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发(作者:树人二模数学试卷)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认识。

通过这次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为广大数学教师深刻领会数学新课改精神,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有对比的理解、吃透课改的精神,弄清它的要求,灵活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正确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初浅的认识:

一、 对比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例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标准: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二、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以前在卷面分析时,我们经常提到双基的落实情况,现在可要说四基了,新加进来的两基我觉得很有时代气息。我觉得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作用关键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二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2012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提高课堂教学和课后考核我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有效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情境的创设要真正为教学服务,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还应该是适时适当的,在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同时要尽量做到简洁。

二、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拟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往那些\"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练习题的做法被彻底的抛弃,教师应充分发挥创造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整过程,实现学习的目的,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评价体系的多样化,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促进发展的功能,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多元化,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课堂评价要注意情感效应,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他们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成功感。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表达出来。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教师的意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就欣喜地说:\"好!有创意!老师也从你的想法里长了见识。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接触数学,让学生在正确评价中,得到肯定,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断进步。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教师还必须尽快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通过对2012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新课改中合格的、成熟的数学教师。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学习,教材,发展,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