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发(作者:数学试卷第二题)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一年级上册

班级:

姓名:

数一数准备课比多少上、下、前、后位置左、右1~5的认识比大小第几1~5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与合5以内的加、减法00的认识0的加减法长方体正方体认识图形圆柱球立体图形的拼摆6和7的认识及组成6和76和7的加减法(一图四式)应用(大括号、小问号)8和9的认识及组成

一年级上册数学8和98和9的加减法6~10各数的认识应用10的认识和组成10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1~20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数数策略)认识钟面认识钟表认识整时接近整时点数9加几接着数凑十法拆小数,凑小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7、6加几拆大数,凑大数8、交换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4、3、2加几5、题多种种方法解决同一个解决问题求原来有多少

第一单元 准备课

(一)数一数:

1. 数数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些物体的总个数。

2. 用数表示图中的事物的数量时,一定要先数数,再用相应的数表示。

(二)比多少:

1. 两种物体比一比时,一一对应后,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就是同样多。

2.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一种物体有多余,有多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多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第二单元 位置

(一)上、下、前、后

1. 上、下是一组相对的位置关系,位置在高处的物体为上,低处的物体为下。

2. 要确定前后的位置,需要先确定以什么为参照点,参照点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二)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位置为左边。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 ~ 5的认识

1.数量是1~5的事物都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

2.要想准确数出物体的个数,要做到数数时,每个物体都要数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数到最后那个物体所对应的数是几就用几来表示。

3. 1~5各数按从前往后排列的顺序是1、2、3、4、5;

按从后往前排列的顺序是5、4、3、2、1。

4. 1~5各数的书写

(二)比大小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或“=”连接。如果两个数相等,就用“=”连接;如果两个数不相等,就用“>”或“<”连接。

2. “>”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开口都对着大数。

(2)不同点:大于号开口向左,小于号开口向右。

3.口诀: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

(三)“几”和“第几”

1. “几”表示物体的数量,一共多少个; “第几”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次序,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物体。

2. 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四)分与合

1. 4能分成1和3、2和2、3和1,相应地1和3、2和2、3和1都能合成4。

2. 5能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相应地1和4、2和3、3和2、4和1都能合成5。

3. 2~5的分与合:

(五)加法

1. 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 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的加法时,可以用点数法,接着数、想数的组成等方法来计算出结果。

(六)减法

1. 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2. 计算5以内的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想数的分成、想加法算减法等方法来计算出结果。

(七)0的认识

1.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2. 0可以表示起点,从0开始,向右的数依是 1、2、3、……。

3. 一个数减去它本身,结果是0。

4. 一个数加上0,结果仍是原数。

5. 一个数减去0,结果仍是原数。

第四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

1.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2.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3.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4.球: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圆柱、球易滚动,球在地面上能转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

6.立体图形的拼摆。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和7的认识及组成:

1. 数量是6、7 的事物,可以分别用数字6、7 来表示。

2. 数到5 以后再数1 个就是6,数到6 以后再数1 个就是7。

3. 要想准确地数数,就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数,手口一致,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一共有几个就用数字几表示。

4. 相邻两个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

5. 7 以内的数从小到大排列为:0、1、2、3、4、5、6、7。

6.“几”表示物体一共有多少,指数量;

“第几”表示一个物体按顺序排列后所在的位置。

7. 6、7的分与合:

(二)6、7的加减法:

6、7的加减法之一图两式:

(1)同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一般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

(2)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相同;两个数相减时,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减号后面的数与得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6、7的加减法之一图四式:

(1)同一幅图,一般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即“一图四式”。

(2)当分成的两部分数量相同时,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计算6、7 的加减法时,可根据6、7 的合成与分解进行计算。

(三)6、7的加减法的应用:

1. 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在“ ”的下面,表示求的是总数,用加法计算。( )

2. 解决问题时,如果“?”在“ ”的一侧,表示求的是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或 )

儿歌

大括号,小问号,在一起,我会算。

小问号,在中间,求一共,用加法。

小问号,在一边,求部分,用减法。

(四)8、9的认识:

1. 数量是8的事物用“8”表示,数量是9的事物用“9”表示。

2. 9以内的数由小到大排列为:0、1、2、3、4、5、6、7、8、9。

3. 比较两数大小时,可根据谁多谁少来比较,也可以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来比较。

4.“几”表示事物的多少,指的是数量,如8、9;

“第几”表示事物按顺序排列后所在的位置,指一个物体,如第8、第9。

(五)8、9的组成和加减法:

1. 8、9的分与合:

2. 8、9的加减法计算:

(1)看图数一数。

(2)利用8、9的合成与分解来计算。

(3)根据一道加法算式的结果推导出另外三道算式的结果。

(六)8、9加减法的应用:

1.提出数学问题时,先看图找到已知条件,再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确定用哪种运算解决。

2.求一共的用加法计算;求剩下的部分数用减法计算。

(七)10的认识和组成:

1.数量是10的物体,都可以用数“10”来表示。

2. 0~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10最大,0最小。

3. 10的分与合:

4. 10是一个两位数,由数字“1”和数字“0”组成,读作“十”。

(八)10的加减法:

10的加法可以用10的合成计算,10的减法可以用10的分解计算,10减几还可以用想加算减来计算。

(九)连加连减:

连加:

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加叫连加。

2.计算连加算式时,一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相加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以此类推。

连减:

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减叫连减。

2.计算连减算式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十)加减混合:

1.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2.加减混合运算中,不管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结果,再用结果和第三个数计算,最后的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一)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时,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 11~20各数的组成: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是由2个十组成的。

3. 11~20各数的读法:读数时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来读,如果这个数是由1

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就读作十几;如果这个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就读作几十。

4. 10~20各数的顺序:

从小到大是11、12、13、14、15、16、17、18、19、20;

从大到小是20、19、18、17、16、15、14、 13、12、11。

5.认识数位、写数:

(1)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2)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3)如果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占位。

(二)11~20的加减法

1. 10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几等于10,十几减10等于几。

2.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再加上10。

3.(1)在加法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叫做“加数”,得数叫做“和”。

(2)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得数叫做“差”。

(三)解决问题(数数策略):

1.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2.数数法和画图法都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并且画图还是帮助理解题意的重要手段。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2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都顺时针往右转。

2.认识整时:

(1)钟面上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3.接近整时:

(1)“快几时了”分针指向12的左边;

(2)“几时过一点儿”分针指向12的右边。

第八单元 20以内进位加

(一)9加几

计算9加几时,可以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其中用“凑十法”比较简单,计算时把另一个加数分成1和几,先将9和1凑成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

(二)8、7、6加几

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1.计算8加几时,可以把较小加数分成2和几,先算8+2得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

2.计算7加几时,可以把较小加数分成3和几,先算7+3得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

3.计算6加几时,可以把较小加数分成4和几,先算6+4得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

计算8、7、6加几时,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方法一:拆小数,凑大数。拆分两个加数中较小的那个数,将较大的数凑成十。

方法二:拆大数,凑小数。拆分两个加数中较大的那个数,将较小的数凑成十。

方法三:应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三)5、4、3、2加几

计算小数加大数时,有以下几种方法:

1.将小数拆开,与大数凑十,转化为十加几进行计算。

2.将大数拆开,与小数凑十,转化为十加几进行计算。

3.交换加数的位置,转化为大数加小数,根据大数加小数的和算出结果。

(四)解决问题

1.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

决,但结果是相同的。

2.求原来有多少,就是求总数。要把已知的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更多推荐

计算,认识,位置,物体,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