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发(作者:泗洲路小学数学试卷)
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几点思考
初三数学总复习中-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通过一个阶段的复习,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整 个初中阶段数学的知识体系,准确掌握并灵活运用各个知识点,形成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这就要我们解决好复习中的问题;提优与大面积;时间与效率;知识梳理与创新能 力;复习与教研等。处理和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 下面就这 些问题谈谈我们的几点思考和做法。
一、 明确指导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
性,使数学教有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 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 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E能多的学生形成良 好的思维品德、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基本原则
1、 坚持面向全体性。复习阶段时间短、任务重。在此阶段要处理好全
体与部分的关系,既要推动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又要照顾到部分学生,使他们更加出类 拔萃。坚持面向全体,就是体现我校的办学理念,就是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2、 强调复习的全面性。初中阶段时间跨度长,内容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数学复习好, 突出的一点就是注意夏习要全面。认真梳理知识体系,分清重点,合理分配时间:注意知识间 的渗透,以点牵线,以线成面,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 注重计划性。制订详细的计划,在复习阶段处理好三个阶段(章节、专题、综合)、 几何与代数、课堂与练习、基础与能力、基础与创新等方面的关系,按班就步、循环渐进。
4、 强调能力性。在系统复习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能
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5、 注意学科间的渗透,体现应用性和时代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学用 结合。选题要精练,要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选题尽量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时代性, 避免题海战。
三、 方法和措施
1、 认真学习大纲和考纲,统一认识。
认真学习大纲和考纲,特别是市有关中考的精神和中考说明,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应会。
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哪些方面有待整合提高,教师对要复习的内 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2、 循序渐进,系统复习
初三数学夏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发习初中三年所学的 数学知识,形成基木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我们的想法是:将整个夏习 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系统复习。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70%以上)的试题来考杏〃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
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木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 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 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bl
的。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具体做法是:①结合县教研室编写的复习提纲,对各 章节进行系统发习;(本阶段从3月1 l_T4月20廿,约50天左右);②结合市《中考说明》 进行单元整合训练,按《数与式》、《方程和不等式(组)》、《函数及统计初步》、《几何 基本概念和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这几个单元进 行系统复习。此单元复习主要是针对前一阶段复习时的不足,进行杏漏补缺,不留任何盲点, 强化巩固重要的、易错的知识点,努力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木阶段从4月20日、5
月15
□,约25天左右)o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 中考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①应用型问题:2004年应用类的试题仍将是热点, 且题型背景将更加丰富多彩。市场经济、人文社会、环境保护、学科交融、方案设计、操作决 策;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 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杏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猗想、 操作探究性试题等十个专题进行专项训练;(本阶段从5月16廿〜26 LI,约10天左右)
第三阶段:综企训练(模拟练习)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 应试能力。做法是:从市调研试卷、县综合练习、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进行训练,每份的 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本阶段从5月27日的月10 LI,约15
天左右)
第四阶段:I可味练习
在中考的前一周,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分八块编成I口I味练习,扫清盲点。
3、 加强教学研究,发挥群体优势
(1)
坚持三轮备课
%1 集体备课中尤其对各单元重点部分进行重点备课,相互切磋,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1 由一人执笔,制作课件;
%1 集体研讨、修改、定稿。
(2)
坚持正常听课、评课活动,努力寻求高质量的度习方法,提高夏习效率。
(3)
集中集体智慧,精心自编模拟试题,强化复习的内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研讨复习模式,认真上课
复习模式:
%1 构造知识网络:把本节课所要复习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知识的整体结构,然后把这些
知识纳入基础训练中,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并进行点评。
%1 例题分析:根据本课的内容,精心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题,经过教师的启发、点拨、
解题规律、解题的技巧,努力采用题组的方式,对课本例题进行整合、拓展和提高,力求一题 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 课内练习:把所讲例题进行变式、拓宽,以〃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原则,疑难问题中
的关键,由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切不可以讲而取而代之。并重视运算的正确性和解题的规范
性。
%1 布置作业;设置时要有针对性,有较明显的梯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分
必做题和拓展提高题);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老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评讲, 不留隐患。
对发习课的模式进行充实提高,加强研讨,并总结写成经验文章。
4、 在复习阶段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1)课内与课外,讲与练的关系。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面向全体学
生,注意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切忌以讲代学, 以 练代学,顾高不顾低。课外练习要精心设计、精心造题,以有理于消化所学的知识、方法, 要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练习中提高对知识和万法的领会和掌握。练习量要兼顾减轻学生的 负担,量要适中。
(2)阶段复习与总体提高的关系。复习分三阶段完成,但每一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总 体的一个环节。在第一阶段复习中,对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与练习中要尽量体现知识间 的联系,学科间的渗透、知识的应用性和时代性,减轻对第二阶段以及后面发习的氏力,也有 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过程中量的积累达到质的转变的突破,以提
更多推荐
学生,复习,知识,进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