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浙大远程工程数学试卷夏考)
常见精神障碍及防治原则
提要:精神障碍是一类以精神活动失调或紊乱为主要表现的
疾病,它包括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以及精神发育迟滞等。
在大学生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
理冲突或心理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和健康。本章内容
主要是大学生常见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及防治原则,通过学习使
大学生正确对待心理疾病,积极采取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及时
求助心理医生的帮助,使其正确得到“自助”和及时的“干预”。
神经症
一、神经衰弱
(一)临床表现
11 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
这主要表现在联想和回忆增多,且杂乱无章,是个体的主观
体验。但言语不多,易疲劳,休息后疲劳也不能解除,只有心情
好疲劳才会减轻。
21 情绪症状突出
持久长期的烦恼;易生气,爱发怒,容易急躁;心情紧张,
无法松弛,工作效率低。
31 心理生理障碍
失眠,入眠困难,易惊醒,多梦,头部不适感(紧张性头痛、
头昏、头脑发胀),植物神经紊乱。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
心慌、心跳加快。呼吸系统表现为出气不舒畅、胸闷气短。消化
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还有的表现为
月经不调、遗精等。这些表现都是非器质性改变。
(二)病因
11 遭遇某些负面生活事件
如亲人去世,与家人、同学、老师人际关系紧张,失恋、学
业受挫等,由这些负面生活事件所引起的忧虑、愤怒、怨恨、委
屈及悲伤等情绪体验可导致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失调。
21 生活及学习安排不当
杂乱无章,因所计划或规定完成的学习任务难以完成而产生
的慌乱和紧迫感,以及对学习、生活环境突变的不适应。
31 身体患有某些急慢性疾病
长期失眠及其他可能降低机体功能的各种生理因素。
41 学习和脑力劳动时间过长
缺乏良好的休息和睡眠,同时思想负担过重,对学习或工作
不满。
51 个性及人格特征关系
情绪不稳、敏感多疑、急躁、自制力差、胆怯、自卑、依赖
性强或主观任性的人易患神经衰弱。
(三)治疗原则
11 寻找病因
采取有力措施消除病因,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和休息,提高
对疾病的认识。
21 心理治疗
领悟疗法:重点帮助患者从认识上改变对神经衰弱不正确的
看法,让其明白此病是大脑机能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没有器
质性的病变,是可以治愈的,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1 药物疗法
对顽固性的失眠可采用一些镇静剂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
应用安定、利眠宁、养血安神片等药物,如果滥用药物则易造成
药物成瘾、依赖。
41 其他疗法
脑功能仪保健治疗、脑功能神经反馈治疗、音乐疗法、适当
的体育锻炼、文体活动。
二、焦虑症(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症是指由于精神持续的高度紧张而产生的惊慌发作,伴
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个体在面
临不良刺激或预感到会出现的情境时产生的一种复杂的袭击或不
愉快的情绪状态。轻度焦虑在正常人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发
生,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也是一种有益保护性反应。适度的焦虑
对学习和工作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还会使人应付不良处境。
而真正的焦虑症却不同,它是一个人在毫无缘由或在无关紧要的
情况下呈现出的严重的焦虑不安、胆战心惊等症状,而这些症状
并非由实际威胁而引起的,其紧张及焦虑的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
相称。
(一)临床表现
11 急性形式(或惊恐发作)
患者常出现大祸临头或死亡来临之感,内心体验是害怕,提
心吊胆,甚至惊慌和恐怖,有一种快要虚脱的感觉,同时伴有心
慌、心悸、气急等,发作时通常可持续数分钟。
21 广泛性焦虑
这主要表现为精神不安、心情紧张和容易感到激怒、头痛、
背痛、全身颤抖等,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口
干、胸闷气短、脸色发白、恶心呕吐、全身无力。患者常因不明
