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数学试卷2021高考答案)

九年级(上)第21章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第1课时)

一、课前练习

1、25的平方根是( ) A.5 B.-5 C.±5 D.5

2、16的算术平方根是( ) A.4 B.-4 C.±4 D.256

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2)=0 B.9=3 C.-2=4 D.34、4的平方根是

5、36的算术平方根是

二、课堂练习

1、当X 时,二次根式022=-9

X3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2、计算:64= ; 3、计算:(3)=

4、计算:(-2)=

25、代数式3X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1X6、计算:42=

27、计算(2)=

8、已知a2+b1=0,则a= ,b=

9、若X=36,则X=

10、已知一个正数X的平方根3X-5,另一个平方根是1-2X,求X的值。

2

二次根式(第2课时)

一、课前练习

221、计算:(3) = ;2、计算:(-5)= ;3、化简:12=

4、若3m1有意义,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1111 B.m> C.m D.m

33335、下列各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X1 B.X2Y5 C.12 D.0.5

二、课堂练习

1、下面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1 A.3 B.12 C.8 D.2-1

2、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8 B.X21 C.3Y D.3X2Y3

X12= ;5、计算(32)=

2233、化简:27= ;4、化简:16、计算:12·27= ;7、化简8XY=

8、当X>1时,化简

9、若最简二次根式2XY5和XX3Y11是同类二次根式,求X、Y的值。

X22X1

二次根式的乘法(第3课时)

1、计算:3×2= ;2、2×5=

3、2XY·11= ; 4、XY·2=

YX5、49121=

二、课堂练习

1、计算:2881= ;2、计算:255=

723、化简:16abc= ;

4、计算2-9的结果是( ) A.1 B.-1 C.-7 D.5

5、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2233=6 B.

2+3=5 C.8=42 D.4-2=2

6、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2 A.2+3=5 B.2·3=6 C.8=4 D.(3) =-3

7、计算:

8、计算:121310·315

863

2 9、计算:(3+5)(

3-5)

10、计算:4024

22二次根式的除法(第4课时)

一、课前练习

1、计算:155 = ; 2、计算:131 =

93、化简:25y25 = ; 4、计算: =

131836X213 = 5、化简:二、课堂练习

1、化简:1 = ;2、2-1的倒数是

25= ;4、计算(5-2)2 = 3、计算:305、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 )

22 A.(13)=13 B.-3.6=-0.6 C.

(13)=-13 D.36=6

6、若3-1=a,求a+1的值

a7、若X=2+1,求12XX2的值

8、计算:(5+1)(5+3)

9、已知X=1+2,Y=1-2,求

10、已知a=2+3,b=2-3,求ab-ab的值

221的值

XY二次根式的加减(第5课时)

一、课前练习

1、化简18=

27=

12=

20=

22332、在30、24、ab、xy、ab中,

是最简二次根式, 与 是同类二次根式.

3、化简

1119= =

2= =

38223 4、如果a与3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

5、2a+5a-3a=

二、课堂练习

1、在12、27、75、30中, 与3不是同类二次根式

2、计算:①20a+45a ②

75-12+27

③(27+18)-(23-8) ④

1248+1212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6课时)

一、课前练习

1、化简下列二次根式:54 =

96=

108=

32 =

131550a3=

2=

3

48=

1254= 22、计算: ①80-125+25

②12+32-(6二、课堂练习

计算:①45+50-75 ②18-8+

③已知X=2+1,Y=2-1,求X-Y的值

4

2211+2)

321232

④已知a=11,求a3++a的值

2a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7课时)

一、课前练习

计算:①(3+2)

③(3-2)(3+2) ④(3-2)

二、课堂练习

①(5-3)(5+3)

②(3x+

③(23-2)

④(296-36)

⑤已知a-

222 ②x1

18x+432(3x-y)

y)3

11=2,求a+的值

aa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1一元二次方程

一、基础训练

1、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是( )

2A、3x + 4=0 B、4x +2y-1=0

5 C、x+222-1=0 D、3x -2x +1=0

x2、方程x2 -3 = -3x化成一般形式后,它的各项系数是( )

A 0,-3,-3, B 1,-3,3

C 1,-3,-3 D 1,3,-3

3若关于的方程(m-1)x2+nx+p=0是一元方程,则有( )

A m=0 B m≠ 0 C m=1 D m≠1

4、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5、已知2是关于的方程3x=2a的一个解,则a=

二、综合训练:

1、如果x=3是方程x2 –mx=6的根,则m=

2、已知x=1是方程3x2-2b=1的解,则b2-1=

3、方程x2-16=0的根是( )

4、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9 x2 – 3 = 3x +1 (2)5x ( 2x + 3 ) = 3x –7

22.2.1配方法(第一课时)

一、课前小测

1、方程x2 – 4 =0的根是

2、将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6x – 5 = x2 + 3 x (2)2x – 7 = x ( 2x – 9 )

二、基础训练

1、用适当的数值填空,使下列各式成立

(1)x2+2x+ = (x+ )2

(2)x

2– 6x + = (x - )2

(3)x2 +px + = (x + )2

2、式子x2 -4x +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3、把方程x2 +8x +9 =0配成( x + m)2

= n的形式是

4、方程3x2 – 27=0的根是

5、当n= ,时形如(x +m)2

=n的方程可以求解

三、综合训练:

1、方程(2x-1)2=9的根是

2、当x= 时,代数式2x2 -3的值等于5

3、方程x

2=0的实数根个数是( )个

A1 B2 C0 D无限多

6 22.2.1配方法(第二课时)

一、课前小测:

1、方程x

2– 81 = 0的根是

2、把方程x2- 2x -3 =0配方后得

3、把方程2x

2-8x -1=0配方后得

4、方程(x- 2)2 = 9的根是

5、方程(3x -1)2 =0的根是

二、基础训练:

1、若x

2+10x+a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2、用适当的数填空:

(1) x2 +x + = ( x + )2

(2) x

2– x + =(x - )2

(3) 9x2 -18x + = (3x - )2

3、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 -2x -8 =0 (2)2x2 -4x +1=0

三、综合训练:

