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发(作者:北京市西城小升初数学试卷)
深度学习指向的数学单元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邮编:261411
摘要:深度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过程,注重知识本质的学习与理解,学过的知识能长期记忆,还能加以迁移应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单元复习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承担着知识的梳理整合、理解应用、拓展及思维发展和能力形成的主要任务。如何在数学单元复习课中落实学生的深度学习,是一线教师面临的一个教学难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单元复习教学
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归纳能力、自我反思与总结能力。在单元复习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读图、制图等方式加强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并对易错知识、易错题型进行整理,使学生的复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然而,现阶段数学单元复习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教师应优化对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提高复习教学质量。
一、深度学习综述及研究意义
深度学习是深入学习,即基于原有知识能力之上,以学习者主动参与为前提,重视知识结构建立和认知策略的元认知过程,并且以知识迁移和认知策略迁移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因此,深度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考能力和知识构建能力、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记忆。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深度学习
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许多专家和教师也对深度学习进行了研究。而对数学这一学科而言,既注重培养数学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讲求学生知识系统的建立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是,这里面涉及到的素养和理念,比如举一反三、迁移应用、融会贯通等等,都是高阶思维的,所以,必须要进行深度学习,才能真正地把握其根本,使学生们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培养的目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研究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十分有必要。
二、单元整体建构教学的应用价值
从结构化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列维·斯特莱斯认为:结构是具有整体性和封闭性的,整体要优于部分,部分构成整体,通过结构化和差异化可以解构知识架构的可理解性。而在教育方面,数学学科的构建是基于结构化思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以认知为基础,以知识为桥梁,以理解为核心。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联通运用来提炼出数学知识的本质思想,并通过对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反思来实现举一反三,从而将知识转化为学习的基本工具和内容。
三、深度学习指向的数学单元复习知识梳理教学策略
(一)深入分析教材单元构架,了解教学重难点
教材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关键手段,教材中的知识也可以显示出对学生掌握的课程要求。教材可以帮助教师准确理解课堂教学的难点,为单位架构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来源。根据教学大纲,课本知识是教师成功进行数学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中的单位架构,从教学大纲出发,与课程内容相匹配,思考如何进行单位教学大修,了解教材的写作意图和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确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引导学生复习时,教师可以首先根据教材的总体架构,如知识内容来复习课堂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深度学习的概念,引导学生从表面到深度的逐步复习,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区域和平行四边形区域;在课堂上,由于单位架构的有效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 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还要帮助学生运用学习知识在学科知识的应用中, 成功掌握教学难点,使他们能够在单元修订中实施深度学习教学。
(二)体现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梳理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内化与建构,还是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深度学习的发生和实现都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索,才能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所创新。为此,在数学单元复习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结合教材中“回顾与思考”“单元小结”等内容,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围绕问题自主进行知识梳理。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是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考验,由于多数教师留给学生自主梳理时间相对宽松、空间也较为开放,因此,学生在自主梳理知识时有很大的自由度,既可以翻阅之前学习过的教材、作业以及相关的考试卷,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与单元知识有关的资料,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和规划,同时要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以免学生将知识简单罗列,达不到梳理知识的目的。首先,要让学生围绕主题或主线进行梳理。在数学学习中,任何一个数学单元知识都有其归属的主题或主线,教师要启发学生找到单元所属的主题,并围绕主题特点进行梳理。
(三)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错题归类能力
在数学单元复习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本单元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与巩固,还要让学生结合之前在本单元学习中及相关习题的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错题归纳、分析与总结,也就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反思与总结能力,从而能够将本单元中容易出错的题目整理出来,进行进一步巩固与强化训练。学生整理错题、分析错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认知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还有哪些方面比较薄弱,在复习中应该重点进行哪些方面知识的巩固与习题的训练。这有利于为学生的单元复习指明方向,提高学生的单元复习质量。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具体地反思本单元中的易错题型。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完成错题的归类。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先写出“应用题”三个字,然后将应用题的类型进行分支,包括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类的应用题及计算类的应用题等,然后在每个分支下
面列举比较容易出错的应用题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自身在应用题方面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复习的过程中针对易错部分进行重点复习和训练。
(四)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单位学习目标的制定原则:单位学习目标的确立原则上应促进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发展,使学生掌握问题解决学科的性质及其思维方式,通过制定单位学习目标,明确教师的教学过程, 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协调的;在制定单位的学习目标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单位的教学内容,包括新课程标准和入学考试要求的分析,分析单位的基本内容,并可与其他单位互联和支持; 其次,分析学生的心态,包括学生目前的水平和他们最近的发展,学生通过本模块学习后,应该如何发展学科的基础教育,明确单位的学习目标,促进教师整体观的建立,避免教学中的孤立和盲目,突出其对关键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素养的实现。结束语
总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终点。在深度学习视角下,进行数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要遵循“问题学生中来,能力学生中回”。教师要深挖学生疑惑,并围绕着“问题”主线,鼓励学生合作解决,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中,促进学生思维从低阶向高阶发展,实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丁福珍.整体观指导下的函数单元总复习实践研究[J].数学通报,2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知识,单元,教师,复习,教学,进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