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竞赛题初中数学试卷分析)
一、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通览初中教材六本书,其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数、式、方程、函数,平面几何图形及性质。另外,北师大教材增加了三视图、概率内容;同时,人类古代数学的辉煌成果也那纳入教材,像勾股定理及其证明、七巧板等。
但是教材编写时,把“数、式、方程、函数”这些比较系统的内容分散开来编写——例如, 初二教材编写了一次函数,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可是课本只是一代而过,也没有设计相应练习题。到初三(九年级上册)再学习反比例函数,函数接受起来需要循序渐进,可是情况往往是这样的( 刚找到学习函数的感觉 ,函数的学习就结束了; ——函数就是研究自变量随函数值变化的情况——会根据自变量求函数值,会画函数图象,研究分析函数性质等等。可是刚找到), 等到了初三下学期学习二次函数 ( 二次函数在九年级下册);数学证明分证明(一) 、证明(二)。编写者意在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认识能力与思维能力,但忽视了学生认识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思维成长的连贯性。
具体来说我把初中数学教材总结为以下四个特点:
(1)强化了感性认识与直觉切入,弱化了数学的本质——常量与变量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
(2)拓宽了知识面,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即古代数学、现代数学进入了教材);减少了数学典型题的训练。
(3)重视了学生观察能力、直觉思维,忽视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规范书写、步骤有序等基本功。(高中老师普遍感觉:)
(4) 初中教材增加的内容——三视图、概率,高中也学,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 认识上深入了、思维难度加大了、增加了微观上量的刻画,对学生基本功的要求提高了。
二、初中数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数学的特点,分析数学课堂学习,应遵循以下原则: 动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独立思考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的原则,并由此提出了以下的数学学习方法: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即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处处依靠教师, 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 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究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以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必 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7.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与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课、阅读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
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 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中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更多推荐
学习,数学,函数,能力,学生,方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