1、方程x

2+4x = -4的根是

2、如果x2 +ax +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3、已知x满足4x2 -4x +1=0则2x +1=

2x

4、求证:6x2 – 24 x +27的值恒大于零

22.2.2公式法(第一课时)

一、课前小测

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x2 +8x +7 =0

2、将方程x ( x -2 )=8化成一般形式是

3、方程5x2= 3x + 2中,a = , b= , c= ,

二、基础训练:

1、在方程x2+9x=6,b2 -4ac =

2、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3x

2– 5x -2 =0

(2)4x

2– 3x +1 =0

三、综合训练;

x2x21、当x= 时,分式的值为0

x12、若代数式x

2+ 4x -5的值和代数式 x -1 的值相等,则x=

3、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7 (1)y2 –23y +2=0

(2)(x – 7)(x+3)=25

22.2.2公式法(第二课时)

课前小测: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是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

2、一元二次方程5x2-2x-1=0中,a=____,b=_____,c=_____.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3、2x2-3x=0 4、3x2-23x+1=0

5、4x2+x+1=0

基础训练: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是:____________。

2、当b2-4ac_____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3、当b2-4ac_____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4、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__________•。

5、不解方程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x2+10x+6=0 的根的情况:___________。(2)x2-x+1=0的根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

22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3x2m0的根的情况是 (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C. 无实数根 D. 不能确定

2、一元二次方程x2-ax+1=0的两实数根相等,则a的值为( ).

A.a=0 B.a=2或a=-2 C.a=2 D.a=2或a=0

3、已知k≠1,一元二次方程(k-1)x2+kx+1=0有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2 B.k>2 C.k<2且k≠1 D.k为一切实数

4、不解方程,试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2+5x=3x2 (2)关于x的方程x2-2kx+(2k-1)=0的根的情况

22.2.3因式分解法

课前小测:

因式分解:(第1至4题)

1、x2-1= ; 2、x2-2x=

3、x2-2x-3= ; 4、3x2-2x-5=

5、若ab=0;则a=_____或b=______。

基础训练:

8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2-4=0 2、x2-5x=0

3、x2+2x-3=0 4、2x2+3x-5=0

5、x(x+2)-3(x+2)=0

综合训练:

1、解方程x24x50最适当的方法应是( )

A、直接开平方法 B、公式法 C、因式分解法 D、配方法

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x1=-1,x2=3请你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

3、(5x1)23(5x1) 4、(2x5)2(x4)20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

课前小测: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归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三位数=_____ ×100+ ______×10+_______。

3、利润=售价-______ 。

4、总利润=每件利润×________=总收入-_______。

5、已知两个自然数的和是30,它们的积是125,若设其中一个自然数为X,则另一个自然数为______,可以列方程得____________,那么这两个自然数分别为_________。

基础训练:

1、有一人患了流感,若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人,经过一轮传染后共有______人患流感了,再经过一轮传染后共有______人患流感。

2、有一人患了流感,若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人,经过一轮传染后共有______人患流感了,再经过一轮传染后共有______人患流感。

3、(接上题)若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00人患流感,可以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那么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________人。

4、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这种药品的成本每年都在下降,若这种药品成本的每年平均下降率相同都为10%,则去年这种药品的成本为_______元,今年的这种药品的成本为_______元。

5、(接上题)若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去年这种药品的成本为_________元,今年这种药品的成本为_____________元;假设今年这种药品的成本为3000元,可以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

1、相邻两数是自然数,它们的平方和比这两数中较小者的2倍大51,求这两数。

2、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

3、某林场现有木材a立方米,预计在今后两年内年平均增长p%,那么两年后该林场有木材__________立方米?

9 4、某化工厂今年一月份生产化工原料15万吨,通过优化管理,产量逐年上升,第一季度共生产化工原料60万吨,设二、三月份平均增长的百分率相同,均为x,可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

课前小测:

1、2005年一月份越南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100家,后来二、•三月份新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共250家,设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禽流感的感染率为x,依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100(1+x)2=250 B.100(1+x)+100(1+x)2=250

C.100(1-x)2=250 D.100(1+x)2

2、一台电视机成本价为a元,销售价比成本价增加25%,因库存积压,•所以就按销售价的70%出售,那么每台售价为( ).

A.(1+25%)(1+70%)a元 B.70%(1+25%)a元

C.(1+25%)(1-70%)a元 D.(1+25%+70%)a元

3、某农户的粮食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第一年的产量为6万kg,•第二年的产量为_______kg,第三年的产量为_______,三年总产量为_______.

4、某糖厂2002年食糖产量为a吨,如果在以后两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那么预计2004年的产量将是_______。

基础训练:1、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和为7,面积为6,则斜边为( ).

A.37 B.5 C.38 D.7

2、长方形的长比宽多4cm,面积为60cm2,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

3、某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它行驶的路程s(m)和时间t(s)•之间的关系为:•s=9t+2t2,那么行驶200m需要____s。

4、一个小球以10m/s的速度在平坦的地面上开始滚动,并且均匀减速,滚动20m后小球停下来。小球滚动了_____s,平均每秒小球的运动的速度减少了________m/s。

综合训练:

1、某工程,甲队独作用a天完成,乙队独作用b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作一天的工作量为 ,甲、乙两队合作m天的工作量为 ;甲、乙两队合作完成此项工程需 天。

2、某商亭十月份营业额为5000元,十二月份上升到7200元,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

3、一块面积是600m2的长方形土地,它的长比宽多10m,求长方形土地的长与宽。

4、一个小球以10m/s的速度在平坦地面上开始滚动,并且均匀减速,滚动20m后小球停下来.(1)小球滚动了多少时间?(2)平均每秒小球的运动速度减少多少?

(3)小球滚动到5m时约用了多少时间(精确到0.1s)

第二十三章:《旋转》

第一课时 图形的旋转(1)

一.基础训练

1.下列正确描述旋转特征的说法是( )

A.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与大小都发生变化.

B.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不变,大小发生变化.

C.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发生变化,大小不变.

D.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变化.

