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2016年常州数学试卷)
数学就在我身边(通用3篇)
数学就在我身边 篇1
体现新课标的思想: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以及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单元教学要点: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了解学生数与计算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在活动中使学生对1—20各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行为习惯。
通过“看一看”引导学生观察课间活动,了解学生关于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及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分类观察等行为习惯,体会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位置
1、今天我们是一名小学生了,上课坐姿及回答问题要求,师生互相介绍。
2、认识位置(前后左右)
二、观察图,说一说(学会数数,渗透有序观察的学习习惯。)
在我们的学校里就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我们来找一找
1、观察校门口,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他们的数量
2、请你自己观察学校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数一数
你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怎么观察的?学生说一说
3、你还想观察什么地方,请你自己观察,说一说
学生观察说一说,数一数
4、请你观察图,你还发现了什么?
校园一共有19名同学,2位老师,三棵苹果树,苹果树上一共挂了14个苹果……
三、课间休息(手指游戏)
我们的教室里也藏着数学问题,谁能找到?(你真会观察)
四、观察图(认识图片)观察教室内的图形和立体实物比看书本上的图要直观实用的多。
1、透过窗户小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图形?
2、观察我们的教室,教室的墙上有什么?
(1) 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的摄影作品吧!我们看的作品在墙上,现在我们把它移过来看一看小朋友们找了些什么图片。
(2) 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设计的拼图,你认识这些图形吗?看看这些小朋友都用这些图形都设计了什么?你能设计一个图形吗?学生用七巧板试着拼一拼(小房子是由三角形和正方形拼成的)
(3)学生自己练习拼摆图形
(4)你还观察到教室里其他地方有什么?说一说,认一认
五、课外延伸
数一数你家的物品
六、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表扬
板书: 数与 图形
1、2、3、4、5……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认识
……
课后小结:学生对于数数与计算知识掌握较多,本节课观察方法渗透没有上下,只有分类了。图形认识较少,平面与立体不分。通过教室内的图形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再与学具袋里的立体图形比较对图形有了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比较同类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及计量单位。
2、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知道“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多与少”、“大与小”等都是数学要研究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教学重点:了解比较同类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及计量单位。
教学难点:知道“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多与少”、“大与小”等都是数学要研究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观察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到体育课上看看同学们都在干什么
1、赛跑(认识时间单位秒)
教师说出每个人的时间(14秒、15秒、16秒),让学生说说谁跑得快?
感受跑得快,用的时间相对比较短。
2、跳远(1米多)
学生跳远,使学生了解跳远的落点有远有近,要知道准确地长度
必须要测量。
3、爬杆比赛
学生爬竿,使学生明白谁爬得高,谁就得第一。
三、课外活动
1、了解“高与低”及其相对性。
了解观察航模小组的活动,了解高与低,了解对应关系
2、观察植树的活动
学生观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了解轻与重、大与小
在都盛满水的情况下,大桶重,小桶轻
3、观察气象小组的活动:气温摄氏度
气象组的同学测得夏天的气温30度,冬天气温1度。那个温度高,那个温度低,该穿什么衣服?
2、 观察饲养小组的活动(千克)
小朋友们都喜欢喂养这些兔子,他们喂小兔子吃什么?使学生知道萝卜与小兔子的对应关系
过了一段时间,小兔子就会长大,你发现这些兔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了解兔子的质量有轻有重
四、课堂练习
1、说说两个人怎样比高矮,和你的同学比一比?
2、判断:站在地上,老师比全班每个人都高,认为对的举右手。开动脑筋,现在怎样使你比老师高。(我站在高处比老师高)
3、比一比你身边的事物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凭借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学生对“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多与少”、“大与小”等能够了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情境的设置能使学生更感兴趣,理解更好。要注意课堂纪律5分钟一
组织,10分钟一休息,发言必举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等知识综合运用的情况。
2、了解对“计算问题”、“人民币的认识”以及“位置与顺序”等知识掌握的情况。
3、激发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了解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到商店去购物,好不好?(学生很高兴)
二、观察:
1、观察饮料区
看看饮料区分3层 ,从下面数1-3层,你喜欢喝的饮料在第几层第几个?需要多少钱?老师给你钱就可以买到。(学生很兴奋得找自己喜欢的饮料)
2、谁来买饮料,如:杜方正说,他喜欢喝第一层第三瓶猕猴桃果汁,4元钱。老师伸出4个手指头,说:“给你4元,喝了猕猴桃果汁,里面含锌,会让你越来越聪明。”(学生在购物过程中学会观察,知道位置、价钱。是简单统计表的渗透。学生兴趣很高,找果汁的位置很准。)
请你观察图上的饮料,哪种价钱最贵,哪种价钱最便宜?
3、拿出你的水壶,喝一口,感觉到喝的就是你刚才买到的水果了吗?(学生感受着自己的成功。)
4、观察水果区
水果区有哪几类水果?(苹果、菠萝、葡萄这三类水果)
和老师一起观察水果价格表,了解每千克的价钱。
你想买什么?应该给售货员多少钱?(学生兴奋的买水果并付
钱。)
5、 方案一:观察(改为课件中的图片购物)
你想从那上到下,还是从左到右?
