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数学试卷双十二)
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教科书第40~47页。
【教材简析】
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遇到更大数的四则计算,提倡使用计算器。教材在整数四则运算(口算、笔算、估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结束后,适时安排使用计算器的教学,组织学生先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然后借助计算器探索一些计算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在单元结束时,有一次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认识计算器。
2.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探索并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3.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4.重视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3.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感受计算器的学习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含有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中的简单规律。
【课时安排】 共6课时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1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课时
练习七 1课时
一亿有多大 1课时
单元检测 2课时
4-1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总第23课时 执教时间: 3 月 24 日 备课活动: 3 月 14 日
【教学内容】:
教材教材P40计算器的认识和例1和P42的例2以及“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
出示第一题: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
出示第二题: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
出示第三题: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2.谈话: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器操作使用方法交流
1.认识计算器
谈话: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
A.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B.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C.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
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学生边介绍边进行示范操作,了解这些功能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键,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找一找: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上面学习的这些键。
教师补充书本41页的“你知道吗?”
2.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用计算器计算38+27、30×18。
学生尝试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汇报交流。
①计算38+27。
操作过程:
输入:
3
8
+
2
7
=
,可以按照算式的先后顺序,先输入“38”,然后输入“+”再输入“27”,最后输入“=”,这时屏幕上呈现“65”,就是计算结果。
②计算30×18。
输入:
3
0
×
1
8
=
,可以按照算式的先后顺序,先输入“30”,然后输入“×”再输入“18”,最后输入“=”,这时屏幕上呈现“540”,就是计算结果。
学生笔算或口算进行检验,并与计算器计算进行比较。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用计算器计算40000-165×182。
思考:算式里有两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后明确: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材上,汇报交流。(如果有孩子计算器上有00键,告诉他们输入40000时可以按 的顺序进行输入。)
(3)回顾交流: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师归纳: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有:计算速度快、计算正确率高……
三.分层练习
★(必做)
1.练一练第1题
组织学生先用计算器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教材上,再汇报交流,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按键的步骤。
2.练一练第2题
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按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错键;二是混合运算的练习要注意运算顺序。
(注意普通计算器和科学计算器之间的区别)
★★(必做)
1.练习七第2、3题
学生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计算。
2.练习七第4题
先要求出每队的总身高,再求平均身高。由于数据比较多,要求学生在用计
算器计算时要特别认真,不能按错数字。
★★★(选做)
1.填一填
(1)简易计算器主要由( )和( )组成的,前者用来显示数据,后者用来输入数据。
(2)在计算器上输入94,再按“+”号,显示( );在计算器上输完“18×37”后,再按“=”键,显示屏上显示( )。
2 1 -- 1 7 C(CE)
6
(3)在计算器上进行如下操作:3
=
,显示屏上会显示( )。
1
6
7
2.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白白地流掉了……照这样计算,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多少桶?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多少个月?约合多少年?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组成:显示器 键盘 ON:开机
OFF:关机
CE:改错(清除当前数据或符号)
C:清除(全部清除归0)
功能:进行计算
4-2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总第_24__课时 执教时间: 3 月 25 日 备课活动: 3月 14 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的例3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七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习的数学的兴趣,感受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与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中会玩计算器,会发现一些“好玩”的现象,但与引导学生经历“计算器计算、提出问题、描述规律、类比求商、计算器检验”的探索过程,初步体验除法算式中商的变化规律,体会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积累一些探索和发现简单规律的经验,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结构美,激发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发现规律
1.出示算式。
用26640分别除以111、222和333,商各是多少,用计算器算一算。
组织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
2.提问:将下面两题分别与第一题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直接填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用计算器验算,看你做对了没有?