2将一图形绕着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700后,再绕着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1200,这时如果要使图形回到原来的位置,需要将图形绕着点O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 )

A、顺时针方向500 B、逆时针方向 500

C、顺时针方向 1900 D、逆时针方向 1900

03.将图形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是( )

10

A B C D

4.等边三角形至少旋转__________度才能与自身重合。

二.综合训练

1.如图的方格纸中,左边图形到右边图形的变换是( )

A.向右平移7格

B.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以AB为C.绕AB的中点旋转1800,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

D.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

2.张扑克牌如图(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所示,则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A.第一张

B.第二张

C.第三张

D.第四张

第二课时 图形的旋转(2)

AD对称轴作轴对称

转180º后得到如图(2)( )

一,基础训练

E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DC边上的点,连结BE,将△BCE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DCF,连结EF,若∠BEC=600,则∠EFD的度数为B( )

CFA、100 B、150 C、200 D、250

2在下图右侧的四个三角形中,不能由△ABC经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是( )

AC

B

B

B\'C\'(A) (B)

(C)

(D)

C

A

3.如图,△ABC以点A为旋转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0,得△AB'C',则△ABB'

是__________三角形。

4.△ABC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到△EBD的位置,若∠A=150,∠C=100,E,B,C在同DA一直线上,则∠ABC=________,旋转角度是__________。

C

EB二.综合练习

1.在图中,把△ABC向右平移5个方格,再绕点B的对应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画出平移和旋转后的图形,并标明对应字母;

C

BA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F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ABE,如图所示,如果

AF=4,AB=7,求(1)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2)求DE的长度(3)BE与DF的位置关系如何?

DC

E

F

AB47

11 第三课时 中心对称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2.如图,△ABC与△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则下列结论不成立是( )

A.点A与点A'是对称点

B\'AC\'B. BO=B'O

∥A'B

BA\'D.∠ACB= ∠C'A'B'

C

3.下列描述中心对称的特征的语句中,其中正确的是( )

A.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连接对称点的线段不一定经过对称中心

B.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称中心不一定平分连接对称点的线段

C.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称点的连线一定经过对称中心,但不一定被对称中心平分

D.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称点的连线一定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二.综合练习

作图题:作出四边形ABCD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的四边形AˊBˊCˊDˊ

A D

•O

C

B

第四课时中心对称图形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图案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下列图形中,绕某个点旋转180能与自身重合的有……………( )

①正方形 ②长方形 ③等边三角形 ④线段 ⑤角

A、5个 B、2个 C、3个 D、4个

3.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12 4..下列图形中,即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等边三角形 B.菱形 C.等腰梯形 D.平行四边形

二.综合练习

1下列四副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下列交通标志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CD3.线段是轴对称图形,也是 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 ;当点A、B、O满足条件OA=OB且

时,点A、B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反过来,若点A、B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则A、B、O三点共线且

第五课时 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

一.基础训练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2,3) B.(—2,3) C.(—2,—3) D.(—3,2)

2.点P(a,b)与Q(__,__)关于X轴对称,与M(__,__)关于Y轴对称,与N(__,__)关于原点对称.

3.Y轴上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一定在_________上.

4.点A(—a,b)在第二象限,那么点(a, —b)在第_______

二综合练习

1.如图7,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

△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C的坐标为(4,1).

①把△ABC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对应的△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C1的坐标;②以原点O为对称中心,再画出与△A1B1C1关于原点O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

2.如图,△ABC中A(2,3),B(31),,C(1,2).

(1)将△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A1B1C1;

(2)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

(3)将△ABC绕原点O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A3B3C3;

(4)在△A1B1C1,△A2B2C2,△A3B3C3中,

△______与△______成轴对称,对称轴是______;△______与△______成中心对称,对称中心的坐标是______.

第24章 圆

13 课前小测:

1、在平面内,线段OA绕固定的一端点O,另一端点A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 ,其中固定端点0叫做 。

2、圆上任意两点间部分叫做 。

3、连接圆上 的线段叫做弦。

4、经过 的弦叫做直径。

5、直径过圆心分成两条弧都叫 ,大于半圆的弧叫 ,小于半圆的弧叫 。

基础训练

1、判断题:

(1)、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 )

(2)、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 )

(3)、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 )

(4)、半径相等的圆叫等圆。( )

(5)、大于劣弧的弧叫做优弧。( )

2、确定一个圆的要素是 和 。

3、和已知点A的距离等于3cm的点集合是 。

4、圆绕圆心旋转 度角,都能与自身完全重合。

5、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A、圆 ,B、正方形,C、等腰三角形,D、线段。

综合训练

1、如图1,图中有 条直径, 条弦,以A为端点的优弧有 条,劣弧有 条。

2、以AB=5cm为直直径的圆上,到AB距为2.5cm的点有( )个

A、无数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如图2中有 条弦 条劣弧,写出图中的一条优弧 。写出图中不是弦的线段 。

4、如图3:已知A、B、C、D中⊙O上四个点且

∠AOB=∠COD,求证:AB=CD。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课前小测:

1、 如图⊙O的直径CD与弦AB交于点M添加条件

(写一个即可)就可得到M是AB中点。

2、圆是 对称图形,任何一条 ,

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圆又是 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 。

4、垂直于弦的直径 弦,并且平分 。

5、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 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基础训练

1、在⊙O中弦AB为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 cm,则⊙O的半径是 。

2、圆的半径为2 cm,圆中的一条弦的长为23 cm,则此弦的中点到所对的优弧中点的距离是 。

3、在半径为10 cm的⊙O中,弦AB=10cm,则∠AOB的度数是 。

综合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圆的对称轴是一条直径,B、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C、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D、垂直于弦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14 2、下列命题中不成立的是( )

A、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B、弦的垂线经过圆心,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C、弦的中点与圆心的连线垂直于弦,D、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3、如图AB是⊙O的直径,∠CAB=45°,AC=1, 则⊙O的直径是( )

A、2 ,B、1 , C、

2 D、

2 。

2

4、⊙O的半径为4cm、弦AB=4cm,则点O到AB的距离 cm。

垂直于弦的直径〈二〉

课前小测:

