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济阳中考2模数学试卷答案)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

(1) 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2)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3)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4)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因数末尾对齐。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比如:

3、求积的近似数:先求出积,在根据需要求近似数。 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 (常用) ; ⑵进一法; ⑶去尾法。后两种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求近似数中。

1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

6、运算定律和性质:

方法1、看(观察算式)2、想(思考能否简便计算)3、做(确定定律按运算律简便计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最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或者被减数与减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减)。

(a+b)×c=a×c+b×c或 (a-b)×c=a×c-b×c

(6)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我们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或者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

a-b-c=a-(b+c) a-b-c=a-c-b

2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7)除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除数两个数,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或者交换两个除数的位置。

a÷b÷c=a÷(b×c) a÷b÷c=a÷c÷b

(8)去括号:加减(乘除)混合时, 括号前是加号(乘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除法)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要变号。

a+(b-c)=a+b-c a-(b-c)=a-b+c

a (b÷c)=ab÷c a÷(b÷c)=a÷b×c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

++ ++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 99××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

×××

3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乘法分配律(提取式)

××2 ÷

乘法分配律(添项)

99×+ ×8+×

数字换加法 数字换减法 数字换乘法

×102 99× ×125

减法1 减法2 减法3

(+)

连除1 连除2 连除3

3200÷÷ 370÷÷ 210÷(×)

4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同级运算中,第一个数不动,后面的数可以带着符号搬家。

+

÷× 290×÷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一般由两个数组成。 作用: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2、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

例如: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横轴)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竖轴)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

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

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图形平移变化规律:

(1)图形向左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平移的格数;图形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加上平移的格数。

(2) 图形向上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平移的格数;图形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平移的格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向右移动小数点时,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6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商随着乘或除以几。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就除以或乘几。

④被除数大于除数,商就大于1;被除数小于除数,商就小于1。

⑤一个非0的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就小于被除数;一个非0的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就大于被除数。

⑥积不变性质: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积不变。

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数乘几,积就乘几。

⑧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4、求商时有时也需要求近似数。方法三种。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5、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循环节。如„„的循环节是32,注意不是23一定要是第一次重复出现的数字是3在前2在后重复出现!

7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6、循环小数的记法:

(1) 用省略号表示。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加省略号。如:…, …

(2)简便记法。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加小圆点。如,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 数,叫做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第四单元可能性

1、可能性: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发生的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的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而在其他情况下不会发生的事件,是“可能”会发生的事件。

2、可能性的大小:

在可能发生的事件中,如果出现该事件的情况较多,我们就说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出现该事件的情况较少,我们就说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3、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公平性就是只参与游戏活动的每一个对象获胜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8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 a×a可以写作a·a或a²,a²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或2×a

(1a=a这里的“1”我们不写)

3、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必须是等式 必须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性质一: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等式性质二: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5、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6、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 方程右边

7、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是一个计算过程。 所以,X=?是方程的解。

常见的等量关系:

①路程=速度×时间

②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③总价=单价 × 数量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9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读题、分析题意(从要求入手)。【找出已知信息(包括隐含信息剔除无用信息)和未知(即要求信息);注意单位是否一致;不一致先转化】

2、解:设未知数。【有两个未知数,通常设小的那个,另一个用含设的未知数的关系式表示。】

3、思考并列出方程。【根据题意和找出的信息建立已知和未知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检验反思后作答。

题型一:X+a=b 题型二:ax=b 题型三:x÷a=b

X+5=11 6x=90 x÷9=18

题型四:ax+b=c 题型五:ax-b=c

5x+6=19 6x-8=22

题型六:ax+ab=c 题型七:ax-ab=c

10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6x+5×6=120 ×8=

题型八:ax+bx=c 题型九:ax-bx=c

+= +=53

题型十:a(x+b)=c

13(x+5)=169 3(x-4)=9

题型十二:a(bx+c)=d

3(2x+3)=9 5(3x-4)=4

题型十四:(3x-7)÷5=16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1

题型十一:a(x-b)=c

题型十三:a(bx-c)=d

题型十五:(2x+8)÷6=25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

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2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

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

注明: 求三角形的底或高和梯形的上下底或高时,可根据公式列方程求解。这样容易列出方程,也好理解。

6、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的2倍。

7、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12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10、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 (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11、组合图形的面积:【方法:分割法或割补法或剪移(旋转)拼,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12、常见计量单位及进率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面积单位:(从大到小)平方千米(km)----公顷----平方米(m)----平方分米(dm)----平方厘米(cm)----平方毫米(mm)

质量单位:(从大到小)吨(t)----千克(kg)----克(g)

13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时间单位:(从大到小)时----分----秒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1、方法:化大为小或化繁为简,画图,列表,再总结应用

2、植树问题:

(1)、两端要栽: (类似问题有:竖电线杆,两端插旗......)

间隔数=距离÷间隔; 距离=间隔×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2)、两端不栽: (类似问题有:锯木头,剪铁丝......)

间隔数=距离÷间隔; 距离=间隔×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3)、一端栽一端不栽: (类似问题有:敲钟听声,上楼时间.....)

间隔数=距离÷间隔; 距离=间隔×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 间隔数=棵数

3、锯木问题:

14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4、方阵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单边边长=(最外层数目+4)÷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5、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

6、过桥问题

总长=车身长+车间距×车间隔数+桥(路长) 速度=总长÷时间

7、出租车计费(信件邮资、洗照片)等问题。

计算时分成两部分。(1)标准部分。已经知道总价的,不再计算,不知道总价需计算。 (2)超出部分。超出数量×超出单价。最后相加。

15


更多推荐

小数,面积,方程,计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