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月考数学试卷分析八下)

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

1.3时=( )分

1分40秒=( )秒

40分米=( )米

800毫米=( )厘米

2.小明去看奶奶,路上用了35分钟,9:20到达。小明的出发时间是( )。

3.在估算68×7时,应把68看作( ),乘积大约是( );360×5的积的末尾有( )个0。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我国长江全长约是6300( ),校园的长约是140( )。

一辆卡车的载重是5( ),合5000( )。

4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的圈的面积大约是1( )。

5.一个加数是450,和是720,另一个加数是( )。

6.食堂这个月用了250千克大米,上个月用了304千克大米,这个月比上个月少用了( )千克大米。

7.□7×2,要使积是三位数,□里最小应填( )。

8.小红有6元钱,小英给小红4元后,这时小英的钱数正好是小红的5倍,小英原来有________元钱。

二、选择题

9.一箱牛奶有12盒,姐姐和妹妹每人每天喝一盒,她们3天一共喝了这箱牛奶的   。

   10.围绕学校的操场跑一圈是200米,跑(

)圈是1千米。

A.4

军是(

)。

A.王军 B.李刚 C.陈锋

312.张晓从图书馆借来一本《数学故事》,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一7B.6 C.5

11.在百米赛跑中,王军的成绩是18秒,李刚的成绩是15秒,陈锋的成绩是20秒。冠半,其余的第三天看完,她第三天看了全书的,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全书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全书的B.399×8

。

C.6×488 D.4×600

13.下面算式积约是2400的是(

)。

A.4×598

314.箱子里有30个球,其中红球占总数的,红球有( )个。

5A.6

道。

B.12 C.18

15.20道抢答题中,小军答对了17道,小敏答对了12道,他们俩都答对的题有(

)A.3 B.8 C.9 D.11

16.下面的图形都是由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的图形,有一个图形的周长与其他图形不同,这个图是(

)。

A. B. C.

17.直接写得数。

36+47=

460-360=

580-560=

17

870-28=

13×2=

400×341=



7718.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4067

*578279

428289

19.脱式计算。

218×3-120

435+25×7

(406-385)×3

120.在下面的方格里画一个正方形,并涂色表示出它的。

4

21.六(1)班和六(2)班进行篮球比赛,上半场比赛结束,38比45。六(1)班暂时落后多少分?

22.小红家买一把椅子花了168元,买一张桌子比买一把椅子多花282元,这张桌子多少元?小红家买这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

23.一只啄木鸟平均每天吃305只害虫,一周(7天)能吃多少只害虫?

24.妈妈买2个杯子用了12元。如果买5个同样的杯子,需要多少钱?

3225.图书馆中的故事书占全部的,科技树占全部的,其他种类的书占全部的几分之77几?

26.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0米,宽8米,在菜地四周围上竹篱笆,至少需要竹篱笆多少米?

27.三(3)班同学上自习课完成作业情况:完成语文作业的有20人,完成数学作业的有30人,两样都完成的有8人,一样都没完成的有2人。三(3)班有多少名同学?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180 100 4 80

【解析】

(1)1时=60分,3时是3个60分,依此填空;

(2)1分=60秒,因此用60秒+40秒即可;

(3)10分米=1米,40分米里面有4个10分米,也就是有4个1米;

(4)10毫米=1厘米,800毫米里面有80个10厘米,也就是80个1厘米。

(1)3个60分是180分,即3时=180分;

(2)60秒+40秒=100秒,即1分40秒=100秒;

(3)4个1米是4米,即40分米=4米;

(4)80个1厘米是80厘米,即800毫米=80厘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45

【解析】

根据题意,要求小明的出发时间,用到达时刻9时20分,减去路上用的时间35分钟即可。

9时20分-35分=8时45分,即小明的出发时间是8:45。

【点睛】

此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根据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进行解答。

3. 70 490 2

【解析】

把68看作70,70×7=490;360×5=1800,即可知道360×5的积的末尾有几个0。

在估算68×7时,应把68看作70,乘积大约是490;360×5的积的末尾有2个0。

【点睛】

估算时,把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

4.

千米##km

米##m

吨##t

千克##kg

平方米##m2

【解析】

根据生活常识以及所学单位知识填空。长江非常的长,用千米作单位合适;校园的长度选择长度单位米合适;客车能载重的物体比较重,用吨作单位合适,再根据1吨=1000千克,将单位换算为千克;小朋友的身高不是特别高,手拉手围成的面积大概是1平方米。

我国长江全长约是6300千米,校园的长约是140米。

一辆卡车的载重是5吨,合5000千克。

4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的圈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大小的理解,结果生活常识填空即可。

5.270

【解析】 根据另一个加数=和﹣其中一个加数,由此求解。

720-450=27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

6.54

【解析】

要求这个月比上个月少多少千克大米,用减法计算,据此解答。

30425054(千克)

食堂这个月用了250千克大米,上个月用了304千克大米,这个月比上个月少用了(54)千克大米。

【点睛】

熟知三位数的减法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5

【解析】

17×2=34,27×2=54,37×2=74,47×2=94,57×2=114,据此解答即可。

□7×2,要使积是三位数,□里最小应填5。

【点睛】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54

【解析】

用小红的钱数加4,可以计算出现在小红的钱数,用现在小红的钱数乘5,可以计算出这时小英的钱数,最后用这时小英的钱数加上4,就可以计算出原来小红的钱数。

(6+4)5+4

=105+4

=50+4

54(元)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再用倒推的思路计算出小英原来的钱数。

二、选择题

9.6

12【解析】

姐姐和妹妹每人每天喝一盒,则一天要喝掉2盒牛奶,依此计算出3天喝牛奶的盒数,再根据分数的意义填空即可。

1+1=2(盒)