1、过圆心上一点分别引两条互相垂直的弦,如果圆心到这两条弦的距离

分别为2和3,则这圆半径为 。

2、如图1,AB是⊙O的直径,CD是弦,AB⊥CD,若CD=6cm,

则CE= cm,DE= cm,

2、 如图2;⊙O的半径为10cm,圆心到MN的距离OA=6cm,

3、 则弦MN的长是 cm.。

基础训练

1、 一种花边是由如图1;的弓形组成的,AB的半径为5,弦AB=8,则弓形的高CD为( )A 2, B

C 3 , D5,

216

32、在⊙0中,半径OC为R,弦AB垂直平分半径OC,则∠AOB的度数为( ),

A 、60°,B、 30° ,C 、120° ,D、45°。

3、⊙0半径为20cm,AB是⊙0的弦,∠AOB=120°则△AOB的面积是( )。 A、 253C㎡,B、 503C㎡,C、1003C㎡ ,D 、2003C㎡。

综合训练

1、如图1;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

AB=4, CD=2,则圆心O到AB的距离为1,则这两个圆的半径的比值是( )C

A

315 B

225110 D

422、如图2;水平放着的圆形的排水管,它的截面看作是圆,已知截面圆的直径为650mm,水面的宽AB=600mm,则截面上有水的最大深度是( )。

A 、150mm, B、 200mm , C 、300mm, D、 325mm,

圆心角、弧、弦关系

15 课前小测:

1、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 。

2、如图1,等边三角形ABC内接于⊙0,∠AOB度数为

3、如图2,在⊙0中,OM=ON,则其中相等的圆心角有

,相等的弧有 ,相等的弦有 。

4、如图2,在⊙0中AB=CD,AB=3, OM=2

∠AOB=70°,则CD= ,ON= ,∠COD= 。

基础训练

1、在半径为5cm圆中,有一条长为6cm的弦,则圆心到此弦的距离为( )。

A、3cm , B、4cm , C、5cm , D、6cm。

2、如图1,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半径OA,OB分别和

小圆相交于C、D,则下列正确的是( )。

A、弦AB和弦CD相等 B、AB的长度=CD的长度,

C、AB=CD, D、AB所对圆心角=CD所对圆心角。

3、已知:AB、CD是同圆中两条不相等的弧,且AB=2CD,则( )。

A、AB=2CD B、AB﹤2CD,C、AB﹥2CD, D、AB与2CD不能比较大小。

4、如图2,以等腰三角形底边BC为直径的⊙O,交AB于D交AC于E,

若∠BAC=50°,则∠DOE= 。

综合训练

1、在圆心角∠AOB=90°,点O到弦AB的距离为4,则⊙O的直径为( )。

A、2 , B、82, C、24, D、16。

2、如图1,在半径为2cm的⊙O内有长为23 的弦AB,则弦所对的圆心角∠AOB为( )。

A、60°, B、90°, C、120°, D、150°。

圆周角一

课前小测:

1、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 。

2、如图1,AB是⊙O的直径,BC=BD ,∠A=25°,则

∠BOD= 。

3、如图2,在⊙O中,若∠BOC=80°,则∠A= ,

∠C= 。

基础训练

1、在⊙0中 ,圆心角∠AOB=56°, 则弦AB所对的圆周角等于( )。

A、28°,B、112°, C、28°或152°,D、124°或56°。

2、如图1,在⊙0中点A、B、C均在⊙0上,∠AOB=110°,则∠ACB= 。

3、如图2,在△ABC中 OA=OB=OC,则△ABC是 三角形。

4、如图3,在⊙0中,AB=CD,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有

个。

16 综合训练1、如图1,已知AB是⊙O的直径C、D是⊙O上两点,

∠BAC=20°AD=CD ,则∠DAC的度数是 。

2、若圆的一条弦把圆分成1︰3的两条弧,则劣弧所对的圆角等于( )。

A、45°, B、90°,C 、135°,D、270°。

4、半径为5cm的圆内有一条长为53cm的弦,则此弦所对的圆角为( )。

A、60°或120°,B、30°或150°,C、60°,D、120°。

圆周角二

课前小测: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反之90°圆周角所对的弦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圆是最大的弧,B、以圆心为端点的线段是半径,

C、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D,圆的半径都相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顶点在圆周上的角是圆周角,B、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是圆周角,C、圆心角是圆周角的2倍, D、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基础训练

1、,如图1,AB是⊙O的直径,CD是弦,∠BOC=40°则∠BDC= 。

2、如图2,等边△ABC内接于⊙O,D是⊙O上一点,则∠BDC= ,∠ADC= 。

3、如图3,已知AB是⊙O的直径,D是圆上任意一点(不与A、B重合),连接CD并延长到C,使DC=BD,连接AC,则△ABC的形状是 。

4、如图4,AB、CD是⊙O的两条弦,延长CA到D,使AD=AB,若∠D=20°,则∠BOC=( )。

A、20°, B、40°, C、80°,D、120°。

5、如图5,在⊙O中,弦BC和半径OB所夹的角∠OBC=30°,

则圆周角∠BAC的度数( )。A、30°,B、50°,C、60°,D、80°。

综合训练

1图1,AD是△ABC外接圆的直径,∠ABC=∠CAD, ⊙O的直径为2,求AC的长是 。

2如图2,AB、CD是⊙O的两条直径,∠BOC=100°则∠ABD= 。

3如图4,在△ABC中,∠ACB=90°,AB=6cm,圆心角∠ACD=60°,BD= 。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课前小测:

1、⊙O的半径10cm,A、B、C三点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为8cm、10cm、12cm,则点A、B、C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A在 ;点B在 ;点C在 。

2、⊙O的半径6cm,当OP=6时,点P在 ;

当OP 时点P在圆内;当OP 时,点P不在圆外。

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以A为圆心2cm为半径作⊙A,则点B在⊙A ;点C在⊙A ;点D在⊙A 。

