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发(作者:部队考学数学试卷升本)

能力点5:技术支持的教学组织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学科: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第1课时第90-91页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钟面和整时,这是学生第二次在数学课堂中再次接触时间这个概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能正确认识整时,会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学生在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不少时间的知识和经验,有按时起床、阅读、睡觉等良好的规律的作息时间的生活体验。但本节课要学习的时间知识是认识几时几分,掌握1小时=60分等,这些时间概念比较抽象,难理解,特别是时针和分针是联动的变化关系,更难理解。在加上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相同,接受认知时间的程度肯定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尽量积极调取学生已有的时间经验进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体验,多进行直观性教学,会利于学生掌握时间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时,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与几时半的方法。这些时间知识的学习也是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以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主要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注重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使学生学得主动。注重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知1分和1时,使学生建立真实的时间长短的概念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知道1时=60分。

过程与方法 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会读、写几时几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能准确地认、读、写几时几分。

难点:正确认识“几时几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五、教学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钟面

六、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激发经验

【教学活动】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个宝宝巴士时钟游戏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边看边想:我们是怎么认整时的?

(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说说我们认整时的方法。

【信息技术应用】

剪辑视频,插入课件。

【设计意图】视频引入课堂上,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音乐中开启学习之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在视频中复习了旧知,认识整时的方法,为新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观察体验,活动探究

【教学活动】

1.认识钟面。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钟面,你看看钟面上还缺了什么?

(2)学生拿出钟面作业纸,自己补充钟面。

(3)上传学生作业,集体交流。

(3)播放小视频,小结钟面上有什么?

2.认识几分。

(1)出示问题:时针用来记时,分针用来记分,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

(2)利用放大镜学科工具辅助学生学习: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为什么?

(3)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一个数字各是几分?

3.认识1时=60分。

(1)播放加速旋转的钟面让学生观察汇报:分针和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2)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并说一说,1分钟能做什么?

4.认读时间。

(1)读写时刻。

课件展示例2,说说你是怎样认时间的。

(2)课件出示图片,我们班熊浩铭同学的作息时间,先出示生活场景图片,让学生猜大概是什么时候做的事情,再出示钟面,让学生认读时间几时几分。

(3)利用学科工具里的在线画板钟面,随机调取钟面上的时刻让学生认读,并想一想:这个时刻,你会在做什么呢?

【学生活动】

1.观察交流,然后独立完成钟面作业纸,拍照作品集体交流结果,同桌组间互评,并互相补充。

2.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3.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汇报:分针的一大格是5分。因为一大格是5小格。

5.学生小组互学,将教材第90页的空白填写完整,点名汇报、展示,全班讲解、纠正。

3.(1)学生观察汇报,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汇报:

①分针走一圈是60小格,刚好60分;

②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③1时=60分。

4.(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方法,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2)小组观察、交流、讨论、汇报:

生1:4时5分记作: 4:05;

生2: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

生3:4:30分可以读作4时30分或4时半。

【信息技术应用】

1.手机拍照上传学生画的钟面的作品,集体交流。

2.课件中插入小视频,小结钟面上有什么?

3.利用希沃白板里自带的学科工具放大镜帮助学生数一数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

4.利用希沃白板里的随机问答模式,随机抽取学生汇报。

5.课件中插入学科工具几何画板钟面。

【设计意图】

利用画钟面的活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分针所表示的意义,区别时针和分针的不同。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准确理解“1时=60分”做好铺垫,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体会和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认读时间的方法。

在认读时间的设计上,老师特意课前进行了素材收集,挖掘了班上学生的实际生活照和拍照家里的钟面,用这些作为学生上课认读时间的素材,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也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使用学科工具认读时间的环节里,让学生认读后再想想这个时间自己会在做什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生活中的4:50,有可能是下午4点50分,也有可能是晚上4点50分,为后续学习24时计时法埋下了伏笔。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教学活动】

1.完成课堂活动(一):选数填空。

2.完成课堂活动(二)谁是正确的?

3.教材第93页第1题。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点名汇报,全班讲解纠正。

2.两名学生上台PK完成,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希沃里的课堂活动,设计了选数填空、判断对错的环节。

【设计意图】

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巩固练习新知,学得轻松,玩得愉快。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教学活动】

1.先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再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小结

2.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信息技术应用】

用思维导图形式对新知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

学生自己先对本课时间进行归纳、总结,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新知进行梳理,便于学生一目了然的理清知识之间的关联。

(五)教学板书

认识时间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1小时=60分

七、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课堂上是初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对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但是这些都是零散的生活经验,对时间也有一知半解的,还有对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变化关系更是不清楚的,不能才整体上认识两者之间的关联。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节课中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进行的设计、实施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呈现的精彩、亮点以及期待改进的地方。

亮点一:游戏视频引入课堂,生动有趣、巧妙激活旧知。

从生动有趣的时钟游戏视频活动导入课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巧妙了调取了学生现有的时间方面的原有认知,认识整时的方法。再到让学生动手补充残缺的钟面,让学生在操作动手中、观察对钟面的认识更加深刻,具体。

亮点二:学科工具助力课堂,聚焦重点、轻松突破难点。

教材上用来认读整时的钟面一般都是静止的,而真实的表针是不停地运动的。同时,表针的运动是具有方向和运动速度的,而对表针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的感知对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在课堂中我摈弃了静止的钟面整时辨认,插入学科工具中几何画板钟面,加速旋转的钟面,让学生在时间的运动中整体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动变化规律,同时辨认时间后想一想这个时间你会在做什么?这些都为后续的24时计时法学习埋下了良好的伏笔。同时为突破分针走一大格是多少分,利用了学科工具放大境功能,开启关灯模式,整个屏幕只聚焦这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让多名学生上台带全班同学一起数数12到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1到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利于学生理解“1时=60分”这个抽象的时间的进率,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学习体验非常深刻。

亮点三:同屛技术关注学生、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及时。

从学生补充钟面的作业开始,我一直关注学生,用手机拍照功能及时捕捉课堂中学生典型代表的作品,再到认读时间环节,我选取到了班级一学生的生活照和家里钟面作为课堂教学素材,想想自己在这个时刻该干什么了?我的同学又在干什么?这样无形中渗透了学生应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课堂结尾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全课知识进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亮点四:课堂活动巩固新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主动学习意识强。

课堂练习部分,我设计了两个课堂教学活动,一个是选数填空,请学生上台完成,其他同学一起帮助念题,可以帮助台上的同学进行调整答案,最后再点击“检查答案”按钮,出现全部正确的字样,全班同学特别的兴奋,学习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第二个课堂活动是判断对错,分别请两名学生上台PK完成,同时把全班同学分成了这两个同学的后援队伍,可以分别为队友加油,可以提示等,这个课堂活动提升了所有同学的课堂注意力,也加强了团队意识的建设,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最重要的是激发了每一位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中的亮点也让人更加感受课堂能带给我们惊喜,信息技术能带给我们和孩子不一样的课堂体验,让我们对学习更加充满期待,接下来我来谈谈更多期待改进的地方。要舍得花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谈论、辨析。如认识7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45分、5时55分。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应该让学生展开

充分讨论,通过讨论或者自用小闹钟动手拨拨,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思辨中明晰认读方法,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多推荐

学生,时间,课堂,学习,钟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