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发(作者:河北19年小升初数学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执教者: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 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 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 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 。
二、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七年级。通过交流询问,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大部分属于中上等,部分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缺乏创新思维能力。总体来看,情况良好。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作图能力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 75%。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
第 1 页 共 122 页 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激发兴趣。
六、课时安排
周次
1
2
3
4
5
6
教 学 进 度 表
起讫时间 教 学 内 容
9.4-9.6 1、正数和负数
2、有理数
1、数轴
9.11-9.13 2、相反数
3、绝对值
9.18-9.20 有理数的加法
9.25-9.27 有理数的减法
10.2-10.4 有理数的乘法
10.9-10.11 有理数的除法
1、有理数的乘方
第 2 页 共 122 页
课时安排
1
1
1
1
1
2
2
作业
2
2
2
2
2
2
2
备注
国庆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16-10.18 2、第一章复习
10.23-10.25 整式
10.31-11.2 整式的加法
1、整式的减法
11.6-11.8
2、第二章复习
11.13-11.15
11.20-11.22
11.27-11.29
12.4-12.6
12.11-12.13
期中考试复习
1、一元一次方程
2、等式的性质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2、第三章复习
几何图形
直线、射线、线段
期末总复习(一)
期末总复习(二)
期末考试
2
2
1
1
2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16
17
18
19
20
12.18-12.20
12.25-12.27
1.1-1.3
1.8-1.10
1.15-1.17
2
2
2
1
1
第一章 有理数
教材分析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
第 3 页 共 122 页 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
第 4 页 共 122 页 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
第 5 页 共 122 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与考勤
二、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
五、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
第 6 页 共 122 页 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六、课堂检测
能力培养与测试 1.1 正数和负数(1) 夯实基础部分 第1、2、3题
七、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 1.1 正数和负数(1) 能力升级部分 第4-9题
八、板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11+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33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九、课后反思
1.1正数和负数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第 7 页 共 122 页 过程与方法: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与考勤
二、复习提问课堂引入
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举例说明,•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
2.如果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
三、探究新知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6.4%就是减少6.4%,那么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
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别为:
第 8 页 共 122 页 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如盈利-•2千元,就是亏本2千元;前进-3米,就是后退3米;浪费-14元,就是节约14元;向南走-•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与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5页的第8题。
点拨:增长-3.4%,就是减少3.4%,所以这一年里这六国中中国、•意大利的服务出口额增长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的服务出口额都减少了,意大利增长最多,日本减少最多。
2、补充练习
若向西走10米,记作-10米,如果一个人从A地先走12米,再走-15米,•你能判断此人这时在何处吗?
解:向西走10米,记作-10米,那么这人走12米,则表示向东走12米,再走-15米,表示向西走了15米,即这个人从A地先向东走12米,接着再向西走15米,此人这时应该在A地的西方3米处。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正数、负数的概念是否有了进一步理解?请你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数的量。
六、作业布置: 1.课本第5页习题1.1第4、5、6、7题。
七、板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
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例题讲解。2、随堂练习。3、小结。4、课后作业。
八、课后反思
1.2.1 有理数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
第 9 页 共 122 页 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理数的学习,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在引入了负数后,本课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宜过多展开.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与考勤
二、课堂引入
1、我们把小学里学过的数归纳为整数与分数,引进了负数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将如何归类?
2.举例说明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如果由A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什么意义?
4.举两个例子说明+5与-5的区别.
5.数0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三、自主探究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有理数的分类,我们学过的数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正整数,如1,2,3,…;
零:0;
负整数,如-1,-2,-3,…;
第 10 页 共 122 页 1221 正分数,如,,4.5(即4);
3721233 负分数,如-,-2,-0.3(即-),-……
71052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回答下列各题:
(1)0是不是整数?0是不是有理数?
(2)-5是不是整数?-5是不是有理数?
(3)-0.3是不是负分数?-0.3是不是有理数?
2、你能对以上各种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要求不重复不遗漏)?
