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a10数学试卷高三)

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质量试卷测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填一填。

3吨=( )千克

4000克=( )千克

150厘米=( )分米

7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一列火车应该8:35正点到站,现在晚点30分钟,这列火车到站时间是( )。

3.一盒彩笔18元,王老师买了9盒,大约需要( )元。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我国长江全长约是6300( ),校园的长约是140( )。

一辆卡车的载重是5( ),合5000( )。

4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的圈的面积大约是1( )。

5.一个数减去329,差是488,这个数是( )。

6.138比690少( ),比450多150的数是( )。

7.如下图,空杯重120克,1号杯重320克。

1号杯中的黄豆重( )克。2号杯中的黄豆大约重( )克,3号杯中的黄豆大约重( )克。

8.□□4×9,如果它的积是三位数,百位上只能填( ),十位上只能填( )。

二、选择题

9.三(1)班有45人参加了美术小组和音乐小组,其中参加美术小组的有35人,参加音乐小组的有29人,既参加美术小组又参加音乐小组的有( )人。

10.1千米和1吨相比,(

)。

A.1吨重一些

A.90分钟

B.1千米长一些

B.9小时

C.无法比较

C.9分钟

11.洗一次澡大约要用(

)。

12.同学们到动物园参观情况统计图如下图。

(1)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人

(2)参观熊猫馆的有( )人,只参观大象馆的有( )人,两个场馆都参观的有( )人。 13.不计算,下面得数最大的算式是(

)。

A.398×6 B.402×6 C.410×6

14.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正确的是(

)。

A. B. C.

15.三(1)班全班同学都参加了元旦的唱歌、舞蹈表演,每人至少参加一项活动。参加唱歌的有32人,参加舞蹈的有12人,两项都参加的有6人,三(1)班一共有学生( )人。

A.50 B.38 C.56 D.44

16.下图中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小正方形周长的(

)倍。

A.2

17.直接写得数。

B.4 C.8

380300

4854

6229

990160

7009

323

1250



15351372



2034

1985

79918.列竖式计算。

506272=

9488=

3078=

19.脱式计算。

745459

150306298

568207

20.在下面方格中画一个和图中长方形周长相等、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再画一个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 21.丽丽家、小刚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街上,丽丽家离学校350米,小刚家离学校800米。丽丽家和小刚家相距多少米?

22.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图书室新购进156本科技书和288本故事书,现在图书量达到987本。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多少本?

23.李叔叔家一共摘了240千克橙子,一个筐最多能装43千克,6个筐能装下这些橙子吗?

24.丽丽有多少张邮票?

25.学校举办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比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其中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42数的,获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一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772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5厘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27.学校歌舞小组中会唱歌的有刘红、彭敏、朱丽、王兵、张明、罗玲、马明,会跳舞的有赵虹、彭敏、朱丽、李霞、罗玲、孙冰。

(1)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有(

)人。

(2)学校歌舞小组一共有(

)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3000 4 15 7

【解析】

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厘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据此解答。

3吨=3000千克

4000克=4千克

150厘米=15分米

700平方分米=7平方米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单位、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换算。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2.9:05

【解析】

用这列火车本应到站时刻(8:30)加晚点的时间(30分钟),就是这列火车的到站时刻。

8时35分+30分=9时05分

则这列火车到站时间是9:05。

【点睛】

此题是考查时间的推算,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3.180

【解析】

一盒彩笔18元,要买9盒,需要9个18元,即18×9,把18看作20,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18×9

≈20×9

=180(元)

【点睛】

解答此题明确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也考查了乘法估算的方法。

4.