原因的惊恐而意志消沉、忧虑不安、夜间入睡困难。
(二)病因
11 个体因素
一是焦虑症的产生与早期经验、个性特点有关,幼时遭受不
良刺激、不公平对待会导致个体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如果这种
状况得不到及时调整,儿童时期的创伤体验常会由于现实生活某
些事件的唤起作用而诱发焦虑症。心理素质在焦虑症中有重要作
用,自卑、谨小慎微、多疑、多愁善感、情绪不稳的人在遇到轻
微的挫折或身体不适时就会引起焦虑和紧张,也就是具有焦虑特
质的人,容易得焦虑症。
21 精神压力因素
长期面临威胁,或处于不利环境,或遭遇重大的负面生活事
件时,或者因对一些事件、问题感到困惑、迷茫所产生的负面
影响。
(三)治疗原则
11 自我调节
常用的方法有:适度运动,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适当做一
些放松活动,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期望值,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
法,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力量。
21 心理治疗
放松疗法对改善症状有明显的效果。当个体全身松弛的时
候,生理警醒水平也全面降低,心率、呼吸、脉搏、血压、肌
电、皮电等生理指标可出现与焦虑状态逆向的变化。临床上常用
肌电、脑电反馈疗法、音乐疗法、瑜伽等方法来进行放松治疗。
另外,对经历的生活事件可以用认知疗法,帮助患者认识理解,
进而解决这些问题。
31 药物治疗
治疗时可以服用抗焦虑类药、镇静药及抗抑郁药,也可配合
使用养心安神中成药等。
41 预防
学习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三、强迫症(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
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一)临床表现
11 强迫怀疑
患者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产生怀疑,明知这种怀疑没有必
要,但又不能摆脱。如出门后怀疑家门是否关好,灯是否熄灭,
写信的地址是否错了,等等。
21 强迫动作和行为
主要表现为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强迫性洗涤和强迫性的仪
式动作等。
31 强迫意向
常被一些与正常心理状态相反的欲望和意向所纠缠,产生了
一些可能导致可怕后果的冲动。患者明知这种欲望、冲动是违反
自己意愿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却不能摆脱,因而十分痛苦。
(二)病因
一般观点是强迫症由人格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结合而致病。
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因素及激烈的情绪体验的影响往往是此病发生
的直接原因。许多患者发病前都具有主观任性、急躁好强、胆小
怕事、缺乏自信心、追求完美等人格特点。
(三)治疗原则
强迫症的心理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1 矫正疗法
橡皮圈疗法较为常用。该疗法利用拉伸预先套在患者手腕上
的橡皮圈,当强迫观念出现时,拉伸橡皮圈,抑制强迫行为。
21 认识领悟疗法
通过心理分析,指出这种行为的幼稚性以及不符合正常人的
逻辑等,逐渐引导病人认识病情。
31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41 其他治疗
脑功能治疗,脑神经反馈治疗。
四、恐怖症(恐怖性神经症)
恐怖症是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
并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焦虑不安。与正常人不同,患者明
知恐怖症状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却无法控制,且伴有明显的
焦虑不安及植物神经症状。因为有回避行为,所以常常影响正常
的工作及学习。
(一)病因
11 遗传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恐怖症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都是遗传性
的性格脆弱,天生紧张而显神经质,这类人易产生恐怖感。
21 性格特征
性格偏向幼稚、胆小、害羞、依赖性和内向,尤其是社交恐
怖症的患者,性格特征更加明显,他们往往比较孤僻和敏感。
31 自身无法承受的精神压力
例如,曾经遭遇过车祸的人,就可能对乘车产生恐惧。
41 社会、家庭、文化因素
对特殊物体的恐怖可能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
等有关,如因被狗咬过而怕狗。社交恐怖症的形成与社会、家
庭、文化的因素有密切的联系。
