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济南中考数学试卷27题)

人教版数学书五年级下册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2页做一做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一答案

1、上 正 左

2、(1)(答案不唯一)

(2)能确定摆法,如图所示。

(3)略

5、第一个打“√”。

(2)略

7、① 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5页做一做答案

4是24的因数,24是4的倍数。

13是26的因数,26是13的倍数。

25是75的因数,75是25的倍数。

9是81的因数,81是9的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9页做一做答案

2的倍数有24,90,106,60,130,280,6018,8100。

5的倍数有35,90,15,60,75,130,280,8100。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90,60,130,280,8100。

发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个位一定是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二答案

1、 36的因数:1,2,3,4,6,9,12,18,36。

60的因数:1,2,3,4,5,6,10, 12, 15,20,30,60。

2、(1)10的因数:1,2,5,10。

17的因数:1,17。

28的因数:1,2,4,7,14,28。

32的因数:1,2,4,8,16,32。

48的因数:1,2,3,4,6,8,12, 16,24,48。

(2)(答案不唯一)

4的倍数:4,8,12,16,20。

7的倍数:7,14,21,28,35。

10的倍数:10,20, 30,40,50。

6的倍数:6,12,18,24, 30。

9的倍数:9,18, 27, 36,45。

3、把5,35,10,55,60,100这6颗星星涂上黄色。

4、15的因数有1,3,5,15。

15是1,3,5,15的倍数。

5、(1)√ (2)×

(3)√ (4)×

6、1 2 4

7、(1)18 (2)1 (3)42

8、这个数可能是3,6,21,42。

思考题

14和21的和是7的倍数;

18和27的和是9的倍数。

发现:两个数分别是一个数的倍数,这两个数的和也是这个数的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10页做一做答案

3的倍数有24,96。

在24后面可放卡片:0,3,6,9。

在58后面可放卡片:2,5,8。

在46后面可放卡片:2,5,8。

在96后面可放卡片:0,3,6,9。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三答案

1、奇数有33,355,123,881,8089,565,677。

偶数有98,0,1000,988,3678。

3、3的倍数有75,36,3051,99999,111,165,5988,7203。

4、3的倍数的偶数有12,24,30,…

5的倍数的奇数有15,25,35,…

5、□7的□里可以填:2,5,8,有3种填法。

4□2的□里可以填:0,3,6,9,有4种填法。

□44的□里可以填:1,4,7,有3种填法。

65□的□里可以填:1,4,7,有3种填法。

12□1的□里可以填:2,5,8,有3种填法。

6、(1)5 60

(2)2 72

7、提示:郁全香5元一枝,马蹄莲10元一枝。妈妈买的是一些马蹄莲和郁

金香,买郁金香的总价应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买马蹄莲的总价应是10的倍数,个位上应是0,也就是整十数,两者加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服务员找回13元,一定不对。

8、(1)不对,不符合3的倍数的特征。

(2)对 (3)对

9、分析:3个人分成一组,总人数应是3的倍数,22人不是3的倍数,要求至少来几人才能正好分完,看22最少加上几是3的倍数,所加的数就是再来的人数,22再加2是24,24是3的倍数。

解答:至少再来2人才能正好分完。

10、分析:先从四张卡片中任意取出三张,把所能组成的三位数都列出来,因为这里有一个0,所以共能组成18个三位数:430,403,340,304,450,405, 540, 504, 305, 350, 530,

503,435,453,345,354,543,534,再找出题中所要求的数。

解答:

奇数:403,405,305,503,435,453,345,543。

偶数:430,340,304,450,540,504,350,530,354,534。

2的倍数:430,340,304,450.540,504,350,530,354,534。

5的倍数:430,340,450,540,305,350,530,435,345,405。

3的倍数:450,405,540,504,435,453,345,354,534,543。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450,540,504,354,534。

11、(1)30 (2)102 996

12、圈4,8,12 ,16, 20, 24, 28, 32, 36, 40,44,48。

(1)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

(2)根据个位数不能判断这个数是不是4的倍数,应根据一个数的后两位来判断,一个数的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四答案

1、(1)不正确,9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2)不正确,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3)不正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不正确,2是质数,它与其他质数的和都是奇数。

2、质数:37,41,61,73,83,11,47

合数:27,58,95,14,33,57,62,87,99

奇数:27, 37,41, 61, 73,83, 95,11, 33,47,57,87,99

偶数:58,14,62

3、3和7 13和7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4、奇数与奇数的积是奇数;

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偶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5、提示:写出一组6的倍数的数,即6,12,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72,78,84,90,96……