17 4、三角形的外心是_____________

5、已知AB为⊙O的直径P为⊙O 上任意一点,则点关于AB的对称点P′与⊙O的位置为( )(A)在⊙O内 (B)在⊙O 外 (C)在⊙O 上 (D)不能确定

A

基础训练

M

1、若一个三角形的外心在一边上,则此三角形的形状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B

C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A

2、如图,在△ABC中,∠ACB=90°,AC=2cm,BC=4cm,CM是中线,

M

以C为圆心以3cm长为半径画圆,则A、B、M三点在圆外是 ,在圆上的是 。

B

C

3、已知⊙O的半径为5cm,A为线段OP的中点,当OP=6cm时,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点A在⊙O内 B、点A在⊙O上 C、点A在⊙O外 D、不能确定

4、如图,⊙O的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M是弦AB上的动点,

则线段OM长的最小值为( )

OA、2 B、3 C、4 D、5

5、在△ABC中.∠C=90°,AB=3cm,BC=2cm,以点A为圆心,以2.5cmAM为半径作圆,则点CB和⊙A的位置关系是( )

A) C在⊙A 上 B) C在⊙A 外

C)C在⊙A 内 D)C在⊙A 位置不能确定

综合训练

爆破时,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每秒0.9cm,点导火索的人需要跑到离爆破点120m以外的的安全区域,已知这个导火索的长度为18cm,如果点导火索的人以每秒6.5m的速度撤离,那么是否安全?为什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

课前小测:

1、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分别是 、 和 。

2、已知⊙O的半径为3cm ,O到直线L的距离为3cm ,则直线L和圆的位置关系是 。

3、已知直线L和⊙O有两个公共点 ,则直线L和⊙O的位置关系是 。

4、已知∠AOB=30°,M为OB上一点 ,且OM = 5cm ,则以M为圆心 ,以 半径的圆与OA相切 。

5、在△ABC中,∠C=90°,AC=6cm ,BC=8cm , 以C为圆心 ,以5cm为半径作⊙c ,它和 AB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当⊙c半径为 时,⊙c和直线AB相切 。

基础训练

1、已知⊙O的直径为24cm , 直线L和圆心O的距离为d ,则当d 时,直线L和⊙O相切 ; 当d

时,直线L和⊙O相离。

2、已知⊙O的直径为13cm , 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6cm ,那么直线L和这个圆的公共点个数是 。

3、在△ABC中,∠C=90°,AC=3cm ,BC=4cm , 以C为圆心 ,作圆和斜边AB相切,则⊙c的半径为 。

224、已知圆的半径r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满足等式rd=2rd ,则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相切 C 相离 D相交或相离

综合训练

1、直线L与半径为r的⊙O相交,且点O到直线的距离为5 ,则r的取值范围是( )

A r>5 B r =5 C 0<r<5 D r5

2、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大圆半径为13cm ,小圆半径为5cm ,若大圆的弦AB和小圆相切,则弦AB的长为( )

A 10cm B 12cm C 20cm D 24cm

3、⊙O的半径为4 ,直线L上一点A ,且OA=4 ,则直线L和⊙O的位置关系是 。

18 4、已知∠AOB=60°,M为OA上一点,MN

AO交OB于N ,ON=6cm ,以3cm为半径的⊙O与直线MN的位置关系是 。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

课前小测:

1、 如图1 ,OAAB于点A, 且 ∴AB是⊙O的切线

2、如图1 ,

AB与⊙O的切于点A ∴OA A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O

A和圆的半径垂直的直线一定是圆的切线。

B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B

C经过半径的端点,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一定是圆的切线。

图1

A

D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一定是这个圆的切线。

4、在⊙O中,AB是直径,AD是弦,过点B的切线与AD延长线交与点C ,且DC=AD ,则

∠CBD= ( ) A 30° B 45° C 60° D 75°

5、直径为6cm的⊙O中,直径AB的延长线AP=8cm ,PC与⊙O切于点C ,则PC长= 。

基础训练

1、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直径作圆,则另一直角边必与圆( )

A 相交 B 相切 C 相离 D 不确定

2、 如图4, AT与⊙O切于点T ,且AT=

3 ,OA=2 ,则∠A=

3、已知⊙O的半径为5 ,且OP=2 ,OF=5 ,OE=6 ,经过这三点中的一点,任意作直线总和⊙O相交的,这个点是 。

4、AB切⊙O与点C ,AO延长线交⊙O与点E ,若∠A= 40°,则∠E=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过圆上一点可以作且只能作一条圆的切线。②过圆外一点可以作圆的两条切线。③过圆内一点不能作圆的切线。④过圆上一点且垂直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综合训练

1、以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为圆心,底边上的高为半径作圆,则这圆与底边的位置关系是 。

2、AB是⊙O直径,以A为圆心的⊙A与⊙O交于D、C两点,则BC与⊙A的位置关系是 。

3、 MP,MQ分别与⊙O切于点P、Q ,点N在⊙O上,如果∠PNQ= 50°,则∠M=

4、 两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与小圆切于点C ,且AB=10 ,则圆环的面积为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

课前小测:

1、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 的交点,它到三角形 的距离相等。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且只有一个内切圆。 B 三角形的内心永远在三角形的内部。

C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D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

3、⊙O的外切△ABC中,∠A=

40,点D、E、F分别是切点,则∠FOD= , ∠FED= 。

4、已知O为△ABC的内心,∠BOC =110,则∠A = 。

5、△ABC的内切圆⊙O与三边分别切于点D、E、F,且AB=8,AC=13,BC=10,则AF= , BD= 。

基础训练

A

19

O

1

2

P 1、如图11,PA、PB分别与⊙O切于点A和B。

∴ = = 。

∴ OP AB

2、在△ABC中,∠A =70,O是外心,则∠BOC = ;I是它的内心,则∠BIC = 。

3、和△ABC三边所在直线都相切的圆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已知如图12,⊙O直径为4cm,点P是⊙O外一点, PA、PB分别与⊙O切于A、B两点,∠APB=60,则PA的长是 。

5、已知,等边△ABC的边长是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长为 。

综合训练

1、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是( )A同一个圆B 同心圆 C 等圆 D 以上都有可能

2、⊙O的半径为4cm,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8cm,则经过点P的⊙O的两条切线所夹的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3、如图13,RT△ABC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cm和12cm,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是 。

