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2028全国高考数学试卷)
如何合理布置小学数学作业
课外作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和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方法和策略,希
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合理布置
一、课外作业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对求知兴趣的长期发展,充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可以调动学
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例如
“两位数的大小”课外作业设计,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玩猜数字游戏,
一位同学写一个两位数,让另外一个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这个数
字。如写出“43”这个数字,如果猜谜的同学猜是“85”,出谜的同
学要告诉猜谜的同学猜大了,如果猜谜的同学猜是“21”,则出谜的
同学要告诉猜谜的同学猜小了,直到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为止。
二、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层次性
学生之间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由于受各自家庭条
件不同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存在的好与差。我们的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时,要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中,可以把作业必做题、提高题和选做
题,设计成难易相当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三、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生活性
数学作业应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
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密切联系。一些作业,需要学生根
据自己的观察、收集、整理等多项训练,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
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例如“元角分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到超市查
看一些物品的价格,然后进行比较。对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可让学生
自己动手演示、操作、试一试,这样既能使他们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
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方法
一、作业布置注意适量性
作业布置的适量性,是指布置份量适宜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状态下独立进行书面训练,达到“高效、低耗”的作业要求,
有效促进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应如
何用适量性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呢?
首先,作业布置要有全局观念。九年义务教育所开设的各门课程
都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没有“主、副”课之分,并严格提出了减轻
学生负担,科学平衡各科作业量的要求。但是,目前任有部分教师为
了单纯追求及格率、升学率,置其它科的学习、减轻学生负担、平衡
各科作业量的要求于不顾,而盲目、一味地对自己所担任的学科超量
布置书面作业,因而挤占了别科的作业时间,破坏了各科作业的平衡,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还使部分学生产生了
强烈的厌学情绪,养成了敷衍了事和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根本达不
到做作业的目的和效果。同时,也因作业份量过大,使教师无法及时
进行详细、诊断性的批改,影响了“信息”的反馈,人为地造成了新
旧知识间的薄弱环节。
其次,作业布置要有时间观念。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应准确掌握
当天的总自习时间,预测作业时限,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小学
高年级数学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30—35分钟,中年级不超过20—25
分钟,低年级不超过15分钟。
二、作业布置要突出目的性
数学书面作业内容的选定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切忌机械照抄、照
搬课后练习或随意信手拈来,无目的、无针对性地乱布置一气。如果
教师无目的地盲目布置,不但达不到“优质、高效、低耗”的作业要
求,而且还会出现主次不一、轻重不分、顾此失彼的现象。那么,教
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如何突出作业的目的性呢?首先,教师在布置作业前
应重新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研究作业目标,确定训练方向,做
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还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努力
做到精练、巧练、趣练和有针对性的练。同时,也要注意在布置的作
业中既要有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硬件作业,又要有开发智力、培养
能力、形成技能、激发兴趣等软件作业。
三、作业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一个班上学生知识层次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
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同一层次、要求的作业,就收不到良好的
训练效果。因此,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不能一刀切,而要按照因材
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来分层次布置。实
践证明:这种分层次布置法既有利于中差生的矫正和达标,又照顾了
优生的超前发展和能力培养。如,我在布置作业时对学习差一些的学
生采取了“从基础知识着眼、基本概念着手,低起点、小步子、多训
练、快反馈”的措施,对他们布置一些与例题相似的以基础知识、基
本概念为主的较浅显易做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成功感,消除恐惧
心理,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对中等生我采取了“从重点着眼、基本
技能着手、半扶半放”的措施,布置一些与例题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
技能性、能力性、智力性为主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优
等生我采取了“从知识难点着眼、重点着手,高起点、快节奏、一放
到底”的措施,布置一些以综合性、系统性为主且难度稍大的作业题,
以发挥他们学习中的创造性和技巧性,满足他们不断对新知识的探索
欲望。
四、作业批改要强调及时性
批改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情
况而采取的经常性、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加快书面作业“信息”产生
和反馈的速度,对教师及时查漏补缺,最大限度地减少事务的积累,
并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作业效率提供了重
要保证。只有通过及时批改,教师才能随时了解掌握学生在作业中反
映出的缺点和不足,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信息反
馈给学生,在下节新课前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和弥补,并让学生在最短
的时间内调整学习状态,改进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薄弱知识
部分的再学习。
五、批改作业要关注书写,培养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书写姿势、力度和习惯上都有一定的欠缺,养成
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他们十分重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只关注学生的
解题过程和答案的正误。至于字迹的端正则只在做课堂作业时,提醒
一番。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觉性不高,没有教师经常的督促,他们便
会渐渐忽视,导致作业潦草。长此以往,学生养成粗心的习惯,对于
数学的态度也就没有语文那么重视,许多教师心有同感。
所以,在每次的作业批改中,发现不端正的数字就在该数字下面
划出波浪线,等同于错题,要求学生改正。如果字迹普遍潦草要求重
做。同时,对字迹端正的学生,在等级上有所体现。这样,时间长了,
学生就养成了书写端正的良好习惯,也会使学生更加端正学习的态度,
更加细心,题目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在批改作业时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
会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
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写下一些鼓励式、赞扬式、启发式、警钟式、指
令式的评语,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
绩,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更多推荐
作业,学生,布置,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