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发(作者:高一零基础数学试卷答案)

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填上合适的数。

( )秒3分

80毫米( )厘米

2000千克( )吨

2时( )分

2.小华每天放学的时间是4:50,在路上用了15分。他回到家的时间是( )。

3.一本书厚22毫米,9本书叠在一起,大约厚( )分米。(填整数)

4.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小明吃饭大约用了20______。

(2)脉搏跳10次大约用了8______。

(3)一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是35______,身高是130______。

(4)西流湾大桥全长1080______。

(5)一辆卡车的载重量为5______。

5.红红在计算126加一个数时,不小心把126抄成了216,得数是835,正确的结果是( )。

6.一部手机的价格是803元,一盏台灯的价格是118元,一部手机比一盏台灯大约贵( )元

7.209的3倍是( );比500少128的数是( )。

8.32是8的( )倍;150的4倍是( )。

二、选择题

9.同学们参加义务劳动,周六参加的有:小静、玲玲、丁丁、小红、阿军、大林。周日参加的有:玲玲、小云、豆豆、阿军、小雨。

(1)把名单写到相应的圈里。

(2)既参加周六劳动,又参加周日劳动的有( )人。

10.1千米和1吨相比,(

)。

A.1吨重一些

A.9时

B.1千米长一些

B.6时 C.12时

C.无法比较

D.3时

11.(

)时整,时针、分针、秒针重合在一处。

12.一张长方形纸对折1次,得到的图形大小是整张纸的( );如果连续对折4次,得到的图形大小是整张纸的( )。

13.一本故事书,小华每天看28页,看了6天,她第7天应从( )页看起。

A.169 B.168 C.34

614.一杯牛奶,喝了,还剩(

)。

71A.

76B.

7C.1杯

15.三(1)班52名学生都参加了这次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的期末考试,其中,语文获优秀的有31人,数学获优秀的有27人,两门学科都优秀的有(

)人。

A.6 B.4 C.25 D.31

16.下面的图形是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剪成的,周长最长的是(

)。

A. B. C.

17.直接写出得数。

55+28=

5990=

389+204≈

2066≈

4118



896=

3952≈

995518.列竖式计算,带有☆的需要验算。

(1)9×108=

(2)☆700-206=

(3)☆297+328=

19.脱式计算。

(79+68)×4

75÷5×8

560-3×108

20.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1.学校买来130盒粉笔,每星期用8盒,用了5个星期,还剩多少盒?

22.光明小学一年级有男生169人,女生98人,已经检查身体的有150人,没检查身体的有多少人?

23.小明步行上学,平均每分走75米。

小明家—超市

小明家—图书馆

图书馆—学校

195米

435米

151米

(1)估一估:3分后他大约走到什么位置?用▲在图中标出来。

(2)算一算,小明家到学校一共多少米?

(3)算式“435-195”是计算( )到( )的距离。

24.

(1)笔袋的价钱是直尺的几倍?

(2)彩色铅笔的价格是直尺的8倍,一盒彩色铅笔多少钱?

(3)钢笔的价钱是笔袋的一半,一支钢笔多少钱?

25.一条水渠长16千米,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一天修了多少千米?

26.张大爷有一块一边靠墙长方形菜地,长12米,宽7米,张大爷要在菜地的周围扎上篱笆。聪明的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篱笆总长是多少米?

27.三(1)班语文得优的有32人,数学得优的有27人,语文和数学都得优的有11人,没有人一科也没得优,三(1)班有多少人?

38【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180 8 2 120

【解析】

①高级单位分化低级单位秒,乘进率60。

②低级单位毫米化高级单位厘米,除以进率10。

③低级单位千克化高级单位吨,除以进率1000。

④高级单位时化低级单位分,乘进率60。

①180秒3分

②80毫米8厘米

③2000千克2吨

④2时120分

【点睛】

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2.5:05

【解析】

根据题意,用小华放学的时间加上路上需要的15分钟,即可推算出小华到家的时间。

4时50分+15分

=4时65分

=5时5分

所以,他回到家的时间是5:0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时、分、秒的推算,注意用放学的时间加上路上需要的时间即可解题。

3.2

【解析】

根据题意,用一本书的厚度乘9,求出9本书的总厚度,再进行单位换算即可解题。

22×9≈200(毫米)

200毫米=2分米

所以,大约厚2分米。

【点睛】

熟记: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1)分

(2)秒##s

(3)

