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那么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
【答案解析】
1、【答案】
分析:要求还需要多少秒才能到达,必须先求出上一层楼梯需要几秒,还要知道从4楼走到8楼共走几层楼梯.上一层楼梯需要:48÷(4-1)=16(秒),从4楼走到8楼共走8-4=4(层)楼梯。到这里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解:上一层楼梯需要:48÷(4-1)=16(秒)
从4楼走到8楼共走:8-4=4(层)楼梯
还需要的\'时间:16×4=64(秒)
答:还需要64秒才能到达8层。
2、【答案】
分析:要求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必须先求出每一层楼梯有多少台阶,还要知道从一层走到6层需要走几层楼梯。
从1楼到3楼有3-1=2层楼梯,那么每一层楼梯有36÷2=18(级)台阶,而从1层走到6层需要走6-1=5(层)楼梯,这样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解:每一层楼梯有:36÷(3-1)=18(级台阶)
晶晶从1层走到6层需要走:18×(6-1)=90(级)台阶。
答: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90级台阶。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4
难度:
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答案】
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说明第一组人数少于48/4=12人,多于48/3,即9人;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说明第二组人数少于48/3=16人,多于48/4=12人;因为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所以,第一组只能是10人,第二组15人。
48/4=12,48/5,48/3=16,第一组少于12人,多于9人;第二组少于16人,多于12人。因为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所以,第二组有15人。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5
一大块金帝牌巧克力可以分成若干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小块。小明和小强各有一大块金帝巧克力,他们同时开始吃第一小块巧克力。小明每隔20分钟吃1小块,14时40分吃最后1小方块;小强每隔30分钟吃1小块,18时吃最后1小方块。那么他们开始吃第1小块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分析:小明每隔20分钟吃1小块,小强每隔30分钟吃1小块,小强比小明多间隔10分钟,小明14时40分吃最后1小方块,小强18时吃最后1小方块,小强比小明晚3小时20分,说明在吃最后一块前面共有(3*60+20)/10=20个间隔,即已经吃了20块。那么,20*20=400分钟=6小时40 分钟,14时40分-6小时40分=8时。
解:18时-14时40分=3小时20分=3*60+20=200分钟,已经吃的块数=200/(30-20)=20块,小明吃20块用时20*20=400分钟
=6小时40分钟,开始吃第一块的时间为14时40分-6小时40分=8时。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6
三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数问题(一)
1、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铁路桥和公路桥共长11270米,铁路桥比公路桥长2270米,问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和铁路桥各长多少米?
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3、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9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三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数问题(二)
1、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0,而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差等于多少?
2、已知两个数的商是4,而这两个数的差是39,那么这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是多少?
3、姐姐做自然练习比妹妹做算术练习多用48分钟,比妹妹做英语练习多用42分钟,妹妹做算术、英语两门练习共用了44分钟,那么妹妹做英语练习用了多少分钟?
三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数问题(三)
1、已知△,○,□是三个不同的数,并且△+△+△=○+○,○+○+○+○=□+□+□,△+○+○+□=60,那么△+○+□等于多少?
2、用中国象棋的车、马、炮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如果,车÷马=2,炮÷车=4,炮-马=56,那么“车+马+炮”等于多少?
3、聪聪用10元钱买了3支圆珠笔和7本练习本,剩下的钱若买一支圆珠笔就少1角4分;若买一本练习本还多8角,问一支圆珠笔的售价是多少元?
