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内江初三数学试卷)

三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卷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8时=( )天

20元8角5分=( )元

9.5米=( )米( )分米

2.小红从家到学校需要25分。如果她8时30分上课,那么最晚应在( )时( )分从家出发。

3.每箱苹果48元,买这样的4箱,估计一下,带______元肯定够了。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部电梯的载重量是1000( )。

(2)《数学补充习题》封面的周长大约是7( )。

(3)一枚1角的硬币大约重3( )。

5.验算减法时,既可以用被减数减去( ),看是不是等于( )来验算,也可以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来验算。

6.老师给同学们买奖品,如果买18本笔记本和5支圆珠笔要花87元,买10本笔记本和5支圆珠笔要花55元。那么一本笔记本( )元,一支圆珠笔( )元。

7.一台电扇190元,3台电扇大约( )元。

8.59×6可以把59看作( )来估算,大约得( )。

二、选择题

9.三班的同学都订阅了课外书,其中42人订阅了《趣味数学》,31人订阅了《开心作文》,有18人两种刊物都订阅了,三(1)班一共有( )人。

10.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千米、米、厘米、分米

A.8:30

的有8人。

B.千米、米、厘米、毫米

C.9:40

C.千米、米、毫米、厘米

D.9:00

11.小明9:20到电影院时,电影已经放映了20分钟,电影是(

)开始放映的。

B.8:50

12.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参加航模组的有25人,参加手工组的有40人,两个组都参加

(1)请将上图填写完整。

(2)两个组一共有(

)人。

13.一套故事书3本,刘老师买32套故事书,一共有几本?竖式中,(

)。

里表示 A.3套故事书的本数 B.30套故事书的本数 C.32套故事书的本数

1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B.1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

4C.钟面上分针从“3”走到“11”,经过的时间是8分钟。

D.700米+1300米=2千米。

15.下面各图形中,周长最长的是(

)。

A.A B.B C.C D.D

16.电视台向100人调查前一天收看电视的情况,有62人看过cctv-3,34人看过cctv-5,11人两个频道都看过。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

)人。

A.17

17.直接写得数。

65-56=

38+45=

21×4=

205×3=

560-470=

340+570=



-104≈

18.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84+556=

★943-759=

256×9=

19.脱式计算。

395+72+8

105-6×8

(406-385)×3

20.下面方格纸上每小格边长表示1厘米。

(1)画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一个。

1535B.7 C.15

3383



2961010661(2)涂色表示正方形的。

4 21.学校会议室有560个座位,三年级有246人,四年级有283人,两个年级一起去看演出,坐得下吗?

22.郊区某联校一二年级有579人,三四年级有359人,五六年级有173人。如果联校每周给每位同学发一个垃圾袋,联校一周一共需要多少个垃圾袋?

23.小林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到梦幻世界游玩。他们怎样订票更省钱?一共要花多少钱?

24.今年小芳8岁,奶奶64岁,妈妈的年龄比小芳的4倍还大3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1225.美术老师买回一张彩色纸。第一小组做千纸鹤用去了,第二小组做纸船用去了,55两个小组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6.张奶奶有一块菜地是长方形,长8米,宽3米。一边靠墙,要给菜地围上篱笆,至少需要准备多少米的篱笆?

27.学校乐队新招收了32名新学员,其中会拉小提琴的有15名,会弹电子琴的有20名,两项都不会的有3名,两项都会的有多少名?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2 20.85 9 5

【解析】

(1)24时=1天,因此48时里面有几个24时,就等于几天;

(2)10角=1元,100分=1元,依此换算并填空;

(3)9.5米=9米+0.5米,1米=10分米,依此将0.5米换算成分米即可。

(1)24时+24时=48时,即48时=2天;

(2)8角=0.8元,5分=0.05元,即20元8角5分=20.85元;

(3)0.5米=5分米,即9.5米=9米5分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8 5

【解析】

用上课的时间减去从家到学校需要的时间,求出最晚应在什么时间从家出发。

8时30分-25分=8时5分

则最晚应在8时5分从家出发。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熟练掌握结束的时间-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00

【解析】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买4箱需要48×4元。将48估成50,再进行计算。

48×4

≈50×4

=200(元)

则带200元肯定够了。

【点睛】

整数乘法估算时,将因数估成与其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4.

