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发(作者:宿松中考数学试卷真题答案)

生活与数学小学生作文〔精选14篇〕

篇1:数学与生活 数学与生活

曾听过杭州成功小学校长的报告,颇有感想。孙校长讲到一个具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显然,这个学生并不存在智力问题,他只是无意之间在数学与生活中画上了一条鸿沟,将数学与生活完全隔分开来了。相反的他是一个普通的学生,甚至可能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孩子,并且相信也是在我们教学生涯中会经常碰到的一类学生。对于此类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假如能及时对症下药,在教学中帮助他们跨越这道鸿沟,那么他们的思维定然会豁然开朗。

由此我想到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找到数学与生活衔接点的五大点,与大家分享:

一、数学语言通俗化

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但同一堂课不同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承受程度大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老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承受,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老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那么里面蕴藏着许多生动有趣的东西。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从而乐第 1 页 共 26 页 学、爱学,这就需要老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学生牢牢吸引住。在保证数学本身的科学前提下,老师有时还需要列举通俗的实例,引用形象的比喻,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如孙校长在教那位学生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他先后寻找多种与学生生活严密相连的东西:工程队、鸭子、粽子、大饼等,最终终于让学生从新认识了数学:数学就是生活。

对了,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领到生活中去,实在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形,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爱数学。

二、数学概念形象化

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很大一局部原因来自于不能理解数学中的术语,即概念。特别是在新授课中,往往有一局部同学对有些数学概念一字不解。这就需要我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其巡巡诱导。

如循环小数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再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引出“循环”的概念,便会带给学生详细深化的理解。

三、数学问题〔例题〕生活化和实用化

[1] [2] [3]

篇2:数学与生活 数学与生活

第 2 页 共 26 页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络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理论在新世纪(版)数学(1~6年级)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理论才能呢?通过反复考虑,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络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历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运用生活经历解决数学问题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历,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历探究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消费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即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络他们已有的经历,答复这个问题。学生说:“可第 3 页 共 26 页 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刚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络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根底。

2.结合生活经历,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助想方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快乐,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第 4 页 共 26 页 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p ,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历,通过创设活动,把经历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构造。

3.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浸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如在教“统计――最喜欢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理论活动中浸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一样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如今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 5 页 共 26 页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详细表如今灵敏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根底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根底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效劳。

1.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展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稳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进步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2.增强策略意识,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进步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理论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如今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那么,你能帮帮他吗?”第 6 页 共 26 页 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那么。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泼,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也有所进步。

以上是我在探究中的一些实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经历 (解决)→ 数学问题 (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理论,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篇3:数学与生活 我有许多机密,说个给你听听——瓦房的机密,嘿嘿,绝望吧?我的机密保密。

瓦房的机密是我在前些日子发现的,学校组织我们六年级学生到横溪秋游。让同学们认识大棚里许多反季节的蔬菜,还亲身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劳动过后,大家在一起小憩时发现了一间又老又旧的瓦房。屋里有好多我们从未瞧见过的旧物,从标签上我们才知道了它们的名称:土灶,竹碗橱,木制织布机,木踏,凤凰床……我们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摸摸这,摸摸那。这时,我看见老师抬着头在朝屋顶上看,我的好奇心第 7 页 共 26 页 也想看个终究:屋内顶不是平的,是用木头和柴帘搭成。这怎么能撑得住屋外顶上的瓦呢?

“大家快出去,这屋顶不平安!”我慌忙地叫道。大家也惊慌起来,不知所措。

老师安抚大家说:“同学们,不要慌,屋顶如今不会塌的,屋顶上的木头还完好无损呢?”

“老师,木头好好的也不一定就能撑得住啊?”我不解地说。

“大家仔细看看中间的木头是怎么搭的?”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一个个都睁大眼睛向上看去,并异口同声地说:“三角形。”

“对,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此屋顶不易变形,平安性也就高了。对吧,老师?”我不禁问道。

“建筑者就是充分利用三角形这一稳定性,来加强屋顶的稳固性的。”

原来瓦屋保存到如今的机密就在这儿啊!

