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2022数学试卷19题)

学习资料——可编辑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拟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黄昏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设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1 / 9 学习资料——可编辑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根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二单元 课外知识拓展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方: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假设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

7、和差问题

〔两数和 — 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 + 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局部〔两数差〕\"〔虚线局部〕,那么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乙数×2

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

〔两数和 + 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 甲:28-19=9

8、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2 / 9 学习资料——可编辑

①( )÷8=6……( ),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那么,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答复下列问题。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笔算乘法

3 / 9 学习资料——可编辑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考前须知

1.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2、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3、但凡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拟、③答题。→别忘了比拟这一步。

几个特殊数:

25×4=100 ,125×8=1000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 = 积

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6、一个两位数与11的速算技巧:

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外表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4.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5.比拟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背 熟: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 〔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 〔1米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面积单位进率和土地面积单位:

1.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 公顷 〕和〔 平方千米 〕。

★\" 公顷 \"→ 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建筑面积

★\" 平方千米 \"→ 测量城市土地面积、国家面积

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

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4 / 9 学习资料——可编辑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2.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① 进率100: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② 进率10000: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③ 进率1000000:

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

④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背熟公式

1、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2

长 = 周长÷2-宽

或者:〔周长-长×2〕÷2= 宽

宽 = 周长÷2-长

或者:〔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2、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

周长求长:长=周长÷2 - 宽

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4

A、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上面的4个计算公式求周长和面积。

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裁手帕的等等〕

B、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局部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局部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C、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用大面积-小面积。

5 / 9 学习资料——可编辑

熟练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换算的方法。

1、低级单位——高级单位:数量÷它们间的进率

如:零钱换大钱,张数减少;300平方分米=3平方米

1、高级单位——低级单位:数量×们间的进率

如:大钱换零钱,张数增多;5平方千米=500公顷

注 意: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 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拟。

〔4〕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第六单元 年、月、日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3、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

可借助歌谣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4、熟记全年天数: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1〕季度:〔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有92天〕。

〔2〕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3〕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 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个星期零〔1〕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平年闰年。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6 / 9 学习资料——可编辑

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年是闰年。

〔5〕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5、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6月12日~~6月30日 30-12+1=9〔天〕

7月有:31〔天〕8月1日~~8月17日 有:17〔天〕

9+31+17=57〔天〕

6、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华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岁〕。小华今年12岁,他是〔1997年〕出生的。

7、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8、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如: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三往后数一天,即星期四。

9、会计算到今年经过的年份:就用2021 - 给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建国多少周年?

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

算式:2021-1949=64〔年〕

〔二〕 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如凌晨3时、早上8时、上午10时、下午2时、晚上8时〕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得词语。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如: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 === 9时或9:00

晚上9时 === 21时或21:00

4、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方:16时等于16-12 =下午4时。〔必须加前缀〕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比方: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

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7 / 9 学习资料——可编辑

★〔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比方:某商品早上8:00开始营业,下午6:00停止营业,一天营业多少时间?

下午6:00=18:00 18:00 - 8:00 = 10〔小时〕

6、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如:火车11:00出发,21时30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7、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

四,制作5月份月历。

制作年历步骤:

第一: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第二:确定12个月怎样排列,

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8、时间单位进率:

1世纪=100年

1年 =12个月

1天〔日〕=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1周=7天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局部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整数局部按整数的读法〔几百几十几〕。小数局部每一位都要读,按读电话号码的方法读,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例如:127.005读作:一百二十七点零零五。

3、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互换。小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不同。

例如:0.5=5/10 0.50=50/100

4、运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的知识写小数;把7角、7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

5、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

6、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8 / 9 学习资料——可编辑

7、比拟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拟小数的整数局部,整数局部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局部相同就比拟小数的小数局部,小数局部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8、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9、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减。

10、小数加减法计算:。

〔尤其注意:12-3.9; 9+8.3 等题的计算。〕

11、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如:5.1 >5 ;1.3 > 1等〕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

简单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简单的组合:组合问题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来解决。

组合与排列的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9 / 9


更多推荐

面积,单位,小数,计算,方法,局部,时间,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