发现6的倍数应当与3的倍数的特征相似,即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且为偶数的数。

6、分析:30是偶数,如果把它分成两个数,一个数是奇数,那么另一个数也一定是奇数;

如果一个数是偶数,那么另一个数也一定是偶数。

解答:若甲队人数为奇数,则乙队人数为奇数。若甲队人数为偶数,则乙队人数为偶数。

7、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19页做一做答案

(1)涂色略

(2)

(3)略

(4)3个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20页做一做答案

(1)8个(试一试略)

(2)可搭出:长3 cm,宽2 cm,高2 cm的长方体

长4 cm,宽3 cm,高1 cm的长方体

长6 cm,宽2 cm,高1 cm的长方体

长12 cm,宽1 cm,高1 cm的长方体共4种摆法。

(3)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会发现搭成的长方体实际是一个正方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五答案

1、(1)正面是长方形,长是24 cm,宽是9 cm,和它相同的面是后面。

(2)它的右面是长方形,长是12 cm,宽是9 cm,和它相同的面是左面。

(3)上、下两个面。

2、4×(20+30+40) =360(cm)

3、(1)3条 (2)略

(3)3条 发现略。

4、这个魔方是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0 cm,有6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

5、略

6、(90+55)×2+22×4=378(m)

7、40cm=0.4m 80cm=0.8m

(2.2+0.4+0.8)×4=13. 6(m)

8、提示: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六个图形是正方体的一个面,各有2个这样的面。

9、分析:经过正方体两次转动,可以观察到正方体的侧面A、E、F、C,上面是1,可知下面是D相邻的是E、F,因此A和C相对。

解:与A和C相对的面是C,与E相对的面是F,与I相对的面是D。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23页做一做答案

(√)(√)(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24页做一做答案

(0.75×1.6+0.5×1.6)×2+0.75×0.5=4.375(m²)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六答案

2、周一相对(周四)

周二相对(周末)

周三相对(周五)

3、(1)4×2=8(cm²)

3×3=9(cm²)

2×2.5=5(cm²)

(2)2×3=6(cm²)

3×2=6( cm²)

2×2.5=5(cm²)

(3)4×3=12(cm²)

2×2=4(cm²)

2×3=6(cm²)

4、(50×40+40×78+78×50)×2=18040(cm²)

5、(10×12+6×12)×2=384(cm²)

6、(1) 46×46×6=12696(cm²)

(2)46×12=552(cm)

4.5m=450cm 450<552.

所以一盘长4.5 m的胶带纸不够用。

7、(竖排)长方体1050 cm²

正方体864 m²

长方体812 cm²

8、3×3×5=45(dm²)

9、1.2×I.2×6×I.5=12. 96(dm²)

10、50÷2=25(m)

50×25+50×2.5×2+25×2.5×2=1625(m²)

11、(8×6+8×3×2+6×3×2-11.4)×4=482.4(元)

12、涂黄油漆的面积:40×40×2+40×65×2+40×(65-10)×2=12800(cm²)

涂红油漆的面积:40×40×3+65×40×2=l0000(cm²)

13、分析:长方体的长是8cm,左右两个面各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所以应在长的中间切一个和了2个侧面。

解答:应该在长方体长的中间切一个和左右两个面平行的面;

两个正方体的总面积多,增加的面积是4×4×2=32(cm²)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28页做一做答案

1、长度 面积 体积

不同之处:①意义不同。

②测量范围

不同:长度是指物体的长短;

面积是指物体所占平面的多少或表面大小;

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③计算方法不同。

2、9cm² 8cm² 6cm² 4cm²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31页做一做答案 1、15×7×8=840(cm²)

2、0.06×5=0.3(cm²)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七答案

1、略

2、略

3、第三个图形体积最大,第二个图形体积最小。

4、cm³ dm³ m³

5、略

6、略

7、64 12 12 64 16 16

8、50cm=0.5m

50×30×0.5=750(m³) =750(方)

9、30×30×30=27000(cm³)

10、提示:分法不唯一,但每份的体积相同。

2×2×0.6÷4=0.6(dm³)

11、2.4 dm² =0.024 m²

0.024×3×500=36(m³) =36(方)

12、(从上到下)

14 cm 2000cm³或2dm³ 81m² 378cm³

13、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35页做一做答案

1、3500 0.7 250000

2、24 cm=0.24m

15×3×0.24=10. 8(m³)