使学生了解人民币,位置与顺序以及计算问题
货架上有哪些类物品,你知道他们的价钱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说每种东西的位置,了解学生对于位置与顺序的了解?(有序观察)
了解层次,篮球在第一层左边第一个,你喜欢的物品或者你需要的用具在哪?说说前后位置
方案二:观察书上的文具区(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具,说对在哪行,第几个,多少钱,你就可以把它带回家。谁坐得好,谁就先选择的权力,别人拿走了,你就选择别的。学生争着坐好。等老师叫,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
说一说在购物时应该注意什么?(给售货员钱,要记着拿找回的钱。)
4、我们选购了这么多物品,我们该去付款了,我们付款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今天大家的收获很多,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书上的超市做购物游戏。
板书: 课件
教学反思:教一年级的学生最大的感触就是抓住学生喜欢的事物作为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下参与教学过程,今天老师带大家进超市购物,果汁是大家喜欢喝的,选择完了,知道位置价钱,购买之后,可以喝点“果汁”,把选择的物品带回家,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到成功的乐趣。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学生能够认真、有顺序地观察,但在表达过程中,比较随意,有的同学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数学就在我身边 篇2
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
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数学就在我身边》,希望大家喜欢!
《数学就在我身边》说课稿
教学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铁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对南京地铁作调查,收集有关信息。
2、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坐过地铁,乘坐地铁你有什么感受?
生:舒适、快捷。
生:爽!
生:坐得时间短,还不过瘾。
师:课前同学们都分小组收集了南京地铁的有关信息,请每一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收集的信息。
各小组代表汇报,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图片中附相关的文字数据)
配音: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2019年9月1日正式开通,地 铁全线是从迈皋桥站到奥体中心站,全长21.72千米,南北向穿越南京主城区。从迈皋桥站到奥体中心站,一共有16站, 15个区间。地铁票价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定价:1—7个区间内票价2元;8—11个区间票价3元;12—15个区间票价4元。
师:通过介绍,你又知道了哪些有关地铁的数学信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并交流。
出示下表
共设:16站台(有15个区间)
票价:1—7个区间内票价2元;
8—11个区间票价3元;
12—15个区间票价4元。
师: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数学问题,南京地铁中就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地铁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南京地铁1号线线路图)
师:围绕乘坐地铁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成员商量一下。
生:从小行站上车到奥体中心站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生:用5元钱从小行站到红山动物园站,一个来回够不够?
生:地铁从迈皋桥站行驶到奥体中心站,全程要多少分钟?
生:地铁一天运营多少趟?总共能载客大约多少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把问题分类。
师:我们一道来研究其中几个数学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购票问题,好吗?
[评析] 在数学学习中,提出数学问题有时比解决数学问题还重要。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提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意识,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二、解决实际问题
1、购票问题。
师:如果我们乘地铁从小行站出发,到新街口站需要买几元的票?到红山动物园呢?(2元,3元)
师:除了用现金购票,我们还可以刷卡,这样可以更便宜一些,这节课我们只研究用现金购票的问题。
师:给你2元钱,乘地铁从小行站出发,你可以坐到哪些站台下车出站?
(同桌先互相说说再汇报)
师:同样给你2元钱,乘地铁从小行站出发,最远能到哪一站下
车出站?你是怎样想的?
生:往西走最远可以到奥体中心站,往北走最远可以到鼓楼站。
(课件演示地铁从小行站分别到奥体中心站和鼓楼站走过的路程)
师:从小行站出发一共可以到达多少个不同的站台下车出站?
师:如果给你2元钱,你能从哪一站坐到哪一站下车出站?
学生在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乘车时间问题。
(课件模拟演示地铁运行情况)
配音:每天早晨6:30分,分别从迈皋桥和奥体中心两个底站同时相对发出第一班列车,以后每隔7分钟再发一趟列车。地铁对于时间的把握惊人的准确,每一站之间行驶2分30秒,每一站停靠30秒,迈皋桥站、南京站、鼓楼站、新街口站四个大站停靠45秒。晚上9:40分同时从两个底站相对开出最后一班列车。每列车有6节车厢,平均每节车厢载客约200人。
整理成表
运营时间:早晨6:30分发出第一列车,晚上9:40分发出最后一列车。
发车间隔:每7分钟发出一列车。
每个区间行驶时间:约是2分30秒。
每个站台停靠时间:每站停30秒。(迈皋桥、南京站,鼓楼,新街口等四个大站停45秒)
每列车: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一趟平均载客200人。
师:如果这个周末爸爸妈妈有空,你最想让爸爸妈妈带你乘地铁去哪儿?乘车途中需要多长时间?
解决短距离和长距离各1个时间问题,让学生拿出计算器来算列车行使时间。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演)
从小行站出发 奥体中心站下车 从小行站出发 红山动物园站下车
算式:1503 +302 15011+3010+153
=450+60 =1650+300+45
=510(秒) =1995(秒)
510秒=8分30秒 1995秒=33分15秒
33=9(分)
9分-30秒=8分30秒
师:如果这位同学乘坐的是早晨8点从小行站出发的地铁列车,大约什么时刻能到达红山动物园站?(8点33分15秒)
3、客流量问题。
师:小组内商量并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1)从早晨6:30分发出第一列车到晚上9:40分发出最后一列车,地铁公司一共发了多少列次车?(262列次)
(2)地铁列车一天能载客多少人次?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小组代表板演。
生1: 晚上9:40分是21:40分
21时40分-6时30分=15时10分
15时10分=910分
910÷7=130(列次)
1302+2=262(列次)
答:一共发了262列次车。
生2: 2006262=314400(人次)
答:地铁列车一天能载客314400人次。
[评析]让学生经过讨论与交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评价
师:正因为地铁运行的快捷、方便、载客量大,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我们南京已经开工建设了地铁2号线. ,将来还要建地铁3号线、4号线……(课件出示2号线、3号线……规划蓝图)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收集来的一些南京地铁的数学信息研究了有关购票、时间和客流量等方面的问题,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去研
究自己感兴趣的其它数学问题。
数学就在我身边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观察,地铁,问题,了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