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发(作者:一升二数学试卷学和思)
七年级数学(上)常用公式及等量关系
1、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中的三个量及其关系为:
路程(s)速度(v)时间(t),
速度(v)(1)相遇问题:快行路程+慢行路程=原相距路程
(2)追及问题:快行路程-慢行路程=原相距路程
(3)航行问题:
路程(s)路程(s),
时间(t)
时间(t)速度(v)V顺 = V静+V水 ; V逆= V静—V水 ; V顺 - V水= V逆+V水=V静 ;
V顺 - V静= V静-V逆= V水 ;
v水v顺v逆v顺v逆 ;
v静
22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4)环行跑道(同一地点出发)
反向:每相遇一次合走一圈 ,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环形周长×相遇的次数
同向:每追上一次多走一圈, 快的路程-慢的路程=环形周长×追上的次数
(5)车过桥或通过山洞隧道问题
过桥:(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长+车长。
过山洞隧道:(洞长+列车长)÷速度=过洞时间;
(洞长+列车长)÷过洞时间=速度;
速度×过洞时间=洞长+车长。
(6)时钟问题:
通常将时钟问题看作以整时整分为起点的同向追击问题来分析。
常用数据:①时针的速度是0.5°/分;②分针的速度是6°/分;③秒针的速度是6°/秒
2、销售盈亏问题
(1)利润售价进价; (2)利润率利润100%
进价(3)打折后售价打折前的标价折扣数(1利润率)售价 ; (4)盈利:进价10(1利润率)售价 (5)亏损:进价3、工程问题
(1)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及其关系为: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2)经常在题目中未给出工作总量时,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
即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工程问题常用等量关系:先做的工作量+后做的工作量=1
7、数字问题
(1)数的表示方法:
一个两位数,一般可设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为b(其中a、b均为整数,且1≤a≤9, 0≤b≤9),则这个两位数表示为:10a+b.
一个三位数,一般可设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为c(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a≤9, 0≤b≤9, 0≤c≤9),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100a+10b+c.
(2)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
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关系,较大的比较小的大1;偶数用2n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n+2或2n-2,2n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
(3)日历问题
任何日历表中,上下相邻的日期相差7,左右相邻的日期相差1
8、每两队比赛一次的比赛总场次、握手问题、一条直线上有数点求线段条数问题、一个顶点引出数条射线求角的个数问题、数条直线相交求最多交点个数问题n(n1)
2
9、比例分配问题
全部数量=各种成分的数量之和
把一份设为x,例:甲、乙、丙的比为2:3:4 可设甲为2x,乙为3x,丙为4X
10、比赛积分问题
比赛总积分=胜场积分+平场积分+负场积分
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奴隶社会:
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商(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政治:分封制与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
经济:青铜器(作为权力、礼制的象征,体现等级制度)。
文化:《诗经》。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
政治:分封制瓦解(宗法制影响至今),郡县制出现。
经济:铁犁牛耕出现(二牛抬杠),土地私有制出现,小农经济出现。
文化:孔子仁,老子道。百家争鸣开始。《诗经》。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政治:商鞅变法,封建制度确立。战国七雄混战。郡县制出现。
经济: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秦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商鞅变法重农抑商。
文化:百家争鸣,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楚辞,屈原《离骚》。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政治:(专制主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郡县制。严刑峻法,暴政而亡。
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驰道。重农抑商政策。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隶书出现。法家思想治国,焚书坑儒。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东汉(25年到220年)
政治:汉承秦制。(专制主义)中(内)朝制度。(中央集权)刺史制度。察举制。
经济:牛耕普及全国。铁业官营。“市”有固定区域(时间、空间限制)。
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关中“井渠”。“丝绸之路”开通。
东汉一牛挽犁出现。东汉水力鼓风冶铁(水排)。
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正统)。设太学。西汉造纸术出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楷书始于东汉,隶书通行。汉赋。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
政治:九品中正制。
经济:出现“草市”。灌钢法。
文化:东晋行草大家“书圣”王羲之,行书晋代盛行。
隋唐(581年到907年)
政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经济:曲辕犁出现(传统耕作方式定型)。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唐三彩(陶器)。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
坊市分离。“夜市”繁荣。
长安常设商业区。长安、洛阳、扬州商业繁荣,杭州、湖州发展为江南都会。
更多推荐
问题,出现,时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