525×l0.8=5670(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八答案

1、1020 0.96 62.7 36 863 23000

2、略

3、分析:一个凳子由两个凳腿和一个凳面构成,先算出一个凳子的混凝土用料,即凳子的体积,然后乘50,就是这些凳子共用混凝土的方数。

解答:(100×45×4.5+45×5×35×2)×50=1800000(cm³) =1.8 (cm³)=1.8(方)

4、分析:先算出奥运心愿墙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再用奥运心愿墙的体积除以正方体的体积,就得所求的块数。计算时要统一单位。

解答:6m=600cm 2.7m=270cm

600×270×6÷(3×3×3)=36000(块)

5、38dm=3.8m

7.6÷(5×3.8)=0.4(m)

6、(1)50800cm³

(2)6.039 m²

(3)1500 dm

7、占地面积:60cm=0.6m 6×0.6=3.6(m²)

需用玻璃:6×0.6+2×6×1.5+2×0.6×1.5=23.4(m²)

体积:6×0.6×1.5=5. 4(m³)

8、分析: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先求出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即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再求出正方体的棱长,最后分别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比较。

解答:(6+5+4)×4÷12=5(dm)

6×5×4=120(dm³)

5×5×5=125(dm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不相等。

9、最多能装5盒。有这样两种装法:

①以长20cm、宽10cm的面为底面放入纸箱,可摆4个茶盒,还能以长20cm、宽20cm的面为底面摆放1盒。

②以长20cm、宽20cm的面为底面放入纸箱,可摆3层,然后在纸箱棱长剩下的10cm位置处以长20cm、宽10cm的面为底面放入2盒。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九答案

1、mL L m³ mL

2、4000 4.8 82 0. 5

35000 2400 8.04 8040 785 0. 785

3、12

4、 400×225 ×300=27000000 (mm³) =27(dm³) =27(L)

5、 22×10×1.8=396(m³)

6、3×2.5×2=15(m³)

7、8×8×7-8×8×6=64(cm³)

8、分析:假山石的体积即是水面上升3 cm的体积。

解答:3cm=0.3dm

51×0.3=15.3(dm³)

9、分析:因为水池中是注满水的,所以石柱浸入水中的体积就是水池溢出

水的体积,水池高2m,石柱高4m,且石柱是立着放人池中的,由此可知石

柱浸入水中的高度是2 m。

解答:3×2×(4-2)×2=24(m³)

10、1.5×1.5×1.5×2=6.75(dm³)

1.5×1.5×(2×6-2)=22.5 (dm²)

1.5×1.5×1.5×3=10.125(dm³)

1.5×1. 5X(3×6-4)=31.5(dm²)

11、18.6×2.1= 39.06 (m³)

12、8万立方米=80000立方米

80000~(50×2.5×1.2)≈533(个)

13、分析:当容器中放入一个大圆球和一个小圆球时,排出水12mL,当容器中放入一个大圆球和4个小圆球时,排出水24mL,由此可知3个小圆球的排水量,即3个小圆球的体积,再除以3可求出一个大圆球的体积,进而可求出一个大圆球的体积。

解答:24mL=24cm³

12mL=12cm³

(24-12)÷3=4(cm³)

12-4=8(cm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十答案

1、略

2、略

3、8×4.2=72(m³)

4、25× (66×20×4+46×80×4)=500000(cm²)

500000cm²=50m²

180×50=9000(元)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十一答案

1、3/5 2/4 3/4 5/9 1/2

2、1/3 1/8 1/5

3、略

4、略

5、分析:这包饼干是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3,也就是每人分,1/3包,一共是12块饼干,1/3包就是4块饼干。

解答:1/3 1/3 4

6、第一幅图,把长江干流水的体积平均分成5份,其中有3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即五分之三。

第二幅图:把死海表层水的成分平均分成10份,其中盐占了3份,即十分之三。

第三幅图:按联合国传统标准,把一个地区的总人口平均分成10份,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其中1份,即十分之一,这个地区就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新标准是把一个地区总人口平均分成100份,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其中7份,即百分之七,这个地区就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7、1/6读作:六分之一,分数单位是1/6,有1个分数单位;

2/7读作:七分之二,分数单位是1/7,有2个分数单位;

4/15读作:十五分之四,分数单位是去,有4个分数单位;

11/18读作:十八分之十一,分数单位是去,有11个分数单位;

7/100读作:一百分之七,分数单位是1/100,有7个分数单位。

第(1)条直线上最小剡度用分数表示是1/4,它是1/4,3/4的分数单位;

第(2)条直线上最小刻度用分数表示是1/6,它是5/6的分数单位。

9、略

10、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50页做一做答案

1、7/13 5 8 4

2、4÷9=4/9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十二答案

1、1÷2=1/2(kg) 1÷3=1/2(kg)

