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没考试的数学试卷)
一年级数学学习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最新教育文档
一年级数学学习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孩子们不仅仅只是换一个学校,他们
正式进入了系统而严肃的学习知识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
们不再以玩为主,学习任务变得繁而重. 而根据国家制定的课时标
准,一年级每周只有四到五课时,同时,在全面发展观念的指导下,
数学也无法占用太多其他课的时间. 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分配和繁重的学
习任务下,数学学习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常规问题
由于幼儿课堂和小学课堂的巨大区别,加上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
约束能力不高,新入学的小学生常常听到上课铃声也不能及时回到教
室或听到上课铃声才去上厕所. 上课时常有吵闹声,有同学四处走动,
钻桌子下等违纪行为. 这些行为也导致一年级新生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二、已有知识结构和新知识重复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一年级初入学学习的10以内的读写,这些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
的基础,上课时,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不需再学,导致10以
内数的意义认识有所缺漏. 很多同学也在幼儿园里学会了简单的10以
内数的加减的计算,但一年级却要学习这加减算式的含义,已有的基
础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老师也想尽了各种办法吸引孩子
的注意力,但是总是能轻易地被分散. 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
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了天下,
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 四、缺乏倾听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不仅不能认真听老师上课,常大声打断老师讲课,
也不能认真听同学发言,当同学发言有错时大声打断. 小组合作时,不
能听取他人意见. 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总有同学没有注意到.
五、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老师提问时,许多同学高举小手,叫起来回答却结结巴巴,回答
不上来,或者表达的不准确,需要老师“翻译”.
六、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
大部分一年级小学生还没能掌握正确的作业的姿势,做作业时候
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每次都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 个别
小学生做作业时随意涂改,页面不整洁,完成的作业也不能很好地达
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的要求. 过早握笔导致握笔习惯形成,很多学
生握笔姿势已经无法更改. 幼儿园时已经开始写数字,但幼儿园老师对
孩子数字的规范要求不高,能写的像就行,这样,学生的数字书写习
惯已经形成,极难更改.
七、口算速度有待提高
数学课堂时间有限,无法进行太多口算练习,大部分家长不
能配合在家练习,使学生口算能力一直无法提高.
八、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由于新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以图画形式呈现,学生必须先看
懂图,正确收集图中的信息,并加以整理排列次序. 由于低年级学生语
言组织能力有限,不能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条件与问题,学习困难比
较大. 特别是那种一个条件是文字形式提供的,另一个条件要通过收集
图中的信息来获得的,学习难度更大.
九、提问题能力培养是教学过程中最难的一个环节
我们的孩子习惯与回答问题而不是提问题,甚至大部分家长认为
练习中提问题的题目不用做. 一年级学生识字有限,表达能力欠佳,数
学内容看懂了,却无法用问题表述出来. 下面就结合教学中的反思和积
累的心得体会,对解决以上问题的一般办法,谈一些初浅的认识.
一、抓好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对于一年级新生应该
进行一段时间的入学教育,让他们明白他们已经进入小学,学习内容
和以前有了很大不同. 具体可以通过:
1. 儿歌明要求. 开始的第一节课就用儿歌让学生明确课堂的要求,
比如:“小腿并并拢,小手放桌上,身体做做直,眼睛看老师”等.
2. 榜样做示范.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方式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
让学生模仿好的孩子. 表现突出的孩子可以给各种形式的奖励,比如奖
励小红旗就十分有利于课堂的激趣.
3. 渗透
为自觉. 开学几周以后,就可以尽量减少儿歌等机械语言,向孩子
们灌输一种自觉的观念.
二、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以下习惯
1. 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习惯.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
要要求孩子专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一年级孩子在家学习时间需要家长的指导,家长在孩子学习时不能玩
手机或看电视等,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 培养孩子
认真书写的习惯. 不要认为书写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
素质的评价. 在学校老师要这样来培养学生的,作业不多,但一定要严
格要求工整认真.
3. 培养孩子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
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完作业要及时
将书本作业本放回书包.
4.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
家长或老师求助时,家长或老师不能马上告诉孩子答案,应用热
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 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给孩子
一定提示,要让孩子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
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 培养孩子及时改错的习惯. 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 随时
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
海中的印象.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
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将抽象、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变得有趣,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比如,在课堂开始,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将孩
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当知识内容学习完,可以用一些游戏,
比赛等方式巩固学习内容.
同时对孩子的表现要给予正确适当评价,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
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四、家校合作,培养孩子学习能力
近年来,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家校联系变得更加快捷方便. 教师
要善于利用家校联系的各种平台,和家长合作,培养孩子学习能力.
1. 利用家校联系平台,告知家长孩子学习情况,了解孩子在家学
习情况. 对于问题学生,及时的交流能方便老师制定更适合孩子的学习
方式.
2. 利用家校联系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告知家长学习要求. 对于容
易出现问题的知识点,可以利用短信告知家长指导孩子的方法. 如口算
能力的培养,每天作为作业通知家长进行口算训练,不会出题的家长,
教会家长从课本,练习册等中抄出题目,模仿这些出题,反复练习.
3. 对于孩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利用家校合作平台时常提
醒家长在带孩子外出购物游玩时适时让孩子试试计算购物花费,
乘车人数等,让解决问题从课本具体到生活中,也让孩子发现数学和
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孩子学习兴趣. 同时也要让家长明白提问题能力
很重要,孩子不会提问题也就不会解决问题.
4. 在发现家长对孩子学习有所放松时,及时提醒家长.
5. 在家长会时要告知家长,要注意学校短信,根据短信要求督促
孩子学习,但不能依赖短信,要给孩子准备好一本专用小本子,嘱咐
孩子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任务和要求记下,培养孩子认真倾听老
师讲课的习惯.
一年级是所有学习的入门阶段,这一阶段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
系到孩子将来的学习. 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想尽办法创设
一切有利于孩子学习的条件,让孩子进入愉快而又充满挑战的学习氛
围中.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简单的思考,感谢那
些对我提供帮助的家长和同事.
更多推荐
孩子,学习,家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