细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自行车的脚撑,空调室外机的安装等等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给它们投了一份份不易倒塌的平安保险。数学的作用还真不小,它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我可得努力学好数学,让生活更丰富多彩。

第 8 页 共 26 页 篇4:数学与生活 在实际生活中的其实有许多数学问题,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都可以运用在生活中,就像老师说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很多时候,生活中的数学比课堂上的数学更加生动有趣,不像书本上的数学枯燥无味。在生活中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答问题能使我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秋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秋游前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去秋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明:“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场了。我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当秋游购物方案设计在我们的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又说:“同学们,你们为秋游购物作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我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老师又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个旅行家,有500元要到三个旅游点去旅游,怎么样安排可以既经济又实惠。”当星期一在课堂上讨论这题时,我们都很兴奋。因为我们利用双体日,有的去旅行社询问旅游价格;有的打 询问火车与轮船的价格;有的询问住宿的价格;……。这些都是我们平时从不关心的问题,但如今却成了我们交谈的热点。有时我们在详细第 9 页 共 26 页 讨论线路时,常常为线路的合理与价格的优惠而争得面红耳赤。在这一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将已学应用题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仅进步了自己解决简单问题的才能,同时也让我们能从中理解了社会。

老师曾说过要体会“数学之美”,是的在数学中我们发现了数学的严密之美,感受到数学图形的对称之美,更体会到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学有所用让我真正发现了数学的美。

篇5:数学与生活 生活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解答数学问题。

几个月前,我和妈妈来到了花卉种植园,看见了许许多多的花朵。那些盆栽都摆成一个圆,整齐的放在地上,盆栽里是各种五颜六色的花朵,白的如雪,粉的似霞,蓝的像水,紫的赛胭……

接着,我发现了这些盆栽摆放得很有序,虽然颜色各不一样,却一点儿也不眼花缭乱。我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连连点头,便问了我一个问题:“这些盆栽里的花分别是白、粉、蓝、紫4种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各有几盆花吗?”

我考虑了一会儿就得出了答案:“这些花从外到里一共摆312圈,最外圈有25盆花,最里面只有3盆,每圈隔2盆第 10 页 共 26 页 花。每种颜色都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最里面4圈是白色的,接下来3圈是粉色的,再是3圈蓝色的,最后是2圈紫色的。假如按每圈隔2盆花计算,第二圈紫花是25-2=23盆,一共是25+23=48盆。而白花是3+5+7+9=25盆。按这样计算,粉色和蓝色分别是39和57盆。“题目虽然不难,但很考验心算。

妈妈点了点头,又问:“你知道这些花占地面的百分之几吗?”我看了看四周,发现地面是个正方形,边长为15米,而圆的半径大约是3米,面积是32×3.14=28.26平方米。地面面积是15×15=225平方米。于是我很快给出了答案:“盆栽占地面的28.26÷225=12.56%”妈妈敲了敲我的脑袋:“嗯,学的不错。”

最后,妈妈帮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递给了营业员一100元人民币,于是她转过头来问我:“假如一盆月季花的价钱78.5元,那么它的价钱比我给的钱少百分之几?”我胸有成竹地答复到:“100-78.5=21.5元,月季花的钱比你给的钱少21.5元,再用21.5÷100=21.5%。”妈妈再一次摸了摸我的脑袋。

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会学以致用,将学过的东西和生活联络起来。

篇6:数学与生活 我们生活中到处处有数学,他们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考虑它和体会它。