4、已知如图14,PA、PB分别与⊙O切于A、B两点,过圆上点C的切线与PA、PB分别交于点D、E, 且△PDE周长为12cm,则PB的长是 。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课前小测

1.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3 cm和7 cm,如果两圆相交,则圆心距 的范围是 ,如果两圆外离,则圆心距 的范围是 ;

2.如果两圆的半径为5、9,圆心距为3,那么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

A 外离 B 相切 C 相交 D 内含

3.⊙O 和⊙O 相内切,若O O1 =3,⊙O 的半径为7,则⊙O1 的半径为 ( )

A 4 B 6 C 0 D 以上都不对

4.已知两圆外切时,圆心距为10 cm,且这两圆半径之比为3:2,如果两圆内含时,那么两圆的圆心距

( ) 为

A 小于10 cm B小于2 cm C 小于5 cm D 小于1cm

基础训练

21.已知两圆的圆心距d=8,两圆的半径长是方程x-8x+1=0的两根,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2.两个圆的半径的比为2 : 3 ,内切时圆心距等于 8cm,那么这两圆相交时,圆心距d的取值 范围是多少?

3.⊙o1、⊙o2、⊙o3两两外切,且半径分别为2cm,3cm,10cm,则△o1o2o3

的形状是( )

a.锐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综合训练

21.若两圆的圆心距d满足等式│d-4│=3,且两圆的半径是方程x-7x+12=0 的两个根,试判断这两圆的位置关系.

2如图⊙O与⊙O1交于A、B两点,O1点在⊙O上,AC是⊙O直径,AD是⊙O1直径,连结CD,求证:AC=CD

20 AOO1DBC

正多边形和圆〈一〉

课前小测

1. n边形的内角和=___________

2.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_______

3. 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_________

4. 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_________

5. 正多边形的各边都_________,每个角______

基础训练

1. 正多边形的中心:一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____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2. 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_______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

3. 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即是_____角,边心距即是____距

4. 正n边形的每一个中心角度数=________.

5. 正二十边形的中心角为:_______

综合训练

1. 填空:如图,ABCDE是正五边形,则⊙O是正五边形的___圆,正五边形ABCDE是⊙O的_____

2. 正六边形的周长为a,则它的半径为____

3. 如果正多边形的一外角等于60度,那么它的边数为( )

A.4 B.5 C.6 D.7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B) 各个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C) 正多边形的各边都相等

(D) 不是正多边形的四边形的各边一定不相等.

正多边形和圆《二》

课前小测

1. 正六边形的中心角等于_____度

2. 圆内接正六边形的一边所对的圆周角等于_____度

3. 已知一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等于45度,那么这个多边形是正____形

4. 我国国旗上五角星的每一个锐角是______度

5. 如果正六边形的半径为2cm,那么这个正六边形的边长为____,周长为___,面积为____

基础训练

21 1. 填空:圆内接正三角形的一边所对的圆周角是____度

2. 作图,如图1作⊙O的内接正四边形

3. 作图,在图1中作出⊙O的内接正八边形

4. 作图(尺规作图),如图2,作出⊙O的内接正六边形

5. 作图,在图2中,作出⊙O的内接正三角形.

综合训练

1. 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72度,则这个正多边形是正_____边形

2. 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心距与半径的比为_____

3. 尺规作图,如图1,作出⊙O的内接正十边形

4. 在图1中,(用近似法)作出⊙O的内接正五边形

弧长和扇形面积

课前小测

1.圆心角是45,占整个周角的 ,因此它所对的弧长是圆周长的 .

2.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是90,半径是6,则这条弧的长是

3.半径为9cm的圆中,长为12cm的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4.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是6,则这个扇形的面积为

2

5. 扇形的面积是3cm,半径是2cm,则扇形的弧长是 cm

基础训练

1.一个扇形的半径等于一个圆的半径的2倍,且面积相等.求这个扇形的圆心角

2.扇形的面积等于其半径的平方,则扇形的圆心角是( )

A.90 B.01800 C.3600 D.18000

3.半圆O的直径为6cm,∠BAC=3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4.如图,已知在扇形AOB中,若AOB45,AD4cm,OC=6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22

综合训练

1. 如图,在△ABC中,以各顶点为圆心分别作⊙A、⊙B、⊙C两两外离,且半径都是2cm,求图中的三个扇形(即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课前训练:

1. 填空:半径为6cm,圆心角为60度的扇形面积为_____c㎡

2. 填空:扇形的圆心角为60°,弧长为2∏cm,则它的半径为_____cm

3. 填空:圆心角为n的扇形半径为3,面积为9∏,则圆心角a=_______.

4. 填空:如图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2a,则阴影部份的面积S=

5. 填空:如图2弓形AmB所在圆的半径为2cm,

∠AOB=60°,则弓形AmB的面积S=

基础训练

1.圆锥是由一个 和一个 围成的

2.填空:如果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在一个平面上,展开图是一个 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 ,扇形的弧长是圆锥底面圆的 .

3.圆锥的母线为m,圆锥的高为h,底面圆的半径为r,则:

(1)圆锥的侧面积:S侧= .

(2)圆锥的全面积S全=S侧+S底= + .

4.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母线长为6,则圆锥的侧面积为 .

5.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高是4,则这个圆锥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是 .

综合训练:

1. 如图1,SA叫做圆锥的 ,SO叫圆锥的

2. 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cm,高为8cm,则它的母线长 cm

3. 在第(3)题中,圆锥的侧面积为 c㎡

4. 一个扇形的半径为12cm,圆心角为120°,用它做成一个圆锥,

则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cm.

第25章 概率初步

§25.1.1随机事件(1)

(第1课时)

课前练习: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 ,并且平分 。

2、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 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3 3、三角形的外心是 的交点。它到 的距离相等。

4、在同一平面内,直线和圆有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它们分别是 、 、和 。

5、圆的面积公式S= ;半径为R,圆心角为n时,该圆心角所对弧长L= ,该圆心角所在扇形的面积S= ;半径为R,弧长为L的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 。

课堂练习:

1、 从一副扑克牌(除去大小王)中任抽一张。

(1) 抽到的扑克牌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

(2) 抽到的扑克牌一定是红心吗?