2、3÷4=3/4(m²) 3÷5=3/5(m²)

3、24/25 16/49 2/9 11/12

4、9/10 30/10 133/1000

79/10 56/100 53/1000

23/1000 13/60 48/100

5、1÷81=1/81

6、1÷5=1/5

7、5÷6=5/6(m)

8、1÷15=1/5 (km)

9、(1)9÷11=191

(2)略

10、(1)4÷17=4/17

单位“1”是全班参赛作品。

(2)17÷255=17/255

单位“1”是全校参赛作品。

11、略

12、(1)6 9

(2)7/12 4/12

(3) 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54页做一做答案

1/3,1/6,5/6是真分数,3/3,5/3,7/6,13/6是假分数; 表示真分数的点在0与1之间的那段上,

表示假分数的点在大于1或等于1的那段上。

2、12/5=7 1/2 8/5=1 3/5 21/7=3

50/9=5 5/9 43/12=3 7/12 69/20=39/20 30/15=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十三答案

1、7/4读作:四分之七

23/6读作:六分之十二

2、(1)不对,5/4大于1,一个西瓜最大声1.

(2)不对,把菜地平均分成5份,可爷爷种的菜地却是6份。

(3)对

3、(1)3/3 1

(2)3/2

4、略

5、

6、31/2 2 1/3

7、(1)(1)7÷5=7/5

(2)5÷7=5/7

8、(1)1/7 2/7 3/7

4/7 5/7 6/7

(2)7/1 7/2 7/3

7/4 7/5 7/6 7/7

9、< > < = 略

10、1/2,1/3,2/3,1/4,2/4,3/4,1/5,2/5,3/5,4/5是真分数,其余都是假分数。

涂色略

发现:各行中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是等于1的假分数,这些等于1的

假分数的左边都是真分数,右边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十四答案

1/5<3/8 1/5<3/12 2/8=3/12

2、√ × √ ×

3、略

4、两个小组的人数同样多。

5、在直线上表示略。6/12和3/6相等,可在直线上用同一个点表示;

10/8和5/4相等,可在直线上用同一个点表示;

3/12和1/4相等,可在直线上用同一个点表示。

6、2 2 20 3

7、3/2=15/10 1/5=2/10 6/20=3/10

24/30=8/10 15/50=3/10

9、3/4=(6)/8=9/(12)

7/10=14/(20)=(21)/30

42/35=(6)/5=12/(10)

5/9=(10)/18=15/(27)

8/24=2/(6)=(1)/3

8/(48)=1/6=(9)/54

10、分析:一堂课40分钟,平均分成4分,每份就是10分钟,也就是一堂课的1/4是10分钟。解答:两个班做练习用的时间一样长。

11、“知识城堡”“生活乐园…‘生活园地”这三个栏目的版面一样大,

“历史足迹”“开心一刻”这两个栏目的版面一样大。

12、分析:46/50=92/100,23/25=92/100,46/50和23/25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都是92/100,因解答:他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三个分数值大小相等。

13、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3,这个分数的大小将是原来的3倍;一个分数的分子不变,分的5倍。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61页做一做答案

1、提示:6的因数有1,2,3,6。

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6和24的公因数有1,2,3,6,其中最大公因数是6。

2、站左边的同学:4号和12号。

站右边的同学:9号和18号。

站中间的同学:1号,2号,3号和6号。

3、4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4;

12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12;

l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

8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

12和35的最大公因数是1。

发现: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十五答案

1、(1)1,5 (2)1,7

2、3 3 6 15 9 1 17 16 1 13

3、

(1)1,2,4, 8 8

(2)1,2,4 4

(3)1,2,4 4

(4)1,2,4 4

4、1 4 18 3 7 11

5、分析:求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就是求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70和50的最大解答: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10 cm。

6、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12,每排最多有12人。

48÷12=4(排)36÷12=3(排)

7、从下往上依次是:5 3 6 12 36

8、(答案不唯一)

(1)13 19

(2)20 21

(3)17 15

9、(1)A

(2)C

(3)C

10、

发现规律:5与其倍数的最大公因数是5,与其他不是其倍数的数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

11、分析:截成同样的小棒,不能有剩余,求的就是12、16和44公因数,要求每根小棒最长是多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法和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法相同。