第 11 页 共 26 页 还记得有一次,我去常客隆买了几瓶可口可乐,回到家里我正准备翻开一瓶可乐,无意中看到可乐瓶的包装上写着:买一升赠送250毫升,看了这句话,我想厂家不可能做赔本生意吧?绝不可能,于是我恳求爷爷帮我做一个试验,我要看看厂家有没有扯谎。要是多不出250毫升,那就说明厂家在欺骗消费者,以后我就不买这个可乐了。可拿什么测量准确呢?我家有一个量杯,爸爸做实验用的,刚好可以拿来用一下,于是我就拿它来测量。爷爷开场教我:一升等于1000毫升,再加上赠送的250毫升,一共是1250毫升,我家的量杯容量是250毫升的,那么1250÷250=10〔杯〕。经爷爷这么一提醒,我恍然大悟,因为只要一瓶可口可乐能倒满10杯的话,那么说明厂家很诚信。于是,我拿起可乐往杯子里倒,1杯、2杯、3杯……10杯。哈哈,竟然10杯还超过一点。啊!原来这瓶可乐是足量有余的。突然我又发现瓶身上写着净含量:1250(+)5毫升,我问了爷爷。原来,这个意思是最多有1255毫升,最少有1245毫升,而标准就是1250毫升,我听了一下子就明白了,数学的学问真是处处都是啊。

我不禁赞叹起来:我以后一定会多买这个牌子的可乐喝,爷爷也笑着告诉我:“怎么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吧”我使劲地点点头。

第 12 页 共 26 页 从这次试验中,我明白了,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数学知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篇7:数学与生活作文 数学与生活作文

数学与生活孝陵卫中心小学 六〔4〕班李瑞琪 以前,我一直认为数学是一个枯燥无味的东西,可就是那件事,改变了我对数学的看法。那是今年的夏天,有一天,天气炎热,爸爸下班后,带回来一个滚圆的大西瓜,看着那黑绿相间的美丽条纹,我都快要垂涎三尺,于是我自告奋勇地来切西瓜。我刚要一刀切下去,“慢……”爸爸说,“我来考考你,有两个方法:第一种,你吃西瓜的四分之一;第二种这个西瓜我吃三分之一,妈妈吃四分之一,给你的小表妹五分之一,剩下的全给你,你选那一种?”听到五分之一,我想都没想,大声说:“我选第二种!”爸爸笑了,说:“你仔细想想看。”我仔细一想,这不就是求最小公约数嘛,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最小公约数是60,三分之一加四分之一再加五分之一就等于六非常之四十七,也就是我只能吃其余的.六非常之十三,而四分之一等于六非常之十五呢,当然应该选第一种啊! 于是我有些难为情的对爸爸说,刚刚我没仔细想清楚,如今我知道了应该选第一种。“哈哈,没关系的,想清楚就好,来,你来切西瓜吧,大家公平,每人四分之一!”我喀嚓两刀,大西瓜分成了四瓣,露出红红的瓤,咬一口,这第 13 页 共 26 页 瓜可真甜啊!从这件事后,我越来越明白,数学真的是和我们的生活严密联络、息息相关啊!

篇8:数学与生活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的知识海洋是无穷尽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也韵味无穷。

记得有一天,我在家和我得意的小狗妞妞玩耍,玩累了,我就抱起妞妞去看电视,走了几步觉得妞妞好重,我心想妞妞有多重呢?想到就做,我立即把妞妞放在体重秤上,可这淘气的家伙总是动来动去,体重秤的指针也随之左右摇摆,哎!我得想个方法。突然我灵光一现,计上心来,我把妞妞抱起来一起称,指针停在55。我又放下妞妞称了称自己的体重是50公斤。这样,我和妞妞的总重量55公斤,减去我的重量50公斤,我知道了妞妞的体重是5公斤,也是10斤。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逛商场,看到一个货架上有一顶帽子和爸爸戴的帽子一模一样,旁边还挂着写有“8折”的牌子。我问妈妈:“8折是什么意思?”妈妈告诉我,打8折就是原价乘以0.8。我又问妈妈“那就是优惠了,是吗?”妈妈点点头。我马上又说:“妈妈,我很喜欢这顶帽子,能给我也买一顶吗?”妈妈想了想说:“好吧,那要考考你,这顶帽子如今打8折,用会员卡再打9折,我们需要付多少钱?优惠了多少钱?”我立即动起脑筋,心里默默地想:有两个折扣,会员卡的折扣是根据第一次折扣之后的价格,而不是原价计算的。应第 14 页 共 26 页 该是先98×0.8=78.4,以前妈妈说过商场买东西打完折都是四舍五入的,再用78×0.9=70.2,那这顶帽子如今是70元,原价98元减去现价70元,优惠了28元。我兴奋的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笑着说:“答对了,如今这顶帽子是你的了。”我快乐地拿起帽子戴在头上,心里美滋滋的。