(3) 抽到的扑克牌一定不是黑桃吗?

(4) 抽到的扑克牌可能是黑桃7吗?

2.指出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 地球绕着太阳转;

(2) 小明用5秒就跑完了100米;

(3) 练习射击时,你能一枪命中10环;

(4) 5匹马赛跑,2号马能胜出;

(5) 参加数学测试时,你能得到好成绩。

3.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还是随机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1)5张卡片上各写2、4、6、8、10中的一个数,从中任取一张是偶数;

(2)从(1)题的5张中任取一张是奇数;

(3)从(1)题的5张中任取一张是3的倍数。

§25.1.1随机事件(2)

(第2课时)

课前练习:

1、从1、3、5、7、9中任选一个数,这个数是偶数的事件

是 事件。

2、事件“在电视机上任选一个频道,正在播放NBA篮球赛”是( )

A.必然事件 B.随机事件 C.确定事件 D.不可能事件

3、下列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B.随便翻开数学七年级(上)课本,一下翻到88页

C.我国沿海每年都会刮到台风

D.小周口袋里有两个黄乒乓球,可他任意一摸,却摸出一个白乒乓球

4、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

A.两个奇数之和是偶数 B.某学生的体重超过200千克

C.广州市在六月份下了雪 D、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

5、口袋里有9个球,其中4个红球,3个篮球,2个白球,下列事件中,必然发生的是( )

A、从口袋内拿出1个球是红的

B、从口袋内拿出2个球都是白球

C、从口袋内拿出5个球是2白3红

D、拿出6个球至少有1个是红的

课堂练习:

1、超市的柜台上混合放着2本白色,3本黄色,6本红色封面的软皮本,小丽每种颜色都喜欢,一时不能决定 24 要哪一种颜色,便闭上眼睛随便拿了一本,她拿中哪一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拿中哪一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小?

2、随意掷出一个分别标有数字1-6的正方体骰子,用“<”号将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连接起来。

(1)掷出的数字是偶数;

(2)掷出的数字小于7;

(3)掷出的数字是两位数;

(4)掷出的数字是3的倍数;

(5)掷出的数字是4的倍数。

§25.1.2概率的意义(第3课时)

课前练习:

1、从你班中任意选一名同学当数学科代表,选中你的可能性与不选中你的可能性,较大的是

2、一次“猜灯谜”活动中准备了40个谜语、20个知识题和10个脑筋急转弯,小明从中抽取一个,最有可能抽到 。

3、右图所示为投飞镖的靶子,则击中 色的可能性

要小一些。(填“白”或“黑”)

4、在地球上海洋占70.9%的面积,陆地占29.1%的面积。太空有一颗陨石正朝着地球的方向飞来,将落在地球的某一角。你认为陨石落在 上的可能性较大。

5、小慧任意买一张体育彩票。末位数字在下列情况中那些较大的是( )

A、末位数字是3的倍数 B、末位数字是2的倍数

C、末位数字是5的倍数 D、末位数字是6的倍数

课堂练习:

1、 某人在做抛掷瓶盖实验时,一共抛掷了10次,结果5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这人得出的结论是:抛掷瓶盖时,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概率各为1。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2

2、一个桶里有60个弹珠,一部分是红色的,一部分是蓝色的,一部分是白色的。东东通过无数次实验知道:拿出红色弹珠的频率是35%,拿出蓝色弹珠的频率是25%。那么桶里每种颜色的弹珠各有多少个?

3、请将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标在图上:

(1)从三个红球中摸出一个红球;

(2)从三个红球中摸出一个白球;

(3)从一红一白两球中摸出一个红球;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1)

(第4课时)

课前练习:

1.(1)用实验的方法得到的频率是近似的,实验次数越大,越准确;

(2)不做实验也能估计事件发生的频率,所以做实验是没有必要的;

(3)袋中装有1红球、2白球,随机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较大;

(4)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出现偶数的概率是上述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25

1.

2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一个游戏的中奖率是1%,小花买100张奖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会中奖 B.一定不会中奖

C.中奖的可能性大 D.中奖的可能性小

3.一箱灯泡有24个,合格率为80%,从中任意拿一个是次品的可能性为( )

A.120 B.80% C. D.1

524课堂练习:

1.袋子里有8个红球,m个白球,3个黑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若摸到红球的概率最大,则m的值不可能是( )

A.1 B.3 C.5 D.8

2、有4条线段,长度分别为1cm,2cm,3cm,4cm,从中只能任取3条,一定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

3、有一组卡片(颜色、大小相同),分别标有1—11这11个数字,现在将它们背面向上颠倒次序,放好后任意抽取一张,求出下列事件的概率:

(1)抽到两位数; (2)抽到一位数

(3)抽到的数大于20;(4)抽到的数是偶数; (5)抽到的数不小于6.

4、在一次活动中,由于参加活动的人数有限制,于是同学们决定采取抽扑克牌中的8来决定去与不去。小明说:我非常想去,我抽的时候可以用4副牌吗?这样我抽到8的机会要大一些。请问小明说得对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2)

(第5课时)

课前练习:

1、九年级(2)班共有6名学生干部,其中4名男生,2名女生。任意抽一名学生干部去参加一个会议,是女生的概率为P1= ,是男生的概率为P2= 。

2、如图,指针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0(阴影部分的扇形圆心角为120)。

3、20个饮料瓶盖中,有4个红色的瓶盖,5个黄色的瓶盖,其余为白色的瓶盖。现知道其中只有一个有中奖号码,从中随意取一个中奖号码是红色的概率是 ,中奖号码是黄色的概率是 ,中奖号码是白色的概率是 。

4、某种品牌的产品共100件,其中有5件次品,小王从中任取一件,则小王取到次品的概率是( )A、0.5

B、0.05 C、0.95 D、0.095

5、小明从家里走到十字路口,那么他能一次选对通往外婆家的概率是( )

A、111 B、 C、 D、0

234课堂练习:

1、盒子里装有2个红球和2个黑球,搅匀后从中摸出一个球,放回并搅匀,再摸出一个球,求下列事件发生的 26 概率。取出的恰是:(1)两个黑球;(2)两个红球;(3)一红球一黑球;(4)一红球一白球。

2、将一枚正六面体骰子抛掷两次,把第一次所得的点数减去第二次所得的点数。

(1) 可能出现的差有哪几种情况?