千克##kg

分米##dm

克##g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计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部电梯的载重量用“千克”作单位,计量《数学补充习题》封面的周长用“分米”作单位,计量一枚1角的硬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

(1)一部电梯的载重量是1000千克。

(2)《数学补充习题》封面的周长大约是7分米。

(3)一枚1角的硬币大约重3克。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5.

减数

【解析】

验算减法时,既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来验算,也可以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来验算。

例如:700-123=577

700700577123验算:577

123

5771237006. 4 3

【解析】

“买18本笔记本和5支圆珠笔”比“买10本笔记本和5支圆珠笔”多了(18-10)本笔记本,“买18本笔记本和5支圆珠笔”比“买10本笔记本和5支圆珠笔”多了(87-55)元,用多出的钱除以多出的笔记本,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用55减去10本笔记本的价钱的差再除以5,求出一支圆珠笔的价钱。

87-55=32(元)

18-10=8(本)

32÷8=4(元)

55-10×4

=55-40

=15(元)

15÷5=3(元) 则一本笔记本4元,一支圆珠笔3元。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再进一步解答。

7.600

【解析】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购买3台电扇花费190×3元,再利用“四舍五入”法把190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估算。

190×3≈200×3=600(元),3台电扇大约600元。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整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及应用。

8. 60 360

【解析】

根据整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利用“四舍五入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然后进行口算即可。

59×6≈60×6=360

59×6可以把59看作60来估算,大约得360。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整数乘法的估算方法。

二、选择题

9.55

【解析】

订阅《趣味数学》的人数加订阅《开心作文》的人数,减去两种刊物都订阅的人数即可解答。

42+31-18

=73-18

=55(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0.B

解析:B

【解析】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等,其中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据此解答。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需熟练掌握。

11.D

解析:D 【解析】

用小明到电影院的时间减去20分钟即可,依此计算并选择。

9时20分-20分钟=9时,即电影是9:00开始放映的。

故答案为:D

【点睛】

熟练掌握时、分、秒时间的推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1)17;8;32;(2)57

【解析】

(1)只参加航模的人数为25-8=17(人),只参加手工组的人数为40-8=32(人),两个组都参加的有8人。

(2)参加航模组的人数加参加手工组的人数,再减去两个组都参加的8人数即等于两个组一共有的人数。

(1)

(2)25+40-8

=65-8

=57(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

13.B

解析:B

【解析】

9在十位上,表示9个十,是由3个十乘3所得,表示30套故事书的本数。

筐中的9在十位,是由30乘3所得,表示30套故事书的本数。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算理,明确乘法算式各步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C

解析:C

【解析】

A.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做四边形,四边形有4个角,4条边,据此解答; 1B.把长方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阴影部分占了1份,用分数表示为;

4C.分针从“3”走到“11”,走了(11-3)大格,钟表上一大格表示5分钟,求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用5乘(11-3)即可;

D.根据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据此解答。

A.由四边形的意义可知,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此说法正确;

B.C.(11-3)×5

=8×5

=40(分钟)

所以钟面上分针从“3”走到“11”,经过的时间是40分钟,原题说法错误;

D.700米+1300米=2000米,因为1000米=1千米,所以2000米=2千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特征、分数的意义、钟表的认识以及长度单位的换算,要熟练掌握技巧。

1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此说法正确;

415.C

解析:C

【解析】

把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看作1厘米,数出每个图形的一周共有几个1厘米长的线段,再用这个数乘1求出周长即可解答。

把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看作1厘米。

A.1×12=12(厘米)

B.1×14=14(厘米)

C.1×18=18(厘米)

D.1×14=14(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

根据周长的定义解答。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16.C

解析:C

【解析】

用看过cctv-3的人数加上看过cctv-5的人数,减去两个频道都看过的人数,求出看过这两个频道的人数。用被调查的总人数减去看过这两个频道的人数,求出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人数。