把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面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被除数相同,除数乘2,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2,除数乘3,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3。
二、巩固练习
★(必做)
1.练一练
让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出后面几题的得数,最后引导用计算器验算所写的得数是否正确。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除数相同,被除数乘几,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乘几。
2.练习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集体校对。
★★(必做)
1.练习七第6题
组织学生观察,说说每组算式中的数与方格中数的对应关系以及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特点,再用计算器算出它们的和。
观察各个算式的得数,看它们的和是否相等?。
写一组这样的算式,如:
438+951+276=1665
834+159+672=1665
3.练习七第7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左边的算式,说说算式中的规律。
根据左边算式中的规律,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得数。
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选做)
1.根据你的发现,写出其他不同的算式,并用计算器验算。
111111÷37037=3 222222÷37037=6 333333÷37037=9
444444÷37037=( ) 555555÷37037=( ) 666666÷37037=( )
( )÷37037=21 ( )÷37037=24
2.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按规律在横线上填数。
6×7+2=
66×67+22=
666×667+222=
× + =
× + =
3.选一选:100×100×100×……×100-12,所得结果的各位数字之和是( )
5个100相乘
A.5328 B. 88 C.178
三、课堂总结
关于计算器,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4-3 练习七
总第__25___课时 执教时间: 3 月 26 日 备课活动 3 月 14 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巩固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相关的计算和检验。
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前面我们学习了使用计算器,说说你对计算器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
(1)计算器上各种常用的功能键。
(2)计算器的功能。
(3)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追问:你知道哪些数学算式中的规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完成一些练习,帮助我们巩固相关知识。
二.分层练习
★(必做)
1.练习七第9题
先组织学生对购物发票进行观察,了解购物发票上的各个项目。
根据购物发票上的信息,用计算器算出各种物品的价钱,再计算出所有物品的总价,将购物发票填写完整。
介绍发票上“人民币(大写)”那一栏的填写方法。
2.练习七第10题
本题的规律比较明显,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必做)
1.练习七第11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教师举例说明。(板书例子)
先让每个学生按题目要求任意写一个数进行操作。(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写一个例子)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全班交流。
2.练习七第12题
你还记得“142857”这个有趣的数吗?
学生算出第一组算式的得数后,教师把1、4、2、8、5、7这6个数字按次写在一个圆周上,并以此找出每一道算式的得数,想想怎样根据得数首位上的数很快判断每一个积是142857与几相乘的结果。
算一算:142857×1+857142=
142857×4+428571=
142857×2+714285=
142857×5+285714=
142857×3+571428=
142857×6+142857=
提问: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这道题的规律相对比较隐蔽,如果学生观察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
指出:这是为什么呢?以后我们会学习到的。
★★★(选做)
1.练习七思考题
本题可以提示学生可以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来改变算式中的两个乘数。
2.找出规律再填空
16×17=272 48×17=( )
16×34=( ) 32×17=( )
16×51=( ) 64×17=( )
3.请完成下列计算,写出自己发现的规律。
(1)18×24= 105×45=
(18÷2)×(24×20)= (105×3)×(45÷3)=
(18×2)×(24÷2)= (105÷5)×(45×5)=
(2)36×104=3744
(36×□)×(104×□)=3744
(36×4)×(104×□)=3744
4.小朋友每人每周节省8张纸,如果全校有1200名学生,一个月大约有4
周,能节约多少张纸?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七
实践活动: 一亿有多大
总第__26___课时 执教时间: 3 月 27 日 备课活动3 月 14 日
【教学内容】:
教材P46~47。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的感受。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在操作和实践中,借助比较熟悉的事物的数量来推算1亿有多大,进而从量的角度感受1亿这个数的实际大小,增强对大数的把握能力,发展数感。教材安排了“说一说”“数一数”“量一量”“称一称”这四个环节,帮助学生体会以具体事物的数量来体验1亿有多大的过程,并梳理获得的经验与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亿有多大”,你知道一亿怎么写吗?( 板书:100000000 )
什么时候经常听到用亿做单位的?(最常见的就是中国人口“13亿”)
二、数一数
如果一秒数一个数,从1一直数到100000000,需要花多少时间呢?
板书:100000000秒
秒是一个很小的时间单位,我们来算一算,是多少分?多少时?多少天?多少年呢?
组织学生动笔计算,全班交流。
指出: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就可以了。
板书:100000000÷60≈1666667(分)
1666667÷60≈27778(时) 27778÷24≈1157(天) 1157÷365≈3(年)
算完之后,说说你对一亿的想法。
学生完成书上的“数一数”,算完后再交流。
三、量一量
30层楼的高度大约有100米,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会比30层楼还高
吗?
先量出10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再填表。
学生填表推算100枚、1000枚、10000枚、100000000枚硬币的高度,并在小组里面交流结果。
算一算,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大约有多少米?与30层楼比呢?
四、称一称
数出100粒大米,称称大约重2.5克。照这样计算,一亿粒大米大约重多少克?
先填表,再用计算器算一算。
提问:我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算完后,说说你想说什么?(节约粮食方面的话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称一称等方法认识了1亿有多大,现在你能谈谈你对一亿的认识吗?
你还很想了解哪些有关一亿的知识呢?
【板书设计】
一亿有多大
数一数、量一量、称一称
更多推荐
计算器,计算,学生,进行,规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