千克##kg

厘米##cm

(4)米##m

(5)吨##t

【解析】

计量小明吃饭的时间,数据是20,单位是分;计量脉搏跳10次的用时,数据是8,单位是秒;计量三年级学生的体重,数据是35,单位是千克;计量学生的身高,数据是130,单位是厘米;计量西流湾大桥的长度,数据是1080,单位是米;计量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数据是5,单位是吨;据此即可解答。

(1)

小明吃饭大约用了20分;

(2)

脉搏跳10次大约用了8秒;

(3)

一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是35千克,身高是130厘米。

(4)

西流湾大桥全长1080米;

(5)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为5吨。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5.745

【解析】

用错误的结果减去抄写错的数字,求出其中的一个加数,再加上正确的另一个加数,就是正确的结果。

835-216+126

=619+126

=745

正确的结果是745。

【点睛】

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不变的加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680

【解析】

计算一部手机比一盏台灯大约贵的钱,用减法计算,计算时采用估算法计算。

将803元估成800元,将118元估成120元

800-120=680(元)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三位数减法的估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 627 372

【解析】

求209的3倍是多少,用209乘3即可;比500少128的数是多少,用500减去128即可。

209×3=627

500-128=37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倍数的知识及三位数减法计算。

8. 4 600

【解析】

要求32是8的几倍,用32除以8解答;要求150的4倍是多少,用150乘4解答。

32÷8=4,则32是8的4倍;

150×4=600,则150的4倍是600。

【点睛】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二、选择题

9.(1)图见详解过程

(2)2

【解析】

(1)只周六参加的写在左侧椭圆中,只周日参加的写在右侧的椭圆中,这两个椭圆重复的部分是既周六参加又周日参加的同学。

(2)根据(1)直接数出即可求解。

(1)如下图:

(2)既参加周六劳动,又参加周日劳动的有2人。

【点睛】

此题考查利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应用,借助图形(韦氏图)解决问题比较简便。

10.C

解析:C

【解析】

千米是长度单位,吨是质量单位,1千米和1吨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不能相互比较。

根据分析可知:1千米和1吨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不能比较。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了计量单位比较的应用,同一种计量单位可以比较大小,不同的计量单位,不能比较大小。

11.C

解析:C

【解析】

整时,分针一定指向12,要想时针、分针、秒针重合在一处,也就是时针、分针、秒针均指向12,此时是12时整。

由分析得:

12时整时,时针、分针、秒针重合在一处。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是考查钟表的认识。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12.

2

【解析】

一张长方形纸对折1次,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得到的图形大小是整张纸的2;

要求把一张长方形的纸连续对折4次,得到的图形大小是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要先求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因为每对折一次份数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对折4次,份数变为2×2×2×2;据此解答。

一张长方形纸对折1次,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得到的图形大小是整张纸的2;

当把一张长方形的纸连续对折4次时,总份数是:2×2×2×2=16(份),得到的图形大小是整张纸的【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解答的关键是先求出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1次、把一张长方形的纸连续对折4次的总份数。

1。

161111

1613.A

解析:A

【解析】

每天看28页,已经看了6天,6天看了6个28页,即28×6=168(页),第7天应从168+1=169(页)开始看起。

28×6=168(页)

168+1=169(页)

她第7天应从169页看起。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关键是求出她前6天看的页数,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14.A

解析:A

【解析】

可将这杯牛奶看作单位“1”,因此用1减去喝去的部分即可,依此计算并选择。

611=

77故答案为:A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的简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A

解析:A

【解析】

根据题意,用语文获得优秀的人数加上数学获得优秀的人数,再减去三(1)班的人数,即可求出两门学科都优秀的的人数。

31+27-52

=58-52

=6(人)

所以,两门学科都优秀的有6人。

故答案为:A

【点睛】

解答本题的依据为容斥原理之一: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属于A类元素个数+属于B类元素个数-A类B类元素个数总和。

16.C

解析:C

【解析】

因选项中的3个图形是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剪成的,而图形的周长是围成这个图形一周线段的长度,据此分析每个图形的周长同原长方形周长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原来纸片的形状:

A.观察图形发现:图形的周长同原来剪成这个图形的长方形周长是相等的;

B.观察图形发现:图形的周长同原来剪成这个图形的长方形周长是相等的;

C.观察图发现:图形的周长比原来剪成这个图形的长方形的周长多了缺口处竖着的两条线段的长;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周长的意义来解答问题的能力,重点是把图形的周长同原长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

17.83;0;600;1200

3;1;66;800

5【解析】

18.(1)972;(2)494;(3)625

【解析】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

三位数减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减法的验算方法是:被减数=差+减数;

三位数加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加法的验算方法是: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依此计算即可。