解答:12的因数:l,2,3,4,6,12。

16的因数:1,2,4,8,16。

44的因数:1,2,4,11,22,44。。

这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所以

每根小棒最长是4 cm。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65页做一做答案

1.最简分数有:15/16 10/21

17/30 31/91 6/11

化简分数:20/45=4/9 4/18=2/9

12/48=1/4 9/15=3/5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十六答案

1、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同样多,因为蓝色部分是12/16,红色部分是6/8,6/8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12/16,也可以把两个分数都化成最简分数,都是3/4。

2、有公因数2的分数:4/8 40/60 84/96

有公因数5的分数:15/20 30/45 40/60

有公因数3的分数:9/12 30/45 84/96

3、15/20=(15÷5)/(20÷5)=3/4 48/60=(48÷12)/(60÷12)=4/5

4、16/24=4/6=2/3 28/42=14/21=2/3

15/45=3/9=1/3

5、兰兰喜欢的照片占照片总数:35/80=7/16

兰兰不喜欢的照片占照片总数:45/80=9/16

6、略

7、略

8、略

9、9÷24=9/24=3/8

10、15/12=5/4=1 1/4 20/12=5/3=1 2/3

77/21=11/3=3 2/3 70/32=35/16=2 3/16

90/80=9/8=1 1/8 150/60=5/2=2 1/2

11、12/16=3/4,9/12=3/4,

因为3/4=3/4,所以12/16=9/12;4/12=1/3,5/20=1/4,

因为1/3>1/4,所以4/12>5/20;4/14=2/7,9/21=3/7,

因为3/7<3/7,所以4/14<9/21;70/35=2,90/40=21/4,

因为2<21/4,所以70<90/40.

12、(1)长:5/4dm 宽:3/5dm

(2)8÷6=4/3 6÷8=3/4

(3)答案不唯一

13、a和b的公因数有1,2,3,5,6,9,10,15,18,30,45,90;

最大公因数是90.

14、分析: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可知原来的分数在约分过程中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2×3)才得到3/8,要求原来的分数,就把3/8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2×3)。

解答:3/8=(3×(2×2×3))/(8×(2×2×3))=36/9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68页做一做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69页做一做答案

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6;

2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8;

5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30;

4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36;

3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9;

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10。

发现: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的较大数,两个数只有

公因数l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十七答案

1、100以内6的倍数:6,12,18,24,30,36, 42, 48, 54, 60, 66, 72, 78, 84,90,96。

100以内10的倍数:10,20,30,40,50,60,70,80,90,100。

100以内6和10的公倍数:30,60,90。

最小公倍数是30。

2、40 30 18 60 7 20

3、6和18的公倍数中有36;

21和14的公倍数中有84;

12和8的公倍数中有48。

4、(1)不对,因为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其中较大的那个数,而不是比这两个数都大。

(2)对。

5、略

6、分析:求至少多少天以后再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就是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也就是12天后再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

解答:再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应是5月13日。

7、分析:由题意可知,学生数应该是6和9的公倍数,且学生数在40人以内。在40以内的数中,18和36是6和9的公倍数。

解答:这些学生可能是18人,也可能是36人。

8、12 24 18

9、6和9有公因数3;

10和18有公因数2;

15和30有公因数3.5;

20和8有公因数2。

10、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至少过24分钟两路车才第二次同时发车。

11、(1)分析:求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就是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最小公倍数除以跑一圈用的时间,就是圈数。

解答:至少12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

爸爸:12-3=4(圈)

妈妈:12÷4=3(圈)

(2)略

12、分析:先从小到大写出36的所以因数:1,2,4,6,9,12,18,36,然后从中一次观察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6,可看出36和它的每一个因数的的最小公倍数是36,如36和1,36和2,……还有4和9,4和18,9和12,12和18.

解:36是36和1、36和2、36和3、36和4、

36和6、36和9、36和12、36和18、

4和9、4和18、9和12、12和18的公倍数,共12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73页做一做答案

> < <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74页做一做答案

1、< > > =

(说一说略)

2、5/6和7/8:5/6=(5×4)/(6×4)=20/24

7/8=(7×3)/(8×3)=21/24

3/7和2/9:3/7=(3×9)/(7×9)=27/63

2/9=(2×7)/(9×7)=14/63

4/9和7/18:4/9(4×2)/(9×2)=8/18 7/18=7/18

3/8和5/9:3/8=(3×9)/(8×9)=27/72

5/9=(5×8)/(9×8)=40/7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十八答案

1、> < > <

2、> < > <(交流略)

3、大于1/4分数:3/8 1/3 2/7 3/10

大于1/4分数:1/5 3/16 2/9

4、因为1/2=5/10,3/5=6/10,5/10<6/10,所以1/2<3/5,在这段时间里,李叔叔的比赛成绩更好一

5、(1)4/5=(4×(7))/(5×(7))=(28)/(35)

