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看到我的数学试卷我晕了)
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理解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所以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中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理解“平均分”,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对应的表象,为学生理解除法打好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水平。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升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等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学情预设: (1)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 (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1)问题:同学们要把10个面包分成两份,能够怎样分? (2)学生独立操作学具完成。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 方法多?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操作的不同情况。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你能不能根据分的结果,把它们分分类 ?
(2)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实行分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一种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一种是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3)根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份是多少,有几份。
(4)突出“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逐步出示含义)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
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1) 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吗?
(2)问题:每个盘子平均分到几个橘子? 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让学生动手用学具摆一摆,看看我们想的对不对。(每人摆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根据学生分的情况,小结: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一个地分,还有的几个几个地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师:大家拿出15个水果图片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假设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联系生活, 应用平均分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1)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买了12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课件出示:桌面上小明放有12个香蕉,下面蹲着3只小猴)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能够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2)唉呀,又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12个香蕉了。(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
(3)那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3个)
(4)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小猴
(5)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几个?(是2个)
(6)通过刚刚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 !)
2.师: 小猴快乐的吃到了自己喜欢的香蕉!我们也很快乐,但这位小朋友却愁眉苦脸,他一定遇到了问题。(课件出示题目)每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苹果,应该放几个?请你帮帮他! (1)师:想一想,也能够动手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每盘放几个? (2)假设有4个盘子呢?(课件出示增加盘子数) (3)这12个苹果你还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
3. 课件出示题目:有6个桃子,每盘放2个,需要( )个盘子。
4、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能够分给几只小兔?每只小兔还能够分几个萝卜?
5、同学们你能设计一个18人的排队方案吗?动手试一试吧?
[分层设计练习,重视了对学生实行思维训练和水平的培养。开放性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不同的分法表达了学生不同的创造才能,表达了
“人人都能学习数学,不同的人能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
四、全课总结,深化平均分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能够。
更多推荐
学生,平均分,课件,操作,学习,数学,动手,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