我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擅长发现,擅长观察,擅长考虑,数学的海洋任我们翱翔!

篇9:数学与生活作文 【摘要】:^p :道德,从直观看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那么与标准,它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生活中的数学原理作文。但从道德形成的内在机理看,它又是一种人类理性选择的结果,包括道德在内的诸多制度标准的形成都凝聚着最优化、最经济等深化的数学原理。

【关键词】:^p :道德、数学、生活、制度

今年国庆节第二天,爸爸妈妈带我到红山动物园去玩耍。为了丰富玩耍的内容,增加玩耍的乐趣,我买了一大把香蕉准备用来喂耍猴子。来到猴山后,我发现好的位置都被别人占据了,我要喂猴子,只能将香蕉扔到猴子喝水的区域,而猴子要想取到香蕉,必需要踏过一块木板,而踩上这木板,上面悬挂的桶里就有水冲下〔估计是给猴子饮水或洗澡用的〕。管不了第 15 页 共 26 页 那么多了,我迫不及待地扔下一截香蕉,只见一只猴子跳上木板抢到了香蕉,但这一跳,触动了木板的开关,顷刻间一大桶水冲下,淋湿了其他的猴子;接着我又扔下另一截香蕉,又有一猴子抢到了香蕉,但同样又淋湿了其他的猴子,我觉得这很好玩,于是又重复这一把戏,但当我第十次扔下香蕉后,只见猴子都站在原地不再抢了,我纳闷起来,难道是猴子吃饱了?但也不像呀,他们都一个个眼睁睁地盯着地上的香蕉,此时一只小一点的猴子仍准备偷偷去抢香蕉,但它的举动被别的猴子似乎发现了,其他的猴子都争相去揍这只小猴子,最终大伙都没再去抢香蕉。我弄不明白,挠着头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形呢?“看来剩下的香蕉,只能我们自己享用了”,站在一旁的爸爸幽默地说。我悻悻地分开了猴山,爸爸却问我悟到了些什么,我一时答不上来。爸爸说,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其中蕴含着数学原理。

“道德”?“数学”?这清楚是风马牛不相接吗,怎么会与道德、数学扯在一起呢?我赶忙向爸爸求解。爸爸娓娓道来:“在争抢香蕉过程中,虽然一个猴子抢到了香蕉,但是其他猴子却淋到了水,抢到香蕉的猴子是不确定的,但绝大多数猴子淋到水却是必然的,这就是说,只有少数猴子是得益的,绝大多数猴子是受损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损人利己’,大多数猴子当然就不会容许了,因此谁再去抢香蕉,其他的猴子第 16 页 共 26 页 就会揍他,慑于大家的威力,也就没有猴子敢抢香蕉了,这就在猴子中产生了‘道德’”。“也就是说‘损人利己’,是不‘道德’的事,也是不能而为的事,假如这些猴子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一群人,大家约定俗成,互相遵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道德标准了”。啊呀,原来是这样!