6/7=(6×(5))/(7×(5))=(30)/(35)

(2)9/10=(9×(2))/(10×(2))=(18)/(20)

3/4=(3×(5))/(4×(5))=(15)/(20)

6、1/3>1/5>3/25,亚洲的陆地面积最大,南美洲的陆地面积最小。

7、小红应多选购科普类图书,少选购童话类图书。

8、< < < <

9、1/2<7/10<4/5<5/6<11/12<4/3

10、

发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积,与这两个数的积相等。

11、分析:1/6和1/5的分子都是1,分母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所以在1/6和1/5之间不能直接写个分数化成同分数,即1/6=5/30,1/5=6/30,5和6相邻,还不能直接写出比5/30大而比6/30小的分母相乘2,得10/60和12/60,这时可找到一个分数11/60符合要求。以此类推就可以找到两个小的分数。如分子、分母都乘2,得1/6=2/12和1/5=2/10,在2/10和2/12这件有2/11.同样,如成3,4,5…就可以在这两个分数之间找到两个、三个或更多个比1/6大又比1/5小的分数。

解答:答案不唯一,如11/60,17/90,2/11,3/16,3/17…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77页做一做答案

0.25<13/47<7/25<43/100<0.7<9/1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十九答案

1、0.3=3/10 0.25=1/4 0.4=2/5

2、(1)十 十 八 4/5 (2)百 1/20

(3)千 7/1000

(4)百 9/25

4、31÷20=31/20 20÷31=20/31

5、31/100=0.31 2/25=0.08 7/30≈0.23

4/9≈0.44 5/6≈0.83 11/50=0.22

23/20=1.15

8、2 4/7>2.35>13/6>2.035>11/16

9、分析:求李阿姨和王叔叔谁打字快些,就是比较两人每秒打字的个数,可以把两人每秒打字的个数化成小数比较,5/6可以保留两位小数,5/6≈83,0.9>0.83,从中可知李阿姨的打字速度快;也可以把两人每秒打字的个数化成分数比较.从中找出谁打字的速度快。

解答:李阿姨打字快些。

10. 25分=25/60时,1/4时=15/60时,25/60>15/60,即25分钟大于1/4小时,所以小林家离学校远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80页整理和复习答案 1、真分数:3/8 4/15 5/7 4/10 2/3

假分数:18/6 13/9 25/5 1 2/3

(1)3/8和5/7的分数单位不同;通过通分的方法可以把它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2)略 (3)略

2、(说一说略)

40 cm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二十答案

1、1/4 2 4 0.5 1/2

2、(1)√ (2)×

(3)× (4)√ (5)√

3、1/10 9/10

4、1/4 9/25 3/5 3/4 7/25 129/500

5、分析:要使两个班分成的小组人数相同且每组人数最多,就是求两班人数的最大公因数。

解答:48和54的最大公因数是6,每组最多有6人。

6、< > < >

7、分析:先求出五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占五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五(1)班戴近视镜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答:45÷150=45/150=3/10

10÷45=10/45=2/9

因为3/10=27/90,2/9=20/90,27/90>20/90,所以3/10>2/9,五(1)班同学戴近视镜的情况比五年级的总体情况要稍好一些。

8、分析:要想求内、外喷泉下次同时喷水时间,就是求10与6的最小公倍数。

解答:6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30,所以下次同时喷水是1时15分。

9、3÷5=3/5 提出问题并解答略。

10、解答: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12+2=14(元)

11、解答:(答案不唯一)

1/4>(2/9)>1/5 4/5>(3/4)>7/1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83页做一做答案

O 逆时针 9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二十一答案 1、第一幅图是由“ ”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而成的;

第二幅图是由“ ”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而成的;

第三幅图是由“ ”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而成的。

2、顺 逆 顺

3、逆 90 逆 90

4、(1)略 (2)顺(或逆) 180

5、略

6、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二十二答案

1、略

2、略

3、将图中的各小图标上序号,如下图。

说一说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90页做一做答案

1、2/5+2/5=2+2/5=4/5

6/7-2/7=6-2/7=4/7

2、7/9 1 3/4 41/4

2/3 3/5 5/9 19/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二十三答案

1、1/2 1 2 1/3 3/5

3/4 2/5 13/33 3/2

2、0 2/3 1/5 3/7

1/2 1 2/3 3/5

3、8/13 3/7 15/17

1 6/5 4/5

5、分析:(1)求六年级学生人数占几分之几,就是从单位“1”中减去其他年级所占的份数。

(2)求一、二年级学生人数共占几分之几就是把两个年级所占的份数加起来。

解答:(1)1-2/15-2/15-2/15-3/15-3/15=3/15=1/5

(2)2/15+2/15=4/15

(3)(答案不唯一)三、四年级学生人数共占几分之几?

