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人教版六下数学试卷资料)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1)

一、教材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包括:1、量的初步探究;2、多边形;3、小数;4、分数;5、图形的位置关系;6、数的认识与运算。

其中,第一单元主要围绕量的初步探究展开,包括:1、认识度量衡;2、认识长度;3、认识重量;4、认识时间;5、认识容量;6、认识温度。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度量衡,掌握长度、重量、时间、容量等量的单位及换算方法。

2.了解小数的概念、比较大小、四则运算及应用。

3.掌握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分数的四则运算及应用、分数的转化。

4.认识各种多边形,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能够正确地分辨和绘制各种多边形。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度量衡及各量的单位,并掌握换算方法。

2.掌握小数的概念、比较大小、四则运算及应用。

3.掌握分数的概念、四则运算及应用、分数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自主探究,了解量的概念、单位和换算方法。 2. 案例式教学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概念,加深印象。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思考、讨论、提出问题。

2.在教学中,应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让他们去探究问题、发现规律、总结结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认识度量衡

1.认识度量衡的概念和作用。

2.认识长度、重量、时间、容量等量的单位,并掌握换算方法。

第二课时:认识小数

1.认识小数的概念及应用背景。

2.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第三课时:小数的四则运算

1.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学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第四课时:认识分数

1.认识分数的概念及应用背景。

2.掌握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第五课时:分数的四则运算

1.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第六课时:分数的转化

1.认识分数的分解和约分。

2.学习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换方法。

第七课时:认识多边形

1.认识各种多边形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绘制各种多边形的方法。

第八课时:图形的位置关系

1.认识图形的位置关系。

2.掌握判断图形位置关系的方法。

第九课时:数的认识与运算

1.认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

2.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第十课时:综合应用

1.通过综合应用,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实际问题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第二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2)

七、知识点详解

1.量的初步探究

1.1 量的概念

物质或现象的某种属性叫做量,如长度、重量、时间、容量、温度等。

1.2 度量衡和单位

度量衡是用来比较、计量物质或现象某种属性大小的一种标准和方法。如长度的度量衡有米制和英制两种。

长度:米、厘米、毫米、千米、分米。

重量:千克、克、吨、斤。 时间: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

容量:升、毫升、立方米、厘米等。

1.3 量的换算

长度的换算:

1千米=10百米;1百米=1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重量的换算:

1吨=1000千克=1000000克;1千克=1000克;1斤=500克;1公斤=2斤

时间的换算:

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1天=24小时;1周=7天;1月=30天;1年=365天

容量的换算:

1千毫升=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分米=1升;1立方米=1000升

2.多边形

2.1 多边形定义

一个几何形体,由若干条线段(称为边)和其所围成的区域(称为内部)组成。

2.2 常见多边形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

2.3 多边形的性质

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任意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梯形的性质:两底边平行,上下两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邻两角互补,对角线相等。 正方形的性质:四边相等,对角线相等。

2.4 计算多边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多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多边形周长等于各边长度的和。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多边形,有不同的计算公式。

3.小数的认识与应用

3.1 小数的概念

小数就是有小数点的分数,分数线上面的部分表示分子,下面的部分表示分母,小数点后第一位为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以此类推。

3.2 小数大小的比较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小数点后位数相同,则可以直接按数值大小比较。

(2)小数点后位数不同,可以补零,再进行比较。

3.3 小数的四则运算

小数加减法规则:

(1)小数相加,先对齐小数点,然后按位相加。

(2)小数相减,先对齐小数点,然后按位相减。

小数乘法规则:小数的乘法与分数乘法规则相同,先将分子相乘,再将分母相乘,最后再将分子分母约分。

小数除法规则:小数的除法与分数除法规则相同,先将除数的小数点后移,然后将被除数与所得到的新除数相除即可。

4.分数的认识与应用

4.1 分数的概念

分数是有分数线的数,分子表示物品的一部分,分母表示整个物品的数量。

4.2 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分数的意义就是将整体分成若干份,其中分子表示分得的部分,分母表示分成的份数。

分数的表示方法为:分子/分母,如3/4等。

4.3 分数的四则运算

分数加减法规则:

(1)分数相加、相减,先将两个分数的分母化为相同的数,然后相加或减去分子即可。

(2)分母不同时,要通分换算后再计算。

分数乘法规则:分数的乘法与小数的乘法规则相同,先将分子相乘,再将分母相乘,最后再将分子分母约分。

分数除法规则:分数的除法与小数的除法规则相同,先将除数反转为倒数,然后将被除数乘以倒数即可。

4.4 分数的转化

分数的转化可以是带分数和假分数之间的转化,也可以是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具体方法根据题目进行计算得出。

5.图形的位置关系

5.1 基本概念

平面图形是指坐标系中所确定的平面图形,可以用直线、圆等来表示。图形的位置关系主要包括:平移、旋转、对称、相似等概念。

5.2 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

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交、相切、内含、重合在内的五种基本关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表示将一图形沿着坐标系上的某个方向上移或下移,旋转则是将图形绕坐标原点转动一定角度,对称就是以某一点为对称中心将其对称。相似指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 5.3 判断图形的位置关系

在判断图形的位置关系时,主要涉及到图形的交点、线段长度等,先要找出图形的位置,然后进行判断。

6.数的认识与运算

6.1 数的概念

数是用来计量和比较数量大小的一个概念,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等。

6.2 数字的表示方法

数字的表示方法包括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等方式。

6.3 数的四则运算

数的四则运算指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其中乘法和除法需要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八、教学评价

本教案采用探究式、案例式、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探究性,让他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究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对每一节课程的深入剖析、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导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合作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等。同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进行总结,以帮助他们掌握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知识。

第三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3)

九、教学实施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分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小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探究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展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提高,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十、课堂延伸 1.亲子作业

可以向学生布置数学作业,包括读书笔记、家庭作业等,这些作业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增加家庭学习氛围和亲子互动。

2.课外扩展

可以进行兴趣小组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游戏、数学读书等,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拓宽数学视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参观参观

可带领学生参观数学博物馆、天文馆等科普馆,让学生通过实地观摩、交流学习、互动体验等方式,增加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十一、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采用探究式、案例式、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挖掘和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同时,将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将知识点从表面拓展到更深层次和广泛领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接受能力。

在教学实施中,我们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特点,适当地增减某些条目,转变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化需求和思维方式,注重全方位、立体化、个性化的教育思维,以促进学生全面


更多推荐

学生,分数,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