三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数问题(四)
1、甲、乙两位学生原计划每天自学的时间相同,若甲每天增加自学时间半小时,乙每天减少自学时间半小时,则乙自学6天的时间仅
相等于甲自学一天的时间。问:甲、乙原订每天自学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2、一大块金帝牌巧克力可以分成若干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小块。小明和小强各有一大块金帝巧克力,他们同时开始吃第一小块巧克力。小明每隔20分钟吃1小块,14时40分吃最后1小方块;小强每隔30分钟吃1小块,18时吃最后1小方块。那么他们开始吃第1小块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三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
【试题】巧算与速算:41×49=( )
三年级奥数题:植树问题
【试题】一块三角形地,三边分别长156米,234米,186米,要在三边上植树,株距6米,三个角的顶点上各植上1棵数,共植树( )棵。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一)
【试题】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二)
【试题】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三)
【试题】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如果把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多少毫米?(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四)
【试题】两个车间装配电视机。第一车间每天装配35台,第二车间每天装配37台。照这样计算,这两个车间15天一共可以装配电视机多少台?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五)
【试题】同学们到车站义务劳动,3个同学擦12块玻璃。(补充不同的条件求问题,编成两道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补充1:“照这样计算,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补充2:“照这样计算,要擦40块玻璃,需要几个同学?”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六)
【试题】小华每分拍球25次,小英每分比小华少拍5次。照这样计算,小英5分拍多少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几分?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七)
【试题】 刘老师搬一批书,每次搬15本,搬了12次,正好搬完这批书的一半。剩下的书每次搬20本,还要几次才能搬完?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7
从1234567891…99100中划去100个数码,使剩下的数首位不是0且数值最小,则这个数是_______。
数码答案:16263…99100。
这个数的数位是固定的,因此若要使这个数尽可能小,则必须使其前面的数字尽可能小,最好为0,但首位不能为0,则应保留1,划去2~9及与9相邻的1,这样,这个数的第二位为0,依次划下去.当第6个数为0后,若要使第7个数也为0,则必须划去19×5+9=104个数,与题目要求矛盾,因此第7个数应为1.同理推得第8、第9、第10个数分别为2、3、4,第11个数为0.至此已划完了100个数。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8
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答案与解析:
前5个月共存:4.2*5=21(元)
第6个月共存:21+6=27平均5元要求总存款:5*6=30(元)
第7个月共存:21+6*2=33平均5元要求总存款:5*7=35(元)
第8个月共存:21+6*3=39平均5元要求总存款:5*8=40(元)
第9个月共存:21+6*4=45平均5元要求总存款:5*9=45(元)
所求:第10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9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2.5小时,行了1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3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与解析:
先求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再求共行了几小时,最后求出共行了多少千米(即甲、乙两地距离)。
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50÷2.5=60(千米)
火车共行了多少小时:2.5+3=5.5(小时)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60×5.5=330(千米)
综合算式:150÷2.5×(2.5+3)=150÷2.5×5.5=60×5.5=330(千米)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10
巧猜数字
五位数字中各位数字之和为42,且能被4整除的数有_______个。
【答案解析】
五位数字之和为42,则这个五位数中至少有2个9,至多有4个9。
若有2个9,则另3个数字只能全为8,其中能被4整除的数必须末两位数是4的倍数,因此这样的五位数只有3个。
若有3个9,则另两个数字之和为15,只能为8和7,但这种情况下,不能被4整除。
若有4个9,则另一个数只能为6,因此能被4整除的数只有1个。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满足条件的五位数共4个。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11
1.周长
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两位数,而且是三个连续偶数,它们个位数字的和是7的倍数,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最长应是多少厘米?
解答:86+88+90=264厘米
【小结】因为三角形三边是三个连续偶数,所以它们的个位数字只能是0,2,4,6,8,并且它们的和也是偶数,又因为它们的个位数字的和是7的倍数,所以只能是14,三角形三条边最大可能是86,
88,90,那么周长最长为86+88+90=264厘米。
2.数论
把25拆成若干个正整数的和,使它们的积最大。
解答:积37×22=8748为最大。
【小结】先从较小数形开始实验,发现其规律:
把6拆成3+3,其积为3×3=9最大;
把7拆成3+2+2,其积为3×2×2=12最大;
把8拆成3+3+2,其积为3×3×2=18最大;
把9拆成3+3+3,其积为3×3×3=27最大;……
这就是说,要想分拆后的数的乘积最大,应尽可能多的出现3,而当某一自然数可表示为若干个3与1的和时,要取出一个3与1重合在一起再分拆成两个2之和,因此25可以拆成3+3+3+3+3+3+3+2+2,其积37×22=8748为最大。
3.抽屉问题
城市举行小学生数学竞赛,共20道题,有20分基础分,答对一题给3分,不答给1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若有1978人参加竞赛,问至少有人得分相同
【分析】20+3×20=80,20-1×20=0,所以若20道题全答对可得最高分80分,若全答错得最低分0分.由于每一道题都得奇数分或扣奇数分,20个奇数相加减所得结果为偶数,再加上20分基础分仍为偶数,所以每个人所得分值都为偶数.而0到80之间共41个偶数,所以一共有41种分值,即41个抽屉.1978÷41=48……10,所以至少有49人得分相同.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12
题目:树林中的三棵树上共落着48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走8只落到第二棵树上;从第二棵树上飞走6只落到第三棵树上,这时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问:原来每棵树上各落多少只鸟?
答案与解析:
分析倒推时以\"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入手分析,可得出现在每棵树上鸟的只数48÷3=16(只).第三棵树上现有的鸟16只是从第二棵
树上飞来的6只后得到的,所以第三棵树上原落鸟16-6=10(只).同理,第二棵树上原有鸟16+6-8=14(只).第一棵树上原落鸟16+8=24(只),使问题得解.