(二)临床表现
11 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对社交场合感到害羞、不安、怕
人耻笑,进一步影响其姿势和动作,因而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
书写或吃饭等。常见有赤面恐怖和对视恐怖。社交恐怖的核心是
怕人,各种变异都可以视为人的象征化,我国临床最常见。
21 单纯恐怖症
表现为对某种特定的物体或处境,如动物、高处、黑暗、幽
闭、空旷处等感到恐惧。
31 场所恐怖症
一种是患者害怕被人注视,因此他们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
而在没有人的僻静处心里便踏实;另一种是患者害怕自己会晕倒
或死去而旁边没有亲人救他们,害怕到僻静空旷的地方。
41 疾病恐怖
患者害怕患特殊疾病,例如心脏病、结核病、麻疯病、中风
或其他不治之症等。对艾滋病的心理恐怖,则称为“恐艾症”。
(三)治疗方法
11 肌肉放松疗法
让患者处于安静的环境中,舒服地躺在沙发上,排除一切杂
念,医生借助口头语言指导其学习用意念和控制呼吸节律来放松
全身的肌肉。
21 系统脱敏
列出患者恐怖程度不同的事件,列出恐怖事件的层次,由干
扰程度最轻到干扰最大的事件,共分为 10 个等级。指示患者想
象恐怖事情运用学会的肌肉放松技术去进行抵抗,这样循序渐
进,刺激放松再刺激再放松,逐渐脱敏,直到最高一级的
主观干扰刺激不再引起焦虑为止。
31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五、疑病症
疑病症是患者担心或相信其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
持久和先占观念,因躯体症状而反复求医,虽经反复的医学检查
为阴性和医生的无病解释也不能打消其顾虑,常伴有焦虑或
抑郁。
(一)病因
11 疑病者有典型的人格
笼统地称之为神经质。信奉养生之道,过分注意来自内脏和
肢体的感觉。
21 对医药知识特别感兴趣
易受医生及医书的影响。
31 对各种生物性危险十分担心害怕等
(二)临床表现
11 心理障碍
一方面患者对身体过分注意及过敏。例如若偶然发现一次早
搏,就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要求各种检查;另一方面,患者对
外界的兴趣几乎完全消失,终日生活在担心害怕之中。
21 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的表现繁多,可以有各样躯体不适的主诉,患者的
描述可以是部位非常清楚,也可以是各种模糊不清的症状。
31 社会功能障碍
患者只关心自己的病,在单位或家庭不能履行自己的义务,
四处求医,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而且埋怨别人对他的关心不
够,喋喋不休地主诉常致他人反感,也使患者变得自怜,更加以
自我为中心。患者对医生两价性依赖,一方面有求于医生,另一
方面对医生产生不满,认为医生查不出病,或不开化验单、住院
单、不给特殊治疗。
(三)治疗方法
各种积极心理治疗均有效,而药物治疗有害无益,只能加重
病人的疑病观念。
六、癔病
癔病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类作用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或遗忘
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病理
基础。
(一)病因
起病与心理冲突,性格特征(如逻辑的情感,高暗示,自我
中心,富有幻想)以及一定遗传素质有关。
(二)临床表现
11 分离型障碍
精神活动解体,不同的精神活动之间分离,如发作性意识改
变,假性痴呆、附体体验、神游和心因性遗忘。
21 转换型障碍
强烈的情绪反应转化为躯体功能障碍,如各种感觉、运动障
碍、抽搐震颤等,而躯体症状一出现,情绪反应便消失,而且对
情绪反应不能回忆。这些躯体功能障碍无法用解剖生理来解释,
甚至相互矛盾,而且患者对这些症状漠不关心或泰然处之,通过
暗示或自我暗示可以消除症状。
31 躯体症状
这类症状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模糊不清,部位不定的躯体
不适。
41 其他形式
( )流行性癔病:常发生于一个群体内,开始是一个人发
1
病,周围的人目睹其症状,通过暗示和自我暗示出现相似症状,
多短暂,女性常见,疲劳是诱发因素。
( )赔偿性神经症:因为事故、工伤、纠纷要求赔偿经济损
2
失,症状夸大持续存在,但由于无意识机制作用,并非受本人意
识支配。(开始可能是有意识的,但以后反复强化变成无意识了。)
( )职业神经症:这是一类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运动协调障
3
碍,例如书写痉挛症,因书写任务重,疲乏,出现手部肌肉震
颤、痉挛,无法使用手指、前臂甚至整个上肢,若改用其他手工
动作则手指运动恢复常态。
(三)治疗方法
治疗上可用暗示治疗(主要用于消除症状),催眠疗法(用
于分离型障碍),支持及认知心理疗法,也可用药物治疗。
补血网整理
更多推荐
患者,症状,治疗,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