千米##km

米##m

吨##t

千克##kg

平方米##m2

【解析】

根据生活常识以及所学单位知识填空。长江非常的长,用千米作单位合适;校园的长度选择长度单位米合适;客车能载重的物体比较重,用吨作单位合适,再根据1吨=1000千克,将单位换算为千克;小朋友的身高不是特别高,手拉手围成的面积大概是1平方米。

我国长江全长约是6300千米,校园的长约是140米。

一辆卡车的载重是5吨,合5000千克。

4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的圈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大小的理解,结果生活常识填空即可。

5.817

【解析】 根据被减数=减数+差可知,这个数是488+329,计算即可求解。

488+329=817

则这个数是817。

【点睛】

本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明确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

6. 552 600

【解析】

用690减去138求出138比690少多少;用450加上150求出比450多150的数;

690-138=552;

450+150=600;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 200 400 600

【解析】

(1)用320减去120,求出1号杯中的黄豆重多少克;

(2)2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是1号杯中的黄豆的2倍,用1号杯中的黄豆的重量乘2,据此解答;

(3)3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是1号杯中的黄豆的3倍,用1号杯中的黄豆的重量乘3,据此解答。

(1)320-120=200(克),1号杯中的黄豆重200克;

(2)200×2=400(克),2号杯中的黄豆大约重400克;

(3)200×3=600(克),3号杯中的黄豆大约重600克。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1号杯中的黄豆的重量,再进一步解答。

8. 1 0

【解析】

□□4×9,如果百位上不是1,□□4×9的积就是四位数,百位上只能是1;当百位上是1时,104×9=936,114×9=1026,所以要使1□4×9是三位数,十位上只能填0;据此即可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4×9,如果它的积是三位数,百位上只能填1,十位上只能填0。

【点睛】

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

9.A

解析:19

【解析】

根据“参加美术小组的有35人,参加音乐小组的有29人”可得两者的总人数:35+29=64(人),这其中把两种兴趣小组都参加的人数多计算了一次,所以根据容斥原理可得两种兴趣小组都参加的人数是:64-45=19(人),据此解答即可。

35+29-45 =64-45

=19(人)

【点睛】

本题是典型的容斥问题,解答规律是:既A又B=A+B-总数量(两种情况)。

10.C

解析:C

【解析】

千米是长度单位,吨是质量单位,1千米和1吨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不能相互比较。

根据分析可知:1千米和1吨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不能比较。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了计量单位比较的应用,同一种计量单位可以比较大小,不同的计量单位,不能比较大小。

11.C

解析:C

【解析】

根据生活实际可知,洗一次澡也就是10分钟左右,据此即可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洗一次澡也就是10分钟左右。

故答案为:C

【点睛】

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12.(1)52

(2) 38 14 20

【解析】

(1)用只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只参观大象馆的人数+两个馆都参观的人数=总人数;

(2)只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参观熊猫馆和大象馆的人数=参观熊猫馆的人数;观察韦恩图,找到只参观大象馆的人数和两个场馆都参观的人数填空即可。

(1)

18+20+14

=38+14

=52(人)

(2)

18+20=38(人),参观熊猫馆的有38人,只参观大象馆的有14人,两个场馆都参观的有20人。

【点睛】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情况时,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留又无重复。

13.C 解析:C

【解析】

根据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较大,则积也较大;据此解答即可。

因为其中一个因数都是6,398<402<410,故410×6>402×6>398×6。

故答案为: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较大,则积也较大。

14.C

解析:C

【解析】

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解答,即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用分数表示;据此逐项分析即可解题。

1A.把一个长方形分成3份,但不是平均分,所以其中1份不能表示;

3B.把这个图形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了3份,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3,所以此项是错误的;

4C.把这个平行四边形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占了1份,可以用2表示。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数的意义,准确掌握分数的意义,并根据题意灵活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5.B

解析:B

【解析】

由题意,用32+12求出至少参加一项的同学的总人数,再减去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就是三(1)班的总人数;据此解答。

32+12-6

=44-6

=38(人)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是典型的容斥问题,解答规律是:总数量=A类元素+B类元素-既A又B。

16.A

解析:A

【解析】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大正方形的边长就为2,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大小正方形的周长,用大正方形的周长除以小正方形的周长即可解答。

1×4=4 2×4=8

8÷4=2

故答案为:A

【点睛】

把小正方形的边长看作1,分别计算出大小正方形的周长,再作进一步解答。

17.680;102;33;830;

46300;96;0;;