让学生把自己作出的分类表进行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的,•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正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正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如此等等。
四、题例精解
例 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的圈子里:-18,3•2001,•-,•0.142857,95%
522,3.1416,0,7
五、随堂练习
(一)判断
1.自然数是整数. ( ) 2.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 )
3.有理数只有正数和负数.( ) 4.零是自然数. ( )
5.正整数包括零和自然数.( ) 6.正整数是自然数. ( )
第 11 页 共 122 页 7.任何分数都是有理数. ( ) 8.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 )
9.有最小的有理数. ( )
六、课堂小结:(提问式)
1.有理数按正、负数,应怎样分类?
2.有理数按整数、分数,应怎样分类?
3.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七、课堂检测
能力培养与测试 1.2.1 有理数 夯实基础部分
八、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 1.2.1 有理数 能力升级部分
九、板书设计:
1.2.1 有理数
第一课时
1、复习巩固,例题讲解。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1.2.2 数轴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地画出数轴.
(2)能准备地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类比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知识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第 12 页 共 122 页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3.关键: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新课引入
1.有理数包括哪些数?有理数是怎样分类的?
2.回顾小学数学是如何利用数轴表示正数和零的?
二、探究新知
引入负数后,又如何利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呢?让我们先看一个问题.
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1.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从左到右表示从西到东的方向.
2.因为柳树、杨树都在汽车站的东面,即在汽车站的右边.槐树、•电线杆在汽车站的西面,即在汽车站的左边,它们都相对汽车站而言,所以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O表示汽车站的位置,规定1个单位规定.(线段OA的长代表1m长)(如下图)
3.分别标出柳树、杨树、槐树、电线杆的位置.
在点O右边,与O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B表示柳树的位置:点O右边,与O•点距离7.5个单位长度的点C表示杨树的位置;点O左边,与点O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D•表示槐树位置;点O的左边,与点O距离4.8个单位长度的点E表示电线杆的位置.
问: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
第 13 页 共 122 页 •距离)
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更简洁,我们把点O•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正数表示.符号表示方向,点O的左边表示负数,点O的右边表示正数.
这样就可以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了.
这里,-4.8中的负号“-”表示汽车站(点O)的左边,4.8表示与点O•的距离为4.8个单位长度.
说明:以上分析,教师应边讲边画,分步进行.
观察后回答:(课本第11页)温度计可以看作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直线吗?•它和课本图1.2-1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答:可以,课本图1.2-2也是把正数、o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它是向上方向为正(即0的上方表示正数,0的下方表示负数),只要把温度计水平放下就与课本图1.2-1相同了.
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记为0;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
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称为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单位长度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例如3.5,数轴上从原点向右3.511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3.5,又如要表示-2,从原点向左2个单位长度的点就331表示-2,如右图.
3归纳:先由学生填空,然后教师加以讲评.
第 14 页 共 122 页 三、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数轴.
2.下面的各图是不是数轴?为什么?
3.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1 (1)4,-2,-4,1,0,-2 (2)-100,100,-250,-400,0,332.5
4.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5.在数轴上与表示-1的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的点有几个?请你在数轴上把它们画出来,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讲解,给出正确的答案.
四、课堂小结: 数轴是非常重点的数学工具,它的出现对数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以它为基础,借助图直观地表示,为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五、课堂检测:能力培养与测试 1.2.2 数轴 夯实基础部分
六、作业布置:能力培养与测试 1.2.2 数轴 能力升级部分.
七、板书设计:
1.2.2 数轴
第二课时
1、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称为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单位长度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例如3.5,数轴上从原点向右3.511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3.5,又如要表示-2,从原点向左2个单位长度的点就331表示-2,如下图.
3
第 15 页 共 122 页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八、课后反思
1.2.3 相反数
第三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两个互为相反数的位置关系.
(2)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数轴,通过观察特例,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从数和形两个侧面理解相反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归纳、比较交流等活动.
教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难点:理解和掌握双重符合的简化.
3.关键:通过观察特例,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理解相反数.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课堂引入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6,-6,2二、新授
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1.上述中6和-6;21111,-2,4,-4各数的点.
22331111和-2,4和-4每对数有什么特点?