2/15+2/15=4/15

6、8/9 10/11 5/4

3/10 1/2 0

7、(1)3/11+2/11+5/11=10/11

(2)1-10/11=1/11

8、> < < = = <

9、(答案不唯一)

1/4+3/4=1 3/4-1/4=1/2

4/5-2/5-1/5=1/5

7/9+2/9=1

7/9+4/9+3/9=14/9

4/9-3/9=1/9

10、略

11、分析:由题可知,红丝带最长,其次是黄丝带,蓝丝带最短,要求红丝带与蓝丝带相差多少米,就是求红丝带比蓝丝带长多少米。

解答:4/20+3/20=1/2(m)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93页做一做答案

23/24 5/8 25/18 13/4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94页做一做答案

1、7/8 11/24 5/12 1/6 13/20 13/28(验算略)

2、4/5-3/4=1/20(kg)

4/5+3/4=31/20(k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二十四答案

1、1/24 13/18 4/21 11/20

34/63 2/15 5/12 18/35

2、+ - + + - + -

3、1/4+3/8+3/10=37/40

1-37/40=3/40

4、x=9/28 x=19/24 x=11/6 x=2/45

5、(√) (×)3/5+4/7=41/35

(×)7/10-3/5=1/10 (√)

6、1/12 7/10 1/42 11/30

1/56 17/72 1/6 19/90(想一想略)

7、所提问题不唯一,如:给爸爸织毛衣和给红红织手套一共用去毛线的几分之几?

7/10+1/20=3/4

8、略

发现:每一横行各数的和依次扩大到原来的2倍,即第一横行各数的和是1/4,

第二横行各数的和是1/2,

第三横行各数的和是1,

第四横行各数的和是2……如果从1/8开始,这个规律也 是如此。

10、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98页做一做答案

1、2/3 5/8 7/12 11/5

0 7/24 7/12 9/5

2、2/5+1/3+3/5

=2/5+3/5+1/3

=1 1/3

1/4+1/3+1/4+2/3

=(1/3+2/3)+(1/4+1/4)

=1+1/2

=1 1/2

9/7+1/8+3/8+5/7

=(1/8+3/8)+(9/7+5/7)

=1/2+2

=2 1/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二十五答案

1、19/30 9/28 5/8 29/36 3/40 2/15

2、1-1/4-3/8=3/8(m)

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3、1-1/5-3/10=1/2

4、略

5、+ +

6、(估一估略)

1 2/3 5/6

1/2 26/45 11/45

7、1/4 9/10 5/12 1/4 3/4

8、1/6 1/12 1/20

1/2+1/6+1/12+1/20

=(1-1/2)+(1/2-1/3)+(1/3-1/4)+(1/4-1/5)

=1-1/2+1/2-1/3+1/3-1/4+1/4-1/5

=1-1/5=4/5

发现:1/n-1/(n-1)=1/(n(n-1))(n≠0)

9、提示:现将4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人分得4÷8=1/2(个),

再剩下的2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人分得2÷8=1/4(个),

每个孩子可分得:1/2+1/4=3/4(个)(分法不唯一)

10、

思考题

图形7和4共占:1/8+1/8=1/4

图形3、4、5共占1/16+1/8+1/16=1/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二十六答案 (1) 47人 (2)五年级 (3)略

2、(1)逐年增长 (2)略

3、略

4、略

5、

(1)通过比较发现,某地区7~15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13岁之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

(2)略

6、略

7、分析:第(1)组数据呈现的是男生、女生五一度假的不同方式,只是比较每种度假方式男生、女较合适;

第(2)组数据呈现的是一年级至六年级男生、女生五一参加旅游的人数,意在对比各个年级男生、示较合适。

解答:第(1)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第(2)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8、略

9、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二十七答案

1、5

2、(1)(答案不唯一)

(2)略

(3)能。

提示:把9筐分成3份,每份分别是3筐、3筐、3筐。在天平左右两端各放3筐,

如果天平平衡,则小松鼠吃过的那筐在剩下的3筐中,然后在天平左右两端各放1筐,

如果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如果天平不平衡,则轻的那筐是小松鼠吃过的。如果第一次称量时天平不平衡,则小松鼠吃过的那筐在轻的这3筐中,把其中2筐分别放在天平的的那筐是小松鼠吃过的,