545;;800;1000

97【解析】

18.234;7584;2456

【解析】

笔算三位数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本位数字加十再减;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用一位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结果累加即可,据此解答。

506272234

94887584

30782456

506272

2349483630758

8

7584245619.340;1200;1449

【解析】

(1)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2)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3)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745-45×9

=745-405

=340

150×(306-298)

=150×8

=1200

56÷8×207

=7×207

=1449

20.见详解

【解析】

观察图中长方形可知,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利用长方形周长=(长+宽)×2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为16厘米,那么周长为16厘米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为8厘米,因此可以画长为6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答案不唯一),再利用长方形的周长除以4即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5+3)×2

=8×2

=16(厘米)

16÷2=8(厘米)

6+2=8(厘米)

因此长方形的长可以是6厘米,宽是2厘米(答案不唯一)。

正方形的边长:16÷4=4(厘米)

如图所示:

(答案不唯一)

【点睛】

解答本题先根据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进而作出符合要求的图形。

21.450米或1150米

【解析】

第一种情况,丽丽家和小刚家都在学校的一边,此时丽丽家和小刚家相距800-350米。第二种情况,丽丽家和小刚家分别在学校的两边,则此时丽丽家和小刚家相距350+800米。

(1)丽丽家和小刚家都在学校的一边:

800-350=450(米)

(2)丽丽家和小刚家分别在学校的两边:

350+800=1150(米)

答:丽丽家和小刚家相距450米或1150米。

【点睛】

解决本题时要按照丽丽家、小刚家和学校三者位置不同分两种情况解答,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能更好的帮助理解题意。

22.543本

【解析】

根据题意,用现有的本书减去新购进的本书,即是(987-156-288)本,据此解答即可。

987-156-288

=831-288

=543(本) 答: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543本。

【点睛】

此题考查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应用。

23.能装下

【解析】

用每个筐最多能装橙子的质量乘筐的数量,求出可以装多少千克橙子,再和摘的橙子质量进行比较即可判定。

43×6=258(千克)

240<258

答:6个筐能装下这些橙子。

【点睛】

解析:能装下

【解析】

用每个筐最多能装橙子的质量乘筐的数量,求出可以装多少千克橙子,再和摘的橙子质量进行比较即可判定。

43×6=258(千克)

240<258

答:6个筐能装下这些橙子。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以及整数大小的比较,关键是先求出6个筐可以装多少千克橙子。

24.18张

【解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据此解答。

(张)

答:丽丽有18张邮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简单的倍数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解析:18张

【解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据此解答。

92=18(张)

答:丽丽有18张邮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简单的倍数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25.【解析】 把获奖总人数看作1,用1减去获二等奖的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分率和获三等奖的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分率,即可求出获一等奖的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1--

=-

答:获一等奖的占获奖总人

解析:

【解析】

把获奖总人数看作1,用1减去获二等奖的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分率和获三等奖的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分率,即可求出获一等奖的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421--

7754=-

771=

71答:获一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717【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完成简单的分数减法应用题的能力。

26.20厘米;50厘米

【解析】

5乘4等于长方形的长的长度,长加宽的和乘2,等于长方形的周长,据此即可解答。

5×4=20(厘米)

(20+5)×2

=25×2

=50(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长是2

解析:20厘米;50厘米

【解析】

5乘4等于长方形的长的长度,长加宽的和乘2,等于长方形的周长,据此即可解答。

5×4=20(厘米)

(20+5)×2

=25×2

=50(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周长是50厘米。

【点睛】

先计算出长方形的长,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解答。

27.图见分析;(1)3;(2)10

【解析】

(1)根据下图可知,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有3人。

(2)会唱歌的人数加上会跳舞的人数,再减去唱歌跳舞都会的人数即可解答。

(1)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有3人。

解析:图见分析;(1)3;(2)10

【解析】

(1)根据下图可知,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有3人。

(2)会唱歌的人数加上会跳舞的人数,再减去唱歌跳舞都会的人数即可解答。

(1)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有3人。

(2)7+6-3

=13-3

=10(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集合问题解题方法的掌握。


更多推荐

人数,单位,计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