(1)9×108=972

(2)☆700-206=494

9972(3)☆297+328=625

700108

206

验算:206

297328

验算:328

62529719.588;120;236

【解析】

(79+68)×4,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75÷5×8,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560-3×108,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79+68)×4

=147×4

=588

75÷5×8

=15×8

=120

560-3×108

=560-324

=236

20.见详解

【解析】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如下:

(画法不唯一)

21.90盒

【解析】

先用每星期用的盒数乘5计算出用的盒数,然后用学校买来粉笔的盒数减去5个星期用掉的盒数即可,依此计算。

8×5=40(盒)

130-40=90(盒)

答:还剩90盒。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整百整十数与整十数的减法计算,先计算出5个星期用掉的盒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117人

【解析】

先根据光明小学一年级有男生169人,女生98人,求出男生、女生的人数和是多少;然后再减去已经检查身体的人数,求出没检查身体的有多少人即可。

169+98-150

=267-150

=117(人)

答:没检查身体的有117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先求出一年级一共有的人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1)图见详解过程

(2)586米

(3)超市;图书馆

【解析】

(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估算出3分钟后,小明大约走的路程,用▲在图中标出来;

(2)用小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加上图书馆到学校的距离

解析:(1)图见详解过程

(2)586米

(3)超市;图书馆

【解析】

(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估算出3分钟后,小明大约走的路程,用▲在图中标出来;

(2)用小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加上图书馆到学校的距离,即可计算出小明家到学校一共多少米;

(3)435米表示小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195米表示小明家到超市的距离,所以算式“435-195”是求超市到图书馆的距离。

(1)75×3≈80×3=240(米)

240米>195米,大约走到距离超市40米的位置。如图所示:

(2)435+151=586(米)

答:小明家到学校一共586米。

(3)算式“435-195”是计算超市到图书馆的距离。

【点睛】

本题考查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解题关键是掌握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利用路程=速度×时间,列式计算;还要结合图表的数据计算出任意两地之间的路程。

24.(1)6倍;

(2)24元;

(3)9元

【解析】

(1)用笔袋的价格除以直尺的价格即可解答;

(2)用直尺的价格乘8即可解答;

(3)用笔袋的价格除以2即可求得钢笔的价格。

(1)18÷3=6

解析:(1)6倍;

(2)24元;

(3)9元

【解析】

(1)用笔袋的价格除以直尺的价格即可解答;

(2)用直尺的价格乘8即可解答;

(3)用笔袋的价格除以2即可求得钢笔的价格。

(1)18÷3=6

答:笔袋的价钱是直尺的6倍。

(2)3×8=24(元)

答:一盒彩色铅笔24元。

(3)18÷2=9(元)

答:一支钢笔9元。

【点睛】

本题考查了乘法和除法的运用,关键是看清文具的价格以及求谁是谁的几倍。

25.6千米

【解析】

把这一条水渠的长度看作1,第一天修了全长的,求修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把16平均分成8份,求其中的3份是多少。

16÷8×3

=2×3

=6(千米)

答:第一天修了6千米。

【点睛】

解析:6千米

【解析】

把这一条水渠的长度看作1,第一天修了全长的,求修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把16平均分成8份,求其中的3份是多少。

16÷8×3

=2×3

=6(千米)

答:第一天修了6千米。

【点睛】

此题属于分数的简单应用,把分数转化为份数,根据“等分”除法的意义,用除法求出一份38

是多少,进而求出其中的几份是多少。

26.26米或31米

【解析】

根据题意:若长边靠墙,则篱笆长等于长+宽×2,若宽边靠墙,则篱笆长等于长×2+宽,据此计算即可解答问题。

长边靠墙:

12+7×2

=12+14

=26(米)

宽边靠墙:

解析:26米或31米

【解析】

根据题意:若长边靠墙,则篱笆长等于长+宽×2,若宽边靠墙,则篱笆长等于长×2+宽,据此计算即可解答问题。

长边靠墙:

12+7×2

=12+14

=26(米)

宽边靠墙:

12×2+7

=24+7

=31(米)

答:篱笆总长26米或31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实际应用,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

27.48人

【解析】

用三(1)班语文得优的人数+数学得优的人数-语文和数学都得优的人数=三(1)班的总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

32+27-11

=59-11

=48(人)

答:三(1)班有48人。

解析:48人

【解析】

用三(1)班语文得优的人数+数学得优的人数-语文和数学都得优的人数=三(1)班的

总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

32+27-11

=59-11

=48(人)

答:三(1)班有48人。

【点睛】

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更多推荐

单位,计算,图形,解答,周长,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