解:①现在三棵树上各有鸟多少只?48÷3=16(只)
②第一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8=24(只)
③第二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6-8=14(只)
④第三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6=10(只)
答:第一、二、三棵树上原来各落鸟24只、14只和10只.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13
牛过河奥数题及答案
小明要赶四头牛过河,这四头牛分别所用的时间是2分钟,4分钟,6钟,8分钟,可是一条河同一时间只能容两头牛,请问至少能用多少时间把四头牛都赶过河?
答案与解析:
最新的的小学三年级牛过河奥数题及答案:方法有多种,首先确定用8分钟和6分钟的那两头牛过河时一定可以同时安排用2分钟和4分钟过河的牛;至少需要10分钟四头牛都能赶过河。方法不唯一:可以先把用2和4分钟的牛赶下河,2分钟后再赶下用8分钟的牛下河,又2分钟后赶下用6分钟的牛,6分钟后同时上岸。所需时间是2+2+6=10(分钟)。也可以用4+4+2=10的方案,先赶下用4、8分钟的牛下河,4分钟后赶下用6分钟的牛下河,又4分钟后,赶下最后一头牛,2分钟后同时上岸。
求用最少时间的问题,一般先考虑在做哪件事情的时候可以同时做另外一件事情,然后排出一种方案,再考虑是否有用时更少的方案,最后检验得出结果。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14
建筑工地运来水泥、石子和细沙三种建筑材料共300吨,已知运来的水泥比石子多50吨,运来的石子比细沙多20吨。工地运来的水泥、石子和细沙各多少吨?
点拨:根据水泥比石子多50吨,石子比细沙多20吨,可以设想,
三种建筑材料都一样多。如果石子的重量和水泥同样多,式子的重量需要加50吨;如果细沙和水泥同样多,细沙的重量要加上20+50=70(吨),那么总数就要增加5082+20=120(吨),这时三种材料的总重量相当于水泥的3倍,从而求出水泥的重量。
解:运来水泥多少吨:
(30+50×2+20)÷3
=420÷3
=140(吨)
运来石子多少吨:
140-50=90(吨)
运来细沙多少吨:
90-20=70(吨)
答:运来水泥140吨,运来石子90吨,运来细沙70吨。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15
一次数学考试后,李*问于昆数学考试得多少分.于昆说:\"用我得的分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最后乘以4,得56.\"小朋友,你知道于昆得多少分吗?
答案与解析:分析这道题如果顺推思考,比较麻烦,很难理出头绪来.如果用倒推法进行分析,就像剥卷心菜一样层层深入,直到解决问题.
如果把于昆的叙述过程编成一道文字题:一个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乘以4,结果是56.求这个数是多少?
把一个数用□来表示,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得到这样的等式:
{[(□-8)+10]÷7}×4=56.
如何求出□中的数呢?我们可以从结果56出发倒推回去.因为56是乘以4后得到的,而乘以4之前是56÷4=14.14是除以7后得到的,除以7之前是14×7=98.98是加10后得到的,加10以前是98-10=88.88是减8以后得到的,减8以前是88+8=96.这样倒推使问题得解.
解:{[(□-8)+10]÷7}×4=56
[(□-8)+10〕÷7=56÷4
答:于昆这次数学考试成绩是96分.
总结:通过以上例题说明,用倒推法解题时要注意:
①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
②在向前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
③列式时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16
1、5年前小芳的年龄是小英年龄的7倍,10年后小芳年龄是小英年龄的2倍,问今年小芳、小英两人各多少岁?
2、6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问:母亲今年多少岁?
查看答案:
1、5年前小芳的年龄是小英年龄的7倍,10年后小芳年龄是小英年龄的2倍,问今年小芳、小英两人各多少岁?
解题思路:画线段图可以看出,因为10年后小芳的年龄是小英年龄的2倍,所以两人当时的年龄差为小英当时的年龄,即5+10+小英5年前的年龄。因为5年前小芳的年龄是小英年龄的7倍,两人的年龄差为小英当时年龄的6倍。所以15相当于小英5年前年龄的5倍,可求出小英5年前的年龄。
解:(10+5)÷(7-1-1)=3(岁)
小英年龄 3+5=8(岁)
小芳年龄3×7+5=26(岁)
2、6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问:母亲今年多少岁?
解题思路: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可以求出母子今年年龄和是78-6×2=66(岁)。6年前母子年龄和是66-6×2=54(岁)。又根据6年前母子年龄和与母亲年龄是儿子的5倍,可以求出6年前母亲年龄,再求出母亲今年的年龄。
解母子今年年龄和:78-6×2=66(岁)
母子6年前年龄和:66-6×2=54(岁)
母亲6年前的年龄:54÷(5+1)×5=45(岁)
母亲今年的年龄:45+6=51(岁)
答:母亲今年是51岁。
更多推荐
需要,问题,活动,时间,水泥,人数,年龄,答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