2×3=6(盒)

因此她们3天一共喝了这箱牛奶的6。

12【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意义,先计算出姐姐和妹妹3天喝牛奶的盒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C

解析:C

【解析】

1千米=10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200米,就跑几圈。

5个200米是1000米,即1千米。

故答案为:C

【点睛】

熟悉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B

解析:B

【解析】

比较三人的成绩,用时最短的那个人获得冠军。

15秒<18秒<20秒

则冠军是李刚。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时间快慢的比较,要注意跑的米数相同,用时越短,速度越快。

51212.;;

777【解析】

33把一本《数学故事》的页数看成一个整体,第一天看了全书的,剩下全书的1-=774422222;+=,剩下的一半即,则第二天看了全书的,第三天看了全书的;用第一7777777天看的加上第二天看的,求出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用第一天看的减去第二天看的,求出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341-=

77422+=777

272727剩下的一半即,第二天看了全书的,第三天看了全书的;

352+=

777312-=

77751则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全书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全书的。

77【点睛】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3.A

解析:A

【解析】

根据整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分别求出各算式的积,再看哪一个积约是2400。

A.4×598≈4×600=2400;

B.399×8≈400×8=3200;

C.6×488≈6×500=3000;

D.4×600=2400,这是准确值,不是估算值。

故答案为:A

【点睛】

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时,将三位数估成与其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14.C

解析:C

【解析】

13把箱子里球的总个数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表示其中355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的个数,再用乘法求出3份的个数。

30÷5×3

=6×3

=18(个)

红球有18个。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分数的简单应用,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分数的意义转化成整数除法、乘法解答。

15.C

解析:C

【解析】

小军答对了17道加上小敏答对了12道,然后减去20即可得出都答对的题,据此解答。

17+12-20

=29-20

=9(道)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集合问题的理解与运用。

16.C

解析:C

【解析】 根据周长的意义: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线段的长度和,分别计算各图形的周长,即可得出结论。

A.图形周长等于12个正方形的边长和,即12厘米;

B.图形周长等于12个正方形的边长和,即12厘米;

C.图形周长等于16个正方形的边长和,即16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拼组图形周长的计算能力。

117.83;100;20;

8342;26;1200;

7【解析】

略。

18.2842;299;717

【解析】

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计算整数的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十。

406×7=2842

*578-279=299

428+289=717

4065782994287

279验算:+279

+289

284229957871719.534;610;63

【解析】

(1)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218×3-120

=654-120

=534

435+25×7

=435+175

=610

(406-385)×3

=21×3

=63

20.见详解

【解析】 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画出正方形即可,把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涂色即可。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特点和分数的意义。

21.7分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六(2)班的得分减去六(1)班的得分即可。

45-38=7(分)

答:六(1)班暂时落后7分。

【点睛】

熟练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450元;618元

【解析】

用168加上282,求出买一张桌子的价钱;再加上168,求出买一套桌椅的价钱。

168+282=450(元)

450+168=618(元)

答:这张桌子450元,小红家买这一套桌椅共花618元。

【点睛】

计算整数的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3.2135只

【解析】

求一只啄木鸟一周(7天)能吃多少只害虫,就相当于求7个30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05×7=2135(只)

答:一周(7天)能吃2135只害虫。

【点睛】

本题解答依据是:求

解析:2135只

【解析】

求一只啄木鸟一周(7天)能吃多少只害虫,就相当于求7个30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05×7=2135(只) 答:一周(7天)能吃2135只害虫。

【点睛】

本题解答依据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24.30元

【解析】

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先求出每个杯子的价格,再乘5,就是买5个同样的杯子需要的钱数,据此解答即可。

12÷2×5

=6×5

=30(元)

答:需要30元钱。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

解析:30元

【解析】

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先求出每个杯子的价格,再乘5,就是买5个同样的杯子需要的钱数,据此解答即可。

12÷2×5

=6×5

=30(元)

答:需要30元钱。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单价、总价和数量三者之间关系的掌握。

25.【解析】

图书馆中的所以书看作整体1,1减去故事书的分率再减去科技书的分率,就可求解其他种类书占的分率。

1--

=-

答:其他种类的书占全部的。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的应用,掌握图书

解析:7

【解析】

图书馆中的所以书看作整体1,1减去故事书的分率再减去科技书的分率,就可求解其他种类书占的分率。

2321--

7742=-

77=

答:其他种类的书占全部的。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的应用,掌握图书馆所有的数是整体1是解题的关键。

272726.56米

【解析】

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据此计算出这个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即可。

(20+8)×2

=28×2

=56(米)

答:至少需要竹篱笆56米。

【点睛】

熟记:长方形周长=(长+

解析:56米

【解析】

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据此计算出这个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即可。

(20+8)×2

=28×2

=56(米)

答:至少需要竹篱笆56米。

【点睛】

熟记:长方形周长=(长+宽)×2,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44名

【解析】

完成语文作业的人数+完成数学作业的人数-两样都完成的人数+一样都没完成的人数=三(3)班总人数,依此计算。

20+30-8+2

=50-8+2

=42+2

=44(人)

答:三(3

解析:44名 【解析】

完成语文作业的人数+完成数学作业的人数-两样都完成的人数+一样都没完成的人数=三(3)班总人数,依此计算。

20+30-8+2

=50-8+2

=42+2

=44(人)

答:三(3)班有44名同学。

【点睛】

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更多推荐

计算,单位,考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