62+34-11 =96-11

=85(人)

100-85=15(人)

则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15人。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问题,用各部分的总和减去重叠部分,求出实际总量。本题中的实际总量是看过这两个频道的人数。

17.9;83;84;615;90;

54910;;;1;200

510【解析】

18.940;184;2304

【解析】

计算整数的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计算整数的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十;验算方法: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384+556=940

943-759=184

256×9=2304

256+556

759验算:+759

9

239.475;57;63

【解析】

(1)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

395+72+8

=467+8

=475

105-6×8

=105-48

=57

(406-385)×3

=21×3

=63

20.(1)见详解(2)见详解

【解析】

384943184(1)16除以4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据此画图;16除以2求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是8厘米,再看哪两个数的和是8,据此画图。

1(2)涂色表示正方形的,即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由(1)4知正方形占了16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那么其中的1份就是4个方格,据此涂色。

(1)16÷4=4(厘米)

16÷2=8(厘米)

8=3+5

(2)

【点睛】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

21.坐得下

【解析】

用246+283求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再与560比较,若大于560,则坐不下,否则坐得下。

246+283=529(人)

529<560

答:坐得下。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加法计算及应用。

22.1111个

【解析】

要求联校一周一共需要多少个垃圾袋,即求联校的学生总数,用579+359+173即可解答。

579+359+173

=938+173

=1111(人)

答:联校一周一共需要1111个垃圾袋。

【点睛】

三位数加三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23.网上订票;712元

【解析】

比较网上订票和售票处的票的价钱,网上订票更便宜,248乘2等于网上订票2张成人票价钱,108乘2等于2张儿童票价钱,然后相加即可解答。

258>248,118>108,

解析:网上订票;712元

【解析】

比较网上订票和售票处的票的价钱,网上订票更便宜,248乘2等于网上订票2张成人票价钱,108乘2等于2张儿童票价钱,然后相加即可解答。

258>248,118>108,所以网上订票更省钱。

248×2+108×2

=496+216

=712(元)

答:网上订票更省钱,一共要花712元钱。

【点睛】

先判断哪种订票省钱,再作进一步解答。

24.35岁

【解析】

用小芳今年的年龄乘4,求出小芳年龄的4倍,再加上3岁,即可求出妈妈今年的年龄。

8×4+3

=32+3

=35(岁)

答:妈妈今年35岁。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倍数关

解析:35岁

【解析】

用小芳今年的年龄乘4,求出小芳年龄的4倍,再加上3岁,即可求出妈妈今年的年龄。

8×4+3

=32+3

=35(岁)

答:妈妈今年35岁。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5.;

【解析】

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加法求出两个小组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根据求剩余问题,用减法求出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 1-=

答:两个小组一共用去这张纸的,还剩下这张纸的。

【点睛】

32解析:;

55【解析】

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加法求出两个小组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根据求剩余问题,用减法求出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23+=

555321-=

5532答:两个小组一共用去这张纸的,还剩下这张纸的。

55【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26.14米

【解析】

当长方形的一条长靠墙时,所需的篱笆最少;用一条长的长度加上两条宽的长度,求出至少需要准备多少米的篱笆。

8+2×3

=8+6

=14(米)

答:至少需要准备14米的篱笆。

【点睛】

解析:14米

【解析】

当长方形的一条长靠墙时,所需的篱笆最少;用一条长的长度加上两条宽的长度,求出至少需要准备多少米的篱笆。

8+2×3

=8+6

=14(米)

答:至少需要准备14米的篱笆。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当长方形的一条长靠墙时,所需的篱笆最少。

27.6名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会拉小提琴的人数+会弹电子琴的人数+两项都不会的人数-32=两项都会的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即可。

15+20+3-32

=35+3-32

=38-32

=6(名)

答:

解析:6名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会拉小提琴的人数+会弹电子琴的人数+两项都不会的人数-32=两项都会的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即可。

15+20+3-32

=35+3-32

=38-32

=6(名)

答:两项都会的有6名。

【点睛】

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更多推荐

人数,考查,本题,解答,计算,减去,时间,分数