2233 2.每对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有什么特点?
第 16 页 共 122 页 3.再观察课本第8页的图1.2-1中点D和点B,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各表示的数有什么特点?
概括:
(1)每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
(2)在数轴上表示每一对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的两边,•并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
(3)点D和点B分别位于原点的两边,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它们分别表示-3•和3.
思考: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什么?•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呢?
归纳:
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那么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如下图:
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如6和-6,2都是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6的相反数是-6,-211和-2,2211的相反数是2.
22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仍是0.
问: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答: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是关于原点对称,是在原点的两旁(除0•外),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注意相反数与倒数的区别,若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这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若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叫互为倒数.任何有理数都有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而零没有倒数.
三、应用新知
例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5,-7,-3-a-202a1,+11.2,0.
2 解:5的相反数是-5;-7的相反数是7;-3的相反数是3;+11.2的相反数是-11.2;0的相反数是0.
强调书写格式,防止出现如“5=-5”的错误.
第 17 页 共 122 页 容易看出,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就得到这个正数的相反数.在任意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例如:-(+5)=-5,-(-7)=7,-(-311)=3,-(+11.2)=-11.2,-0=0.
22 我们知道一个正数,前面的“+”号可以写也可以不写,所以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没有变化,还是它本身.
例如:+(-4)=-4,+(+12)=12,+0=0
四、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41 +2,-2.5,0,
33 2.化简下列各数.
-(-30),-(+3),-(-38.2),+(-5),+(+2).
7 3.指出下列各对数,哪些是相等的数?哪些是互为相反数?
+(-3)与-3,-(+3)与3,-(-711)与-7.
22 4.如果a=-a,那么表示a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
5.你会化简下列各数吗?试试看.(本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
-[+(-2)],-[-(-6)].
提示:因为任意数a是-a的相反数,所以表示a的点在数轴上与表示-a•的点关系原点对称,这两个点分别在原点左、右两边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相反数的概念、相反数的求法和双重符号的简化.理解相反数的意义,相反数总是一正一反成对出现(零除外),从数轴上看,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的两边,且到原点距离相等.要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前面添“-”号,-a表示a的相反数,当a是正数时,-a表示一个负数;当a是负数时,则-a表示正数.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相反数和倒数的区别.
六、课堂检测 能力培养与测试 1.2.3 相反数 夯实基础部分
七、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 1.2.3 相反数 能力升级部分
八、板书设计:
第 18 页 共 122 页 1.2.3 相反数
第三课时
1、相反数概念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九、课后反思
1.2.4 绝对值
第四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例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探索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语言描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难点:正确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3.关键: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根据绝对值定义和相反数的概念,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新课引入
1.什么叫互为相反数?
2.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的位置关系怎样?
第 19 页 共 122 页 二、新授
在一些量的计算中,有时并不注意其方向,例如,为了计算汽车行驶所耗的油量,起作用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而不是行驶的方向.
1.观察课本第11页图1.2-5,回答:
(1)两辆汽车行驶的路线相同吗?
(2)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相同吗?
• •这两辆车行驶的路线不同(方向相反),•但行驶的路程的远近相同,•都是10km.
课本图1.2-5中表示-10的点B和表示10的点A离开原点的距离都是10,•我们就把这个距离10叫做数-10、10的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这里的数a可以是正数、负数和0.
例如上述的10和-10的绝对值记作│10│=10,│-10│=10,•同样在数轴上表示+6和-6的两个点,离开原点的距离都是6,即6和-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6│=6,•│-6│=6.数轴上表示数0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0,所以│0│=0.
2.试一试:
1 (1)│+2│=______,││=_____,│+10.6│=________.
5 (2)│0│=_______.
(3)│-12│=_______,│-20.8│=_______,│-32 3.你能从上面解答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若有困难,教师可提示:所得的结果与绝对值符号内的数有什么关系?
从而得出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零的绝对值是零;
(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我们用a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上述式子可以表示为:
①当a是正数时,│a│=_______;
②当a是负数时,│a│=_______;
第 20 页 共 122 页
1│=_______.
