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镇平县三模卷子数学试卷)
认识数字123的教案
【篇一:中班数学:认识数字1、2、3】
中班数学:认识数字1、2、3
中班数学:认识数字1、2、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2、3,理解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根据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3.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和整理材料
活动准备:
2.幼儿用书第1页1~3的数卡,小玩具(2组),幼儿用书第20页《认识数字1、2、3》以及第5页《数物拼版》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3以内的数量并按相应树立排列卡片。
1.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卡片上有什么?每种动物有几只?
2.引导幼儿按序排卡片。
教师:请小朋友按动物数量的多少给它们排队,最少的排在最前,最多的排最后。
3.师幼集体验证是否按数序排列卡片,并引导幼儿说一说卡片是怎样排列的(1只猫,2只兔,3只鸡)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对3以内数量感知的不错,卡片上的不同数量的小动物一眼就能看出其数量,也能按着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认识数字1、2、3。
1.教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只猫呢?(在1、2、3、4几个数字中让幼儿找出数字1)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整理儿歌(1像什么,2像什么。。。)
2.教师逐一引导幼儿为2只兔、3只及匹配数字,并引导幼儿观察数字2、3的字形。(方法同上)
(评析:现在孩子家教也比较早,很多孩子在家里已经认识过1、2、3的数字,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能将数量和数字进行很好的匹配,也能正确认出1、2、3三个数字,还能正确的说出数字1、2、3像什么,并能正确匹配。在个别交流中,我特意请了对数字不是太
敏感的孩子来回答,是出现了两三个宝宝不能正确辨认出数字,其他孩子还是不错的。)
(三)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教师:数字1除了可以表示1只猫,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2除了可以表示2只兔,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3呢?
(评析:在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刚开始对这个问题不理解,可能是第一次接触的缘故吧?不过当几个孩子回答后,再加上我的引导和鼓励,孩子们慢慢的明白其中的意义了,就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举起了手,对此,我给予他们回答的机会,让每个举手的孩子都来说一说,充分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孩子学习的主体性。)
(四)幼儿分组操作。
1.第一、二组,给数卡排队,匹配实物。
教师:请小朋友把数卡按顺序插在分类盒上,再给数卡送小玩具,数字是几就送几个小玩具。
2.第三组,看数字摆积木。
教师:数字是几,就在下面的空格里摆上几个积木。
(原教案是让孩子们看数字画点子,在这我改了看数字摆积木,一是孩子们刚升入中班,从没画过点子,于是就想用积木代替点子,让他们由积木慢慢的过渡到有自己来画点子,于是就改了摆积木。)
3.第四组,看数圈画
教师:数字是几,就圈上几个实物。
(这一操作材料,我把它放到了延伸部分,由于这是第一教时,以前也没接触过这样的练习,于是就放了和第三组一样的材料,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再完成这一操作,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4.第五、六组,数物拼板。
教师:请小朋友为每个数字找到实物卡并把它们拼在一起,拼对了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拼好后再说一说“几个XX用数字X表示”。(活动结束后将数物卡片整理好)
(五)交流与评价
展示第三、四组幼儿的操作单,引导幼儿进行集体验证并说说操作理由(数字是几,所以就画上几个点子等),并关注其作业整洁度。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随时渗透数量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巩固对数的认识。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很早就在生活中接触到数字,所以看到数字1、2、3都能很容易认出来,读出来,可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要对数字1、2、3真正有所了解,特别是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活动联系起来,涉及到理解这一层面,有的宝宝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了。
在本次活动中,数物匹配是重点,理解数字1、2、3的实际意义是难点。在小班时,孩子们已经接受过数物匹配,所以这一重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攻克。于是我们就把认识数字1、2、3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在观察数字时,我们问了一个问题“1像什么?”,本来以为孩子们会回答1像铅笔,像小棒等,没想到有一位孩子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1像铅笔会写字。”这让我灵机一动,要求孩子也说这种完整话,这个环节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自由地说出了“2像鸭子嘎嘎叫,2像天鹅升脖子,3像耳朵听一听”等话,为孩子们学习认识这些数字有了一个形象的认识,学习起来很感兴趣。如果能够及时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更形象地理解,学习效果肯定会更好。
在操作活动时,因为这是小班升入中班后的第一次数学操作活动,对于操作的要求,及材料的整理,我讲得很详细,而且加以示范,孩子们完成的效果很好,但也有个别孩子表现出一窍不通的样子,连操作的习惯也相当差,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二:认识数字4 教学设计】
《认识4》教学设计
一、 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内容选自卢湾辅读《实用数学》第二册中的内容:认数4。本课时为第1课时,类型为新授课,本课时通过情境导入、认一认、读一读、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4,能够数出数量是4的物体,并回答出总数。
2、 学生分析
一年级(2)班共有6名学生,3名自闭症,2名重度智力障碍和1名轻度脑瘫。根据学生现有能力,将其分为a/b/c三层。
a层学生有2名,分别是卢安鹏和孙美苓,障碍类型分别为自闭症和重度智力障碍。该层次学生对数学学习表现出一定的兴趣,认知
能力和理解能力均较好。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能够认识数字123,能够独立地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能够书写数字123。
b层学生有3名,分别是卢昕睿、皮尔安和陈凯衍,障碍类型分别为重度智力障碍和自闭症。该层次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均一般,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前面的学习中,卢昕睿能够认识数字123,并能够找出数量为123的物体,在辅助下能够手口一致的点数;皮尔安能够认识数字123,但不能够做到手口一致的点数;陈凯衍对数数表现出一定的兴趣,能够认识数字123。
c层学生有1名,是陈志豪,障碍类型为轻度脑瘫。陈志豪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均较差,课堂自制力也较差,注意力易分散。在前面的学习中,能够认读数字123,不能手口一致的点数,需要在提醒和辅助下才可参与课堂活动。
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4,能够认读并手口一致的数出数量为4的物品,并回答出总数。 2. 通过情境导入、图片提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参与课堂活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分层目标:
a层:1、能够独立认读数字4。
2、能独立地手口一致的数出数量为4 的物体,并回答出总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b组:1、能够独立认读数字4。
2、能在老师辅助下数出数量为4的物体,并回答出总数。 c组:1、能在老师提示下正确认读数字4。
2、在老师辅助下能数出数量为4的物品,并回答出总数。
三、教学重点
手口一致的点数,认识数字4。
四、教学难点
手口一致的点数, 并回答出总数。 五、教学过程
【篇三:第 学前班 上册 数学 教案123】
第 学前班 上册 数学 教案
第 上册 教案
第 学前班 上册 数学 教案
更多推荐
数字,孩子,认识,能够,幼儿,活动,数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