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南通2023年数学试卷)

小学教学计·数学2022/03

近日,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

特级教师周卫东一节五年级的数

学课———《分数的意义》。教学过

程中周老师不断点拨追问,给予学

64

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经历回忆、

比较、辨析、变式等过程,循序构建

“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综

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深

入思考。正如周老师所说“高观点

立意,小口径切入”。好课只有细细

咀嚼,方能品出独特滋味。

课堂片断一:高观点关注以

学生为中心。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内容?

生:分数的意义。

师:三年级时,我们两次认识

分数,下面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前

面学得怎么样。

师:(板书

3

什么含义呢?咱们换种方式,

4

)认识吗?它表示

不用

语言表达,拿出你的小纸片,画一

张图来表示

3

4

的含义。

图1

师:(指最后一幅图)对于这

幅作品,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生:看不出分的痕迹。这里的

4

我们看出

个圆应该加上一个圈,

“1”在哪。

更容易让

【赏析:周老师基于课程内容

标准和学生已有经验,按照学生

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从顺应教

材原有编排的内容结构走向基于

学生发展的数学思考,整体思考

与设计教学。儿童被看作是由目

标指引、积极搜索信息的行动者,

他们带着丰富的已有知识、技能

和概念进入课堂,而这些已有的

知识极大地影响着儿童对周围环

境的关注以及组织环境和解释环

境的方式。学生带着分数的前概

念进入课堂,教师如果忽视学生

对分数的初始观念、观点,他们获

得的理解可能与教师预期的想法

大相径庭。如果学生的初期理解

没有被带入其中,那么他们也许

不能掌握所教的新概念和信息,

否则学生会为了考试的目的而学

习知识,但仍会回到课堂之外的

前概念。学生对于分数已有初步

的认识,课始,周老师唤醒学生的

已有经验,请学生画一张图来表

3

醒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来源于学

4

的含义,画图的过程有效唤

生的分数作品点燃了学生探究新

知的学习欲望。在师生共同欣赏

分数作品的过程中,对于

3

完整表达(如图2),学生上展台修

4

的不

改(如图3、图4),首先通过画圈,

让大家更容易看出单位“1”,然后

增加两条虚线,让其余学生一眼

看出平均分成4份。周老师帮助

每个学生对“研究分数的过程中,

前提是要平均分”达到更成熟的

理解。建构主义认为不管如何教

一个人,所有的知识是基于已有

的知识而建构起来的。诸多证据

表明,如果教师关注学习者带到

学习任务中的已有知识和观念,

将这些知识作为新教学的起点,

并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生概念的

转化,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学

习。在“比较三幅作品的画法不一

样,却都能表示

3

变的地方?”时,

4

有什么变与不

这一过程凸显出

感悟名师

只要“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4

份,取其中的3份”,就能用分数

3

表示。师生在欣赏分数作品的

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

4

合作、主动探究对

3

这一特殊分

数的理解,从一个图形、几个物

4

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一个计量单

位迁移到单位“1”;从

3

到具体情境中多个分数的意义,

4

的意义

最后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

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

数学思维,充分体现了周老师以

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为中

心,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的教学

设计理念。】

图2图3图4

课堂片断二:高观点倡导对

话教学方式。

师:其实一个物体、一个计量

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

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称作

单位“1”。回顾一下,单位“1”有哪

几种类型呢?

生:单位“1”有一个物体、一

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

一个整体三种类型。

师:你还能再举一些单位“1”

的例子吗?

生:一群牛、全校学生……

师:理解了单位“1”,谁再来

说说

3

4

的含义呢?

生:

3

4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

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师:(认识了几个具体情境中

的分数之后)同学们能不能概括

一下究竟什么是分数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x

份,表示其中的n份。

师:很强的符号意识,如果用

文字表示呢?

生:若干份。

师:真有预见性。表示这样

的———,用什么词好呢?