7 ③当a=0时,│a│=_______.
以上先让学生填空,然后让学生给a•取一些具体数值检验所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
教师问:
(1)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绝对值吗?一个数的绝对值有几个?
(2)有没有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怎样的数?
(3)绝对值等于2的数有几个?它们是什么?
归纳:
①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不可能是负数,即对任意有理数a,总有│a│≥0.
②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③因为0的绝对值是0,而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0,因此可知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或者零,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是负数或零.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2页练习1、2题.
第1题强调书写格式,防止出现“-8=8”的错误.
第2题(1)错,如3与-2的符号相反,但它们不是互为相反数,•应改为“只有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数是互为相反数”.(2)正确.(3)错,因为这个点也可能越靠左,应改为:“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离原点越远.”(4)正确.
四、课堂小结
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从几何意义可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表示该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因为距离总是正数和零,所以有理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从绝对值的代数定义也可进一步理解这一点.
引入绝对值概念后,有理数可以理解为由性质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的,如-5就是由“-”号和它的绝对值5两部分组成.
五、课堂检测
能力培养与测试 1.2.4 绝对值(1) 夯实基础部分
第 21 页 共 122 页 六、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 1.2.4 绝对值(1) 能力升级部分
七、板书设计:
1.2.4 绝对值
第四课时
1、绝对值的意义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八、课后反思
1.2.4 绝对值
第五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利用数轴和绝对值.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绝对值以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难点: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
3.关键: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用“>”、“<”号填空.
第 22 页 共 122 页 23_____; 3.0.03_______0;
8732 4.│-3│_______│2│; 5.│-│_______│-│.
23 1.5.7______6.3; 2. 二、新授
引入负数后,如何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呢?让我们从熟悉的温度来比较,大家观察课本第12页中“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1.课本图1.2-6中共有14个温度,其中最低的是多少?最高的是多少?
2.请你将这14个温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课本图1.2-6中的14个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为:
-4℃,-3℃,-2℃,-1℃,0℃,1℃,2℃,3℃,4℃,5℃,6℃,7℃,8℃,9℃.
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温度,在温度计上所对应的点是从下到上的,按照这个顺序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各点的顺序是从左到右的,如课本图1.2-•7,这就是说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6的点在表示-5的点的左边,所以-6<-5.
同样-5<-4,-31<-3,-2<0,-1<1,…
2 从数轴上可知:
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右边;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左边.
因此有正数大小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的大小比较小学已学过,不画数轴你会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吗?
探索:
我们知道,在数轴上越靠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越小,而这个点与原点的距离越大,即这个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越大,因此,我们还可以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即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例如:│-2│=2,│-5│=5,即│-2│<│-5│,因此-2>-5.
同样│-1│<│-3│,所以-1>-3.
三、应用新知
第 23 页 共 122 页 例1: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1)和-(+2); (2)-831和-; (3)-(-0.3)和│-│.
2173 解:(1)先化简,-(-1)=1,-(+2)=-2,正数大于负数,1>-2. 即 -(-1)>-(+2).
(2)这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要比较它们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83398983│=,│-│==. 因为<,即│-│<│-│,221783所以->-.
217.11 (3)先化简,-(-0.3)=0.3,│-│==0.3, 0.3<0.3,即-(-0.3)331<│-│.
3 │- 初学时,要求学生按以上步骤进行,能化简的要先化简,•然后按照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异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根据“正数大于负数”,•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绝对值,特别是两个负数大小比较,先各自求出它们的绝对值,然后依法则: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较绝对值大小后,即可得出结论.
例2:已知a>0,b<0且│b│>│a│,比较a,-a,b,-b的大小.
解:方法一,可通过数轴来比较大小,先在数轴上找出a,-a,b,-b•的大致位置,再比较.
由a>0,b<0可知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表示b的点在原点的左边;由│b│>•│a│,可知表示b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更远,即它应在表示a的点的左边,•然后再根据两个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在原点两边,且与原点距离相等即可得到下图.
更多推荐
表示,学生,运算,负数,加法,正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