我似乎有所感悟,但这与数学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啦!这里面蕴藏着数学上本钱与收益的比拟关系,一个猴子收益,其他猴子吃亏,这在交易活动中叫‘不经济’,在数学上叫‘不优化’,此类行为的边际效益很低,这种行为长期存在对别人就不公平、对社会也就不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很不利”。爸爸郑重地说,这方面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还不少。例如:“有的窃贼在公共汽车上偷东西,车上其他乘客看到了,却不吭声,没有被偷的人想,反正偷的不是我的东西,我说出来,别的乘客不一定会帮我,我反而会遭到窃贼的伤害,我又何必揭穿他呢?这就是光天化日之下偷窃行为为什么可以得逞的原因”。这一现象告诉我们,假如每个人都从“利己”不道德的角度想问题,就整个社会而言,就是不经济、不平衡、不和谐,我们所处的环境就会越来越糟糕,不知道什么时候,下一个受害者就轮到我们了。可见,不道德行为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而大家普遍遵守道德就是对自己最有效的保护!

第 17 页 共 26 页 “孩子,现实社会中,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问题无处不在”。但这好似不是常见的数学问题,我仍疑惑地说。爸爸思索着说,“随着人们理论的不断深化,数学已开展出许多门类,有的`是通过数字来说明道理,有的那么是通过方法论证来提醒事理。刚刚,我们所说的就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博弈论,它是一门以最优化实现为目的的应用数学,运用它不仅可以解决自然科学中的难题,对解决日常生活中复杂的社会问题也非常有效。诸如:田忌赛马、环境污染、见义勇为等社会问题都可以用博弈论得到科学解决和合理解释”。“我们平时学习数学,就是要擅长用数学的方法和思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设计出更合理的制度体系,形成更科学的社会标准,让我们生活得更生动、更精彩、更美妙”,事实证明,那些经久不衰的道德标准,都是符合数学最优化原理的”,爸爸如是这般地说。

在爸爸的启迪下,我渐渐感悟到:道德,从直观看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那么与标准,它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从内涵机理看,又是一种人类理性的选择结果,其凝聚着深化的数学思想——从最优化的视角,社会需要建立科学的道德体系,以标准公民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从最经济的角度,生活需要道德,以遏制损人利第 18 页 共 26 页 己、见利忘义等不法行为,最大限度保护我们自己;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看,我们不仅需要道德,更需要将最低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义务固化上升为法律法规,以提升对不道德行为的刚性惩戒,塑造遵守道德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更多的人自觉遵守道德、维护道德,共同建立美妙的家园。此时此刻,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博大精深和深化微妙了。它不仅应用于自然科学,而且广泛浸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我们深深的启迪,当前有些不法之徒制售“地沟油”、“病死猪”,损害的是广阔群众的身体安康,是最不道德的行为,必须坚决予以打击。但反过来讲,假如他们对数学知识能多一点理解,就会变得更智慧、更理性,更自觉地遵守道德与法律,那么社会上的违法犯罪自然就减少了。

可见,普及数学知识也是预防和减少违法行为,推动和谐社会建立的有效举措。因此,一定程度上讲,学数学就是明人生,懂数学就是懂生活。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旨在讨论数学问题,但没有用数字说话,这可能与通常运用数字计算或数学论证得到某一结论的写作套路大相径庭,但正是基于对数学思想的兴趣,才触发了我选择这样的途径,努力用数学原理来剖析制度标准,用数学方法来诠释社会生活,我想这应该也是“生活与数学”论文的题中之义吧。

第 19 页 共 26 页 篇10:数学与生活作文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经历过喜怒哀乐,经历过酸甜苦辣,当然我也不例外,有的让我开怀大笑,有的让我至今难忘……

原来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童年乐趣藏在心底,也可以用笔记录下来,也可以分享给大家听,今天我就把自己小时候的一件数学小故事讲给你们听一听。

那是一个阳光充足的双休日,一大清晨,我就把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写完,无所事事地坐在那里看电视,妈妈见我不在学习,便交给我一个任务——帮助她买菜。