生:1份或几份。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

若干份,可以表示1份,也可以表

示几份。

【赏析:在本课教学中,教师

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为中

介的主体对客体的单向灌输关

系,不再是教师选择内容,学生适

应学习内容的关系,而是一种教

学对话关系。教学过程可以看作

是人和文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

学生之间的对话。现代教育观的

教学,把教材看作对话的“文本”,

教学就是人与文本的对话,包含

师生和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

学生对话,在对话中创生学习内

容。通过分数意义的整体分析与

重构,指向学生把握数学结构,打

破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方式,实

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周

老师针对学生好奇的心智特征,

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心智发展需

要和认知发展水平,对教材资源

开发、利用、重构及整体设计,满

足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需要,设

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对话,尊重个

体差异,避免“一言堂”和“满堂

灌”的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周老师设计

了一道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练习

题。(如图5)这一练习促成教师与

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分数文

本的多层次对话。可以是“把单位

1’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

其中的1份,即

1

”,也可以是

单位‘1’平均分成

3

“把

6份,表示其中

的2份,用

2

单位‘1’平均分成

6

表示”,还可以是“把

12份,表示这

样的4份,即

4

”。

二次“变与不变”的对话中感悟

12

学生随后在第

到:同样的单位“1”,不同的分法

就能得到不同的分数;分的份数

越多,每一份代表的数就越小;阴

影部分没变,三个分数的大小相

等……既有学生和练习文本的对

话,又有学生和学生间不同思维

的对话,还有教师和学生的对话,

更有学生与自我思维的对话,通

过对话过程丰富了学生对分数意

义的理解和掌握。】

阴影部分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请你先分一分,再用分数表示出来)

图5

课堂片断三:高观点追求概

念理解目标。

师:同学们,分圆片中有变与

不变,游戏中也有变与不变。(出

示A、B两个袋子,其中装有一些

圆片,分别发给同桌两位同学)数

一数一共有多少个?

师:请A袋同学和B袋同学

65

小学教学计·数学2022/03

各取出袋中圆片的

1

(A袋学生贴出

2

摆到黑板上。

5个,B袋学

生贴出3个)

师:同样是

1

学取了5个,B袋同学只取

2

,为什么A袋同

3个?

生:两个袋子里的单位“1”不

一样。

师:请算一算,A袋的单位

“1”是多少?B袋的单位“1”又是

多少?

生:A袋10个,B袋6个。

师:请两位同学把袋子里的

圆片都摆上黑板,公布答案。

师:请A袋同学拿出

1

5

,B袋

同学拿出

1

(A、B

3

两袋学生分别摆出2

个圆片)

师:同学们看一下他们取的

结果,如果你是数学老师,你可能

会问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生:为什么分数不一样,拿出

的个数却是一样的?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它们的单位“1”是不

一样的。

师:不一样的单位“1”,不一

样的份数,但是他们取出的个数

可能是一样的。

师:[出示

1

]把刚才A、B

两个袋子里的16个圆片都摆在

一起,成为一个大的单位“1”。如

果要你取圆片,你打算取几个?括

号里填几?

【赏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

66

鲁纳认为:不论教什么学科,都必

须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即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

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高观点

下的数学教学设计不仅需要了解

数学内容本身,还需要了解数学

学科的内容结构。周老师根据学

生的实际学情,基于“高观点”整

体教学视角,研读课程、学段、年

级、单元、课时等不同层面的教学

资源,分析教学内容及价值,重构

教材编排。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

班级实际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

背景、生活经验、年龄和心理特

征、学习的需要等,凸显分数的意

义结构性、整体性和连续性。教学

的着眼点是分数的意义,观点却

是数学模型和数学思想,把数学

的两个基本对象“数”和“形”有机

结合起来。在建立分数模型的过

程中,分数的意义在知识技能、数

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

方面建立知识结构的横向联系。

在知识技能方面,分数的意义得

到进一步扩展,在分物活动情境

中用分数刻画现实生活现象;在

数学思考方面,抽象的分数意义

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更大的发

展空间;在问题解决方面,分数既

能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又能

表示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累计的

数,(课后周老师表示之所以这节

课没有涉及分数单位的内容,是

想用一节课教学分数单位,从度

量角度进一步丰富分数的意义)

学生在构建分数模型的过程中进

一步提高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的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对分数

的意义、价值、性质的探究有更深

刻的理解和体验。

周老师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

的数学理解及程序流程,关注学

生的思维,利用已有内容生成或

揭示有意义的事情,即利用已有

的知识经验去发掘事实和方法背

后的含义并谨慎地加以运用,重

组单元内容、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联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指

向数学理解进行教学设计。同时,

本课教学过程中也渗透了“运算”

意义,如10个圆片的

1

5

是2个,6

个圆片的

1

是2个,把16个圆片

都摆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的单位

3

1”,请学生取圆片,打算取几个,

是16个圆片的几分之一?这一开

放性练习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方

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

与热情,提升了学生对分数本质

的认识,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

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

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而且通过

第三次辨析“什么变了,什么不

变”,在“变与不变”中凸显分数的

意义本质。

将“冰冷的分数意义”化作

,离不开周老

师高观点视角的教学设计和充满

智慧的师生对话与课堂组织。以

学生为中心、倡导对话方式、追求

概念理解,体现出周老师先进的

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高

新区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胡洁

“火热的数学思考”


更多推荐

学生,分数,教学,数学,单位,过程,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