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有小斑马的是什么数学试卷)

一年级下册智慧思维树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已储存的

表象进行的思维。而“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

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

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表象,而这一表象就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

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每一个挂勾代表与中心

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

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这些挂勾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亿,也就是你

的个人数据库。”这一“数据库”的容量和组织形式决定了形象思维

的优劣程度。而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所以这一“数据库”

的储存方式和组织结构和思维导图的“构图”方式不谋而合。本人在

数学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采用便于生长出知识点的树状思维导图

“智慧树”的表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一种更能激发学生兴

趣的表现形式,培养小学生的联想与创意,引导学生对其所思考的问

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富有创造

性的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关键步骤。通过富有趣味

的“智慧树”,让学生的思维如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无限延展,智

慧进发。

利用“思维导图”架构一年级数学知识体系,优化知识呈现方式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比较清晰、简单,结合一年级的小学生

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一棵棵形象直观的思维“智慧树”

将低年级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激发小学生思维动机,帮助

小学生理清思维脉络,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而在“智慧树”

的建构过程中,包含了概括、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

等思维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从低年级小学生思维方式发展的

角度进行研究,突出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

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结合不同的课例,采用了不同的架构方

法,同时赋予枝干不同的色彩,与学生共同建立了低年级数学学习知

识体系的“智慧树”,包括:计算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建构、图形教学

中的思维导图建构等方面,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表现形式,提高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建构培养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空间图形“智慧树”。搭建异中

求同的空间图形“智慧树”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

内涵,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教学大纲指出:“使学

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

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概括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空间观念的内涵和外

延。引导小学生辨别、发现知识点中的异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理解能力非常关键,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立体图形,如: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每一种物体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

存在大小、形状等各方面的差异,我采用用“智慧树”的枝干来表现

每种物体的各种表现形式,形成最佳教学方式。在教学这一内容时,

先将长方体变换不同的位置、大小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

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异中求

同,因而对长方体的特点有了初步感悟。继而再出现不同表现形式的

正方体、圆柱体、球,在这样的不断建构过程中,逐渐发展了学生的

求同思维,对各种物体的表现形式有了进一步的清晰认识。


更多推荐

思维,学生,导图,空间,观念,建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