我一听,心里突然紧张起来,不知能否完成任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从来还没有一个人去过菜市场,更别说是买菜了,但又想着假如今天能为妈妈分担一点事情,或许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还能锻炼我,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容许了妈妈。我拿着妈妈给我的30元现金,来到了离我家不远的一个小型菜市场,虽说菜市场小,可卖什么的有。一开场,我很紧张,就连跟别人打招呼的勇气都没有,但经过我的仔细观察,原来也没那么难,胆子也越来越大,于是我打算买我最喜欢吃的鸡腿,原价是3元钱一只,但老板看我是小朋友,就说给你优惠价5元钱两只,两只的话少1元钱,我一听挺划算,我说:“好的,叔叔谢谢你,那就两只,辛苦了。”老板听了,点了点头拿了两只热乎乎的鸡腿,我给他10元钱后,便走第 20 页 共 26 页 了,来到了蔬菜区买了一斤青菜,花了3元,买了一斤香菇5元,买了两斤毛豆6元,可买完以后总感到手里面的钱不对,算了一下,果然少了5元钱,想一想,对了,第一次买鸡腿忘记拿找零的5元钱了,这可怎么办呢?我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来到刚刚买鸡腿这里,老板见我便说:“刚刚我喊你,你没听见,下次可要小心点。”我点了点头说了声谢谢。回到家,把剩下的零钱交给了妈妈,并告诉这些菜分别是多少钱,妈妈看我左手两个菜,右手两个菜,可快乐了,还对爸爸讲,说我长大,能帮她干活。可她那里知道,我差一点就出错了。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知识,数学等着我们去探究、去研究。听了我对数学介绍,你是不是觉得数学很神奇呢?

篇11:数学与生活作文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问爸爸:“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数学呢?数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爸爸大声说:”数学的作用可大啦!比方说在我们用的人民币上就有数字,还有……我知道还有时钟, ,日历上都有如今我终于知道数字的作用有多大了!哈哈!我们开心的笑了。

记得有一次,爸爸单位组织去公园玩耍到了公园,玩耍到了公园,门牌上写着:“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置5张以上的团体票可以优惠百分之十。我们有37人,怎样买最合算呢?妈妈问我说:“当然买团体票合算。而团体票每人只要3元!我们可以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第 21 页 共 26 页 个人票!妈妈说:”不对!买4张团体票更合算,只花30×4=120元!而你的要花3×30?5×7=125元!爸爸说。我灵机一动说:”我们可以请其他的几位游客一起来买票呀!30×5×9/10?3×13×9/10≈100元。“对呀!”爸爸说着便请了13位游客,一起买了票。开开心心的玩了公园。

还有一次,我们全家一起烙饼吃,要烙3块,一人一个,:”爸爸,我们最少要多长时间才能烙完3块饼呢?每块饼要烙2分钟。“爸爸自以为是的说:”当然是6分钟-≌馐悄巡坏轿业模?“是吗?”妈妈说:”应该是3分钟吧!怎么可能?2×3=6分。”我大叫。“不信,我弄给你看!”只见妈妈先放进二块饼烙一分钟,再放第三块和第一块烙1分钟,最后再放第二块和第三块烙1分钟,”好了,完成!妈妈大声欢呼。只见3个金灿灿的大饼展如今我们的眼前,我忍不住口水直流,我拿了一块,哇!“好吃!我们大喊。我们三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了。

经过了这几件事后,我更加热爱数学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并感受数学,数学的快乐就展如今你的眼前!