(2) 出现的差为正数的概率是多少?

(3) 出现的差为负数的概率是多少?

(4) 出现的差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概率是多少?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3)

(第6课时)

课前练习:

1、将两个不同的小灯泡插上电源,观察它们亮与不亮,恰好一个亮、一个不亮的机会是( )A、1 B、211 C、 D、1

432、一张圆桌旁有四个座位,A先坐在如图所示的座位上,B、C、D三人随机坐到其他三个座位上。则A与B不相邻而坐的概率= 。

3、将分别标有数字1、2、3的三张卡片洗匀后,背面朝上放在桌上。

(1)随机抽取一张,求抽到奇数的概率;

(2)随机抽取一张作为十位上的数字(不放回),再抽取一张作为各位上的数字,能组成哪些两位数?恰好是32的概率是多少?

(3)随机抽取一张作为十位上的数字作好记录,放回洗匀后,再抽取一张作为各位上的数字,能组成哪些两位数?恰好是32的概率是多少?

4、将一枚均匀的硬币掷两次,两次都是正面的概率是 。

课堂练习:

1.袋中有黄、白、黑球各1个。任意摸一个球后放进出,再摸一次。如果两次摸到的都是同一种颜色的球,则甲获胜,否则乙获胜。(1)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为什么?

(2)若不公平,怎样修改游戏规则,使双方获胜的概率相同?

2.如图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为4个相等的扇形,同时转动两个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分别指向两个数字。(1)两数之和为非负数的概率是多大?

(2)两数之积为偶数的概率有多大?(3)两数之积为负数的概率有多大?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4)

(第7课时)

课前练习:

1、抛掷两枚硬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一正一反的机会是

11 B、出现两个正面的机会是

2327 C、出现两个反面的机会是11 D、出现至少一个正面的机会是

442、掷两枚正四面体的骰子(分别标有数字2、3、5、6),所得点数之和有多少种可能?点数之和为多少的机会最大?请你用列表法说明。

3、袋中有4个白球和3个红球,从中任意取出一球,放回袋中,搅匀后再取一球,请你用列表法求出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次都取出白球; (2)两次都取出红球;

(3)取出1红球1白球

4.有两组卡片,第一组三张卡片上分别写着A、B、B,第二组五张卡片上分别写着A、B、B、D、E。试用列表法求出从每组卡片中各抽取一张,两张都是B的概率。

课堂练习:

1.黑布袋里装了四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数字,其中两张上的数字都是1,另两张上的数字分别是2和3,从中依次摸出3张卡片(不放回),并按摸出的先后顺序将卡片上数字排成一个三位数,用树形图表示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2.有的同学认为:抛三枚普通硬币,硬币落地后只可能出现四种情况:(1)全是正面;(2)两正一反;(3)两反一正;(4)全是反面。因此这四个事件出现的机会相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你用树形图的方法分析。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1)

(第8课时)

课前练习:

1.判断对错:

(1)抛掷硬币实验,对于抛100次和1000次结果无什么区别。( )

(2)掷一枚骰子300次出现2点的次数大约为500次 ( )

2.实验是估计概率大小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 来估计它的概率。

3、2个红球2个白球1个紫球共5个,从中摸出3球,3球分别是1红1白1紫的概率是 。

4、某校男生,女生均有500人,从中选1名学生当领操员,选中的是女生的概率是

5、当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求估计概率是用( )

A、频率 B、列举法 C、列表法D、树形图法

课堂练习:

1、某班50名学生在适应性考试中,分数段在90—100分的频率是0.1,则该班在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有 人。

2、任选一个两位数,它恰是10的倍数的概率是 。

3、事件发生的概率随着 的增加,

在某个数值附近,我们可以用平稳时的 来估计这一事件的概率。

4、军训中,小刘第一轮打靶射击了10次,结果击中目标8次,第二轮他射击了20次,结果击中目标16次,则他第一轮击中目标的频率是 ,第二轮击中目标的频率是 ,由此估计,他在射击中击中目标的概率 28 是 。

5、已知水晶梨损坏率为8%,水果批发商以4.6元/千克的成本进了500千克这样的水晶梨,如果王老板希望卖掉这些水晶梨后能获得税前利润4000元,那么在出售水晶梨(已经去掉损坏的水晶梨)时,每千克水晶梨大约定价为多少元比较合适?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2)

(第9课时)

课前练习:

1、在100张奖券中,有4张中奖,某人从中任抽1张,则他中奖的概率是( )

A、1111 B、 C、 D、

254100202、一种彩票的中奖率为1%,小明买了100张奖券,则( )

A、他一定会中奖 B.他一定不会中奖

C.他有可能中奖 D.他再买10000张一定中奖

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则它的 越接近1,反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则它的 越接近。

4.暑假参加夏令营的同学共120人,据调查男生所占的概率为0.4,则参加夏令营的女生有 人。

5.为估计某湖中天鹅的数量,科学家们先捕捉10只,全部做上标记后放飞,过一段时间后,重新捕捉40只,当中有2只有标记,据此可估算出该湖大约有天鹅

只。

课堂练习:

1、 在抛一枚硬币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硬币,你认为不可以用来做替代的是( )

A、 两张扑克牌,“黑桃”代表正面,“红桃”代表“反面”

B、 扔一枚图钉

C、 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但一红一白的乒乓球

D、 人数均等的男生、女生,用抽签方式随机抽取1人。

2、投掷一个均匀的正四面体骰子,每个面上依次标有

数字1、2、3、4

(1)掷得的数是1的概率是

(2)掷得的数不是1的概率是

(3)掷得的数是偶数的概率是

3、有5条长度分别是1、3、5、7、9的线段,从中任取3条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

A.1313 B. C. D.

510254、有一副数目不全的扑克牌,没有大小王,共计40张,某同学通过多次抽取实验后发现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的比例是3:4:2:1,试求每种牌的数目。

29


更多推荐

下列,概率,半径,图形,事件,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