如果天平不平衡,则轻的那筐是小松鼠吃过的。

(4)称一次有可能称出来。

3、分析:爸爸和小明的年龄差是不变的,现在和3年后两者的年龄差一样,可以用方程来解。

解答:解:设小明今年x岁,则爸爸今年(x+24)岁。

x+24+x= 34

x=5

爸爸:5+24=29(岁)或34-5=29(岁)

4、至少称3次可以保证找出这盒饼干。

5、(找的过程略)至少称3次能保证找出这袋糖果来。

6、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重)的那袋,把剩 下的那袋放在天平上,若天平平衡,则轻(或重)的那袋是次品,若天平不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二十八答案

1、根据2、3、5的倍数的特征去判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2的倍数:56,204,630,22,78

3的倍数:87,195,204,630,57,78 5的倍数:195,630,65

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以及奇数、偶数的意义去判断哪些是质数、合数、奇数以及偶数。

质数:79,31,83

合数:56,87,195,204,630,22,57,65,78

奇数:79,87,195,31,57,65,83

偶数:56,204,630,22,78

2、(1)× (2)√

(3)× (4)√ (5)×

3、4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20;

6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2,最小公倍数是48;

15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5,最小公倍数是60;

10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2,最小公倍数是40;

3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9。

(说一说略)

4、分析:装进4个一排和6个一排的蛋托中都正好装完,松花蛋的个数应是4和6的公倍数。松的公倍数72就是所求的松花蛋的个数。

解答:72个

5、(1)4/5 1/5

(2)557/798 201/266

6、略

7、6 4 3/5 2/3 2/1(第4题答案不唯一)

2/7<9/12<5÷3<2

8、最简分数有10/21,12/25,5/7,其余的数都不是最简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分数。 6/8=3/4 36/16=9/4

30/45=2/3 72/6=12

9、1 2/3 5/21 13/15

1/8 1 9/4 5 1/3 5 13/20(注意略)

10、(1)1-3/4-3/2=13/100

(2)(答案不唯一)烟煤比无烟煤多占煤炭总量的几分之几?

3/4-3/25=63/100

11、S= (ab+ah十bh)×2

V=abh

S=6a² V=a³

12、(1)略

(2)1000 0.7 81 1 2300 0.56

13、分析:求这个盒子用了多少铁皮就是求这个铁皮的面积,可直接用长方形铁皮的面积减去切掉出做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计算。求容积时,先求出做成的体积公式计算,然后换算成容积单位。

解答:表面积:30×25-5×5×4=650(cm)或30-5×2= 20(cm)

25-5×2=15(cm)

20×15 +15×5×2+20×5×2=650(cm²)

容积:(30-5×2)×(25-5×2)×5=1500(cm³) =1500(mL)

14、分析:求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就是求正方体铁块的体积大于长方体玻璃缸还能容纳物体的体积玻璃缸没有装水部分的体积就是溢出水的体积。

解答:4×4×4-8×6×(4—2.8)=6.4(dm³)=6.4(L)

15、(1)(答案不唯一)

(2)略

16、略

17、(1) 2000年学龄儿童最多,2010年最少。

(2)2002年没上学的学龄儿童最多,2010年最少。

(3)略

18、(1)1990年:400÷800=400/800=1/2

1995年:900÷2000=900/2000=9/20

2000年:1600÷4000=1600/4000=2/5

2005年:2324÷4593=2324/4593

2010年:2831÷5612=2831/5612

(2)略

思考题

可以组成12,32,42,24,14,34这6个偶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总复习答案

1、略

2、(1)③②①

(2)①、②、③的体积分别是6cm³、10cm³、11cm³。①的体积是③的体积的6/11。

(3)第①个图形需补搭成一个棱长为4cm的大正方体,棱长为4 cm的正方体体积是4×4×4=64(c即共需要64个棱长1 cm的小正方体。 还需要64-6=58(个)小正方体。

第②个图形需补搭成一个棱长为4 cm的大正方体,

即共需要64个小正方体。

还需要64-10=54(个)小正方体。

第③个图形需补搭成一个棱长为3cm的大正方体,棱长为3 cm的正方体体积是3×3×3=27(cm³)即共需要27个棱长1 cm的小正方体,

所以还需要27-11=16(个)小正方体。

(4)略

3、(1)可以通过旋转得到右图。

(2)略

4、(1)折线统计图适合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更直观,更便于比较。

(2)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该注意用不同的图例来表示数据。(合理即可)

(3)略


更多推荐

体积,分数,正方体,倍数,长方体,分析,人数,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