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发(作者:淮安市高中数学试卷)
数学语言的特点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工具,它是数学的载体,通过它,师生共同学习,探索数学规律,领会数学知识,会更加简单而快捷。
那么,数学语言具有哪些特点呢?
1、数学语言的科学性。数学语言是极其严密的、非常精炼的,有严格的界定和明确的含义的,有的一字之差,意义就不一样了。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语言的准确、严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叙述。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不完全一致。有些生活用语,会对正确理解题意造成障碍,因此,必须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叙述算理,讲解题目的意义。
2、数学语言的逻辑性。数学以严密的逻辑结构作为学科的骨架,违背了逻辑就违背了数学的真缔。因此,训练学生讲解的语言要符合客观的规律性,也就是说,讲话要有根有据、有因有果、有前提有条件,足以反映出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逻辑思维是指含有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数学中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定义、分类、归纳、演绎等等,无不与逻辑思维有关。在学生讲述时,要培养他们遵循这些规律。
3、数学语言的有序性。语言的有序性,指讲话有条理,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然后讲什么,要有次序。语言上的有序性与思维上的有序性是一致的。学生讲解上的有条有理也必然反映出他思维上的条理性。培养学生语言的有序性,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语言具有以上特点,如果让学生掌握并在课堂上经常应用,会让数学课堂更加精致,更加简炼,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在生活中经常应用,无疑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那么,只是教师单方面注意运用数学语言,或只死死地强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会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的数学课堂,现在是通过数学交流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地去仔细品味,透过现象看本质,使他们有机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实践到认识产生质的飞跃。那么,只有教师在引导时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对学生们形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们在讨论、回答问题时也运用数学语言,不断增强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我们的课堂的实效性才会真正地得到提高。
更多推荐
数学,语言,学生,运用,过程,培养,讲解,教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