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考研数学试卷下载网站有哪些)

最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测试卷含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研究,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研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研究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综合与实践”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师应该注重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2.《数学课程标准》包括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

3.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4.“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应该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

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要求学生能够以每分钟1-2题的速度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6.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并了解负数的意义。

7.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8.“了解”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9.在设计新知识研究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

10.信息技术能够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应用意识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解决问题,同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 2、探索的基本含义是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3、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需要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的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案例解析:

1、学生需要在方格纸上将三角形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然后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用数对表示出C点旋转后的位置。这个问题考察的上位研究目标是“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和“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2、XXX和XXX在一起玩算“24点”的游戏,他们一共算对了9次。可以采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表示出两人可能算对的次数。两位同学算对的次数可能是0、1、2、3、4、5、6、7或8次。

请你解释为什么XXX不可能恰好比XXX算对2次?

只有当算对次数是偶数的时候,两个人算对的次数可能都是奇数,可能都是偶数,这时XXX可能恰好比XXX算对2次。由于9是奇数,它是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因此,XXX不可能恰好比XXX算对2次。 案例设计

1、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模型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例题:笼中鸡兔共20只,腿共50条,问鸡兔各几只?

分析与解:鸡和兔的只数是两个变化的量,鸡和兔的腿数是固定的量,当总只数和总腿数确定时,可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鸡数+兔子数=20

鸡数×2+兔子数×4=50

用X表示鸡数,用Y表示兔子数,模型可简化为:

X+Y=20

2X+4Y=50

解得:X=15,Y=5

答:笼中有15只鸡,5只兔子。

解答鸡兔同笼这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为:X+Y=n(m,n是常数)

2X+4Y=m

提醒:列表法和假设法都是算术方法,只能一个一个解决具体问题,而用代数建立模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具有普遍性。)

2、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例题:计算1/2+1/4+1/8+1/16

分析与解:观察数学发现,后面一个数是前面数的一半,联想到正方形可以象这样来分一分,结果有意外的发现。如图:

求四个分数的和就是求1-1/16的差,结果为15/16.

几何直观的作用是:数形结合是典型的几何直观思想的应用,化复杂为简明。 提醒:此题的例子很多,有两个特征:数形结合,化难为易。)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XXX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页的内容。其研究目标包括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针对第一课时的研究内容(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具体研究目标包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经历同伴交流过程,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算法,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量关系,归纳出总价=单价×数量。

为了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可以设计多种题。例如,再现过程的填空题,要求学生对竖式的步骤进行解析;判断正误的说理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有速度要求的对比题,含有中间的乘法等,能够帮助学生加强运算能力;能归纳出新数量关系或运用已归纳出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除了以上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目标设计其他类型的题目,但需要注意与研究目标的对应关系。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问题,研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