篇12:数学与生活作文 一年一度的美食节又到了,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随着欢乐的人群,来到了美食广场。节日的广场是人的海洋,美食的天地。

第 22 页 共 26 页 可以坐着吃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只能一边买一边吃,一边吃一边买。一串鱼丸两块钱,妈妈给了我十块钱,我买了三串,找回了4元。接着我要吃鸡腿,妈妈又拿了100块钱,站在旁边看着我,我胸有成竹地跟湖北的女人买了三只,我想,三乘以五,等于十五,那么,用100减去15,就等于85了,我跟妈妈说,是不是要找回85块钱呢?妈妈笑咪咪地看着我,“为什么呢?”我解释了一下,接着,她果然找回了85块钱给我。我心里乐滋滋地,原来学数学的作用这么大,处处用得着数学呢。吃完了美食,我们又去购物,妈妈一眼相中了一种暖色的被单,各买了大、小一床。大的38元,小的28元,妈妈给了100块。妈妈说:“这下,要找回多少呢?”我歪着头,掰着手指,算了算,低声说:“找回34块。”“妈妈说:“为什么说的这样低声呢?”“因为我不知有没有算对。”“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孩子。

要想学好数学,除了兴趣,还要有信……”我瞥见她给了妈妈35块,正要说多了一块,妈妈已经给了她1块了。我皱起眉头,但仔细想,就想明白了。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跟生活息息相关。今后,我一定要更加认真地学好数学。

篇13:数学与生活作文 我们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第 23 页 共 26 页 数学的原型,我们学生粥时的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比方说,上街买东西时要用到加减法,装潢新房屋时,总是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是从生活中产生的,那些可都是数学的“活“教材呀!

以前,同学们学数学知识都是生搬硬套,直接把那些知识从书本上搬到脑子里,很少会灵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是如今跟以前可大不一样,同学们都学会了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我有一次到同学家去玩,可同学单独一人在家,大清早的,我们都饿了,于是,同学跑进厨房,自己开场做早饭了。一开场,那个同学先把米淘好放进锅里,然后开场煮粥。再利用煮粥的时间来烙三张饼,他先把第一张和第二张饼放进锅内;一分钟后,他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过来;再烙一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他取出来,把第二张饼的反面放进锅里,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只需要三分钟,三张饼就烙好了,煮粥的剩余时间他就可以做些别的菜了。假如,他在煮不去做别的事,那他不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吗?那他不亏大了呀!所以说,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探究数学中的奥秘,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吧!

第 24 页 共 26 页 篇14:数学与生活作文 今年国庆节,爸爸在家休假,他把我叫去说,你们学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今天爸爸要来考考你。我非常自信地说,考就考呗,谁怕谁啊,请出题。

爸爸想用一块长1。5米,宽0。8米的红布,做一些直角三角形的小旗到工地作标志用,小旗的规格两条直角边都是40厘米,你帮算算这块布总共能做多少面小旗。我一看题,觉得真是“小菜一碟”!在我们班随意挑一个学生都能算出来,还想难倒我!然后就提起了笔“唰,唰,唰”地写了起来。150×80=12000〔平方厘米〕40×40÷2=800〔平方厘米〕12000÷800=15〔面〕。一会儿就做了,我得意洋洋的提给了爸爸。

爸爸看了我的答案,却说我这是错的,并说我没有认真分析^p 。我很纳闷。爸爸看我似乎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来一张纸,试着让我用画图的方法去解答。一画图就发现每一排的三角形都画不到边,这样我不就把剩下的边角料也算进去了吗?肯定算多了面数,不可能有15面。我仔细分析^p

刚刚画的图,终于明白了其中道理,只能算一排能裁几个三角形150÷40=3〔面〕……30〔厘米〕,再算能裁几排80÷40×2=4〔排〕,最后算出共能裁多少面3×4=12〔面〕。爸爸看了我的答案,满意地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夸奖我爱动脑筋,不愧是我们家的数学小博士。

第 25 页 共 26 页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大图形的边和小图形边的长度不成整倍数时,不能用大图形的面积除以小图形的面积来计算。也使我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死学习,要将课堂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络起来,要学得活,用得灵。第 26 页 共 26 页


更多推荐

数学,生活,学生,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