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发(作者:数学试卷总结语)
“语文+数学”跨学科案例:《数形画意——发挥联想和想象》
【教学蓝图】《发挥联想和想象》是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训练。对写作进行系统的训练是部编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科融合是一大趋势,为了让学生学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发散思维能力,语文与数学同课同构,不同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使文章更生动丰富。
【授课课题】
《数形画意——发挥联想和想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联想和想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情境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项基本方法,培养学
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3.激发学生写作文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重点定位】
学习联想和想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难点挖掘】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情特点】
本次写作训练是在“学会记事、抓住特点、思路清晰、突出中心”的基础上对作文的进一步提升,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思维不断拓展。体校学生性格活跃,敢于表达,语文数学同课同构让他们有新鲜感,乐于表达,情境作文让他们有写作的兴趣。敢于表达自己,动手能力强,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进行活动课实践,从中获取语文知识,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提高美术欣赏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用数形游戏导入:数学老师带领学生用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进行创意拼贴游戏,创设情境,通过讨论交流,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表达。数学老师用折纸变形进行情境教学,语文老师由浅入深,由具象到抽象,让学生掌握联想和想象的含义,进行想象作文写作。
【设计理念】
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学生主体探究的过程。本节课以情境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发挥学科融合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素养。新课标要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本次写作训练是个很好的契机。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激趣导入:
境 导红:今天,我们上一节作
入 文课,噫!上作文课,数
学老师来干吗呢?
玲:我带领大家做游戏好
不好?我带来了几何王
国里的三个好兄弟,三角
形、正方形和圆形,这三
个兄弟很有本领,会变
形,下面大家请这三兄弟
进行创意拼贴,把你们组
创作出来的新图形贴在
白纸上。看哪个组最有创
意。可以单个,也可以多
个图形。
(学生创作,两位老师分
组指导,在创作过程中有
二、发问题可以向相关老师提
挥联想 问。)
数形游戏:
1.学生分组展示作品,语分组进行几何三 文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情兄弟的创意拼贴
境表达,这个作品让你联
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之后,顺势提出
联想的含义:
2.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
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
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
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三、放比如:
飞思维 三角形+正方形——家,
房子,亭子,思乡,回家,
温暖。 借助希沃助手展 三角形+圆形——圆锥,示学生拼贴成果
生日帽,冰淇淋,稻草人,
童年,朋友。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人,雪孩子,机器人,
科技,乐趣。
过渡语:
玲:志红老师,你简直打
开了我的思维,原来这些
两位教师带有打趣的形式进行交流,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用数形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教学。
打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表达能力。从概念到例子,从理论到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便于学生在写作中具体运用。
以挑战老师的形式告诉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联想和想象的要求,避免学生在写作中天马行空。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教育即对话。通过师生对话,由浅入深,从具象到抽象,引导学生多角 结束语:
(语文老师点评完作文)
小玲:通过今天“数形画意”的学习,当数学遇到语文,理性思维也展现出它感性的一六、教面。
师
志红,当语文遇到数学,感性思维也有了理小结
性的哲理思考。同学们,学好语文数学,展开联想和想象,让你的文章灵动飞扬!
七、板书设计
《数形画意——发挥联想和想象》
△○□
顶点——顶峰
总和——团体
稳定——家庭
回顾所学
更多推荐
学生,语文,进行,思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